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7、温和派(周二求追读)

我在俄国当文豪 27、温和派(周二求追读)

作者:卡拉马佐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14:2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非常感谢,亲爱的娜斯塔西娅。”打开房门接过老女仆递过来的信,米哈伊尔简单看了看后便笑着说道:“看来我中午得出去一趟了,午饭就不用再给我留了。”

“好的,米哈伊尔。”应下这件事后,娜斯塔西娅就忍不住往米哈伊尔的小斗室里望了望,然后开口问道:“要我帮你收拾一下房间吗?你有没有再写新的东西?毕竟你瞧,你都足不出户好几天了,总该做了点事情才对,你总不能天天像个贵族老爷一样睡大觉吧?”

“暂时先不用了。”米哈伊尔的嘴角抽了抽,接着自然而然的就回避掉了后面的问题。穿上大衣,戴好帽子,在娜斯塔西娅的注视下,米哈伊尔微微一笑,随即赶忙溜之大吉。

这些天的话,米哈伊尔当然是抽空将《苦恼》这篇小说念给了公寓内愿意听的人听,而当时米哈伊尔刚念完,最为激动的反倒是小商人韦尔西洛夫,他当场就拍着桌子站了起来道:

“哦上帝!听完之后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上次发生的事情,我坐了一位年轻马车夫的车,那位年轻人看上去实在是有些落魄,因此在付车费的时候,我足足多付了他好几十个戈比!甚至都快接近一个卢布了!

亲爱的斯米尔诺夫,你听到了吗?你听到我做的事情了吗?你能这么做吗?得了吧!你的薪水甚至不够你扎扎实实地喝上几杯酒!”

面对这样的说辞,小文官斯米尔诺夫尽管有些不信,但一时之间竟然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只能是嘟囔了几句:“瞧瞧瞧瞧,有人偶尔做了点好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我那天也给了一个孩子一些食物,尽管有些微薄,但谁又能说这不会让他开心上一晚上呢?………”

而念完这两篇小说之后,米哈伊尔在公寓内的境况多多少少就有了些变化,首先当然是房东帕甫洛芙娜对米哈伊尔的态度真的好上了不少。

债不再像之前那样催的那么紧,用餐的时候倘若米哈伊尔未能及时赶到,也会为他稍稍留上一些,再就是虽然茶水依旧不能畅饮,但好歹是能在其他租客艳羡的目光中,来上那么个两三杯。

当然,就算如此,跟她家的小沙皇处一处还是算了。

对此米哈伊尔如是道:

“哦亲爱的帕甫洛芙娜,你知道吗?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自由恋爱!我的老家有句古话,强扭的瓜不会甜。”

“自由恋爱又是什么鬼话?你们年轻人流行的东西真是一点都让人听不懂。不过相信我米哈伊尔,就是再过一千年,也没有什么是比卢布更实在的了。”

一千年不敢说,两百年内我可以保证你说的是对的………

总之,米哈伊尔只能是先糊弄了过去。

对米哈伊尔而言,感情什么的确实可以先放放,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再说。

而除却房东以外,其他租客似乎是对米哈伊尔产生了介于尊敬与温存之间的情感,有时候非常愿意同米哈伊尔聊一聊,好像能从他这里得到某种未知的慰藉一般。

对此米哈伊尔乐意至极。

毕竟在交谈的过程中,总能听到一些会令米哈伊尔大开眼界的八卦和小道消息。

就像是来自小文官斯米尔诺夫的八卦,任何人只要听上一遭,准会对《小公务员之死》和《变色龙》有新的理解。

而抛开这些先不谈,说回信的话,大致意思就是别林斯基想要邀请米哈伊尔来聚一聚,一起吃吃饭联络联络感情。

对于穷鬼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联络感情的方式了。

至于说去哪里吃,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这年头知识分子的快乐小沙龙了。

沙龙这个词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自然是革命老区法国传过来的,大致上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贵族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吹牛逼,偶尔再唠唠什么哲学、艺术,哦对,最不能少的当然还是键政。

毕竟键政这东西,你敢公开键?

公开键不了,那么就只能是在私下聚会的时候,跟一众有着相同志趣的贵族们一起唠唠嗑,谈论谈论时局。

而一般像这样的沙龙,那确实是既有吃有喝,还能借着这个机会来拓展人脉。

再就是像这年头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会组成一个又一个小团体,或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又或是基于共同的文学理念、艺术理念和政治理念。

如今这个时期还好,分化的还没那么严重,等到俄国的时局进一步恶化,所谓的知识分子们的内部也开始了激烈的分化跟斗争。

大致上就是本来好好的一顿饭局,一个人突然感慨道:“唉!你们看这西方人搞得就是好,思想、艺术、经济和国家制度什么的都好!”

另一个人一听顿时就不乐意了:“放你娘的屁,一点道理都没有!我们俄国自有传统跟国情在,沙皇虽然不好,但**就是我们的历史传统!就得按这个来!”

“你说什么?一派胡言!”

“你连我们俄国的各种传统都能无视,还敢奢谈为国?我**!”

“你他妈!………”

咳咳………

当然,这是一个抽象化的表达,更多的还是放到后面再谈。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大抵是由历史和地理环境共同造就的民族性格的问题,俄国的知识分子们主打一个极端,在他们身上,似乎缺乏足够的忍耐性,“要么全部,要么一点没有”。

他们对待历史的角度,往往不允许改良的存在,要么把它打倒,要么被它打倒。

在特定的时期,这样的态度能够急速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隐患往往也都在这一时期埋下。

而俄国黄金时代的作家们,或多或少都体现着这样的倾向,就好比我们的老陀,陀斯绥耶夫斯基,年轻的时候也曾当过一段时间激进的革命分子,后来挨了沙皇的铁拳,死刑改判流放,这样的日子过上几年后,老陀最终就投向了宗教救赎的怀抱。

当然,这只是笼统的概括,实际情况和老陀的思想要比这更为复杂。

那么问题就来了,有没有那种温和派和中间派,想让大家不要争吵好好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作家呢?

有的兄弟,有的。

如果运气不错的话,米哈伊尔即将在接下来的聚会中见到这个人。

他就是一系列绰号诸如:“哈姆雷特”、“老浪漫派”、“犹大”、“蠢货”的拥有者,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三大巨头之一,追星狂热粉,半成品纯爱党,我们的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屠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