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稗宋反骨仔 > 第149章 雄狮与子两厌之

稗宋反骨仔 第149章 雄狮与子两厌之

作者:云中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08:44:15 来源:小说旗

若说千古以降,华夏最为惊艳的都城。

很多人会想到十三朝古都之一——长安(西安),或者神都(洛阳)。

但论真正的繁华,北宋都城汴京(开封)绝对能名列前茅。

裴湘在《浪淘沙·咏汴州》中如是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

足见何为天朝之京。

据史书所录,汴京人口曾一度超过百万,为名副其实的“巨郭之城”。

作为大宋都城的守卫,也是幸福的,因为不仅可以苛收关费,还能见到不少的贵人。

比之小地方的官吏不知优越了多少倍。

当然,如眼前这般的场景也是相对少见的。

八人抬自南门进入汴京,打仪仗便可看出至少是位王公,再仔细瞧却也分不出端倪来。

守门小吏连忙去请了个“福安”,算是万能的招呼。

来人架子不大,甚至还掀帘赏了个笑,这才带队离去。

“叶峰,你说汴京这个地,离大河如此之近,祖宗为何要选择在此安京?”

才出了门洞不远,赵构便懒得再装,可惜忘了身边还有位宦官。

“殿下,慎言。”

得嘞!多动症的千岁爷再次被封印。

放下轿帘时不忘瞪一眼掩嘴的三娘。

轿子一路前行,按理,进南门(南薰门)后过朱雀门,一路直抵皇城宣德门。

但赵构有自己的想法,偏要绕道去大相国寺,美其名曰焚香去晦。

打着礼敬官家的旗号,也没人敢再说半句不对,只能由得小祖宗。

而赵构进相国寺根本就不是为了焚香,也不是为了祈福,只在大雄宝殿内跪了盏茶时间。

等到宦官拂尘颤抖时才慢悠悠起身。

“我求菩萨保佑范兄找个画功厉害的。”

赵构悄悄和三娘说了一句才上了轿。

让三娘独自在风中凌乱。

宣德门叶峰便去皇城司复命,三娘也只跟了段便停下。

赵构抬眼又看了一眼这宏伟的皇城,金碧辉煌、珠光宝气,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可惜一辈子轮不到自己。

“康王殿下,官家让你直接去文德殿。”

赵构皱了皱眉,此刻还要上下朝吗?父亲居然在此殿休息。

倒也不敢质疑,只能跟着领路的宦官一路而去。

文德殿作为宋朝皇帝上下朝休息之所,原本应该装饰得稍微简单一些。

但架不住宋朝有钱,且文风鼎盛,因此多置了无数高端的物件。

若是范希文在此,估计一件也叫不出名字来,也不知该如何形容,唯余“卧槽”二字。

但殿内的其他东西都可称之为俗物,唯有书画尽得臣下褒赞。

原因无他,此间书画基本都是历代官家真迹,其中多数是当今官家墨宝。

拍马屁倒还在其次,教主道君皇帝的文化造诣确实很高,当然,墙角一副蔡太师的字也是极好的。

若范希文在此估计还得惊呼一声“卧槽”,但绝非惊艳下的感慨。

“孩儿赵构拜见父亲,恭请圣安。”

还没来得及看清殿内的情况,赵构纳头便拜。

“朕在此......”

一个略微狭长的声音在大殿一角响起。

赵构这才抬眼去看,正中位置附近一个人也没有,反而在殿角有一个瘦削的身影,穿了一身红色丝袍,身边只站了两位宦官。

“平身吧。”

赵构起身,不敢近前去。

这位父亲是一国之主君,是天下人共父,赵佶。

但也正因为如此,很难做赵构的父亲。

“你可去见到了,遂宁是个什么样的所在?”

赵构脑海中没来由浮现出范希文的样貌来。

“回父亲,遂宁有趣,有生机,民生安定。”

赵佶沉默了许久,他还在欣赏墙上的字,是太祖墨宝,誊抄的《周礼》节选。

“我太宗一脉子嗣难继,坊间传言是因太宗得位不正所致。”

赵构不敢接话,这种妄议祖宗的言论,他断无资格说出半个字。

赵佶继续道:“但当下金人已将燕京归还,或许十六州不久也能在诸公努力之下重回大宋,自石敬瑭卖国之后,太宗一脉终于能全此江山基石。”

赵佶转过身来,长相算是清秀,一副典型的文人面孔,只是眼袋有些重,眼圈不是黑的,些微泛红。

“朕原以为你们兄弟不少,是因为摆脱了民间的诅咒,何曾想过是上天眷顾,轮到朕来还天下太平。”

赵构也收到燕京等地归宋的消息,只不过听说都是空城。

按范希文的说法,民为水,失了民众的江山又有何用?

这一刻,他居然有些瞧不起这位皇帝,燕京归宋,实际上不过是人家金国的施舍罢了。

说好的两军共击辽国,但宋军节节败退,到了清点战功之际,又要腆着脸去求别人分一杯羹。

若是按照以前的习惯,赵构也定然是心中欢喜。

他自我审查一番,发现自己似乎已经脱离了范希文所说“蠢人”的思维框架,并且隐约间觉得此事还蕴含危机。

不过不敢说。

“你作为皇室子弟,如今晋了康王,又娶了王妃,还要这般胡闹。”

赵佶始终语气和善,应该是得益于如今取得的成就,长时间在自我安慰和他人恭维中,心情畅快。

“尔将赵氏江山置于何地?将朕置于何地?!”

这两句话,赵佶语气陡然一变,已经成了严厉斥责。

赵构心头一颤,双腿习惯性地弯曲,最终艰难保持站立,这一次他鬼使神差地没有跪下。

“出去走了一遭,连秉性都改了?”

面对父亲的质问和嘲弄,赵构只觉无力,这种地位的悬殊和辈分的碾压,他承受了十多年。

莫说当今官家,就是太子哥哥来了,他也只有伏地做小的份。

“孩儿只是想去父亲昔年封地瞧瞧,也体验一番蜀地的民风。”

赵佶感觉先前的好心情都已不再,眼前这个儿子真是越看越不顺眼,忍不住再斥责。

“朕看你就是顽劣惯了,从来是不务正业,以至于得了汴京纨绔王爷的名声。

嘴上说得好听,不过是去蜀地拈花惹草。

听说还遇到个不入流的瘸子,又想从他身上再学些歪门邪道来为祸江山嘛?”

这是赵佶愠怒之下的妄言,但在赵构听来如同当堂审判,就要下跪明志,却被一道声音解救。

“父亲切莫动气,康王不过是年纪尚小,贪玩一些罢了。孩儿这里有孝心奉上,或可以宽慰父亲。”

赵佶缓和了许多,还是太子赵桓有孝心,和自己长得也极像,有此一子,后继有望。

“滚吧!”

赵构在一声毫不客气的逐客令中黯然退场,兄长说得对,既然是康王了,就是大宋臣子而不应该是皇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