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106章 园墩峰]

大话灵山 第106章 园墩峰]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04:29:33 来源:小说旗

一、云岫初逢:青嶂深处觅丹丘

饶州灵山腹地,云雾常年缭绕如仙家帷幔,其间一峰突兀而立,顶平如砥似青铜古镜倒悬,四壁苍岩层层叠叠,如翡翠屏风环护,晨曦初照时,岩纹间泛着细碎金芒,恍若天地初开时遗落的五谷胎膜——此乃园墩峰。每逢谷雨,峰顶便腾起紫霞般的雾霭,雾中隐约可见一道人影负耒而行,足尖轻点处,金穗破土抽芽,穗芒刺破晨雾,如星子坠地。据《灵山道藏》记载,北宋宣和年间,有羽士自云端踏雾而来,乌木耒耜负于肩,青竹药囊悬于腰,衣袂染着天河碎屑,甫一落地,便见峰顶土脉黝黑如膏,星斗排布暗合九宫方位,恰似上苍预留在人间的耕地图卷。

羽士抚掌而笑,解下腰间羊脂玉斗——斗身雕着嘉禾环生纹,斗柄刻有二十八宿星图——以斗柄轻点地面,金光随步法流淌,九方田垄如刀削斧劈般显现,垄间土气蒸腾,竟有五谷虚影悬浮其上。他自号“园墩”,取“田园为墩,承天载物”之意,生得面如满月,长髯垂至腹间,月白素绢道袍上,金线绣着双穗交缠的谷纹,风过时纹章簌簌作响,似有谷香漫溢。草履踏在嶙峋岩路上,却始终纤尘不染,仿佛与山石草木早有灵犀。

初至峰下桃溪镇,百姓见他从青囊中倒出的稻种落地即芽,子夜播于瓦罐,黎明已抽叶三尺,嫩茎上竟凝着露珠般的星芒;耒耜轻叩石缝,贫瘠之地瞬间涌出清泉,禾苗破土而出,穗头沉甸甸垂落,颗颗谷粒如珍珠缀串。山民惊惶拜倒,呼其“园仙”。园墩却温言笑劝:“吾非仙,乃耕夫耳。”说罢玉斗凌空飞旋,峰顶平台金芒大盛,五方土气汇聚成五色土壤——东青、西白、南赤、北玄、中黄,“此峰乃五谷灵根,吾当布太初耕云阵,上接天罡,下通地脉,护八荒稼穑。”斗柄所指处,田垄间星轨隐现,如银河碎片洒落人间。

二、茅檐耕读:松风石雨悟农禅

园墩的草庐隐于平台西侧,木栅围起三分药圃、五分良田,竹席屋顶漏下斑驳阳光,映得室内石案上的农书泛着古意。檐下悬着二十四片银杏木牌,每片刻着节气之名,朱砂字迹在风雨中愈发鲜亮。风起时木牌相击,竟化作动态耕图:立春牌上,农夫驱牛犁田,春泥翻卷如碎玉;大暑牌中,童子持竿驱雀,禾叶沙沙如私语;霜降牌面,老妪晒谷,谷堆成金塔映着夕阳。最奇是冬至牌,木牌中央竟凝着细小冰晶,随温度变化时隐时现。

庐中石架横置青铜耒耜,柄刻云雷纹,刃嵌北斗七星,每逢节气交替,耒尖便泛青光,如指针般精准指向九宫方位。宣和三年夏,灵山百日无雨,稻田裂如龟甲,桃溪镇井水苦涩难咽,孩童们捧着裂开的陶罐啼哭。园墩夜观天象,见土星犯斗,知是土魃作祟,遂于寅时登峰,以玉斗接取五更天露,浸七十二颗“玄稷种”——此种子黑如墨玉,乃他以三年时间,采集五方灵气育成。

他踏禹步绕平台,每步落下便有金光迸发,待九宫阵成,衣袂已被晨露沾湿。立身阵眼,耒耜重重点地,刹那间青芽顶开干土,叶片上的露珠滚落成溪,溪水清澈甘甜,所过之处,龟裂的河床竟泛起绿意。三日后,干涸的河道里长出“九穗金禾”,穗长尺许,谷粒饱满如锻金,百姓煮食此米,寒者觉腹中暖热,饥者食后三日不饿,就连卧床的老者,食后也能扶杖而行。

“天之道,酬勤酬善。”园墩将玉斗中剩余谷种分与众人,忽见斗柄正北而指,正色道:“斗柄指北,水藏土中,此时深耕,可断虫害之根;若指南斗,荧惑当空,需在田边遍插艾枝,以避蝗灾。”此后每逢气候异变,玉斗或鸣如钟,或震如雷,山民依此耕作,虽逢大旱,收成竟保七分,邻乡百姓皆翻山来求谷种,园墩峰下,日日可见背着竹篓的农人踏雾而来。

三、万类同耕:青鸾玄鹿共晨昏

园墩在峰上三载,与万物通灵如老友:东南隅百年古桑,每至小满便绽放五色桑椹,赤如霞、橙如金、黄如蜜、绿如翡、紫如珀,葚汁滴落石缝,瞬间生出墨绿苔藓,贫瘠之地旬月间便成沃土;西北侧磐石上,常卧一头玄鹿,鹿角分叉如珊瑚,栖着红喙知更鸟,鸟鸣与耒耜起落之声相和,竟成失传已久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声清越,传至山脚下,劳作的农人皆不自觉和唱。

平台中央“聚谷石”,秋分时节必显九宫谷纹,纹路间金光流转,引得虎豹豺狼循光而来,却皆温顺如家畜:山豹衔来腐叶堆作肥料,獾猪用鼻子拱松板结的土地,就连最狡黠的狐狸,也会蹲守田边驱赶偷谷的山雀。某日,桃溪镇孩童阿毛误入野林,园墩掐指一算,轻挥衣袖,古桑枝条竟化作青鸾,羽色苍翠如松针,鸣声清亮如编钟,展翅在前引路;自己则以耒耜敲击石案,声浪化作柔雾,托住了不慎踩空、悬在崖边的阿毛。

待家长寻来,见园墩正坐在青石上,用桑葚汁为一只刺猬敷伤,脚边卧着瘸腿的麂子,任由他用葛藤包扎。“五谷与我同生,六畜与我同息。”他指着石缝中顶石而出的麦穗,麦芒上还沾着晨露,“天道循环,万物皆有灵,岂可视如草芥?”话音未落,知更鸟忽然飞落他肩头,衔来一朵野菊,轻轻簪在他鬓间的长髯上,惹得山民们忍俊不禁,从此戏称他“与鸟兽同袍的园仙”。

四、天阙传檄:金銮诏下动雷霆

园墩的声名随五谷香气飘至天庭,却在瑶池蟠桃宴上掀起风波。神农氏举着玛瑙酒杯笑谈:“人间有奇士,能令石生金禾,旱土成泽,百姓皆奉为五谷之神。”掌管农部的后稷星君拍案而起,长须怒张:“下界凡夫竟敢私改天道,若不严惩,天人之界何在?”诸神纷纷附议,言其“布耕云阵乱五行,收万民香火僭天威”。玉帝虽惜其护民之功,终难违众议,降下金旨:“着托塔李天王率十万天兵,收伏园墩,永禁紫微垣。”

天兵临峰之日,金云蔽日,天鼓轰鸣。园墩正于草庐前分装抗灾谷种,玉斗突然剧烈震颤,几乎脱手落地。抬眼望去,南天门大开,巨灵神手持开山斧首当其冲,斧风所过,松针化作利刃暴雨般袭来。“大胆妖道,竟敢僭越天职!”巨灵神声如滚雷,斧刃却在距草庐五丈处凝滞——太初耕云阵已凝地脉之气为屏障,岩纹间金光如万条游龙盘绕,任斧刃劈砍,只留淡淡白痕。

桃溪镇百姓听闻动静,举着耒耜、锄头赶来,却见园墩闭目长叹:“退下吧,天威难犯。”他解下青铜耒耜,耒尖骤然化作青龙,龙身缠绕平台九周,将九宫田影凝成光墙,每道田垄都化作光刃,阻挡天兵火弹;又抛起玉斗,谷种腾空化作金色稻穗,如千军万马奔腾,所触之处,火弹尽皆熄灭,反催生朵朵金穗飘落云端。

五、法身镇坤:一峰终古护农桑

恶战九日九夜,园墩以峰为阵,调动五行之力:东方木气涌动,古桑枝条化作青甲木兵,枝桠为刃,树叶为盾,呼喝声中竟有林涛应和;西方金气凝聚,玄鹿角尖化作庚金飞镖,破云裂雾,镖过之处,天兵盔甲寸寸崩裂;南方火气蒸腾,九穗禾喷吐离火,如赤龙吐珠,燃尽漫天雷火;北方水气翻涌,玉斗倒悬成银河天瀑,瀑水落处,焦土复绿;中宫土气厚重,聚谷石化作金甲力士,每踏一步,山岩间便涌起谷穗组成的城墙,抵御天兵冲击。

巨灵神连劈十斧,震得虎口溢血,惊见护罩上的谷纹愈发鲜亮;李天王抛出玲珑宝塔,万道金光却在园墩身前碎成齑粉——他早已与峰脉相连,每道岩纹都是护农咒文,每粒谷种都含天道真意。然天道至刚,当园墩望见桃溪镇老叟为护阵被流火灼伤,心神一恸,五行阵骤现裂隙。哪吒火尖枪趁机穿透他左肩,鲜血滴落金壤,竟开出三朵金色稻花,花瓣上凝结着他的泪水。

“罢了……”园墩盘坐聚谷石,血染道袍上的谷纹却愈发耀眼,“吾本人间一耕夫,蒙万民所托,今以身为种,护此五谷根脉。”说罢结“太初耕天印”,天地间响起龙吟般的轰鸣,他的身躯渐渐石化,道袍化作岩间谷纹,耒耜融入平台化作地脉龙骨,唯有双目如北斗星子,凝视着东方桃溪镇。天兵退去时,峰鸣如雷:“地脉不断,五谷不绝;民心不灭,道统不亡!”声浪过处,满山草木皆垂首,如送故人。

六、玄台遗韵:万载松风话农功

园墩坐化后,园墩峰成了活的丰碑:平台中央石像与真人一般无二,道袍上的谷纹随四季变换颜色——春分新绿、夏至赤焰、秋分金黄、冬至素白,掌心永远托着一团金雾,大旱时化露,润物细无声;洪涝时化虹,分云散浊流。山民在石像前建“神农观”,观中神农像后,特设紫檀木架,供奉园墩的耒耜与玉斗,耒尖触石即生沃土,玉斗盛水便孕芽苗,迷路的旅人只要看见斗中金光,便能寻得下山之路。

百年后,云游道士在石像下拾得半卷竹简,字迹斑驳却力透纸背,乃《园墩农经》,内载观星测雨之术、五行调田之法。桃溪镇百姓依经在峰周种植“九宫五谷”:东方属木植稻,得生气而茂;西方属金种麦,承肃杀而实;南方属火栽黍,应炎阳而熟;北方属水育菽,顺阴润而丰;中宫属土养稷,集五行之精。五方作物相生相克,竟形成天然墒情阵,灵山自此风调雨顺,“春无旱魃、夏无涝鬼、秋无蝗灾、冬无霜魔”,牛羊满圈,粮囤如山。

时至今日,登临园墩峰,可见石像褶皱间生着“还生谷”,米粒雪白如霜,传说煮水可治百病;九宫田垄经千年风化,石纹反而清晰如刻,游人踏之,足底微暖,似有无数细小根须在与心神相认。最妙是谷雨时节,石像双眼金光与天雨相映,远远望去,竟似园墩复生,正执耒布阵,耕云播雨。

暮色四合时,金晖为石像镀上金边,山风掠过他的眉梢,发出“沙沙”轻响——老山民说,那是园墩在默诵《击壤歌》,歌声混着松涛,护佑着山下的炊烟。平台上的九宫光影千年流转,如同永不褪色的契约:以身为田,承天接地;以心为种,护佑苍生。园墩峰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一个关于耕耘与守护的永恒传说,刻在每粒谷穗的纹路里,长在每个农人的血脉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