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小行星带。
这是烛龙号抵达这里的第二天。
前一天,所有人都在繁重的训练中度过。
而今天的科目,则是护卫。
没错,就是护卫。
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
联邦这么多战舰是怎么来的?
有人会说,当然是造出来的,难不成还是地里长出来的不成?
这话,对,但也不对。
因为,单靠地球以及其他那些星球上的资源,能供养出个两三百艘战舰,这就已经是极限了。
更别提,联邦还一代又一代地更新换代,以及联邦数百年前人类的消耗。
单单只靠这些星球?
不现实!
所以,真正的答案其实是,小行星带!
作为太阳系内两道天然防线之一,小行星带除了承担防御之外,其最重要的作用其实是为人类供应资源。
根据联邦最近的数据,小行星带内直径超过1公里的天体数量,大约为120万颗。
而直径超过1米的天体,更是超过十亿颗。
其中,更是有着直径近千公里的谷神星,以及超过500公里的智神星等矮行星或超大天体。
更关键的是,这些天体中含有所有人类所需的资源,甚至还有不少地球没有的资源。
简直就是一个超级资源库。
所以,联邦要制造更多战舰,就离不开这个小行星带。
即便是在预想中,联邦借由小行星带与克莱因族展开长期对峙的期间...
也同样是要在这里获取资源的。
当然了,那个时候在小行星带采集资源,肯定是一个危险的工作。
因为,克莱因族也能进入这里。
而舰队的护卫...
必将会是一项重要工作,甚至可以说是高优先级的任务。
------
此刻。
四艘突击舰,自烛龙号内驶出。
他们的任务,是充当小行星采集舰的角色。
同一时间,舰桥内...
舰长椅上的并非林宇,而是参谋长秦穹。
他在自己胸章上轻拍一下,将其激活,并切换至特定信道。
“舰长,突击舰已经出发,第77飞行大队也在弹射通道准备就绪,你那边准备好了没有?”
“已经就绪,让第77飞行大队出发!”
“明白!”
切断通讯后,秦穹站起身。
“让第77飞行大队开始弹射,任务是警戒及护卫!”
“是,参谋长!”
烛龙号的左舷上,一个个六边形的厚重盖板被侧移打开,露出了其中通道。
如果拉近看就会发现,这一个六边形的通道,其实都十分巨大,并且每一条通道的内部地面上,都有着两条轨道。
实际上,第77飞行大队的人一直都有个疑问。
为什么是两条弹射轨道?
以至于,战机在里面要么固定在左边轨道上,要么固定在右边轨道上。
但不管你使用哪条轨道,战机都不会在通道中央。
看上去,无比的别扭。
甚至还有飞行员开玩笑说,这是为了害怕弹射轨道发生故障。
你看,即便真出了这样的问题,另一条轨道不是还能用?
如此一来,可以确保战士绝对不会因为弹射轨道故障,就导致整条弹射通道无法使用。
还别说,这个离谱的说辞,竟然得到了整个大队所有飞行员的一致认同。
下一刻,一架接着一架的战机弹射而出。
看上去,就像是蜂巢发射井连续射出导弹一般。
区别只是...
这些全都是有人战机。
足足一个大队,48架。
实际上,被调至烛龙号的第77飞行大队一共有60架战机。
除了见到的48架截击机之外,还有12架爆轰机,也就是星际轰炸机。
截击机的主要武器为一门小型电磁速射炮。
并不是装不了小型离子炮,依旧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能量方面不允许。
当然了,如果有需要的话,也是可以挂载四枚导弹作为远程攻击手段的,但今天并没有给他们携带。
所有飞行员也没多想,毕竟只是演习。
但似乎是没人思考过,那为什么电磁速射炮携带了实弹...
就在48架战机分出12架向四周散开警戒,其余36架向四艘突击舰飞去,并组成护卫队形时。
三千多公里外,一个直径10多公里的天体后方。
如果此刻有人看到这里的画面,那绝对会满脸震惊。
因为,这里竟然出现了三台机甲。
这玩意,就算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经想象过。
但直至今日为止,从没有人真正制造过。
因为...
无论如何设计,人型机甲都不如战机来得实在。
毕竟,人型机甲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这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动作的灵活度,另一个则是...
操作系统!
这两个,缺一不可。
但偏偏,几百年来,这两个人类全都无法做到满意的程度。
想让一个庞然大物达到人类般的灵活程度...
难!
而想让一个人类,通过十分简单的操作,就能完全控制一台机甲的所有关节活动。
这更是难上加难。
不是说没法做出来,而是做出来之后,要么就是系统太过复杂,一个人根本控制不过来。
要么呢...
就是太过简单,虽然一个人足以控制,但控制程度太过粗糙,无法做出一些精细操作。
总之就是,搞这玩意...
还不如多造几架战机来得实在!
这是绝大部分人类,对于机甲这种东西的认知。
所以,在长期未取得实际突破之下,久而久之,也就基本没人去研发这种东西了。
至少,在普通人的认知中,机甲已经是被证明不实用,被彻底放弃的技术路线,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这一技术路线,其实从未被放弃。
而此刻出现的三台机甲...
便是联邦远东第一科学院研发的...
白泽机甲原型机。
共分为Abc三个型号,主要是基础功能以及装备上的差异。
实际上就是通用、远程,以及近程的区别。
通用型号最为均衡,并且无论是中远程武器,亦或是近程武器均有配备。
远程型号,则是抛弃了许多用于提高机动能力的辅助推进装置,以牺牲机动力与速度为代价,将大部分能源输出用于一把射程可达1万公里的离子光束枪上。
虽说因为能量输出十分有限,导致每一次开火后需要半分钟充能时间。
但对于机甲这种舰载单位来说,已经十分不错了。
至于近程型号,武器方面配备了一套小型电磁速射炮,就类似战机上的那种。
除此之外,便只有两把以超震动刀技术为核心,所打造的实体大剑。
这玩意,别说是战机了,就是战舰的外装甲,都能砍得进去。
同时,近程型号与远程型号完全相反,彻底增强了速度与机动,其周身所布置的大大小小的辅助推进装置,数量甚至是远程型号的一倍多,哪怕是比通用型号,也要多了不少。
再加上强大的操作系统。
即便是再高难度的动作,也同通过相对简单的方式来操作。
“白军,安德烈,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作战通讯频道内,传出了林宇的声音。
“早就准备好了!”
“没问题!”
两人听到询问,立刻回答。
声音中,充斥着浓浓的兴奋。
“那就开始吧!”
“按计划行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