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陪诊师 > 第14章 以师之名

陪诊师 第14章 以师之名

作者:月半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12:47:00 来源:小说旗

季虹陪诊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后,已到了医院下班的时间,她把检查报告送给柳岚,回到宿舍后天已黄昏。

上午200元,下午200元,不错了。她望着微信上的帐单,两个橙色的加号及阿拉伯数字“200.00元”让她感到温暖和欣慰,这是她用热情的服务和时间换来的,她应当自豪。

她看着看着,那4个“0”变了奶奶篮中的鸡蛋,它们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丰富着奶奶脸上的笑容。

从小到大,她印象中的奶奶爱鸡蛋更爱母鸡。奶奶曾怂恿爷爷改建了鸡圈,叫爷爷把鸡圈垒得大大的。她说,人住房子越大越舒坦,鸡不也一样吗?到了夏天,鸡圈太小,鸡会热哩。

奶奶清除鸡粪也很勤,一周一次。她说,鸡圈里干净,鸡的心情就爽,心情爽了就多下蛋。

鸡蛋当然越多越好,卖了钱,季虹读书就不受穷。

奶奶总是把鸡蛋上的污物擦得干干净净,她说卖的时候有品相,好争价。

田地太少粮食有限,每逢收获的季节,奶奶就下地捡拾粮食,麦穗、稻谷、花生,啥都捡,富裕户有好心人,看奶奶瘦得像枯树,背弯成一张弓,就随意施舍一点给奶奶。

农忙结束,奶奶捡的粮食堆了一大堆,她的脸笑成三秋的菊花,那一堆粮食仿佛马上变成了鸡蛋。

爷奶也一直养着猪,通过各种途径给猪弄粮食,总是把猪喂得肥肥胖胖。爷爷给猪圈半个月一清扫,在猪圈里吊了个小风扇,夏天蚊子多时,爷爷在猪圈里点蚊香。

有次因为不小心,蚊香燃着了猪圈棚,幸亏发现得早,爷爷和奶奶及时扑救,两个人都弄得满头满脸黑灰,邻居们赶来帮忙,发现他俩的滑稽相,大笑不止,谈笑了半个多月。

每到腊月初,爷奶养的猪长到二百多斤,宰杀后把钱存起来,过了年季虹开学后,奶奶把一沓钱拿给她,说,富人家的孩子在学校大把花钱,咱家穷,大方不起来,但也别饿了肚子。

季虹一年年长大,终于大学毕业。她想,等参加了工作赚了钱好好孝敬爷奶。但她失望了,当护士的微薄工资撑不起她的孝心。

她望着越长越缩的爷奶,毅然辞职了。她发现一个医院的医生仅仅靠卖陪诊教材赚了上百万,她决定先做几个月陪诊师,用实际经验写成教材,以更低的价格售卖,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不比那医生卖得更好吗?

她想,如果顺利,赚到钱后马上给奶奶做心脏搭桥手术。

教材正在赶写之中,她的计划很快就要实现了。想到这里,心底的快慰泡沫一样地浮上季虹的脸。

手机来了信息音,竟是黄默山的自拍照,一个正面一个侧面。他换发型了,以前的杀马特发型不见了,头发是全黑色,短短的,两侧的头发清扫了个干净,中间的短多了,前刘海是飞翘式,露出光洁圆润的全额,显得利落干练,神采飞扬。

跟着图片有一句问话:这回合格了吧?

季虹看着黄默山帅气的图片,心里一动。虽然中午吃饭时他说了想做陪诊师的理由,但季虹总觉牵强,她隐隐觉得黄默山喜欢自己,若这个秘密是事实,那他的想法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她记得法国剧作家莫里哀说过这么一句话: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能教我们重新做人。从逻辑上,她宁愿是黄默山因喜欢自己而接近自己,这一点,是最能说得通的。但是,黄默山仅仅通过她的抖音视频就联系她,要做她的徒弟,又怎么解释呢?

拍抖音视频都是用了美颜的,黄默山不可能不知道,要是他因为抖音视频上的自己很美而动了心,那他也太幼稚了。

无论如何,先回复他再说。她回复了一个表情符号,是一个大大的赞,这个赞,她是由衷的。

顷刻,黄默山又发过来一个图片,是他新买的包包,附言说,该买的东西全在里面。季虹的心再次一动,看来,黄默山是铁了心要干陪诊了。她再次回复一个大大的赞。

很快,黄默山打过来2000元转账,附言:再不收,他就不做这个徒弟了。

季虹心里一阵暖,她没法再拒绝了。平心而论,搁在那些割韭菜的人身上,这2000元早就收了,那些在网上搞培训的,谁认识谁?镰刀在空中挥得霍霍的。

黄默山以最快的速度改头换面,实习排队、请她吃饭、购买装备,她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他呢?季虹又进一步问自己,假如有一天她有了自己的陪诊师平台,有条件搞培训,她收不收钱呢?难道尽义务吗?

不,她不做道德模范,她需要钱,她需要很多的钱给奶奶治病,给爷爷奶奶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要她收费合情合理,只要她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她不会感到惭愧。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收下黄默山的学费呢?

实际上,她还要教黄默山好多东西,2000元并不是轻易拿的。比如:陪诊各类病人的基本知识;各种疾病的陪诊流程;看中医前有哪些禁忌;哪些检查需要提前空腹;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如何帮病人办理医保……

所有这一切,靠自己慢慢摸索至少得3个月甚至半年,而她,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别人,让别人少走弯路,她用经验换取价值,彼此都划算。这份钱,人家掏得值,她赚得也无愧于内心,有何不可?

有一次,在网上,她看到部分网民攻击陪诊师搞培训收费,说是有的人本来就看不起病,陪诊师还要收一道,这不是坑人吗?

她忍不住留言反驳:陪诊师是给需要的人服务的。有需要就有价值,没需要就无价值。好比监狱,它存在是因为这世上有罪犯。你不犯罪,不代表人家不犯罪。人犯了罪,若没有监狱,这世界不就大乱了?那些孤苦无依的人就医时无人帮助,他们找谁去?有的老人看病,子女们从外地赶过来,车费和误工费远大于陪诊费,你怎么说?

不知是她的话太绕还是太多,对方没有反驳她。或许对方反驳不了;也或许不屑反驳。这样的交锋,她有过好几次,几个回合辩下来,对方全部以败阵告终。

读大学时,她有段时间在知乎上和人家探讨中医和西医的诸多问题,辩论了好多回合,倒着实增长了不少见识。真理是愈辩愈明的,古雅典人的好辩之风催生了不少真知灼见。

她在和网友的辩论中,也算是做了一次次民意调查。她明白,没人把她辩倒,不是她口才好,而是她的观点贴合事实——陪诊师有存在的意义,陪诊师收费培训合情合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