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穹碧外 > 第8章 石棺悟道

天穹碧外 第8章 石棺悟道

作者:斯文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4:20:24 来源:小说旗

自从那日野观之中大难不死,王守仁心中就一直疑问重重。除了不知那一身伤势为何会无缘自愈之外,便是这些时日以来,自己明明觉得修为似要有所突破,可是每次用功到关键时刻,却总是莫名地心烦意乱,几欲为魔念乘虚而入,有几次差点便要走火入魔。他原本想要去武夷山中寻那石道人为他解惑,只是那石道人行踪飘渺,早已仙影无觅。

洞外一场声势浩大的雷雨,正自暗中酝酿。洞内王守仁虽然盘膝而坐,但他此时却并不平静。此时的他周身真气鼓荡,万般思潮却不停的在脑海中上下起伏。无奈之下,王守仁只好默默地收了玄功,索性平躺下来收敛了气息。

“看来我这应该就是遇到了境界上的关隘,只要能过得此关,必然能得见另一番光景。只可惜眼下无人指点,修炼之事又不能盲目强求......”

其实王守仁有所不知,他实乃古往今来少有的奇才,就算那石道人也不过只是功力比他深厚,但就境界而论,他现在已不在那石道人之下。

“朱子说,格物致知,万物皆有理。即便是日格一物,可是要待何时,才能格出那万物之理?而世间又何止万万物等你去格。学海无涯,而吾生也有涯,穷耗一生又能格出几许真理?然理就在那里,正如道家曰道,鸟得之而飞,鱼得之而流,大无其外而又小无其内。佛门曰摩诃,无形无相,不生不灭,无垢无净,不增不减。”

王守仁静躺在石棺之中,心思却是在脑海中风驰电掣,想着想着,似乎就要抓住一点什么,但一时却又捕捉不到。

“何为道,何为摩诃?无论是佛经还是道藏,无不把二者描绘的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叫人难以理会得通明透彻,只是让人在懂与不懂之间踟蹰,知与非知之间徘徊。”

守仁换了个姿势翻身侧卧,忽然间就灵光一闪。

“非知者未必便是我欲知也,更非是必知也。然知之而行者,才是那道之门户,般若也,只要是入得此门,则已离大道不远矣。”

一时间,王守仁只感觉云开日现,他学贯三教,忽然间又对之前笃信的朱子理学生出了鄙夷。

“去他妈的存天理,灭人欲。如果只是一味的追寻天理所存,而湮灭该有的七情六欲,就连他朱子自己都无法做到。道法自然,而执着于自身,本就是与大道背道而驰,又怎生求得其中真理?人之私欲故危殆,又岂可灭之,只能知其善者而能为,知其不善而不为,所谓其善者,良知也!只要能致良知,则人欲自去矣!”

王守仁突然间便豁然开朗,思潮更是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不断飞驰。

“知其善者而能为,知其不善而不为,而不为...不为...心欲动而神不止,身欲行而识不分,魂欲出而魄不蜕。任他群魔乱舞,我只固守一点真灵不灭,哪怕雨打风吹去,我自岿然不动......”

儒释道三家精义在守仁脑海中兼容交错,思维跳跃更是天马行空。不知何时,他的右手竟不自觉地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而耳伏其内,左手置于丹田,双腿一伸一屈,一呼一吸之间似与天地相合。看他举止,虽似有为,其实却是无为,然无为之中而又无所不为。

不知过得多久,似乎已经年累月,又似乎只是刹那之间。守仁只觉得眉心祖窍外有点点精光汇聚,不肖片刻,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他此时但觉如若身处虚空之中,眼前一团圆陀陀,光灼灼的白光甚是柔和,初时只是零星几点,慢慢地却是越聚越多,随着那光团逐渐变大,忽然间就进入到自己的紫府之中。

此时的王守仁正处在一种静之已极,神游太虚的离神状态。那光团进入到紫府之后竟犹如大日悬空。只是他自己不知,这实乃是一桩大凶险,这正是道家典籍中所描述的三花聚顶之象。他此刻无人指点,更是缺少大修行者在旁守护,误打误撞下冒然突入这般境界,当真算得上是万般难得之异数。如是者三,三团光华萦绕紫府,三魂、七魄与神识分列其中,一旦王守仁的修为能够再有所突破,那这三团光华也将合而为一,形成他独有的元神。

突然间守仁只觉浑身燥热难耐,一时又麻痒不止,虽然一切都感受的清楚明白,可就是无法从定中醒转,就像是陷入了极度的梦魇一般。

就在这进而不得进,退而无可出之时,“咔嚓”一声巨响,一个炸雷竟将王守仁给惊醒过来。猛地睁开双眼,但见数丈外的洞口处,白茫茫的一片强光,闪耀了数息才彻底敛去,洞内洞外继而又变得一片漆黑。守仁此刻浑身汗出如浆,胸腹处真气鼓荡,憋闷难抑,只觉非要发泄出来不可。

一声长啸划破青冥,在群山之间回响不绝,这一声长啸照破山河万里,照亮了万古长夜。

“自今始,由凡入圣,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诸物者,误也。”

春和日暖,此时正是金陵城内满城飞絮的暮春时节。沿着秦淮河畔在上浮桥的西侧,并排矗立着三棵巨大的古柳,棵棵都有一合粗细。说起这三棵柳树,那可是大有来历,这还是洪武年间太祖爷命人所植。

传说大明开国有一位虢国公,大号唤作俞通海,那鱼儿通了大海自然是要化成龙的,又有人进谗言说俞宅有王气,因此犯了天家的忌讳。那俞宅就离这上浮桥不远,于是太祖便命刘伯温设法破之。

刘伯温在俞家门前树了一座雕有百猫的白石牌坊,所以此地有个称呼就叫做百猫坊。又在后门设堵门桩,在东门设钓鱼台,在西门设赶鱼巷,因此俞府周围现在便有着许多纵横交错,弯曲难辨的小巷。又在秦淮河畔栽下一排排的柳树,乃是暗喻柳枝穿鱼之意。历经百多十年,当年的那一排垂柳,如今却也只剩下这三棵而已,余者皆是后人重新栽种。

树下三两个妇人,正在一边做着手上活计,一边说话闲聊,几个小童则围绕在四周戏耍玩闹。此时一个三四岁大的女娃娃,手里抓着一个皮黄里糯的糍粑,不时的咬上一口,再回手抹一下快要过河的鼻涕,吃的也是有滋有味。而一只锦毛斑斓的大公鸡却是尾随其后,随着那小丫头手中的糍粑摆动,鸡头也跟着一伸一缩,冷不防那火红的鸡冠一个剧烈抖动,猛地一伸鸡头......

小女孩看看自己油乎乎的双手,又看看地上的糍粑,小嘴向着两边一撇,那眼泪就像地涌甘泉一般顺着两颊滚滚而下,她抬起头看向那茂密的树冠,对上面的一个小男孩委屈的哭道:“风哥哥,你家大将军又欺负我,亏我昨天还...我还喂它吃蚱蜢来着!”

小姑娘瘪着嘴,一边抽抽搭搭的说着,一边抹着眼泪,说不尽的可怜模样。此时树上一个略大两岁的男童,双手正抓着一节树枝在树上攀爬,听到树下小女孩说话,忽地双手一松,头下脚上的就倒栽下来。

小女孩吓得赶紧闭上眼睛,嘴里叫着:“啊......风哥哥!”

可是等了半晌却没听到任何声响,悄悄的睁开双眼向上看去,只见那男童双脚倒挂在树杈之上,正向着她扮着鬼脸,嘴上却是安慰道:“蕊儿不哭,一会我拿果子和桂花糕来把你吃。”

这个小童当真是好不调皮,兀自倒挂在树上打着秋千,领口内却有一物滑落出来。那是一块油光润滑的白玉牌子,被一根红绳紧紧地缠缚了挂在项上,一看便不像是普通人家能够拥有的物什。那小童赶紧将玉牌塞回了衣内,身子一挺便又攀回树上。

一个二十许的小妇人,听到那小女孩的叫喊,撂下手里的家什便向这边匆匆走来。

“风哥儿,你小心些,莫要当真摔下来了。”

说着一脚踢开了那只大公鸡,捡起地下的糍粑弹了弹,将所粘的一点泥污剔了去,直接就塞进了自己嘴里,跟着又上前一步,便欲去抱向那刚收止了哭泣的女娃娃。

“不要,我要吃桂花糕。”

小女孩说着向后退开,竟是不肯让那妇人去抱。

那妇人斜乜了一眼,抬起脚又虚踢向那只大公鸡,不想那大公鸡竟然就势跃起,倒把那个妇人给吓了一跳。

“好啊,你不要我抱,那你就给你的风哥哥做娘子去吧,天天都有得桂花糕吃。”

场中一片嘻嘻哈哈的笑声响起,那小姑娘歪着头抽了抽鼻子,只觉给风哥哥做娘子,还真是一件很不错的美事。

那树上的顽童唤做吕长风,是太常寺祀丞吕大人家的公子。说起那吕大人,也算是个可怜之人,本是一位不小的京官儿,只因得罪了朝中权阉,被贬到了这里做了个不入流的芝麻小官。孑身一人却又带了一个孩子,听他自己所言,夫人在产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留下这爷俩相依为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