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 > 第6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3个呼吸时间,汉献帝刘协就被董卓活活勒死。

“义父!”

“相国大人!”

“陛下!”

“董卓,你这个弑君的逆贼。”

“各位兄弟,我们一定要为相国大人报仇!”

现在刘协已死,董卓大口喘着粗气,眼神迷离,命不久矣。

无论是西凉军还是大汉百官,所有人一下子都没了头绪。

他们都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董卓这个不可一世的权臣和刘协这个傀儡皇帝同归于尽。

嬴昊表示这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内。

为了让刘协顺利杀死董卓,嬴昊特意提前让杀神卫卸下董卓一身的软甲和外甲。

嬴昊一开始就知道刘协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会拉上董卓这个垫背,洗刷自己多年的耻辱。

而被背刺的董卓自然不会放过刘协这个傀儡皇帝。

董卓和刘协两个人同归于尽,对嬴昊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嬴昊就是打算借刀杀人,浑水摸鱼。

现在西凉军的樊稠、李傕和郭汜已经被嬴昊所杀,只剩下徐荣、张济等人。

牛辅、董越和段煨等人屯兵在外,拱卫长安。

中郎将徐荣上前询问道:“李儒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不要杀死嬴昊?”

李儒无奈说道:“相国大人是死在陛下的手里,现在陛下已死,恩怨已消。”

“如今之计,我们先退回长安,听候老太君的意思。”

张济不甘心说道:“嬴昊重伤我西凉军,屠灭飞熊军,我要报仇!”

“相国大人的惨死跟嬴昊脱不了关系。”

“不报此仇,我们众多兄弟不答应。”

而并州军这边吕布的小舅子魏续带头表态道。

“各位兄弟,我们人多,我们一起抢回我姐夫。”

“我就不信,我们并州军拿不下嬴昊。”

张辽作为吕布的最强副手,考虑到嬴昊等人实力太过逆天,硬碰硬明显不是一个好办法。

弄不好,他们这些并州军会伤亡惨重。

所以权衡再三,张辽平静说道。

“对方只是俘虏温侯,并没有动手。”

“我建议我们现在派使者前去商谈,让对方释放温侯。”

“如果我们武力抢人,恐怕得不偿失。”

高顺附和说道:“我支持文远的意见。”

“现在温侯的性命最重要。”

大汉百官则是一个劲大骂董卓弑君的行为。

“董卓,你这个乱臣贼子。”

“董卓,你这个弑君的败类。”

“陛下,你死得好惨啊。”

一刻钟后,董卓终于死去了。

嬴昊见本来大声讨论的众人已经停下了交流,意味着他们已经达成一致的意见。

嬴昊见状大声说道:“本王今日除了宣布大秦复国外,本王还打算收服各位,一起光复大秦!”

杨彪一脸的恨意:“你这个前朝余孽,还想复国,简直是痴心妄想!”

“我们宁死不降!”

张济嘲笑道:“就凭你2000多人,就想收服我们20万西凉军,实在可笑!”

“我劝你识时务,早点投降,我可以给你一个痛快!”

嬴昊在众人的辱骂下,不慌不忙从自己怀中掏出系统的奖励,举了起来,霸气说道。

“传国玉玺在此,天命在本王,天命在大秦!”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大秦万年!”

一时间,众人皆被嬴昊手中的传国玉玺五彩的光芒遮住了双眼。

他们隐隐约约觉得嬴昊手中的玉玺很有可能是真的。

几个呼吸时间,传国玉玺的五彩光芒才消散。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传国玉玺已经遗失了一年多!”

“你手中的玉玺肯定是假的!”

“就算是真的,天命绝对不在你这群前朝余孽的手中。”

“我们都是大汉的忠臣,我们绝对不会投降。”

“嬴昊,我劝你乖乖束手就擒。”

众大汉百官不满说道。

这个年代,传国玉玺意味着正统,意味着天命,意味着统治的合法性。

一旦愚昧的天下庶民得知天命在大秦,绝对会支持大秦复国。

身为汉臣的他们不愿意相信嬴昊手握真的传国玉玺,不相信天命在大秦。

大汉养士400年,所以绝多数士人愿意支持大汉。

而西凉军和并州军看到嬴昊拿出传国玉玺,纷纷哑口无言,如果嬴昊手中的玉玺是真的,那嬴昊真是天命之子。

现在董卓和刘协同归于尽,吕布被生擒。

群龙无首的西凉军和并州军现在人心惶惶。

李儒对众西凉军将士说道:“我们先静观其变!”

“既然嬴昊想收服我们,我们先看看嬴昊的价码合适不合适。”

嬴昊对激动的众汉臣不屑说道。

“至于本王手中的传国玉玺是真是假,验验不就清楚了。”

“本王听说中郎将蔡邕是当世名士,博学多才,为人刚直,那就让蔡中郎将一验真假,你们可有异议?”

杨彪沉吟片刻:“伯喈兄是当世大儒,由他来验证玉玺真假,最合适不过。”

大汉百官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希望蔡邕待会能够狠狠打脸嬴昊。

就算嬴昊手中的玉玺是真的,蔡邕作为汉臣,绝对不能承认这是真的传国玉玺。

蔡邕从黑压压的人群中走出,来到嬴昊的马前,不卑不亢说道。

“劳烦秦王将玉玺给外臣看一看。”

嬴昊恭敬将手中的玉玺递给蔡邕:“劳烦先生!”

蔡邕伸出手来,边仔细打量起来,边介绍道。

“相传楚国荆山,有凤凰宿于巨石之上,楚人卞和闻之,打开巨石,得宝玉,名曰和氏璧,献于楚王,未采纳。”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和氏璧几经辗转,落入赵国手中。”

“秦昭襄王想以十五座城池,换此宝玉,却被赵国蔺相如以李代桃僵之计,完璧归赵。”

“秦灭赵国后,始皇帝得此宝物,于是命人打造传国玉玺,丞相李斯亲自在上面撰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汉高祖攻破函谷关,子婴献和氏璧投降。”

“汉高祖创立大汉,以和氏璧为传国玉玺。”

“王莽篡政之时,王太后怒摔玉玺,导致玉玺缺了一角,后来用黄金修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