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第15天,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她又来到在了这里。
当时的我正全神贯注地在院子里自制一个梳妆台,那是一块质地优良的木板,在暖黄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锯子切割着合适的木板尺寸,然后将各个部件拼接组合起来,此时的我完全沉浸在手上这细致的活计之中,以至于没有察觉到她的到来。
时间就这么悄然流逝,直到我完成了其中一个流程,放下手中的工具,长舒一口气,抬起手擦汗的时候。
突然,她轻柔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你还会做这活呀。”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着实吓了我一跳,我身子猛地一哆嗦,手中的工具差点就被甩了出去。
待我听出是她的声音之后,定了定神,开口道:“我是跟生活镇上的一位师傅学的。”
顿了顿,我又疑惑地问道:“您怎么来了?”
只见她面带笑意,却略带嗔怪地反问道:“怎么,不欢迎我?”
我赶忙摆手,着急地回道:“没有没有,就是您来得太突然了,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她听我这么一说,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看你这么多天没什么动静,还以为你跟你父亲一样是个闷葫芦,就算有困难也不知道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所以我就来看看。”
我听她这么形容我,有些尴尬,笑了笑回道:“哈哈,我父亲是这样的嘛,我还真没看出来呢。”
我想了想,接着问道:“对了,您看样子跟我父亲这么熟悉,您上次还没告诉我您跟我父亲的关系呢。”
听到这个问题,她的眼神瞬间变了变,似乎透着一些难以言说的奇怪情绪。
片刻的停顿之后,她才缓缓开口道:“我是你父亲从小到大的朋友,不过呢,他这人对朋友似乎很淡,可能就没有提到我。”
她轻轻叹了口气,又说道:“你叫我赵姨就好,好歹跟你父亲一同长大的,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管找我,可不要像你父亲一样什么都憋着自己做。”
我听了这话,尴尬地笑了笑,挠了挠头说道:“没有的事,赵……姨,我只是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没必要麻烦您。”
她看了看我,赞许地说道:“你比你父亲好多了,也有能力多了。”
“你看这么大一个院子,你自己就打扫修缮好了,多不容易啊。”她目光在院子里四处打量了一圈,最后又落在我身上。
“看起来你还学了修缮房屋呀。”她一脸好奇。
我谦虚地说道:“也就那样,就是想着多学一门手艺好养活自己,技多不压身嘛。”
她仿佛对我很感兴趣,又将话题引到我正在做的梳妆台上。
她靠近了一些,眼中带着探究的神色,问道:“你这做的是柜子?”
我回过头看了看半成品的梳妆台,回道:“也算是,但不完全是。”
“我做的是梳妆台,下面是柜子用来收纳东西,上面到时候还要装一枚镜子。”
“这样方便使用,又能收纳一些小物件。”
她听我这么一解释,眼睛亮了亮,回道:“这样呀,听起来挺不错的,既实用又美观。”
她眼睛盯着梳妆台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又抬头看着我问道:“你还做吗,能给我做一个,卖给我行吗?”
我连忙热情地回道:“当然可以,赵姨,咱们这关系,钱就不用了,我免费给您做一个。”
她一听,立马眼垂低眉,似乎是回忆什么,过了一会儿,坚定地说道:“不行不行,这多不好,不能让你白忙活,钱是一定要给的。”
“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得到回报。”我们两人就这么相互拉扯了一下,最终,我拗不过她,便接受卖给她了。
我跟她认真地约定好,做完后就通知她来拿。
之后我们又像闲扯了一下,话题无非是村里邻居们的一些家长里短,还有最近集市上的新鲜事。
聊了好一会儿天眼看着夕阳渐渐西下,天边被染得一片火红,她便站起了身,拍了拍衣角,告诉我她该离去了。
我原本还想留她吃个晚饭,但她说家里煮好了饭,也就不再勉强,只是叮嘱她路上小心。
等她走后,我便继续投身到这个梳妆台的制作中。
午后的阳光慢慢变得不那么刺眼,余晖洒在木头上,像是给它披了一层金纱。
我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仔细地打磨着梳妆台上那些还不够光滑的地方,木屑纷纷扬扬地落下,像是时光的碎屑。
不知过了多久,梳妆台终于大功告成。
它静静地立在院子里,散发着木头独有的香气。
我审视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便将其搬到屋里。
毕竟这个我本来就打算给自己用的,我难道就不用照镜子了吗?
接着,我就开始为赵姨制作梳妆台了。
我心里充满了干劲,动作也变得格外认真,每一块木板的挑选都极为严苛。
我精心为她制作这梳妆台,在制作过程中,还根据她的喜好,帮她雕刻了许多她喜欢的图案,手上的动作就越发细腻。
那些图案有美丽的花朵,花瓣卷曲着像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还有灵动的小鸟,似乎下一秒就要展翅高飞。
不仅如此,我想到梳妆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凳子可不行,于是还多花费了些心思帮她做了一个凳子。
我反复测量凳子与梳妆台的高度,务必使其相适配,坐在上面能够舒舒服服地梳妆打扮。
完工之后,我抬起头看了看天,估算着这时候去赵淑怡家应该比较合适。
此时正是吃完午饭的时候,这时候村里人基本都在午休,等太阳小一些在出去干活。
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她家了。
走在路上,我心里想着这20年的变化可真大啊。
来到赵姨家附近,发现20年过去了,她和郑阳的家扩大不少。
原本那只是一个小小的院落,如今已经有了好几间大瓦房,院子里还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红砖青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看上去生活过得相当不错呢。
我走上前去,抬手敲了敲门。
安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突兀。
过了好一会,门才缓缓打开一点,一个五岁多的小男孩从门缝里探出个小脑袋来。
他的眼睛又大又圆,就像两颗黑宝石,好奇地看着我。
这应该就是她的孙子吧,我心想。
他带着孩童特有的稚嫩口音开口道:“你是谁呀,来我家干嘛?”
我觉得这小孩甚是可爱,便蹲下身子,与他平视,温柔地开口道:“你应该叫我叔叔,我是来找你奶奶有事的。”
于是他就关上门,我听到他“吧嗒吧嗒”的小脚步声,似乎正屁颠屁颠的跑回去呢。
接着,屋里传来他稚嫩的声音:“奶奶奶奶,是一个大哥哥,他说让我叫他叔叔,说是来找您的。”一墙之隔,他的声音清晰地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