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1、写给大众的小说

我在俄国当文豪 21、写给大众的小说

作者:卡拉马佐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14:2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米哈伊尔说出那句话后,在场所有人都陷入到了一种格外安静的状态,并且齐刷刷地朝他看了过来,不过很快这种安静的场景就被帕甫洛芙娜率先打破。

只见这个雄壮的女人先是一呆,然后瞬间就眉开眼笑的感慨道:“哦上帝!这就是大学生!米哈伊尔,我就料到了你一定可以。稿酬如何?能将剩下的房费全都结清吗?”

“一下子应该有些困难。”看着帕甫洛芙娜的变脸绝技,米哈伊尔又补充道:“不过应该也用不了多久了,因为很快我就将写出一些新的文章,到那时应该就能全部结清了。”

“这样啊。”帕甫洛芙娜的笑容稍稍淡了一些,但总得来说,这张令人畏惧的脸上还是保留了一些和蔼的成分:“那你可要好好努力,难得能有这种只用动动笔杆子就能赚钱的好差事。”

“韦尔西洛夫,看到了吗?这就是大学生。”小文官斯米尔诺夫惊讶了片刻,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接着不无得意地朝小商人韦尔西洛夫看去,然后继续强调自己的观点道:

“我刚才就说了,只要找对了方向,连我都能参与到写作当中去,更何况是大学生?哦亲爱的大学生,你写的是什么?也是笑话或者滑稽的故事吗?或许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不等米哈伊尔回话呢,脸色似乎有些不太好看的韦尔西洛夫就开口反驳道:“得了斯米尔诺夫,大学生怎么可能写你那些不着调的笑话?我知道现在的大学生都在些什么,我好几次都在咖啡馆听到过。通通都是一些空话,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并非如此韦尔西洛夫。”米哈伊尔总算是找到了说话的时机,于是笑着开口道:“我写的都是当下的俄国最常见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你一定在某个地方见过这些人和这些事。”

“那可不好说。”固执的小商人韦尔西夫坚持着自己的看法,摇着头道:

“什么样的诗歌和小说能比账簿上的数字更加通俗易懂呢?它们在打动人心这方面又哪能比得上卢布呢?不会的,有时候一听杂志上的那些文章我就头疼,偏偏年轻人们还在那里激动万分,真是让我无法理解。”

“米哈伊尔。”早就在一旁听了许久的老女仆娜斯塔西娅端着一盘什么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鼓动米哈伊尔道:“不然你就把你写的东西拿过来念一念吧!究竟怎么样,让我们听一听不就知道了?”

看得出来,娜斯塔西娅这么说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看热闹式的怂恿,并非说真的对米哈伊尔写的东西很感兴趣。

而两眼冒着绿光的娜斯塔西娅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毕竟一个大学生写的东西,她这种乡下来的女人,又怎么可能读得懂?

见此情形米哈伊尔本想推辞了事,但是眼见在座的各位都流露出了一点看热闹式的兴趣,米哈伊尔犹豫了一下后,还是点了点头回道:“好啊,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正好出版社那边已经寄了一本杂志给我,就是娜斯塔西娅你早上递给我的那本。那我就稍微念上一篇。”

尽管文学这玩意有时候确实存在壁垒,没有一定的审美确实很难进入到其中去。

但是像这样写人民的小说,不该念给大众听又该念给谁听呢?

而眼见米哈伊尔竟然点头,在场的人一时间都是吃了一惊,甚至有些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因为这年头的识字率的问题,请人为自己念信乃至说一句再让别人写一句都是常有的事,但是听小说,对于在场的所有人来说那都是头一次。

况且除了那些什么活都不用干的贵族老爷们,谁还有这种闲情雅致?

尽管有些意外,但此时此刻在场的大多数人还是把目光投向了这位如今俄国十分罕见的穷鬼大学生,准备稍微听听是个什么样子。

当然,也有人不感兴趣,就像是我们威严的房东帕甫洛芙娜,此时此刻已经重新回到了她的茶炊旁边,以防有人趁乱偷喝上一些。

而餐桌上的那位小地主屠森巴赫,依旧在努力地往嘴里多送些东西,无论外界什么动静都不能干扰他的决心。

在这样一种略显杂乱的氛围当中,米哈伊尔站了起来,手上拿着的是刚到手的杂志,翻到《万卡》所在的那一页后,米哈伊尔也是在做最后的心理准备。

说实话,虽然做过类似的事情,但像这种在人群中抛头露面的事情,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后世的米哈伊尔也就是个普通大学生,还是那种苦读二十年,出来就拿个五六千的那种。

哪干过这种大活?

当然,经验是有的。

原主的话,那是常常在大学里跟人家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沙皇和贵族,那副慷慨激昂和激动的样子,米哈伊尔现在回想起来心都要微微一颤。

而现在的米哈伊尔也不差,大学里面搞过好几次压根没人听的小组汇报.........

咳咳.........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米哈伊尔其实学过一点朗诵,也就是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自己要念的文章当中去,并且在合适的时候来上一个起承转合,若是没有这种能力,把小说念给别人那将会十分的尴尬。

说白了,跟演讲一个道理,没点技术的人家当你是放屁,有点技术的,就可以去啤酒馆试试了.........

而此时此刻,看着眼前这一个个再真实不过的当下俄国的普通市民,米哈伊尔酝酿了一下,终于是开口念了出来:

“九岁的男孩万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

米哈伊尔念的并不快,但是节奏掌握的很好,该代入情感的地方也是没有一点害臊的意思,只是力图能够表现出小说中所想展现出的那个可怜的孩子的心情。

“你来吧,亲爱的爷爷。“万卡接着写道,“我求你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吧。你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人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