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所考量,所以叶枫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海城汽车厂这里,相似的事情,他的团队也在做,只不过第一次是由他来开这个头,下面的人照猫画虎,也就有了谈判的思路。
而叶枫所筛选出来的,皆是如同海城汽车厂这般,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不算大,销量一般,但又是地方支柱产业的企业。
这些地方企业给城市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并且带动了大量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是对地方经济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企业发展缓慢,以至于在全国这么多汽车企业中,渐渐被拉开差距,经营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面对这样的困境,领导班子迫不及待的想要找到突破口,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要知道,这些企业大多都是国企,在里面任职的高层后来大多都调去各地任地方领导了,属于是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在里面。
叶枫就是要拿捏住对方的这一方面心理。
而不出所料的是,叶枫的想法得到了认同,但是汽车厂方面找了很多汽车零部件方面的企业,没有任何一家能像叶枫这样大规模的兜底,这让汽车厂方面很无奈,甚至怀疑叶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是不是在忽悠他们。
所以没过多久,叶枫收到了汽车厂方面再次见面的请求。
叶枫欣然接受,并且比上一次拿出了更详细更正式的合作案。
之后又经过几番拉扯,双方敲定了合作。
只是接下来叶枫的操作让汽车厂方面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因为叶枫方面提供的新车型的技术要求,可以说十分的低。
而且为了节省成本,直接用海城汽车原来的轿车地盘的基础进行改装,这这意味着很多配件都有现成的供应商,不需要额外签约,价格也相比新签约要低上许多。
其它零部件方面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大大降低了研发周期。
总而言之,就是把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降至最低。
汽车厂方面十分不理解叶枫此举,负责此次项目合作的负责人甚至直接提出否决,认为这样的产品没有产品力,根本卖不动。
叶枫当然知道,这样的车子,毫不客气的说,和工业垃圾无异,但是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十分的便宜。
而叶枫的底气就在于,他会给这个车型兜底。
所以叶枫直接提出,不需要担心销量,因为他能保证单一车型的年销量会超过海城汽车厂的任意一款车型当年的销量。
这算得上是夸下海口了,而且叶枫信誓旦旦的保证,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他将自己采购足够的数量来补齐差额。
这话一出,震惊了汽车厂方面。
还有反对的声音,直接就被领导班子给压下去了。
下面的人或许不知道,但是领导层知道得一清二楚,只要车子生产出来销售出去,那么汽车厂就能拿到国家的补贴,一台车好几万,都能赶上这台车的生产成本了。
叶枫的承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