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途大唐 > 第78章 太子锋芒毕露,韦承庆谏之

医途大唐 第78章 太子锋芒毕露,韦承庆谏之

作者:稻谷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5:23:37 来源:小说旗

李贤监国之后,宛如一颗骤然升起的新星,凭借着自身卓越非凡的才能与果敢决绝的决策,于朝堂之上迅速崭露头角。他行事愈发雷厉风行,周身锋芒毕露,恰似一把利刃,划破了往日朝堂的沉闷与积弊。他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犹如强劲的东风,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大唐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然而,这东风之中也裹挟着些许沙尘,引来了诸多争议。

在军事领域,李贤毅然开启了一场全面且深入骨髓的改革。初涉军事编制优化,他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细致与严谨。每日清晨,天色尚未大亮,他便身着素色常服,带领着兵部一众官员,踏入那堆满军籍文书与地图的营帐。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他专注而坚毅的面庞。他手持毛笔,逐字逐句地研读着军队编制的记录,时而微微皱眉,时而又在纸上圈圈点点。经过多日的深入调研,他发现部分军队编制犹如一团乱麻,存在着严重的冗余现象。一些基层部队宛如臃肿的巨兽,人员过度密集,指挥层级更是繁杂得如同迷宫,致使军令在层层传递中,如陷入泥沼,阻滞不畅,作战效率极为低下。

面对如此困境,李贤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下令进行精简。他亲自坐镇指挥,将那些战斗力孱弱、人员冗余的小队逐一合并。在合并过程中,他耐心地安抚着每一位士兵,详细解释着改革的意义与目的。同时,他大刀阔斧地去除了不必要的指挥层级,使得军队的指挥体系瞬间从繁琐变得扁平化、高效化,宛如打通了任督二脉,军令传达畅通无阻。不仅如此,他还依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和地域特点,精心重新划分了军队的编制。在广袤的练兵场上,他亲自指挥,组建起了专门的骑兵、步兵、弓弩兵等作战单位。他看着这些整齐划一、各司其职的队伍,眼中满是欣慰,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军队在未来战场上的飒爽英姿,各部队之间的协作也将因此更加顺畅。

在将领选拔方面,李贤宛如一位勇敢的开拓者,打破了沿袭已久的传统论资排辈观念。他诏令一下,全国震动。一张张大红色的招募令张贴在各个城门口、集市中,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无论是出身名门、自幼接受良好军事教育的世家子弟,还是来自民间、凭借一腔热血与实战经验成长起来的普通武夫,只要怀揣真才实学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都获得了参与选拔的宝贵机会。

李贤亲自伏案,制定了一套严格至极的选拔标准。这份标准涵盖了军事理论知识、实战经验、战略战术素养等多个方面,犹如一张细密的大网,确保每一位有真本事的人都能被筛选出来。选拔当日,校场上人声鼎沸,气氛热烈而紧张。候选人个个身着戎装,精神抖擞。李贤端坐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注视着每一位候选人的表现。在武艺考核环节,刀光剑影闪烁,候选人各展身手;模拟战场场景中,尘土飞扬,候选人需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经过层层严苛筛选,一批年轻有为、浑身散发着创新精神的将领犹如闪耀的星辰,脱颖而出。李贤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提拔到重要岗位,委以重任,为军队注入了新鲜而充满活力的血液。

为了全方位提升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李贤对军事训练进行了大胆革新。他日夜思索,查阅大量古籍资料,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全新的训练大纲。新大纲中,实战演练的比重大幅增加。他下令各部队定期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每次演习都宛如一场真实的战争。在广袤的原野上,模拟攻城战打响,士兵们架起云梯,奋勇攀爬城墙,喊杀声震天;野战中,骑兵如疾风般驰骋,步兵列阵迎敌,弓弩兵万箭齐发;山地战里,士兵们在崎岖的山路上穿梭,与 “敌军” 展开激烈的近身搏斗。李贤每次都会亲自前往演习现场,身着轻便铠甲,手持马鞭,在一旁仔细观摩指导。看到表现优秀的部队和将领,他会当场高声赞扬,给予丰厚的赏赐;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他也会立刻指出,详细地给出改进意见。同时,他还积极引进一些来自异域的先进训练方法和理念,如团队协作训练,让士兵们在相互配合中增进默契;心理抗压训练,使士兵们在面对残酷战场时能够保持冷静。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士兵的综合素质。

在武器装备方面,李贤更是加大了研发和改进的力度。他下令在京城郊外设立专门的武器研发机构,那是一片占地广阔的工坊,里面汇聚了一批精通机械制造、冶金工艺的能工巧匠。工坊内,炉火熊熊,烟雾缭绕,工匠们日夜忙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他们对现有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改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终于研发出了新型的弓弩,这种弓弩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能够在战场上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他们还改进了铠甲的制作工艺,选用了更加优质的材料,使得铠甲不仅更加轻便,而且坚固异常,能够为士兵们提供更好的防护。同时,李贤注重武器装备的标准化生产,他亲自参与制定了武器的规格和型号,确保每一件武器都符合统一标准,便于军队的后勤保障和装备更换。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性,他派人远赴西域,引进了优良的战马品种,那些骏马身姿矫健,嘶鸣声中尽显豪迈。他还为骑兵配备了更加精良的马具和武器,让骑兵在战场上能够如虎添翼。

这些举措如同神奇的魔法,使得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边境线上,原本略显松散的防御变得坚如磐石。然而,这魔法的光芒也刺痛了一些老牌军事贵族的眼睛,他们在军中多年积累的影响力,因李贤的改革受到了严重削弱。这些贵族们在府邸中暗自聚会,面色阴沉,心中满是不满。他们在暗中谋划着,试图寻找机会,夺回失去的权力。

在民生方面,李贤心怀苍生,一心想要减轻百姓的负担。他深入民间,走访各个村落,看到百姓们在繁重赋税下艰难生活的场景,心中满是不忍。于是,他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降低了普通百姓的赋税,让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能够稍稍喘口气,家中的粮仓也渐渐充实起来。同时,他加大了对富商巨贾的税收监管力度,那些平日里凭借财富肆意妄为的富商们,如今再也无法轻易逃避税收。这一举措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赢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街头巷尾都传颂着太子的仁德。然而,这春风却吹进了富商们的眼中,让他们心生怨恨。他们在豪华的府邸中,眉头紧锁,商议着对策。一些富商开始在朝堂上寻找代言人,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李贤的改革继续推进。

在朝堂政务处理上,李贤更是毫不留情,宛如一位公正严明的审判者。对于那些尸位素餐、每日只知在朝堂上混日子、办事不力的官员,他绝不姑息,直接予以撤职查办。朝堂之上,他目光冷峻,宣读着那些官员的罪状,声音坚定有力。对于一些长期积压的疑难案件,他亲自过问,坐在那堆满文书的案几前,仔细翻阅每一份卷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召集相关人员,详细询问案件的来龙去脉,经过深思熟虑后,快速给出公正的裁决。他的果断让朝堂风气为之一振,原本有些散漫的官员们,如今都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被太子惩处。然而,这种高压态势也让不少官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在私下里,对李贤的改革议论纷纷,心中满是不安。

就在李贤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位名叫韦承庆的官员站了出来。韦承庆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不阿,在朝堂上一直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他站在朝堂之中,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他深知李贤的才华与抱负,心中对太子充满了敬佩之情。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忧虑,担心李贤过于急切的改革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

这一日,阳光透过层层云层,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韦承庆身着官服,神色凝重地朝着东宫走去。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深深的思索。来到东宫门口,他向守卫表明来意,求见太子李贤。李贤得知韦承庆前来,心中暗自猜测,他或许是为了自己的改革之事而来。但他依然热情地吩咐下人,将韦承庆请进殿内。

“韦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李贤微笑着问道,笑容中带着一丝期待,又有几分对未知的忐忑。

韦承庆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之后,神色愈发凝重地说道:“殿下,臣此次前来,是有一番肺腑之言,想对殿下说。殿下监国以来,举措连连,大唐上下确实有了新的气象。然而,臣也注意到,殿下的改革步伐迈得有些过快,这其中恐有隐患。”

李贤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问道:“韦大人何出此言?如今大唐积弊已久,若不大刀阔斧地改革,如何能让国家繁荣昌盛?”

韦承庆向前走了两步,微微躬身,耐心地解释道:“殿下,改革固然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就拿军事改革来说,殿下精简军事编制,触动了不少军事贵族的利益,他们虽然表面上不敢吭声,但心中必然不满。长此以往,恐生变故。再者,税收改革虽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但那些富商们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势力,恐怕会想方设法阻碍殿下的改革。”

李贤听后,缓缓站起身来,背着手在殿内踱步。他的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不得不承认,韦承庆的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在了他的心坎上,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心中也有着自己坚定的考量,大唐如今的形势,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巨轮,容不得他们慢慢来。若因顾虑各方利益而畏缩不前,那大唐何时才能真正强大,何时才能驶向繁荣昌盛的彼岸?

“韦大人,你的担忧我明白。但大唐如今的形势,容不得我们慢慢来。若不尽快改革,大唐的未来堪忧。至于那些反对的势力,我自会想办法应对。” 李贤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韦承庆见李贤心意已决,也不再强求。他微微欠身,只是提醒李贤:“殿下,改革之路艰难险阻,还望殿下多多权衡利弊,谨慎行事。臣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殿下,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贤感激地看着韦承庆,眼中满是真诚:“韦大人的忠言,我定当铭记在心。日后若有需要,还望韦大人不吝赐教。”

韦承庆离开后,李贤独自一人坐在东宫的书房里。书房内,静谧无声,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他坐在那宽大的书桌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书,思绪却飘向了远方。他思考着韦承庆的话,心中明白,自己的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荆棘与挑战在等着他。而他,必须在改革与平衡各方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才能让大唐真正走向繁荣富强。

然而,那些暗中反对他的势力,并不会因为他的思考而停止行动。在京城的某个阴暗角落里,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李贤又将如何应对?大唐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犹如笼罩在迷雾中的远方,让人充满了担忧与期待。

内容满意吗?如果你希望对某些情节、人物互动等方面进行调整,或者有其他想法,都可以随时告诉我,我来为你进一步完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