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到会所辞了工作的杨波,回到学校,又接着研究胡芹芹的案子,他为家乡的愚昧落后感到痛心,更为家乡那些毫无人性的、麻木不仁的官员感到愤怒,他再次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考公务员,走仕途去改变这些。
第二天早上,杨波把写好的起诉书和受理合同当面交给了杨玲玲,并不停的向杨玲玲说着案子的严重性。但杨玲玲的话语中并没有对胡芹芹及那些受害小女生表现出同情,更别说愤怒了。杨波以为杨玲玲是见过太多的类似的案子,是见怪不怪,只是从律师的这个职业的角度,来理性的看待这起案子。
杨玲玲认真看过杨波所写的材料后,拿起笔在起诉书和受理合同上略为改动了一下,对杨波说:“行了,这个案子以后你就多用点心,先打电话叫胡德国到所上来,把合同签了。签了合同,你跑一趟德洛,把申请立案表和起诉书一起交到州中院的立案庭,然后等着他们通知开庭就行了。”
“杨姐,要是州中院还是不立案受理呢?胡德国他们家去申请立案,法院就没有受理。”杨波不无担心的说道。
“这你别管,你只负责送过去,他们会受理的。”杨玲玲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
第二天下午,接到杨波电话的胡德国,着急地赶到事务所。
通过与胡德国的当面交谈,杨波对胡芹芹的案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除了对胡德国一家表示同情外,就是想着,一定要帮着杨玲玲打赢这场官司,能为家乡人做点好事。
杨波还了解到,胡芹芹出事半年后,也就是在胡德国及家人知道她在学校出事后,就没再敢到江边小学上学,一直辍学在家,一年后,才十三岁的胡芹芹随同村的姐妹到沿海打工,自外出打工后,就再没回过家,现在虽与家里有电话联系,但家人不知她在哪个省,哪个地方,在做什么?因老家的贫穷落后,更由于愚昧无知,现在村民们都知道她出了那事,她回到村里,无法面对村民们的指指点点,她是没脸再回到村里、回到家里,她说过,她不会再回来了,让她的父母忘了她这个女儿,就当没生过她。对于胡德国夫妇一直为她向有关部门讨要说法,上访的事,她是一点不知情。
胡德国还说,他真后悔,后悔知道孩子出事,自知道孩子出事后,他们一家就没有安宁过,他就从没睡过一个好觉,要是不知道孩子出事,像其他家的那样,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而现在知道孩子出了事,却又不能为孩子讨得个说法,这使得他们一家更加难过伤心,这是比孩子被猥亵了还难过的事,他真不知将来会怎么样。他只会不停地对杨波说 “谢谢了,谢谢你们了。” 杨波安慰着胡德国,让他放心,他们会给他家讨一个说法的。
胡德国识字不多,合同是杨波念给他听的。胡德国对合同没有半点不同意见,保证一定不会违约,只要能给孩子一个说法,就算将来有关部门真的赔偿给他家两万,如事务所要收作代理费,他家都愿意,如有超出二万的,他保证将全部交给事务所,不管是多少,他说他知道打官司的艰难,而对合同上写明的“事务所是免费给他家打官司。”的事,他不停地说着谢谢,毫不犹豫的在合同上签上字,按了手印,他只想通过杨玲玲这个大律师让这一切尽快结束,有个说法,有个了结,他们一家再也耗不起了。
……
送走胡德国,杨波给不在事务所的杨玲玲打了电话,在确定受理合同已签订后,杨玲玲让杨波尽快去一趟德洛州,向德洛州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立案、递交起诉书。
接下来去德洛州中院申请立案、递交起诉书的事,让杨波意想不到的顺利,更神奇的是,他还得到了似是知道他要来,早有准备的立案庭庭长的热情接待,得到庭长的礼遇,杨波认为这是因杨玲玲这个大律师的声望所致,因为杨玲玲,他们不敢不受理,不敢不客气,他更从心里敬佩杨玲玲。
从德洛中院返回,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候法院通知去开庭,就是做好证据的收集,准备好答辩状。胡芹芹的这个案子,除了手上的那份厚厚的不起任何证据作用的上访材料外,就只有法院对歹徒的判决书,其它的什么证据材料都没有。杨波心里急啊,每次见杨玲玲,就提这个案子,主动提出回老家去收集证据,但杨玲玲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叫他不用担心。他不知道杨玲玲拿什么去打赢这场官司,但他也只能干着急。有时他还想,是不是杨玲玲已知难而退了,但这又不像,因为好像杨玲玲办理的每一起案子,都是不注重收集证据的。不注重收集证据,那她注重什么呢?
二十天后,事务所收到了德洛中院对胡芹芹案的开庭通知,此时,杨波和杨玲玲的手中还是没有收集到一点与案子有关的证据,别说收集证据,就是相关知情和责任单位都没去过一家、一次,杨波更是急了,可急也没用,因为他每次见到杨玲玲说起起案子的事,杨玲玲总是叫他不用管,说会打赢官司的。杨波没办法,就只有每天拿着那些上访材料看,都能把上访材料大体背了出来。
只有几天就要开庭了,杨波还是不见杨玲玲对胡芹芹的案子有任何的调查取证,他对杨玲玲怀疑了起来,她拿什么去打官司呢?他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