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躲在轧钢厂的佛系生活 > 第168章 粮本粮票

四合院:躲在轧钢厂的佛系生活 第168章 粮本粮票

作者:廿三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6:11:36 来源:小说旗

“林师傅,那个腊肉怎么熏制呀?”今天刚上班,刘岚这个大嘴巴就询问起来了。

这个不像豆角,只要把洗净的豆角放在开水里面煮一会,捞出来晒干就行,熏制很多人是不会的。

不只是刘岚好奇,二食堂的很多员工都有这个想法,可能是不好意思说。

对于这些,林向东也没想着保密怎么着,说白了都是自己手底下的兵,看着他们挨饿他也不忍心。

“这个也不难,先用盐、花椒、八角等调料腌制个三五天,让盐分充分渗进肉里,然后把肉挂在通风处晾干表面的水分,最后找个封闭一点的小屋子,下面铺上松柏枝、橘子皮之类的材料小火慢熏。

大概熏上个一天一夜,肉变成棕红色,表面有一层油脂渗出就差不多了。”

其实不止是猪肉,包括鱼鸡鸭鹅这些都可以熏制,趁着这个季节准备起来也是相对容易,林向东说这些也希望能对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

这段时间轧钢厂倒是很平静,对于新政策的实行,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

后面形势可能会很艰难,但是对上面的那一撮人的影响到并不是很大。

这一段时间林向东也没有接到加班的活,因为轧钢厂食堂的扛把子还是一食堂的冯师傅。

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做小灶这种有不少油水的活一般不用别人。

无论在什么地方资历很重要,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的六月无疑是躁动的一个月,出于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底层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着不同的准备。

时间总是能够容忍一切骚动......

从七月份开始,像是轧钢厂这种大型的国家级的工厂都已经开始进行票证的使用了。

可能一些偏远的地区或者是四九城周围的农村还没有完全的执行。

刚进入到这一个月,所有想买粮食的都要拿着粮本去粮站买或者是兑换成相应的粮票,没有这些东西根本就买不到粮食。

粮本更像是一个户口本,上面清楚的记录着户籍、家庭成员、年龄职业等信息,这个就是给你买粮食或者是发粮票的凭证。

根据1955年粮食定量标准(月均)特重体力劳动者(如矿工、钢铁工人):45-55斤(约22.5-27.5公斤);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35-44斤(约17.5-22公斤);

轻体力劳动者(如纺织工、运输工):29-34斤(约14.5-17公斤);

机关干部、教师、脑力劳动者:28-32斤(约14-16公斤);

大中学生:32-36斤(约16-18公斤),因青少年发育需求略高于普通市民;

成年居民(无特殊职业):27-28斤(约13.5-14公斤);

10岁以上:22-26斤(约11-13公斤);

6-10岁:18-22斤(约9-11公斤);

3-6岁:12-16斤(约6-8公斤);

婴幼儿:8-12斤(约4-6公斤)。

高级知识分子、运动员、孕妇等可申请额外补助(如每月增发2-5斤),但需单位审批。

按照这个标准,四合院里面最多的是刘海中,他是轧钢厂的锻工,属于特重体力劳动者中最重的,每个月可以领55斤的粮食。

轧钢厂其他的车间工人 每个月基本是那个都是50斤。

得益于轧钢厂的特性,林向东这个食堂大厨也是体力劳动者,每个月也能领45斤的粮食。

这是轧钢厂的工作性质的原因,像林青山同样是食堂大厨,不过食品厂并不是特重体力劳动,他每个月也就40斤的粮食定量。

他们家林雪是售货员,每个月有30斤的定量,林老太太和周梅无特殊职业每个月只有28斤的定量,林向阳9岁,每个月有20斤的定量,林月三岁每个月有12斤的定量。

他们一大家子总共有6口子人,每个月粮食定量有203斤,这已经是很不错了,平时随便配一点其他的几乎顿顿都够吃了。

为什么说后面阎埠贵变得越来越抠门,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阎埠贵是教师,每个月只有30斤的定量,好在阎解成每个月也有45斤的定量。

杨瑞华28斤定量,阎解放有20斤定量,阎解旷和阎解睇只有12斤。

他们一大家子加起来才147斤的定量。

若是阎解成还是像之前那样没有这个工作,那他们一大家子才130斤的定量,这么点粮食肯定是不够的。

不抠门根本就养不活一家子人。

这个事情明了之后,那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惨就要属贾家了。

他们一家大大小小4个人,只有贾东旭有定量,每个月只有不到50斤的粮食,平均口粮只有林向东家的一半。

前几年的时候,四合院里家家户户都在买粮食吃,贾家不仅不用买,甚至有时候还能够高价卖出去一些。

尤其是贾张氏当时可是没少说风凉话,风水轮流转,没想到今天情况竟然掉个了.......

除了贾家,最闹心的还有后院的何家,刘洪昌也是体力劳动者,每个月有45斤定量,何文慧在宣传科,属于脑力劳动者,每个月的定量只有30斤。

要说他们两个倒是用不完,但是何家的其他人都没有工作,何老太太每月定量28斤,何文远22斤,何文涛何文达兄弟两个只有20斤的定量。

看着是不少,甚至比阎家的还多,但是就凭借他家那几个孩子的德行,还没有阎埠贵的精明劲,这些肯定是不够的,现在更需要依附刘洪昌了。

下班回来的贾东旭看着一家子人都愁眉不展的,心里有所猜测,但是当听到实际情况之后还是心惊胆战的,就这么点东西肯定是不够吃的。

“东旭,就这么点粮食,咱们一家子怎么办呢?”平时洗衣做饭什么的都是秦淮茹,所以她最清楚。

就算除了贾东旭,有一个特能吃的贾张氏,他们家三个人一天也得将近两斤粮食才够,现在缺口还很大,根本就不是节省一点就可以的。

办法是有,不仅是秦淮茹想到了,贾东旭也想到了,那就是让贾张氏回乡下去。

但是这话秦淮茹不敢说,贾东旭也只是看了看没说话。

“东旭,要不然找你师父问问,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掏钱买点也行呀!”

贾张氏知道现在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她导致的。

他们能够想到的,贾张氏又岂会不明白,她可不想被送回去。

“咱们家里面存下来的还有,坚持几个月还是没问题的,先吃饭吧,一会我去找师父想想办法。”

贾东旭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