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学习了三年,我终于出师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一天,出师后我背上行囊,怀揣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独自行走的匠途。
我在镇子北边的寻得一处租房,以此为据点开始承接一些简单的修缮活计。
小到给孤苦老人的茅屋补补那破陋的顶,或是加固一下小院的栅栏。
我做事认真负责,丝毫不敢懈怠,尽管这些都是些小活,但每一个榫卯的拼接,每一片青瓦的铺设,都尽显我的匠心,因而在当地百姓口中也渐渐有了好名声。
就这样磨砺了两年,我的手艺也愈发娴熟。
所以我决定学另一门手艺了。
经过我的认真思秤,我决定下一门去学木匠活。
因为木匠活与修缮房屋有些相通之处。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早晨,我怀着既忐忑又兴奋的心情,走向老木匠李师傅家的庭院。
刚进院子,就看到里面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木材,一股淡淡的木香味萦绕在鼻尖。
李师傅正手持一把锋利的锯子,手法娴熟地切割着一块木板,动作宛如行云流水一般。
“李师傅,我想学木匠活,您能收下我这个徒弟吗?”我略带紧张地说道。
李师傅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和温和,他缓缓开口:“学木匠可不容易,要能吃苦受累的呀。”
我赶忙用力地点头,眼神坚定地回答:“李师傅,我不怕吃苦,您就收下我吧。”
李师傅微微一笑,说:“那行,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好好学吧,不过得先把你的性子磨一磨。”
没成想,我开始学艺的时候,发现居然还有其他人和我一样来拜师。
有个叫阿强的小伙子,长得敦敦实实,力气看起来很大;还有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孩,叫小萱,她的眼神里透着股机灵劲儿。
我们一起站在院子里,阿强看着周围的木材,眼睛放光地说:“哇,这么多木材,咱们能做出多少好东西啊!”
小萱则有点担忧地说:“可是我们什么都还不会呢,不知道师傅会不会嫌弃我们笨呀?”
我安慰她道:“没事的,只要我们认真学,肯定能学会的。”
刚开始学艺的日子里,李师傅并没有急于让我们上手操作工具,而是让我们先了解木材。
一天,李师傅拿出几块木材问我们:“你们看看,这几块都是啥木头呢?”
我们三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先开口。
沉默片刻后,我鼓起勇气拿起一块木材,认真看过后摇了摇头。
阿强也跟着拿了一块瞧了瞧,同样一脸茫然。
小萱则仔细地摸着木材的纹理,犹豫地说:“师傅,我觉得这个像是松木。”
李师傅赞许地点点头,说道:“小萱说得对,这就是松木。”
“松木有松香味,质地比较软,容易加工,咱们村很多普通家具都用松木,像那种简单的凳子、桌子腿呀。”
“那你们再看看怎么辨别它和其他木材呢?”
阿强挠挠头说:“师傅,是不是看颜色啊?松木的颜色好像比较淡。”
李师傅笑着说:“颜色是一方面,但不能光看这个。”
“来,阿强,你摸摸这纹理,松木的纹理是比较直而且比较疏的。”
阿强摸了摸纹理后,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啊,师傅您懂得真多!”
李师傅接着又拿起一块榆木,表情变得严肃而庄重,他说:“你们再看看这块,这可是榆木。榆木可是个宝贝,纹理清晰又坚硬得很,在做房梁方面是很不错的材料。
而且榆木有一种坚韧的特性,即使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也不容易变形。”
讲到榆木的时候,李师傅还特意让阿强试着掰了一下小的榆木材料,阿强使了好大的劲儿才让那木材稍微弯曲了一点,他不禁感叹道:“这榆木可真结实啊!”
李师傅又拿起一块檀木,说道:“这个呢,就是檀木,檀木可是非常珍贵的木材,质地超级坚硬,还有一种独特的香气,高档的家具或者工艺品才会用它制作。”
“不过呢,因为檀木本身材质坚硬,加工的时候对咱们手艺要求很高,稍不注意工具就容易损坏,这就很考验大家的耐心和技巧啦。”
小萱好奇地问:“李师傅,那檀木这么珍贵,我们有机会用到它来做东西吗?”
李师傅微笑着说:“只要你们学得好,以后肯定有机会的。”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开始进行木材打磨的练习。
阿强一开始非常用力,想要快速打磨好,结果不一会儿手就酸得厉害,而且打磨得也不均匀。
我有点打趣地对他说:“阿强,你这是想一下子就把木材打磨成镜子啊,可没那么容易呢。”
小萱则比较有耐心,她轻柔地用砂纸顺着纹理磨着。
我学着小萱的样子,一边比划一边打磨,可是心里总想着快点完成,结果速度虽然不慢,但质量却不高。
李师傅在我们三个身边走来走去,查看我们的进度。
他先拿起阿强打磨的木材,皱着眉头说:“阿强,你这可不行,打磨不是在比力气,咱们做得是细致活儿,就像你伺候庄稼一样,得精细。”
阿强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李师傅又来到小萱旁边,看了看说:“小萱,你这个方向对了,用力也很均匀,就是速度可以稍微加快一点,效率也要考虑。”
最后,李师傅看到我打磨的木材时说:“你啊,心思太浮躁了,总想赶快弄完。”
“打磨不仅仅是让木材表面光滑,它对于后面的工序有很大影响。”
“比如说榫卯连接的时候,如果表面不平整,那榫卯结构就没法很好地贴合,这物件做出来就不结实。”
我羞愧地说:“师傅,我知道错了,我会重新认真打磨的。”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学习像使用锯子这样更复杂的技能了。
有一次,我们要按照李师傅画好的线切割一块特别大的做房梁的木材。
阿强自告奋勇地最先尝试,他双手紧紧握住锯子,可一开始锯子就歪得厉害,他使了好大劲儿,累得气喘吁吁,那锯子依旧像是在和他作对。
阿强一边用力一边嘟囔着:“这锯子怎么回事啊,怎么不听使唤呢?”
小萱见状,笑着对阿强说:“阿强,你可别太猛了呀,要稳住。”
可小萱自己上手的时候,虽然比较稳,但因为力气小,进展也很慢。
她有点沮丧地说:“唉,我力气太小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锯完啊。”
轮到我了,我心里有点忐忑,双手握住锯子,眼睛紧紧盯着画好的线,按照李师傅之前教的手臂伸直,身体和手臂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用力均匀地开始锯。
可锯着锯着,锯子还是开始歪了。
我又着急又无奈,额头满是汗珠。
我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呢,我明明按照师傅教的做了呀。”
李师傅走过来看了看我们,轻声说道:“你们呀,锯子使用起来可大有学问。”
“首先锯子的种类就很多,像手锯适合一些小尺寸木材的精细切割,这个框锯则是专门用来应对比较大的木材的。”
“而且不同锯子的锯齿形状和排列也是有讲究的,锯不同的木材,锯齿的锋利度、角度这些都要考虑。”
“阿强,你力气大,但是太莽撞了,没有掌握好方向;小萱呢,很稳,但是力量上还是要再锻炼锻炼;你呢,虽然知道一些技巧,但是还不够熟练,多练练就好了。”
夏天的午后,阳光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
我们开始学习榫卯的制作,这可是木匠活中的精华部分,榫和卯就如同相互匹配的精密零件,如果做不好,整个物件就不会牢固。
阿强信心满满地开始制作榫头,他觉得自己力气大,肯定能做好。
可是,他做出来的榫头却大得离谱,根本无法和卯眼契合。
阿强拿着榫头对着卯眼比划了半天,疑惑地说:“我做的榫头看起来没问题呀,怎么就塞不进去呢?”
小萱仔细地制作着,她很细致,但是在榫头的形状上有些失误。
小萱皱着眉头说:“我觉得我都很小心了,怎么还是有点不对呢?”
我也认真地按照步骤做,可在尺寸的精准度上总是把握不好。
我叹了口气说:“这榫卯制作也太难了吧。”
我们拿着各自的作品去找李师傅。
李师傅拿起阿强的榫头时说:“阿强啊,你觉得榫卯制作光靠力气就能行?”
“你看看这个尺寸,这么大误差肯定不行啊。”
“榫卯的制作,心要细,每一点都不能马虎大意。”
“我们木匠干活的时候,那尺子可不是只量在木头上,而是量在咱们心上。”
接着看小萱的,他说:“小萱,你很细心这是优点,但是对榫卯结构的整体形状把握还不够准确。”
最后到我,李师傅皱了皱眉头:“你这个问题也是出在尺寸上,榫卯的关键就在于精确的尺寸匹配。”
然后李师傅就拿起一块木料,开始一点一点给我们详细讲解。
他说:“你们看,燕尾榫,就像燕子的尾巴一样漂亮又实用,常用于抽斗、箱子等部件的拼接,这种榫卯结构非常牢固,不容易分开;直榫是最基础常见的,桌椅框架制作经常会用到它。”
李师傅从选材开始,到下刀的角度、深度,每一个环节都耐心地传授给我们。
阿强一边听一边不时点头说:“师傅,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啊。”
经过多次失败,我们不断改进,终于,阿强做的榫头能很好地嵌入卯眼的时候,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跳了起来并喊道:“哈哈,我终于成功了!”
小萱的也成功时,她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说:“真不容易呢。”
当我看到自己的榫头完美契合卯眼,那种成就感就像是征服了一座巨大的山峰。
我兴奋地对伙伴们说:“我们又前进了一大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