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途大唐 > 第84章 武卫杏林堂成立

医途大唐 第84章 武卫杏林堂成立

作者:稻谷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5:23:37 来源:小说旗

自兵部增设军医署的决议落地,大唐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招募军医的热潮。短短时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医者们怀揣着救死扶伤的热忱,纷纷奔赴长安,响应朝廷的征召。这些医者中,既有悬壶济世多年、经验老到的民间郎中,也有太医院精心培养、医术精湛的年轻太医。然而,面对这数量众多的新征军医,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急需一套系统、专业的培训体系,让他们能迅速适应战场急救的特殊需求。

兵部尚书林羽对此忧心忡忡,他深知,军医不同于普通医者,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凶险万分,军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术,更需有在恶劣条件下迅速判断伤情、实施救治的能力。一日,林羽在兵部府衙内踱步沉思,手中紧握着各地上报的军医招募名单,眉头紧锁。这时,他的幕僚匆匆入内,呈上一份密报,林羽展开一看,原来是边境战事吃紧,伤员数量急剧攀升,可现有的军医人手远远不足,且部分新征军医因缺乏针对性训练,在救治时手忙脚乱,效果不佳。

林羽意识到,解决军医培训问题刻不容缓。他立刻进宫,向李治和武媚面奏此事。在太极殿上,林羽恭敬行礼后,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娘娘,如今军医署虽已成立,军医招募也颇有成效,但新征军医若不经过系统培训,恐难在战场上发挥效用。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设立专门培养军医的场所,让他们能尽快掌握战场急救之术。”

武媚端坐在凤椅之上,仪态雍容,目光如炬地凝视着林羽,在听完他关于设立“武卫杏林堂”的详尽提议后,并未急于表态,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屏气敛息,皆在等待着武媚的回应。

须臾,武媚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缓缓开口道:“林爱卿,此提议甚合本宫心意。这‘武卫杏林堂’的设立,于我大唐军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战场之上,将士们奋勇杀敌,生死一线,若能有专业军医及时救治,不仅能挽救众多英勇之士的性命,更能极大地鼓舞军心士气。”她的声音清脆却又不失威严,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话锋一转,武媚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师资的选拔,教学内容与方式的确定,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林爱卿,你既提出此方案,想必心中已有周全的考量?”

林羽赶忙向前一步,恭敬地回答:“娘娘圣明。微臣确实已思虑多时。人力方面,除了太医院的太医与军中经验丰富的军医,微臣还打算在民间广招医术精湛且愿意投身军中医务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物力上,可从各地医馆、药铺征集相关的医疗器具与药材样本,以供教学使用。财力部分,朝廷可先拨出专项银两作为启动资金,后续再通过向一些有识之士募捐、对涉及军需医药的商户适当减免税收以换取其资助等方式来补充。至于教学内容与方式,微臣计划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除了常规的医理药理,着重增加战场急救的实用技巧与应对策略,并通过模拟实战场景,让军医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武媚听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林爱卿考虑得如此周全,本宫甚是欣慰。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尽快落实。在筹备与实施过程中,若遇到任何阻碍,可随时进宫向本宫与陛下禀明,朝廷定会全力支持。”

林羽跪地叩谢:“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与娘娘的信任,早日让‘武卫杏林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武媚又将目光投向朝堂上的其他大臣,神色严肃地说道:“诸位爱卿,‘武卫杏林堂’的设立,乃是关乎我大唐军队生死存亡、关乎国家社稷稳定的大事。林爱卿在筹备过程中,少不了需要各位的协助。望诸位摒弃私心,齐心协力,共同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众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臣等谨遵娘娘教诲!”

林羽早有准备,他条理清晰地回道:“娘娘,臣建议在靠近军营之处,设立一所‘武卫杏林堂’。此地可作为军医的培训基地,堂内划分理论教学区、实操演练区以及模拟战场区。理论教学区,由太医院资深太医与军中经验丰富的军医授课,传授医理、药理以及战场常见伤病的诊治方法;实操演练区,供军医们练习伤口包扎、骨折固定、针灸推拿等急救技能;模拟战场区,则通过设置模拟战场场景,如搭建简易营帐、模拟战火硝烟等,让军医们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锻炼应急处置能力。如此,方能让军医们迅速成长,为前线将士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

李治听后,龙颜大悦:“林爱卿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速速筹备‘武卫杏林堂’。所需人力、物力,朝廷全力支持。”

林羽领命后,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武卫杏林堂”的设立工作中。然而,从一开始,困难便如潮水般涌来。

首要难题便是选址。林羽本想在长安城外靠近军营之处觅得一块合适之地,可当他带着幕僚四处勘察时,却发现事情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合适的地块要么被当地豪绅霸占,他们漫天要价,意图狠敲朝廷一笔;要么就是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的堂舍建设。

在一处看似理想的地块前,当地一位有名的乡绅李富田带着一群家丁,拦住了林羽一行人的去路。李富田满脸肥肉,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林大人,您看上的这块地可是我李家的祖产,风水绝佳。若朝廷想要,那可得出个好价钱。”林羽皱了皱眉头,耐着性子说道:“李员外,此乃朝廷为培养军医、保家卫国所设的‘武卫杏林堂’,意义重大,还望您能以大局为重,合理定价。”李富田却不为所动,反而提高了声调:“林大人,我一家老小可都指着这块地生活呢,少于三千两银子,这地可没法卖。”这价格远超正常地价数倍,林羽心中恼火,但又不能轻易动怒,只能暂且周旋,带着人先行离开。

解决完选址难题,师资招募又成了拦路虎。虽说太医院和军中抽调了部分人员,但数量远远不够。林羽广发告示,招募民间医术精湛之人,可响应者寥寥。在一次医馆拜访中,一位颇有名望的老郎中叹了口气对林羽说:“林大人,不是我等不愿为朝廷效力,只是听闻这军医培训,不仅要教授医术,还得在那模拟战场的环境里折腾,我等一把年纪,实在经不起这般折腾。况且,家中医馆也离不开人啊。”

资金方面同样捉襟见肘。朝廷先期拨付的专项资金在支付了前期的土地购置、部分建筑材料费用后,已所剩无几。向商户募捐的进展也不顺利,多数商户对资助“武卫杏林堂”一事持观望态度。林羽拜访了城中一位富甲一方的绸缎商王老板,好言相劝:“王老板,这‘武卫杏林堂’一旦建成,培养出众多优秀军医,保家卫国,您的生意也能更安稳地做下去,还望您能慷慨解囊。”王老板面露难色:“林大人,您也知道,这几年生意不好做,税赋又重,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面对这重重困难,林羽倍感压力,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在书房中对着“武卫杏林堂”的设计图纸发呆。但他心中那股为大唐军队提升医疗保障的信念从未动摇,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尽办法克服这些困难,让“武卫杏林堂”顺利建成。

得到皇帝的首肯,林羽不敢懈怠,最终选定了长安城外一处靠近军营、地势开阔且安静清幽之地。随后,林羽广招工匠,日夜赶工。短短月余,一座颇具规模的“武卫杏林堂”拔地而起。

堂内设施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理论教室摆放着整齐的桌椅,墙壁上悬挂着人体经络图、草药图谱等教学用具;实操演练区摆满了各种医疗器具,如绷带、夹板、银针等,供军医们反复练习;模拟战场区则布置得逼真至极,营帐错落,“伤员”惨叫,时不时还能听到模拟的炮火声。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林羽精心挑选了师资队伍。太医院的首席太医张鹤年亲自挂帅,带领数位经验丰富的太医入驻“武卫杏林堂”,负责理论教学。军中威望颇高的老军医赵铁牛,也被林羽请来,负责实操演练和模拟战场的指导工作。

新征军医们陆续入驻“武卫杏林堂”,培训正式拉开帷幕。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堂内,便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从理论教室传出,军医们认真聆听着太医们讲解医理药理。到了实操时间,他们便齐聚演练区,在赵铁牛等老军医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各种急救技能,哪怕手指被绷带磨破,被银针刺痛,也无人喊累。

而在模拟战场区,更是一番紧张忙碌的景象。“战斗”打响,“伤员”不断被抬入,军医们迅速分组,有的负责检查伤情,有的进行止血包扎,有的则准备手术器械。他们在枪林弹雨的模拟环境中,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旧全神贯注。

随着培训的深入,军医们的医术和应急能力有了显着提升。几个月后,第一批经过“武卫杏林堂”培训的军医结业,他们带着满满的自信和扎实的医术,奔赴边疆战场。在战场上,他们凭借在“武卫杏林堂”所学,迅速、有效地救治伤员,大大降低了将士们的伤亡率。从前线传来的战报中,对这批军医的表现赞不绝口,他们成为了战场上的“生命守护者”,为大唐军队的战斗力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而“武卫杏林堂”,也在这一次次的实践检验中,声名远扬,成为了大唐培养军医的摇篮,为守护大唐将士的生命健康,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在大唐军事发展的历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