林羽送出那封暗喻朝堂局势的诗笺后,便在太医院里谨小慎微地度日。他佯装专注于医案,实则每日都在不动声色地打探着宫廷内外的消息,内心焦急地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变化。
与此同时,皇帝李治的病情每况愈下。剧烈的头疼和眩晕频繁发作,让他连坐起身来都十分艰难,更别说集中精力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了。这一日,李治强撑着病体,坐在龙椅上,他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他颤抖着伸出手,试图拿起一份奏章,可就在这时,一阵剧痛猛地袭来,他双手抱头,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手中的奏章 “啪” 的一声掉落在地。一旁侍奉的太监见状,急忙上前,脸上写满了担忧,小心翼翼地搀扶住李治。
李治靠坐在龙椅之上,面色苍白如纸,额头冷汗涔涔而下,他剧烈地喘息着,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一般。过了许久,他那急促的呼吸才逐渐平稳下来,原本紧绷的身躯也稍稍放松了一些。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对于此时的李治来说也是极为艰难的。
他抬起头,目光有些迷离地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如今的他,早已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连日常的行动都变得十分困难,更别提处理这些繁杂的政务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李治终于下定决心。他转过头,看向站在一旁伺候的贴身太监,有气无力地开口说道:“快……快去,宣皇后到御书房来。”说罢,他便闭上双眼,疲惫地靠在了椅背上。
接到命令的太监不敢怠慢,连忙应诺一声,然后转身急匆匆地朝着门外走去。只听得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宫殿内回响起来,渐渐地消失在了远处。
没过多久,一阵轻微的响动传来。只见武媚身姿婀娜地缓缓步入了御书房。她今天穿着一身华美的宫装,上面绣满了精美的花纹,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她步履轻盈而又稳健,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
当武媚来到近前,看到李治那张憔悴不堪、毫无血色的面庞时,心头不由得一紧,美眸之中瞬间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心疼之色。她加快脚步走到李治身旁,微微俯下身去,轻声细语地关切问道:“陛下,您今日身体可感觉好些了吗?”
李治听到武媚的问话,嘴角勉强挤出一丝苦笑,缓缓地摇了摇头。他伸出一只手,颤巍巍地指向桌上那堆成小山似的奏章,语气虚弱地说道:“朕这副身子骨啊,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瞧瞧这些奏章,朕怕是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将它们全部批阅完毕喽。”说完,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
武媚顺着李治的手指望去,只见那桌案上的奏章高高堆积,如同一座小山。她先是微微一怔,眼中闪过惊讶与心疼,随后眉头轻轻皱起,嘴唇微微抿起,脸上满是不忍。她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仿佛这样便能缓解内心的酸涩。
她温柔地握住李治的手,轻声说道:“陛下,您为了这江山社稷,日夜操劳,如今身体抱恙,就该好好休养。这些奏章,臣妾愿为陛下分忧。” 说罢,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些奏章上,眼中的心疼渐渐被坚定所取代,隐隐闪烁着自信与野心的光芒。她在心中暗自思量,自己在宫中多年,隐忍蛰伏,不断积累人脉与势力,如今终于迎来了参与朝政的机会,这不仅是为了帮李治分担重担,更是自己迈向权力巅峰的重要契机。她深知,每一份奏章都关系着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福祉,容不得半点马虎。
随后,武媚在李治身旁缓缓坐下,动作轻柔地翻开一份关于地方水患治理的奏章。她微微皱眉,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上面的内容,心中暗自思索:“水患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这是当务之急。朝廷不仅要迅速调配物资救灾,更要从根源上解决水利设施的问题,以防后患。” 读完后,她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处理意见:“陛下,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责令工部与户部立刻协同行动,全力调配粮食、衣物、药品等物资,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灾区。同时,派遣清廉且有能力的监察御史前往,全程监督物资的发放,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精准无误地送到受灾百姓手中。此外,还需安排水利专家赶赴灾区,勘察水患成因,制定长远的水利修复计划,从根本上保障百姓的安稳生活。” 李治靠在龙椅上,认真地聆听着,不时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神色,听完便拿起朱笔,在奏章上写下批示。
紧接着,武媚伸出纤细修长的玉手,轻轻翻开了一份摆放在桌案之上、关乎着众多官员任免事宜的奏章。她那美丽而聪慧的眼眸快速地扫过每一行文字,仿佛能够洞悉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关键信息。待将整篇奏章通读完毕之后,武媚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忖并做出了一番精准的评价。
“此位官员于其任期之内,可谓是政绩卓着非凡呐!其所推行之政策皆切实有效,不仅造福一方百姓,更是使得当地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如此功绩,此次获得升迁实乃合情合理之事也。然而,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虽此人能力超群,但初至新职之际,亦须清晰明了自身之职责所在以及相关考核之标准规范。唯有如此,方可充分激发出其积极进取之心,从而全心全意地为我大唐朝廷效犬马之劳啊。”
想到此处,武媚优雅地转过身来,美眸流转间望向坐在一旁的李治。只见她朱唇轻启,缓声说道:“陛下,臣妾观此奏章所述之人,确实具备出类拔萃之才,且过往政绩亦是有目共睹、令人称赞不已。因此,此番对其予以升迁之举,着实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只不过,既然要委以重任,便应当为其即将担任之新职务精心定制详尽周全的权责范围,务必使其明白自己所能行使之权力界限以及应尽之义务责任;再者,还需明确规定具体的考核期限及标准要求,以便能够定期对其工作成效进行严格审查评估。与此同时,尚需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完善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以防其在手握权柄之时滋生滥用职权等不良行径。只有做到以上这些要点,方能够真正激励他心怀天下苍生、一心一意为黎民百姓谋取更多福泽利益,并全心全意地为我大唐朝廷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与力量呀。”
李治闻得武媚这番言语,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深知武媚所言句句在理,绝非无稽之谈。经过片刻思索之后,李治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完全认同并采纳了武媚所提出的这一系列宝贵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的精神愈发萎靡。有时武媚正念着奏章,他便在龙椅上不知不觉地沉沉睡去。武媚见状,先是微微一愣,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她深知此时政务紧迫,不容耽搁。于是,她稍作思索,便拿起朱笔,神色坚定地直接在奏章上写下自己的批示。
比如一份关于边疆军事防御策略调整的奏章,武媚暗自分析:“边疆局势复杂多变,一味被动防守难以长治久安。应在巩固现有防线的基础上,适时主动出击,打击外敌的嚣张气焰,以战促和,方能保我大唐边疆安宁。” 她果断批示,要求边疆将领在加强防御工事、储备充足军备的同时,挑选精锐之士组成机动部队,密切关注敌军动向,寻机对骚扰边境的敌军进行精准突袭,挫其锐气,维护边境的和平稳定。
待李治醒来后,武媚便将自己代批的奏章一一呈到他面前,耐心且详细地解释自己的决策思路。李治听着武媚的解释,眼中满是惊讶与欣慰。他认真地翻阅着奏章,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武媚都能对答如流,条理清晰。李治满意地点点头,对武媚的处理结果十分认可。他心中明白,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武媚确实有能力辅佐自己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
然而,武媚的举动很快引起了朝中一些保守派大臣的注意。他们得知皇后开始批阅奏章后,纷纷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后宫干政乃大忌,武媚此举严重违背祖制,会动摇国本。在一次朝会上,几位大臣联名上奏,言辞激烈地恳请皇帝收回皇后批阅奏章的权力。李治虽然身体虚弱,但也深知大臣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他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十分纠结。一方面,他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已无法独自处理朝政,迫切需要武媚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违背祖宗定下的规矩,引发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导致朝堂动荡。
林羽在太医院中听闻此事后,心中不禁为武媚捏了一把汗。他深知,武媚此刻正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节点,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再次向武媚传递自己的想法,帮助她化解眼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