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90靠麻辣烫发家 > 识字

重生90靠麻辣烫发家 识字

作者:小玺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14:19:30 来源:小说旗

天刚蒙蒙亮,陈新就已经起身,开始为新一天的麻辣烫生意做准备。逢双是镇上的赶集日,人流量大,生意肯定比往常更火爆,他特意多准备了些食材。

爷爷也早早起来了,主动提出去镇上帮陈新的忙。“今天人多,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我去给你搭把手。”爷爷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帮陈新把装满蔬菜箩筐。

两人来到镇上,集市上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各种摊位琳琅满目。陈新和父亲赶忙找好位置,迅速支起麻辣烫摊。陈牧他爷爷负责招呼客人、收钱找零,陈新则专注于煮麻辣烫,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热气腾腾的麻辣烫一碗接着一碗端出去,香味飘散在集市的各个角落。

陈新和陈牧爷爷刚把麻辣烫摊支好,热气还没冒起来,就有客人围了过来。一位头发花白、叼着旱烟袋的大爷凑到跟前,眼睛盯着锅里翻滚的汤底,大声问道:“小伙子,这一碗麻辣烫咋卖啊?”

陈新连忙笑着回应:“大爷,一碗五毛钱,您随便挑喜欢的菜。”

大爷撇了撇嘴,把旱烟袋从嘴里拿出来,在空中摆了摆,说:“哟,能不能便宜点啊,给我小孙女买的,她可馋这口了。”

陈新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见“噗通”一声,大爷手里的旱烟袋掉进了汤锅里。大爷眼睛瞪得溜圆,着急地伸手去捞,身子一歪,差点把摊子掀翻。周围的人见状,哄堂大笑起来。大爷捞起湿漉漉的旱烟袋,尴尬地挠挠头:“哎呀,这可咋整。”

陈新一边憋着笑,一边安慰道:“大爷,没事儿,我马上换一锅新汤。”

这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趁陈新收拾锅的功夫,偷偷溜到摊位前,伸手抓起一大勺辣椒就往新锅里倒。陈新一转身,看到锅里通红的一片,哭笑不得:“小家伙,你这是干啥呀!”

小男孩眨眨眼睛,灵机一动:“叔叔,我帮你招揽顾客!保证让你生意越来越好!”说完,真就站到摊位前,扯着嗓子喊:“快来吃麻辣烫呀,又香又辣,可好吃啦!”那稚嫩又响亮的声音,还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没一会儿,几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个戴着彩色帽子的年轻人,举着相机对着摊位和锅里的食材一阵猛拍。陈新有些不知所措,好奇地问:“你们这是……”

另一个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笑着解释:“大哥,我们从市里来,第一次见这种麻辣烫摊,觉得特别有意思,充满烟火气,想拍下来留念。”说完,几人一口气点了好几碗麻辣烫,吃得赞不绝口,还不停地向陈新询问制作方法,小小的麻辣烫摊前充满了欢声笑语。

另一边,李秀看着家里准备的蔬菜比平常多了不少,估摸着陈新和爷爷能应付得来,便想着利用这个时间为陈牧做点什么。她突然想起,陈牧也到了该识字的年纪,于是决定去大伯家借堂哥的一年级课本,教陈牧识字。

李秀来到大伯家,说明了来意。大伯母热情地找出课本,递给李秀,还笑着说:“秀儿,你可真上心,牧儿以后肯定有出息。”李秀接过课本,谦虚地笑了笑:“就是想着让孩子早点学些东西,以后上学能轻松点。”

回到家后,李秀把陈牧叫到身边,温柔地说:“牧儿,妈妈今天教你识字好不好?”陈牧虽然心里更想去外面玩耍,但一看到妈妈手里崭新的课本,还是好奇地点了点头。

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陈旧的木桌上,映出一片片光影。李秀坐在桌前,身旁的陈牧正襟危坐,眼睛盯着翻开的一年级课本,装出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尽管陈牧有着成年人的思维,可在妈妈面前,他得扮演好三岁小孩的角色。

李秀轻轻握住陈牧的小手,指着课本上大大的“人”字,声音温柔又耐心:“牧儿,这个字念‘人’,就是像爸爸妈妈,还有你,我们都是人。来,跟妈妈念。”陈牧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重复:“人。”那模样,就像真的对这个字充满了新奇与渴望。

教完读音,李秀开始教笔画,她拿起铅笔,在纸上缓慢而清晰地写下一撇一捺,边写边说:“先写这一撇,再写一捺,记住啦,牧儿。”陈牧看着妈妈的示范,心中暗笑,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可他还是装作努力学习的样子,在纸上歪歪扭扭地模仿着。他故意把笔画写得歪七扭八,像蚯蚓在纸上乱爬,李秀看了,忍不住轻轻握住他的手,再次手把手地教他。

当李秀又教了几个简单的字后,陈牧决定适当地展现一下自己的“聪明”。李秀指着“大”字问:“牧儿,这个字像不像刚才学的‘人’多了一横呀,你来猜猜它念什么?”陈牧歪着头,假装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脆生生地回答:“念‘大’,大小的大!”李秀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惊喜地说:“牧儿真聪明,一学就会!”她的脸上满是自豪,仿佛发现了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教陈牧识字成了李秀生活中最快乐的事。随着学习的深入,李秀教的字越来越复杂,可陈牧每次都能迅速掌握。有一次,李秀教他“爱”字,解释道:“牧儿,这个‘爱’字啊,就是爸爸妈妈很爱你,爷爷奶奶也爱你,爱是一种很温暖的感觉。”陈牧看着课本上的“爱”字,故意皱着小眉头,似乎在努力理解。片刻后,他抬起头说:“妈妈,我知道啦,我也爱你和爸爸,还有爷爷奶奶。”李秀感动得眼眶都红了,一把将陈牧搂进怀里,不停地说:“我的牧儿太懂事,太聪明啦,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在这个过程中,陈牧也会巧妙地引导李秀,让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信心。有一回,李秀为了让陈牧更好地记住“日”字,便说:“牧儿,你看这个‘日’字,像不像太阳?太阳每天都高高挂在天上。”陈牧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兴奋地说:“妈妈,我知道啦,那‘月’字肯定就像月亮!”李秀惊讶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对呀对呀,牧儿怎么这么聪明,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从那以后,李秀更加坚信自己的儿子是个小天才,而陈牧也在这种“伪装”与“引导”中,享受着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时光。

陈新在镇上的麻辣烫生意也愈发红火。这天,又是赶集日,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陈新的麻辣烫摊前围满了人,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麻辣烫,一边对陈新的手艺赞不绝口。一位常来光顾的大妈笑着说:“小陈啊,你这麻辣烫的味道真是越来越绝了,我家那口子和孩子,隔三岔五就念叨着要来吃。”陈新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连忙感谢:“大妈,您喜欢吃就好,这多亏了我家那口子帮我琢磨调料呢。”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走到摊前,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图案。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对陈新说:“大哥,我是个画画的,路过您这儿,觉得您这摊位特别有生活气息,就画了下来,送给您。”陈新接过画,看着上面栩栩如生的麻辣烫摊和自己忙碌的身影,既惊喜又感动:“太谢谢兄弟了,这画得可真好,我一定好好收着。”周围的人也纷纷围过来,欣赏这幅画,一时间,摊位前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新把画小心翼翼地放在摊位后面,继续忙碌起来。他一边煮着麻辣烫,一边想着家里的陈牧和李秀。他知道,自己在外面辛苦打拼,就是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而每次想到陈牧的聪明伶俐,他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晚上,陈新回到家,李秀迫不及待地向他分享陈牧识字的进步。她兴奋地说:“新啊,你知道吗?牧儿可聪明了,教他的字一学就会,好多复杂的字,说一遍他就能记住,我看咱牧儿以后肯定能考上好大学!”陈新看着李秀眼中闪烁的光芒,又看看在一旁装作若无其事玩耍的陈牧,笑着说:“那是,咱儿子肯定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却温馨的晚餐,陈新讲述着集市上的趣事,陈牧也偶尔插几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牧的“识字小天才”形象在家人心中愈发深刻。李秀不仅教他课本上的字,还会教他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字,比如家里各种物品的名称、街上店铺的招牌等。陈牧每次都能轻松应对,让李秀越发惊喜。

有一次,李秀带着陈牧去镇上买东西。路过一家杂货店时,陈牧看着招牌上的字,突然大声念了出来:“杂、货、店。”周围的人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李秀更是满脸骄傲。一位老奶奶走过来,笑着对李秀说:“你家这孩子可真厉害,这么小就认识这么多字。”李秀连忙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就是平时多教教他,他自己也爱学。”

随着陈牧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李秀开始尝试教他一些简单的算术。她用家里的小石子当教具,教陈牧数数字、做加减法。陈牧虽然觉得这些内容简单,但还是认真地配合着妈妈。他看着妈妈专注的眼神和充满期待的表情,心中充满了温暖。他知道,妈妈对他寄予了厚望,而他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时代,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陈牧的巧妙引导下,李秀还开始尝试教他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当李秀第一次念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陈牧装作听不懂的样子,睁大眼睛问:“妈妈,什么是明月光呀?”李秀耐心地解释:“明月光就是月亮的光,晚上你抬头看月亮,它照下来的光就叫明月光。”陈牧点点头,跟着李秀一句一句地念,很快就把整首诗背了下来。李秀看着陈牧,眼中满是欣慰:“牧儿,你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陈牧的成长不仅让李秀感到无比欣慰,也让陈新更加努力地经营麻辣烫生意。他想着,一定要多赚些钱,供陈牧以后上学、读书,实现他的梦想。而陈牧,在这个充满爱与期待的家庭里,继续扮演着三岁萌娃,同时也在默默地为未来做着准备,他知道,属于他和家人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