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途大唐 > 第91章 功成之际,暗流涌动

医途大唐 第91章 功成之际,暗流涌动

作者:稻谷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5:23:37 来源:小说旗

在武媚的坚定指挥与林羽等一众大臣的精心调度下,这场规模宏大的抗旱治水工程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郑国渠和白渠的修复施工现场,曾经干涸、淤塞的渠道如今已焕然一新。清澈的泾水沿着修缮一新的郑国渠奔腾而下,水流所经之处,原本干裂的土地尽情吮吸着久违的甘霖,焕发出勃勃生机;白渠也不甘落后,渠水潺潺流淌,滋润着周边大片农田,为关中地区的农业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

蜀地的都江堰,经过水利专家和工匠们的妙手修复,鱼嘴稳稳地将岷江水分流,内江和外江的水量分配得当;飞沙堰在洪水期成功发挥泄洪排沙的作用,将汹涌的洪水和裹挟的泥沙巧妙地排入外江,保障了内江灌区的安全;宝瓶口处,水流顺畅地流入成都平原,广袤的田野间稻浪起伏,丰收在望。浙江沿海,新建和加固的海堤犹如一条坚固的巨龙,横卧在海岸线上,抵御着汹涌的海潮。堤上,一块块巨大的石料紧密相连,堤边,耐盐碱的植被郁郁葱葱,它们的根系牢牢抓住泥土,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随着工程的陆续完工,各地喜讯频传。关中地区的农田得到了灌溉,农作物的长势逐渐好转,农民们的脸上重新洋溢出希望的笑容;成都平原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丰收的景象预示着将为缓解关中粮食短缺提供有力支持;浙江沿海地区,百姓们不再受海水倒灌的威胁,生活和生产秩序逐渐恢复正常。整个大唐,仿佛从一场可怕的噩梦中逐渐苏醒,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工程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一丝不和谐的暗潮悄然涌动。在对工程款项的审计过程中,负责核查的官员们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郑国渠修复工程的账目上,部分物料采购费用明显高于市场价格,而且在运输费用的记录上,也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这一发现引起了相关官员的高度警惕,他们决定深入调查。

随着调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线索被挖掘出来,一个惊人的贪污团伙也逐渐浮出了水面。这个团伙的成员分布广泛,涉及到了工程的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严密的利益链条。

首先是物料采购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与供应商勾结,虚报物料价格,从中获取巨额回扣。这些采购人员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却故意选择价格高昂的供应商,以谋取私利。

接下来是运输负责人,他们与采购人员串通一气,通过虚报运输费用、偷工减料等手段,进一步侵吞公款。运输过程中,他们常常以次充好,将质量低劣的物料混入其中,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最后是负责工程验收的基层官员,他们本应严格把关工程质量,但却被贪污团伙收买,对工程中的种种问题视而不见。这些官员收受了贿赂后,便在验收报告上签字通过,使得整个工程得以顺利交付,而其中的隐患却被掩盖了下来。

这个贪污团伙成员之间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物料采购环节,为首的采购主管王福,私下与长安城一家名为“兴隆”的建材铺子老板孙财达成了罪恶的交易。王福利用自己手中负责采购郑国渠修复所需砖石、木料等物料的权力,在采购清单上大做文章。他本可从价格公道、质量优良的常规供应商处采购,但为了谋取私利,他与孙财约定,将原本市场上每块仅需五文钱的优质砖石,虚报为八文钱购入,而孙财则会从这虚高的差价中,拿出两文钱作为回扣,私下返给王福。不仅如此,对于木料的采购,王福更是丧心病狂。他以次充好,将本应采购的坚固耐用的柏木,换成了质地疏松、易腐朽的杂木,却依旧按照柏木的价格入账。孙财则在每次交易后,用精美的礼盒装满金银珠宝,趁着夜色偷偷送入王福家中。

运输环节同样黑幕重重。负责郑国渠物料运输的李伟,与王福也是一丘之貉。他掌控着一支运输车队,本应按照规定的路线和车次,将采购来的物料安全、及时地运送到施工现场。然而,他却在运输账目上动起了歪脑筋。他虚报运输里程,明明从建材铺子到施工现场不过五十里路程,他却在账本上记成八十里;车辆使用数量也被他肆意夸大,实际只需十辆车就能完成的运输任务,他却上报使用了十五辆。靠着这些虚报手段,他骗取了大量的运输费用。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他不顾物料的安全,车辆超载严重,导致许多砖石在运输途中因碰撞而破损,木料也出现了断裂的情况。

在工程验收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中,负责把关的基层官员赵六,其实早已被王福和李伟用大量的钱财所收买。当那辆满载着劣质物料的车辆缓缓驶抵施工现场时,赵六只是漫不经心地走马观花般地扫视了一眼,甚至都没有仔细查看那些物料的质量,便毫不犹豫地在验收单上龙飞凤舞地大笔一挥,轻松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示验收通过。

面对那些明显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砖石和木料,赵六竟然选择了视而不见。这些砖石不仅外观粗糙,而且质地脆弱,轻轻一敲便会碎裂;而那些木料则是明显的次品,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腐烂。然而,赵六对此却毫不在意,仿佛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一样。

更过分的是,赵六还与施工负责人暗中勾结,对于施工过程中种种偷工减料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在渠道砌石这个关键环节中,按照施工标准,每块砖石之间的缝隙应该严格控制在半寸以内,并且要用高质量的石灰砂浆填充紧实,以确保渠道的坚固和耐用。

然而,施工方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竟然将砖石之间的缝隙拓宽到了整整一寸,而且石灰砂浆的用量也被严重削减,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这样一来,渠道的牢固程度可想而知,一旦遇到水流的冲击,很可能会出现砖石松动甚至坍塌的情况。

然而,面对如此明显的违规行为,赵六却视若无睹,完全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去监督和纠正。他的这种不作为,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给后续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得知这一消息后,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武媚听闻此事,龙颜大怒,她深知贪污**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更寒了为工程付出辛勤努力的百姓们的心。她立即下令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务必将这伙贪污分子一网打尽,彻查到底。

林羽作为朝中重臣,对此事也极为关注。他深知,此次抗旱治水工程关乎大唐的兴衰和百姓的福祉,绝不能让这些贪污分子逍遥法外。他主动请缨,协助调查组开展工作。林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对工程的了解,从复杂的账目和人员关系中寻找线索,与调查组的官员们一起日夜奋战。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遭遇了重重阻力。贪污团伙的成员们为了掩盖罪行,销毁了大量的证据,还试图对调查人员进行威胁和贿赂。但林羽和调查组的官员们不为所动,他们深入民间,走访参与工程建设的百姓,从百姓的只言片语中寻找蛛丝马迹。同时,对与工程相关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和审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调查组终于掌握了这伙贪污分子的确凿证据。他们将这些证据呈递给武媚,武媚看着手中的卷宗,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坚定。她下令将涉案的贪污分子全部缉拿归案,并按照大唐律法,严惩不贷。

随着这伙贪污分子的落网,一场可能引发的信任危机得以化解。但此事也给大唐敲响了警钟,让朝堂上下意识到,在未来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必须加强对工程建设和官员行为的监管,防止类似的**现象再次发生。而大唐,在经历了这场旱灾、水患以及内部的**风波后,能否更加稳健地前行,继续走向繁荣昌盛,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