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陪诊师 > 第73章 农民之苦(2)

陪诊师 第73章 农民之苦(2)

作者:月半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12:47:00 来源:小说旗

季虹说:“问得好,你听我慢慢讲下去——”

对你这个问题,我查了不少资料,找到了造成农民工目前生活状况的根源: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创造了第一次“民工潮”,到了90年代初,城市面临下岗潮,城里的人也要再就业,农民工就成了城里不需要的所谓的“麻烦”。

比如,某个大城市要清退25万人,所有单位企业每月都要填报进度。

又过了三四年,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城市又开始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了,农民工们又被允许进城了。然而两三年之后,他们再一次遭到清退,因为城市又面临一次规模性的下岗。

城市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就像势利眼,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农民工总是处于被动之中。他们在反反复复中的被动中耗去了美好的青壮年,耗来了衰老,耗来了疾病。

近20年来,赚钱的机会确实多了,但他们也因为衰老而竞争不过年轻人,同时他们还要负担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房子、孩子的婚礼,仅存的一点点钱,被掏空了。

有数据表明,在北方农村,年轻人结婚的开销在50万上下,做儿子的这一结婚,当爸的打工七八年的收入没了。拿不出的只能借债,而这个债,女方基本上不会同意结婚后一起还。

城里人平均退休金是3000块,而农民工的养老金只有一两百,他们在城里打工平均超过15年,到了晚年有一半以上存款不足5万块。

“这个数字,你会震惊的吧?”季虹问向黄默山。

黄默山说:“我听出来了,照你说的这些情况,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努力未必能过上好日子。”

“对对对,你说对了。”林倩插话道,“咱们几个再努力,也赶不上你的速度,光着脚也赶不上,因为平台相差太远啦。”

季虹接着说:“这类群体,他们的孩子大部分初高中就辍学了,读到大专和大专以上的不到20%,六七成的孩子成了下一代农民工,他们的孩子在生孩子之后也进入了父辈的模式,很多人为了孩子上学在县城买房,但自己又只能在大城市打工,于是孩子成为下一代留守儿童。

“这就成了一种死循环。谁不想打破这样的循环呢?但是谁又能做得到?第一代农民工当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他们面临所有老年人共同的看病问题。

“对,下面说说看病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城市老年人看病很方便,但农民工难多了。他们很少去看病,因为他们看不起。买保险对他们来说就是冒险。

“2009年,养老金政策出台后,35%的人不相信或者不理解这项政策和自己的未来有啥关系,于是没有参保。他们60岁以后,只能领基础的养老金——每月仅仅100多块,参保的人也是很少能搞明白养老金是多缴多得的。

“一位45岁的工人只缴了11年养老金,但其实是一直按照最低档缴的,60岁后,每个月只能领到195块钱。他在得知这个数字后,问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有什么用?’第二句是‘我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个月就拿这么点儿钱?’

“为了领到较高的养老金,每个月能达到六七百的样子,一位女工需要在60岁的时候一次性的补齐此前15年的保险费,一共8万块,她凑不出这个钱,因为她每月只能挣到几千块,她说,钱如果都缴了养老保险,我吃啥?于是她决定放弃。继续做环卫工人。

“一位农民工71岁被迫还乡,他在村里帮忙盖房子,工钱一天100块,75岁的时候,一家劳务中介下乡招保洁员,工资一天110块,虽然只多了10块钱,他还是去了。

“他69岁的老伴刚做完胆结石手术两个月,好在也能干活,两个人要是一起进城,收入加在一起就有200多块。

“从此他就带着老伴每天早上6点坐一个小时车进城,到一处工地上倒垃圾扫地,下午4点再坐车回乡村。一周干7天,他说,能动是福气,不能动就可怜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方方面面的限制,这些工人越来越挣不到钱,他们只能转去做绿化、保洁、仓库管理员等等,薪水不及工地上的三分之一。等到再超过70岁,他们在城市就更找不到生路了,只能默默消失在谁也找不到的角落。

“有社会热心人士提议,要给农村老人多提供好的工作机会,但遭到一位专家的批评,说她没有人文情怀,认为应该让老人休息了。

“这其实是不了解农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何不食肉糜’的讽刺。不让他们工作,谁来负担他们的生活开支?”

黄默山听完季虹的阐述,觉得有天方夜谭般的新奇。他一直认为,中国人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即便是农民工一年也能轻轻松松挣个五六万,所有的地方都脱了贫,经济都在腾飞。

季虹嘴里的农民工,是他从没听说过的。他忍不住问季虹:“你怎么有兴趣研究这个?”

季虹说:“我陪爷爷奶奶的那段时间里,陪爷奶干活,也陪爷奶聊天,也和村里的老年人聊天。在我小的时候,村里的老年人都很关心我,见了我总要叫一声‘虹子’,有的还给我东西吃。

“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也看着他们变老。他们的子女有出息的,就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顺便帮子女带带孩子;子女靠不住的,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就出门打工。

“我关心爷爷奶奶,自然也会留意到他们。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是拿圣人的话唱高调,在农村,这种同理心是要胜过城市的,因为在农村,大家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像城市里,好多人做邻居几年了没打过招呼,邻居的房子像外星球,电梯里碰见了,彼此像看外星人。”

黄默山揶揄道:“你现在就住在城里,你也是这么地冷漠吗?”

季虹笑道:“我可不是,我隔壁是卖房的,我搬去嘉宸头一天就和她聊天了。”

在一家西餐厅里,项瑶英打了个喷嚏,她不知道是季虹正在说她。她此刻正在为一个单子应酬客户。

她不知道,她即将落入魔爪,饮下屈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