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0、同别林斯基的会面

我在俄国当文豪 10、同别林斯基的会面

作者:卡拉马佐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14:2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寻常的下午,当米哈伊尔蜷缩在自己的沙发上,琢磨着自己接下来的稿子时,女仆娜斯塔西娅突然敲响了米哈伊尔的门。

“米哈伊尔,有一位先生来找你,他看上去似乎有急事。”

听到娜斯塔西娅这个老女仆的声音,米哈伊尔的脸顿时就是一黑。

尽管娜斯塔西娅号称自己的嘴比什么什么村的寡妇的门还要严实,但是米哈伊尔写文章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短短的时间内,公寓内的很多人似乎都知道了这件事。

而一见到米哈伊尔,这些人脸上的表情也是颇为耐人寻味,在圣彼得堡做点小生意的小商人韦尔西洛夫在早上的餐桌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哦!大学生!你们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这种新潮的玩意,写出来的东西完全叫人看不懂!就上次,在街道尽头的那家小酒馆,我还驻足听人念了一篇,嘿!根本听不懂!

到头来我把注意力全都放在自己的酒杯上了!”

来圣彼得堡省亲的小地主屠森巴赫对此评论道:“呵呵呵,大学生!有这时间不如多种两亩地,种子落到地里常常会发芽,墨水落到纸上往往是一种浪费。”

在单位里任职的十四等小文官斯米尔诺夫则选择鼓励米哈伊尔:

“落魄的大学生,我知道他。但愿他写的故事足够博人眼球,最好是笑话集,他应该事先拿来念给我听听的,我最喜欢听笑话。”

房东帕甫洛芙娜则是说道:“有这时间还不如赶紧想办法把房租给我交上,写文章?那不是只有贵族老爷们才能参与的游戏吗?区区一介大学生,才认识几个字,就妄想跟贵族老爷们一样了?”

………

听到这些谈论的米哈伊尔:“………”

大学生没惹任何人………

尽管面对这些谈论,娜斯塔西娅再三保证自己绝对没有跟人刻意提过,但是很明显,消息不会从地里自己长出来………

只能说,米哈伊尔长了个教训。

至于说公寓内其他人的议论,米哈伊尔倒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如今的俄国,识字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而所谓的文艺,也正如他们所言,大多数时候都是贵族老爷们的游戏。

想着这些事情,米哈伊尔还是打开了门,然后一眼便看见了似乎有些风尘仆仆的涅克拉索夫。

而对方也没有废话,一上来就握住了米哈伊尔的手,然后激动地道:

“米哈伊尔,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想见你,就现在,他正在一家咖啡馆里等着你,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时间?”

别林斯基?

稍稍愣了一下,米哈伊尔也是带着一点小激动,干脆利落地点了点头:“我有空,等我穿上我的大衣,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好,太好了!”

在别人的视角里,涅克拉索夫表现得可要比米哈伊尔激动多了。

而涅克拉索夫的激动,除了因为米哈伊尔以外,相当一部分似乎还是因为想带米哈伊尔真正的认识一下别林斯基。

简而言之,向别人引见自己的偶像。

米哈伊尔倒是也能理解,对这段历史还算清楚的他,十分明白这一时期的许多俄国知识分子对别林斯基到底怀着怎样的感情。

毕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年头知识分子的地位以及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推崇和尊敬,自然也远远超过了后世。

之所以这样,还要追溯到欧洲的启蒙运动等各种运动以及唯心主义的盛行等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谈起来有些复杂,暂且按下不表。

总之,知识分子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思想改变世界,甚至说已经正在着手将自己的思想变成现实。

这点其实从后来别林斯基在1847年亲自写下的《致果戈里的一封信》中所写的话中就能看得出来:

“据我所知,你不是很了解俄国大众,我们俄国大众的性格乃是俄国社会决定的,只是说,这个社会包藏着、囚禁着某些沸腾起来的,亟待爆发的力量。

但是,这些力量被压制着,沉重的压制着,不能呼吸,不能逃脱,于是产生了抑郁、恨苦、沮丧和冷漠,只有在文学里,在我们这个鞑靼式的检查制度下,才有些生命和向前的运动。此所以作家职业尊严崇高,此所以哪怕文采微薄,也可获得成功。

此所以我们的作家不论天资何其贫寒,只要表现得所谓自由潮流,即可广受大众之瞩目,皆因,大众视作家为其仅有的领袖、辩护者,以及将他们从黑暗的君主**、正教与民族生活方式里拯救出来的救星。”

当然,别林斯基后来写这封信的目的意在讽刺果戈里,说他用自己的天予之才为沙皇甘当走狗,但从中其实也能够看出他对作家这个职业的理解,以及他对作家的肯定和希望真正的作家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顺带一提,后来的1849年,陀斯绥耶夫斯基就当众朗诵这封信,意在唤醒广大作家们,让他们狠狠键政!

然后他就被判死刑了………

咳咳,好在是没死,不然俄国文学确实要少上一座高峰。

与此同时,这封信里的这段话就也揭示出来别林斯基最真实的想法,你作为一个作家,你不狠狠键政你还是一个作家吗?!

坦白说,从米哈伊尔这个后世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对于作家的理解肯定是有知识分子的自命不凡的意味。

不请你吃铜头皮带就不错了,还敢键政?还敢说自己能带领民众走出黑暗的俄国社会?

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贵族老爷们巴不得自己的帝国万年不变,下层民众连字都不认识,光是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除非被逼到不得不起义的地步,谁又敢跟那些老爷们过不去?

而就算起义了,倘若无组织无纪律无思想,终究还是一次轮回。

那么你不键我不键,这个国家又该怎么办?

别林斯基觉得知识分子和作家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狠狠键政!

当然,现实总是异常复杂,根本不是说知识分子们和作家们键键政就能解决的。

但这终究是一种殉道式的努力。

后世的人键一键最多也就是被封个账号,几乎可以说是屁事没有。

这就导致键盘侠这玩意盛行,也甭管你是牛是马,是人是鬼,有没有知识读没读过书对社会究竟有没有足够的理解,只要他过得不好,只要他不满,闲的没事干就能来键两下,反正是没什么事。

键起来也不用讲什么逻辑,也不用管现实究竟有多复杂,只要他有情绪,他想怎么键就怎么键,好像真的按他说得来,国家和社会乃至两性关系顷刻间就能变好一样。

当然,如今这年头的键政跟后世的键政比起来,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两码事。

现在这个时代,键是真的努力地经过了很精细很缜密的思考与苦苦思索后再键。

而与此同时,相当一大批作家、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们除了敢键以外,也是真的走在了革命的前线,相当一批人一直走在被迫害被流放的路上。

但他们的鲜血,早早地就被西伯利亚的寒风和大雪掩埋,再也看不到什么踪迹。

而接下来米哈伊尔即将见到的这个人,正是这个大键政时代的开启者: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一个把俄国的文学圈硬生生搞成了键政圈的男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