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108章 老人峰]

大话灵山 第108章 老人峰]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04:29:33 来源:小说旗

一、玉京谪仙:紫府倦客踏尘来

天界三十三重天外,玉京仙阙的晨钟正叩响云霄。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独立观星台,手中拂尘轻扫二十八宿图,目光却凝在人间信州地界的云气上——那里有青鸾绕峰,瑞气蒸腾,正是灵山七十二峰的方位。他名曰太玄子,本是紫微垣中司掌星辰运行的仙官,却在千万年的昼夜轮转中,渐渐厌倦了刻板的天道秩序。

“星辰循轨,仙官循规,连呼吸都要合着玉律节拍……”太玄子一声长叹,指尖划过袖中珍藏的人间画卷。那是百年前下界时,在灵山偶遇的春日盛景:杜鹃啼血染遍山峦,山民们背着竹篓在云雾中采茗,茶歌随风飘向天际。相较天庭的永恒寂静,人间的烟火气竟让他心生向往。

某日值守时,太玄子趁星官换班之机,将本命星灯调至最弱,化作一道青虹坠入人间。当双足踏上灵山的土地时,他只觉浑身桎梏尽去,山风裹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竟比天庭的琼浆更令人沉醉。行至半山腰,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峰映入眼帘:峰体如老者拱揖打坐,眉弓、下颌、衣褶俱全,连掌心的纹路都似天然雕琢,端的是“天地为炉,造化为工”。

“好个道者之姿!”太玄子抚掌大笑,拂尘轻点峰腰,竟在岩壁上辟出一处洞府。洞口藤蔓自动编织成门,洞内石床、石案天然成型,更有一眼清泉从岩缝渗出,叮咚作响。他解下腰间的星辰玉佩,随手埋在洞口——从此,这方天地便与他的仙魂相连。

二、茅庵初筑:松风煮茗论丹经

太玄子在峰腰搭起茅庵,以枯枝为架,树皮为瓦,门前栽下从天庭带来的三株九节菖蒲。每日寅时,他便登上峰顶,面对东方日出吞吐月华,只见周身霞光与峰体的青灰色渐渐交融,竟似老者披上了晨雾织就的道袍。路过的山民初见峰顶有人影端坐,还道是古松成精,直到某日暴雨突至,太玄子挥袖化作华盖,为山下村落挡住山洪,人们才知是仙人降临。

“老仙翁,求您救救我们的庄稼!”盛夏时节,几个农人跪在茅庵前。太玄子随他们下山,见田地里禾苗蔫黄,土地龟裂如蛛网——原来是连续三月无雨,溪流干涸。他轻抚焦土,忽觉指尖传来大地的呜咽:“你们可知道,灵山的水脉藏在何处?”说罢,带众人来到背阴处的石壁前,拂尘画出三道银线,石缝中竟涌出清冽泉水。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莫要只向苍天求雨。”太玄子教村民们沿山岩开凿暗渠,又在谷底修建蓄水池,“天旱时,可采竹叶草、车前子煎水,既能解渴,又可败火。”他还将天庭的“五运六气”之术化作通俗口诀,刻在木牌上钉在村口:“春风起,防温疫;夏日长,护心阳……”

渐渐的,茅庵前的石案成了山民们的学堂。太玄子用松烟制墨,在树皮纸上抄写《道德经》,教孩童们念“人法地,地法天”;教妇人辨识药草,编竹筐盛放;见青壮伐木艰辛,便以法力驱动顽石,助他们开凿山路。山民们送来自酿的粟米酒,新摘的云雾茶,太玄子皆笑纳,却在夜深时将随身的星砂撒入田间——来年,那些贫瘠的土地竟生出比人高的玉米。

三、旱魃为虐:青鸾振翅破云关

汉灵帝光和三年,中原大旱,灵山虽有仙翁护持,却也抵不过天道异变。入夏后,赤日如虎,连千年古松都卷起针叶,蓄水池见底,暗渠断流。太玄子登上峰顶,只见西方天空悬着三团赤云,正是旱魃麾下的“焚天三煞”。

“原来是下界妖魔趁天道失衡作祟。”太玄子掐指一算,方知此劫原是他私自下凡的“余波”——天庭未察觉他的行踪,却有魔界觊觎灵山灵气。他召回埋在洞口的星辰玉佩,化作三枚银钉,钉在赤云必经之路,又摘下鬓间玉簪,化作青鸾虚影,直扑云团。

山民们只见峰顶突现青光,一只巨鸟长鸣着冲入赤云,三团火云竟被生生撕裂。然而旱魃本体隐在云层深处,抛出万千火丸,砸向村落。太玄子急中生智,挥手招来峰巅积雪,化作漫天冰晶,火丸触冰即灭。如此恶战三日,他的道袍已破破烂烂,鬓角竟添了几缕白发——仙人动用本命灵气,终究伤了根基。

“老仙翁,我们来帮您!”村人们捧着供品跪在峰顶,少女们唱起祈雨歌,孩童们用泉水洒向天空。太玄子忽觉心头一暖,百姓的愿力化作淡淡金光,汇入他的仙力。他趁机捏出“五雷诀”,指尖竟引出灵山暗藏的雷脉,一道紫电劈开旱魃的法身,漫天火云终于消散。

雨后的清晨,太玄子看着田间重新挺起的禾苗,忽然苦笑——他本是避世修行,却不想因一己之念,卷入人间劫数。但见老村长领着孙子前来,孩子捧着刚摘的野莓,仰着小脸说:“仙翁爷爷,甜!”他忽然明白,这人间的烟火味,正是他甘愿堕入红尘的缘由。

四、天网恢恢:金阙诏书下九垓

光阴荏苒,太玄子在老人峰一住便是三十年。某日,他正在峰顶晾晒药材,忽见正北方向霞光万道,二十八宿排列成阵,正是天庭“紫微追仙阵”。一位金甲天将踏云而来,手中捧着玉帝金批:“司星仙官太玄子,私离神位,滞留人间,着即归位,毋违钦命。”

山民们得知消息,纷纷涌上峰来,将天兵的云路围得水泄不通。老村长已是耄耋之年,拄着太玄子送的枣木拐杖,颤声说道:“仙翁救了我们三十年,若要带他走,就从我们尸首上踏过去!”妇人抱着孩子哭泣,青壮们举着锄头、猎叉,眼中满是不舍。

太玄子长叹一声,轻抚老村长的肩膀:“莫要为难,仙凡终有别。”他转身对天将拱手道:“容我与百姓作别,即刻随你回天庭。”却在转身时,以传音术告知最聪慧的弟子青岚:“三日后子时,峰顶有雷,切记取我埋在菖蒲下的星核,埋入峰底涌泉穴。”

当夜,茅庵内燃起松明火把,太玄子将毕生所学刻在竹简上,分发给村民:“耕读传家,医药济世,便是仙家大道。”说到动情处,忽闻天际传来万马奔腾之声,紫微阵竟提前发动,无数星光化作锁链,向他袭来。

“罢了,终究躲不过。”太玄子仰头饮尽最后一杯粟米酒,袖中飞出三株九节菖蒲,化作屏障护住村落,自己则迎着星光锁链而上。就在锁链即将缚住他时,灵山忽然震动,峰底涌出万道青光——正是弟子青岚依言埋下星核,激活了山峰的先天灵脉。

五、峰战九霄:玄功斗转破星图

紫微追仙阵笼罩整个灵山,二十八宿化作天兵,各持法器攻向太玄子。太玄子脚踏“北斗步”,以老人峰为剑,指尖引动峰内灵气,竟将整座山峰化作巨斧,劈开“角木蛟”的缠天索;又挥手招来峰间云雾,凝成“亢金龙”虚影,对抗“心月狐”的幻形术。

“太玄子,你竟敢以凡界灵脉抗天!”主阵的武曲星君怒吼,阵眼处飞出本命金刀,直取他咽喉。太玄子不躲不闪,任由金刀划过胸口,鲜血滴在峰石上,竟开出金色小花——他以仙血祭峰,从此老人峰与他魂脉相连。

山民们在山下望见,纷纷解下头巾,浸了泉水抛向空中,祈愿仙翁平安。太玄子感受着人间的牵挂,忽然顿悟:“原来仙凡之隔,不在天地,在人心。”他双手结出“天人印”,喝一声“起!”老人峰竟拔地而起,化作巨人大战星阵。

此战持续七日,灵山的云雾化作战袍,峰岩化作甲胄,太玄子的白发在风中狂舞,却始终护着山脚下的村落。当他耗尽最后一丝仙力,即将被星阵吞噬时,忽然听见峰顶传来清越凤鸣——那是他种下的九节菖蒲,吸收了百姓愿力,化作青玉剑,直刺阵眼。

“轰!”紫微阵应声而碎,武曲星君的金刀坠落在峰巅,化作一块“试剑石”。太玄子望着安然无恙的村落,终于露出笑容,却觉仙体如风化沙,渐渐透明。

六、化石为尊:慈颜长驻护烟村

“仙翁!”青岚哭喊着冲上前,只见太玄子的身体正融入老人峰的岩壁。他的衣袂化作峰间云雾,眉目化作岩纹,最终定格成拱揖打坐的石像,掌心还握着那柄断成两截的青玉剑。山风掠过,石像的“胡须”处竟渗出清泉,顺着岩纹流入下方的村落——那是他最后留给百姓的“仙露”。

天兵们见追仙阵已破,仙翁化峰,只得悻悻回天庭。临行前,武曲星君望着石像叹道:“痴儿,你可知这一坠,便是永堕轮回?”却不知,太玄子早已将仙魂融入峰脉,从此老人峰便是他,他便是灵山的守护者。

村民们在石像前修建祠堂,供奉“老人仙翁”。每逢干旱,只要在祠前摆上清水、野果,峰顶便会飘下细雨;若有山火,石像眼中会流出清泉,扑灭烈焰。更奇的是,老人峰的“肩膀”处生长着一种罕见的“还魂草”,遇水即活,能治重伤——那是太玄子的仙血所化。

七、云影苔痕:千年风雨证初心

时光流转,老人峰历经沧海桑田。南北朝时,信州大疫,百姓们抬着石像巡游,所过之处疫病皆消;唐宋年间,山民在峰脚修建“太玄观”,香火绵延不绝;明清时期,有文人墨客登峰,见石像掌心清泉,题诗壁上:“仙翁一去千年矣,犹留甘露济苍生。”

近代战乱时,一伙山匪欲炸毁老人峰开采石材。当炸药埋下的瞬间,峰顶忽然乌云密布,一道雷劈落,将炸药震飞。匪首望着石像,忽见其眼瞳闪过金光,吓得跪地求饶——从此,无人再敢动老人峰一草一木。

队伍路过灵山,一位伤员昏迷在峰下。当地老中医用石像掌心的泉水调了还魂草,竟将他从鬼门关拉回。伤员后来成为将军,临终前叮嘱子女:“灵山的老人峰,是咱们的救命恩人。”

八、当代传奇:雾海松涛说往今

灵山景区的悬空栈道上,导游小陈正给游客讲解:“大家看前方那座山峰,就是老人峰,海拔1368米,岩体属于流纹岩,形成于一亿年前的火山运动……不过咱们当地人更爱叫它‘仙翁峰’,因为传说中……”

游客们举着相机,对着形似老者的山峰拍照。一位穿汉服的姑娘忽然惊呼:“你们看,石像的手掌在滴水!”果然,峰顶石像的掌心处,一滴清泉正缓缓坠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这泉水啊,叫‘太玄露’,当地人说能治百病。”小陈笑着递过空瓶,接了泉水分给大家,“去年景区遭遇山火,火势都快烧到峰顶了,突然下了场太阳雨,你说奇不奇?”

暮色中,一位采药人背着竹篓经过观星台遗址,忽然听见石缝里传来细碎的吟诵声——正是太玄子当年教给村民的《抗旱诀》。他驻足聆听,恍惚看见一位鹤发仙人在云雾中微笑,衣袂间还沾着新采的九节菖蒲。

山风掠过老人峰,松涛如诉,仿佛在诉说那个关于逃离与守护的故事。仙翁早已化作岩石,但他留下的,不仅是形似老者的山峰,更是一种融入灵山血脉的精神——当人们仰头望向那拱揖打坐的石像时,看见的不仅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一个仙人对人间最朴素的深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