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4、我为俄国流过血!(周二求追读!)

关于涅克拉索夫对自己那已经称得上有点狂热的态度,米哈伊尔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但仔细想了想这一时期的风气,多多少少也能理解一点。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可谓是浪漫主义的天下,那么浪漫主义又有什么比较突出的特征?

那就是对于崇高和超越的追寻以及对于天才和英雄个体的崇拜。

谈到这一点还得稍微追溯一下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俄国文化都深受法国文化影响,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俄国的上层贵族,那是必须得会一口地道的法国话,什么?法国话都不会说?那这估计就是个乡巴佬和臭外地的,来我们圣彼得堡贵族圈讨饭来了!

所以在俄国的很多文学作品当中,例如后来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会发现里面的贵族人物时不时就会蹦出来一句法国话。

但拿破仑的入侵战争之后,俄国的贵族们见了世面,开始重新评估法国,与此同时在沙皇以及上层贵族圈们有意无意的转向之下,俄国逐渐将心目中的文化中心转向了英国身上。

那么那个时期的英国又有什么典型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诗人、革命家兼老伦敦炮王乔治·戈登·拜伦。

而拜伦的性格以及他笔下‘拜伦式英雄’的人物,叛逆、孤独、充满激情和忧郁,这种形象和情感倾向深深地影响到了当时俄国的年轻人,也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事件的发生。

对俄国的文学自然也造成了莫大的影响,就比如俄国文学的牢大普希金,在俄国的文化崇拜转向之前,写什么都是一股法国味,到了后来转向英国的时候,牢大普希金在这一时期写下的诗歌几乎就是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等诗歌的翻版。

与此同时,牢大普希金也是顺利的成为了老彼得堡炮王,嗯,又一个牢大像普希金的证据出现了……..

咳咳,开个玩笑,好在最后牢大普希金也算是走出了自己的路,而这也才有了之后的俄国文学。

在普希金之前,俄国文学基本上就是一个伪概念,大多都是对西欧的模仿之作,完全处在西欧的阴影之下。

总之,这一时期的文学圈对于天才和英雄个体总是格外推崇。

也不只是文学,后来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常常都是这么一个状况:如今的俄国,谁不认为自己是拿破仑呢?

暂且先言归正传,口头上达成合作之后,两人也是又专门聊了一下具体的细节。

当然,更多的还是涅克拉索夫在说,米哈伊尔在听,毕竟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担任出版商这件事米哈伊尔可谓是一窍不通,一时半会儿估计也没这个精力。

所以基本上,只要听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事就行了,顺便再签一个简单的合同。

合同的话,米哈伊尔还是很认真地过了一遍,确实没什么问题,而且分成问题确实谈得上优厚,简单来说,文集利润的百分之十五。

当然,除却供稿和负责审核方面的问题之外,米哈伊尔还得再掏出一笔小钱投资一下。

对此米哈伊尔倒是也能接受,不然这个分成他拿得真是有些良心不安。

至于说这个钱从哪里来,一方面是米哈伊尔接下来的稿费,另一方面,米哈伊尔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去自己的同学德米利特那里打打秋风。

嗯,再苦一苦德米,骂名我来担!

商量完这些事情之后,米哈伊尔一时之间也是累得够呛,跟别林斯基的这样的人物会面,米哈伊尔的大脑可以说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突然间放松下来,真就感到一阵头疼和眩晕。

于是米哈伊尔就强撑着走回了自己的公寓,刚在沙发上躺下不久,整个人就已经在这狭窄逼仄的环境中睡去。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切尔尼戈夫省,米哈伊尔的信历经好几天的路程,总算是送到了他如今的家人手里。

此时此刻,一位眉头紧锁的少女正严肃地盯着手上的信,她看上去正值人生当中最好的阶段,即便整个人有些消瘦,头发也有些枯黄,但依旧能给人留下了一种美好的印象。

而在看清信的具体内容时,少女紧锁的眉头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脸上也突然有了光泽,只是看着看着,少女的神色又突然有些难以置信和不敢确定。

恰恰这时,米哈伊尔和少女的母亲普尔赫莉雅急匆匆地走了过来,紧张又忐忑地开口问道:“杜尼娅!米沙他在信上写了什么?这样的好消息能让他好受一点吗?他现在的境况怎么样?哦我的上帝,我得赶紧把钱给他寄过去了。”

普尔赫莉雅是一位看上去格外憔悴的老妇人,岁月和生活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太多痕迹,但此刻谈到米哈伊尔的回信,她的脸上还是迸发出了一种格外不一样的光彩。

尽管前面调侃了许多,但是!能在如今这个时代的俄国当大学生,特别还是以那种接近平民的身份当大学生,这是闹着玩的?

这一时期,教育方面贵族子弟具有绝对的优先权,通过预科学校进贵族中学就能面试入学,无需竞争,但是平民子弟往往要经过好几个大的门槛,预科教育阶段就得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等等,而这其中只有成绩优异者才有资格申请大学。

至于像圣彼得堡大学这种里面全是地道的贵族老爷的学校,难度更是超乎想象,入学科目除却各种语言以外,往往也要涉及到历史、地理、一门外语,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考到化学、物理。

毫无疑问,这就是专门为平民子弟设置的壁垒。

不过这也正常,就算是后世,什么教育资源、私立学校、学区房、各种竞赛、各种特招渠道等等等等的隐形壁垒,那都是一抓一大把,更何况是现在,我们地道的不能再地道的圣彼得堡老爷,有点特权怎么了?

遥想当年,我们的先祖那可都是随着彼得大帝一同入关,把该吃的苦都给吃了,该流的血流的汗全都流了的!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米哈伊尔打小就是个天才,什么两岁能言,三岁能诵,五岁出口成章,十岁就学完了拉丁语希腊语,十三岁……

当然,这也是这年头大部分叫得出名的知识分子普遍走过的路程。

什么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说白了,没点智商也当不了知识分子键不了政。

这年头键政又不是过家家,是真的会有大批知识分子以什么什么思想为指引,进而采取行动的。

以至于后来竟然出现了刺杀亚历山大二世这种绝世狠活,谁听了不得说一个服字.........

言归正传,在上述条件下,作为看着米哈伊尔这么一路走来的普尔赫莉雅,自然是为自己儿子感到深深的骄傲,也常常愧疚于贫困的家庭环境限制住了自己亲爱的米沙的天纵之才。

若非如此,也就不会有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