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经过领导班子的调整,暂时是异常的平静,丝毫没有那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感觉。
不过这对林向东他们来说倒是好事,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上下班,干活。
时间来到劳动节,从建国开始劳动节就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大型的聚会游行活动,也可以趁机歇息一天,紧接着就是周末。
终于到了放假的这天,一大早林父林母就离开了,家里还剩下林向东林雪和老太太,闲着没事的林向东吃过饭就出去了。
也不是去看热闹,大街上哪哪都是人挤人,看过几次之后也没什么意思。
林向东主要是还是去供销社看看,趁着现在还不要票,屯一些烟酒茶,奶糖果糖,花生,大豆,凡是他能想到的有用的尽量的买一些。
“幸好我这的存款还不少,要不然还真经不住这么花。”
想着最近在买粮食肉这上面已经花了快两千块钱了,饶是林向东也在暗暗的叹息。
就现在的工资,他老爹六级大厨每个月也才53块钱,两千块钱不吃不喝也要三年多的时间。
所以说穷人即使知道了又怎么样,顾得了一时也顾不得一世。
对于买这些东西去找林雪应该会更方便,毕竟他在供销社工作,掌握的信息更全面。
不过现在林向东还没有想好怎么跟她说,另外就是自己出来看看,能不麻烦就不麻烦她。
即便现在还是买卖自由,但是供销社的商品种类也并不多。
香烟的种类就那么几种,中华、大前门、牡丹、哈德门,比较常见。
就像是顺口溜说的那样,高级干部抽牡丹,中级干部抽香山,工农兵两毛三(北海牌,两毛三一盒)。
林向东的烟瘾也不大,再加上平时抽的就是大前门,一盒三毛钱,带把的。
主要是不带把的那种他不习惯,这种档次的在普通人当中已经是很可以了。
工人抽的最多就是两毛三的北海或者两毛五的经济牌,这个不带滤嘴,这才是工人当中用的最广泛的。
中华烟也有,不过这个时候主要用来招待外宾和供应高级干部使用,在市面上很少流通。
所以林向东看到李怀德的中华烟才会随手装了起来。
至于酒的品类也有不少,但是在四九城经常用的也就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等这些有牌子的,没钱的就是那种散装白酒,地瓜酒。
“你好同志,买几盒烟,咱这都有什么牌子的?”
来到一个供销社,林向东也是先打听情况。
也就是现在还早,还没有施行票证制度,这里的墙上也没张贴禁止打骂顾客的标语,要不然人家才不管你谁是谁呢,爱要不要。
“这位同志,咱们这有牡丹,香山,大前门,北海,经济,你要哪种?”
虽然林向东也看出来了,人家也有点不耐烦,不过好歹还是说了。
“来十盒大前门,十盒牡丹。”说着林向东就开始掏钱。
不过当他看到售货员有点不可思议的眼神,也知道自己这是唐突了。
“我这个人烟瘾比较大,也懒得跑,一次多买点。”
虽然说这不多见,但是大户人家也不是没有见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二十盒烟,也是不少的东西。
“有酒吗?”把烟装进布袋子,林向东才继续问道。
兴许是知道眼前的不是一个差钱的主,售货员这次态度倒是好了不少。
“现在咱们这还有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和莲花白,你要哪种?”
这个时候的茅台那也是高级东西,每个供销社可能会有一些,但绝对不会有太多,林向东今天也是捞到了。
“茅台和汾酒有多少?我全要了。”
林向东实际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世界上的烟鬼酒鬼多了,现在他花钱买东西也不怕被谁注意到了。
很多时候的茅台酒基本上都是被供销社内部消化了,兴许是今天售货员被震撼到了,也忘了这茬,不小心把实话给说出来。
“茅台还有六瓶,三块钱一瓶,汾酒还有二十四瓶,两块钱一瓶,你都要吗?”
不过也就是66块钱,不算什么,“要了”林向东大手一挥全部收入囊中。
林向东的空间里还有之前准备的莲花白和汾酒,都还有六瓶呢。
莲花白平时几个朋友喝点已经不算低档次了,汾酒现在基本上都用来招待。
现在还好点,等过几年,粮食减产,产量少的可怜,有散酒招待人就不错了。
至于茅台不管什么时候那都是高端大气的代表。
大半天的时间,林向东都在外面转,不过没有车子,就这么腿着,也挺累的。
总共转了大概有七八家的供销社,牡丹和大前门这两种牌子的烟都快被包圆了,准备了大概有百十盒,已经足够了。
他自己一个人也不怎么抽,就是有人的时候可能会陪着抽点。
他老爹平时抽到是经济牌的,林向东也给他买了一些准备着,虽然按照他的资历来说烟票还是不怎么缺的,这也算是他的一点心意吧。
茅台酒前前后后的总共也收了有二十多瓶的,汾酒差不多有百十瓶,莲花白这个比较常见,也有大几十瓶。
就这些,就算是他自己用不到,等到特殊时期一转手或者是留着,那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除了烟酒,茶叶和奶糖也买了不少。
茉莉花茶前前后后的也买了十多斤,高碎的那种买了二斤,这个主要是平时自己喝的,而且买高碎也不用票,有点就行。
奶糖也买了一二十斤,果糖买了一点,到后面果糖也不用要票,奶糖需要票,现在就多准备点。
这么一圈转下来,又是好几百块钱没了,这些零副食品就是比粮食这些要贵上不少,几百块钱的东西放在空间里面也没有多大一堆。
其他的零零碎碎的也准备了不少,到这个时候,需要的物资林向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细算下来,前前后后为了准备这些物资已经花了小三千块钱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考虑到家人、亲戚朋友,只要在困难的三年来临之前,能保证两个舅舅家里面每家出来一个工人,那他们的日子都会好过不少。
这次不凑巧,不过还有机会,林向东已经算好了,等到这次扩招的工人都成了熟练工人之后,轧钢厂还会再招一次,等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带徒弟了。
现在一切已经准备就绪,坐等疾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