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四合院的这几家还不困难,有什么好东西也知道自己先吃。
即便是收入相对比较低的阎家,在阎解成的极力要求下,一条那么大的鱼都被一锅炖了。
看着装的满满一盆子的鱼肉,阎埠贵的心里一直在忍不住的叹息。
“唉,你说说你这个败家娘们,这么大的鱼怎么一次就做了,就不能分开吃。”
本来好心好意做的饭,杨瑞华没想到自己的老伴竟然这么的不给面子,还骂她败家,这可不能忍。
“呵呵,有的人钓鱼钓了多少年了,我就是想败家也没人给我这个机会呀。
再说了,这是我儿子孝敬我的,老头子你放心,你要是是在不想吃,我在给你做就是了......”
还没等她说完,阎埠贵就赶紧打断了,多长时间没吃肉了,他也想呀,可不能因为几句话就闹的不愉快。
“咳咳...,我也不是这个意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居丰能俭,在富能贫,圣人之言,不能不听。”
“没事,爸,咱们家的人你还不知道吗,要不这几天咱们先奢侈一番,看看到底能不能居丰能俭,在富能贫。
书上不是也说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阎埠贵看看自己的好大儿,好吧,长大了,总是能够找到他的痛处。
明知道他是舍不得的,还这么说,他也只能是化悲愤为食量,狠狠的夹了一筷子鱼肉,使劲的嚼了嚼。
真香......
林家,倒是对林向东的这个操作习以为常了,之前还有大老憋呢,现在一条小鱼,不值一提。
“东子,你今儿个就这一条鱼?没有点其他的什么东西?”
林青山总是感觉他儿子越大越不行了。
林向东听了之后,对着他老爹直翻白眼。
“老头子,就这个还不行,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钓了一辈子都不见得有这么大的,你这还嫌弃上了。”
“你吃就吃,不吃就别说话,跟你这么久了,也没见你钓到过鱼,有吃的就不错了,话还不少......”
林青山:好吧,我就不该多嘴。
许大茂家倒是没有大惊小怪,毕竟他们吃过见过不少好东西,一条鱼在他们的眼中也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不过在这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有一条这么大的鱼那也是很罕见的。
“大茂,你什么时候学的钓鱼,可以呀,就是咱们这手艺有点糟蹋了这条鱼。”
“这不是跟着前院的东子去的,反正就那么回事,也不是很难。”
“这就不错,交朋友多还是有好处的,多见识点新鲜的人和事准没错,你可以用不上,但是绝对不能用上的时候没有。”
许家对门的刘家,刘海中仔细的品尝着大儿子带回来的鱼,你别说,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光齐呀,这个在外面钓回来的鱼就是不一样,尝尝,赶紧都尝尝。”
“爸,这是我妈的手艺好,这做的比外面的酒楼都不差事。”
今天难得,在刘家一向是很没有存在感觉的刘光天也能大快朵颐了,根本就顾不上说什么,“嗯嗯,好吃。”
看着没有一点吃相的刘光天,刘海中难得高兴没有开口训斥。
只是淡淡的说道:“光天,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你看看你这是干什么呢,饿死鬼托生的?还有,没事多跟你哥学学。”
之前刘光天很是怨恨刘海中,凭什么只对刘光齐好,每天炒的鸡蛋都是自己吃……
后面来还是刘光齐告诉他,在工厂里面抡大锤,没有营养可是不行的,身体吃不消,他才慢慢的理解了。
后来他发现他的哥哥真的是很优秀,就知道偏心那是应该的,他也是心服口服。
“我知道了,爸。”
有人高兴了,自然就有人不高兴,就像是中院的贾家,闻着飘得哪里都是的香味,贾张氏就在那里有给老贾诉苦呢。
贾东旭也是被吵吵的烦的不行,索性就闷着头睡觉去了。
“今天咱们院子里吃了多少鱼,怎么这么大味道?”易中海平时对这些事是不怎么关注的。
今天就知道有人吃鱼了,还以为又是林家的林向东钓的鱼,闻着也太香了。
“今天前院阎家,林家,后院的许家和刘家米,都在吃鱼呢,他们回来的时候一人提溜一条,要不是他们自家人说的,还以为他们买的呢。”
“没听说那几个也会钓鱼呀。”说完,易中海还是不怎么相信,打开门出去瞧瞧。
先是来到垂花门这里,听到阎家和林家有说有笑的,透过窗户还能看见都是一大家子围在那里。
又来到了后院,许家和刘家也是那样的光景。
前院和后院都是热热闹闹的,唯独中院死寂一般,没有一点的人气。
经过贾家的时候,还能够听到贾张氏在那里装神弄鬼,骂骂咧咧的。
住在正房的何大清家也是冷冷清清,只有星星点点的亮光,看不到一丝的人影,唯有赵牙子家还算是正常。
易中海实在是想不明白,原本应该是最热闹的中院为何现在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一门之隔就像是两个世界。
回到家,原本应该儿女满堂,欢声笑语的家里,等着也只有老伴的那张麻木的面庞。
看着别家的热闹和自己家里面的冷清,易中海很难受,有种说不出来的抑郁。
猛然之间他像是感觉到了一丝的死气,让他有种莫名的心慌。
他从来没有想过若是没有自己的老伴,他一个人会怎么样……
作为相伴了几十年的夫妻,谭翠兰自然知道易中海出去是干什么的。
像是这种情况她早就感受到了,只是很多时候没有声张罢了。
“是不是觉得家里也很没意思,没有一点的劲。”
“唉......”
易中海只是深深的叹了口气并非没有说话。
看着闷着头的老伴,谭翠兰也是于心不忍,纠结了一会还是试探着开口道:“要不咱们领养两个孩子吧,趁着现在还年轻。”
都到了这个年纪了,不管是谭翠兰还是易中海都知道他们基本上没什么机会有自己的孩子了,也该为了以后的养老早作打算。
“领养的能指靠得住吗?万一到咱们老的时候,他们撇下咱们不管怎么办?”
这个年代最讲究的还是血脉亲情,这些无论是谁都割舍不掉,也是最牢固的关系。
“要不就收几个徒弟,你也有那个手艺,只要以后用心教,就不怕指望不上。”
天地君亲师在这个年代还真不是说说而已,特别是那种入门的弟子。
从拜师开始,那都是有人见证的,到以后的三节两寿,基本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
这个易中海倒是有想法,甚至贾贵在没死的时候已经给他安排了。
只是易中海觉得这件事还是不到时候,现在还没把握,所以说一直被搁置了,不过这些他都没有给谭翠兰说。
今天既然是说到这里了,易中海为了安抚这个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老伴,也准备把自己的打算给她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