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117章 九牛峰]

大话灵山 第117章 九牛峰]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04:29:33 来源:小说旗

一、孽龙吐珠:朱砂坠地化妖邪

大禹治水后的第三百载,鄱阳湖底的孽龙精盘绕在沉砂礁上,龙目映着人间灯火,忽然发出桀桀怪笑:“大禹已死,这江南水乡,合该是我孽龙的龙宫!”他甩动龙尾,搅起千层浊浪,望向西北方的灵山——那里七十二峰如莲瓣簇拥,中央谷地正是绝佳的造海之地。

“先断了人间龙脉,再引长江水灌之!”孽龙精张开巨口,喷出九粒染着朱砂的龙涎,每粒都裹着千年沉砂的煞气。朱砂坠地之处,信州地界突然天昏地暗,九道红光刺破云层,落在灵山南麓的峡谷中。霎时,山岩崩裂,草木枯萎,九颗朱砂吸收地脉煞气,渐渐幻化成九头水牛精:首如丘陵,角似铁塔,浑身覆盖着赤红色鳞甲,腹下四蹄踏过之处,土地焦黑如炭。

为首的金牛精甩动尾鬃,一声闷吼震得山谷回响:“遵龙君令,先毁灵山粮仓!”九头各自为政,金牛精喷吐火焰焚烧梯田,水牛精踏裂河川,火牛精煽动赤焰,风牛精卷起狂飙……短短三日,灵山南麓的“稻香谷”化作焦土,百姓们跪在龟裂的土地上,望着天空中翻涌的赤云,哭声震天。

二、道人临峰:太极分光破迷雾

此时的华山云台峰,一位鹤发道人正对着青铜罗盘蹙眉。姜道人本是灵山脚下的樵夫,得遇仙师点化,在华山修行了三十载。罗盘上的磁针疯狂旋转,最终直指东南方的灵山,隐隐透出血光。“不好,是朱砂煞气!”他取下腰间的“太极拂尘”,拂尘穗子突然全部朝南竖立,正是家乡遭难的征兆。

“师父,山下百姓……”弟子清风欲言又止。姜道人长叹:“当年离家时曾立誓,若家乡有难,必以身为盾。”说罢化作青光,直扑灵山。未至谷口,已见九道妖雾盘旋,谷底传来孩童的啼哭声。他按落云头,只见一位老妇人抱着饿死的孙子,泪水滴在焦土上,竟腾起青烟——土地已被煞气侵蚀,连泪水都无法滋润。

“妖孽,住手!”姜道人展开祖传的“山河社稷图”,图中竟映出九头水牛精的本体:九粒朱砂分别对应“贪、嗔、痴、慢、疑”五毒与“风、火、水、土”四煞。他心中一惊:“原来是孽龙精用五毒朱砂炼就的煞妖!”

三、九牛踏谷:妖风卷地百草折

金牛精率先发难,独角泛起金光,直冲姜道人面门。他轻挥拂尘,太极图中浮出“艮”字山符,化作石墙挡住攻击。火牛精趁机喷出赤焰,瞬间将石墙熔毁,热浪烤得道人衣袍冒烟。姜道人不慌不忙,脚踏禹步,掐出“离火诀”,竟将火焰引入自身丹田,反哺太极图,图中灵山主峰突然发光,化作巨掌拍向火牛精。

“分头袭之!”水牛精低喝,九头各自施术:风牛精卷来狂沙迷眼,土牛精掀起泥石俱下,水牛精喷吐毒涎腐蚀法器……姜道人渐感吃力,忽见谷中百姓虽遭大难,却仍护着襁褓中的婴儿,心头一热,咬破舌尖,血滴在太极图上:“今日便以凡血,祭我道家护民之心!”

太极图轰然展开,竟将整个稻香谷笼罩其中。姜道人看见,每头水牛精的角上都刻着朱砂咒文,正是孽龙精的“造海符”。他恍然大悟:“原来九妖合阵,是要吸干灵山精血,为孽龙开道!”

四、太极锁妖:分筋错骨破阵图

“先断其阵眼!”姜道人认准金牛精——角上咒文最亮,必是首妖。他甩出三道“五雷符”,直击金牛精眉心,却见妖角一震,符咒竟被弹开。“好个铜皮铁骨!”他旋身飞上牛背,拂尘缠住牛角,运起“分筋错骨术”,竟将金牛精的颈骨错位,使其无法喷吐火焰。

其余八妖见状,围拢过来。姜道人不恋战,脚踏“北斗步”,在九妖之间穿梭,每过一妖,便以符纸贴在其腹下“涌泉穴”——那是朱砂煞气的汇聚之处。水牛角刚贴上符纸,腹中浊水便倾泻而出,竟将焦土滋润;火牛腹下符纸燃烧,反将赤焰引入地下,化作温泉。

“老道士,你敢伤我兄弟!”金牛精怒吼着撞向山壁,竟震落巨石砸向百姓。姜道人心中一紧,竟放弃防守,以肉身挡住巨石,背部被划出道道血痕。百姓们见状,纷纷捡起石块砸向妖牛,孩童们的哭喊声、妇人的咒骂声,竟形成一股无形之力,助姜道人稳住阵脚。

五、血祭山河:丹书铁券镇妖邪

激战三日,姜道人已伤痕累累,太极图的光芒也黯淡下来。他望向远处的灵山主峰,忽然想起师父临终所言:“护民之术,不在法力高低,而在与土地共生之心。”遂闭目凝神,以掌心按在谷中焦土上,默念“灵山血咒”——那是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凡人,才能催动的禁术。

奇迹出现了:焦土中竟涌出丝丝青光,那是灵山龙脉的精魄。九妖顿时躁动,金牛精惊吼:“你竟要与山同命?”姜道人笑而不语,青光汇入太极图,图中突然浮现出九座山峰的虚影,正是灵山七十二峰中的“九宫护山阵”。

“现!”他一声清喝,九座虚影化作九道山符,分别印在九妖头顶。金牛精的角断落,化作赤石;火牛精的鳞甲剥落,凝成红岩;水牛精的四蹄陷入地底,化作青岩……九妖挣扎着跪倒在地,渐渐现出原形——九粒被符咒封印的朱砂,深深嵌入山谷的岩缝中。

六、化石成峰:九牛伏地护灵根

姜道人踉跄着站起身,见九颗朱砂已与大地融合,化作九块形态各异的巨石:有的如牛首回望,有的似牛蹄踏地,有的像牛尾卷曲,每块石头上都刻着他亲手写的镇妖符。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丹书铁券”,将九妖的精魄封入石中,铁券上的字迹自动刻在岩面上,形成永恒的封印。

“多谢仙长救命!”百姓们跪成一片。姜道人却摇头:“我本是凡人,不过做了该做的事。”他指着九块巨石:“它们虽被封印,却能守护地脉,今后谷中土地,会比从前更肥沃。”果然,次年春耕,被妖火焚烧的土地上竟长出双穗稻,用巨石旁的泉水灌溉,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

为感谢姜道人,百姓们在谷口修建“镇龙观”,将他的画像供奉其中。而那九块巨石,从此被称为“九牛石”,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九牛峰”。每当暴雨倾盆,巨石表面会浮现出红色纹路,如同牛身上的伤痕,那是当年激战留下的印记。

七、岁月留痕:石上苔痕记往劫

魏晋时期,道教兴盛,镇龙观成为江南名观,观主在九牛峰下发现“丹书铁券”残页,上面详细记载了姜道人收服九妖的经过,遂将这段故事刻在石碑上,供后人瞻仰。唐代诗人韦应物路过灵山,见九牛石形态各异,题诗壁上:“九牛伏地镇妖邪,一片丹心照汗青。”

宋代,九牛峡谷遭遇百年一遇的山洪,其他山谷皆遭冲刷,唯有九牛峰下的村落,因九块巨石形成天然屏障,安然无恙。村民们发现,洪水过后,巨石表面的符咒竟发出微光,将泥沙自动排向山谷两侧,从此相信这是神牛在默默守护。

近代,有地质学家考察九牛峰,发现九块巨石的材质与周边岩石迥异,含有特殊的矿物质,能调节土壤湿度。他们不知道,这正是当年朱砂煞气与灵山龙脉融合后的神奇效果,每到旱季,巨石缝隙中便会渗出细流,滋润着下方的梯田。

八、云栈寻幽:雾里青牛说古今

孟夏,灵山景区的九牛峡谷栈道上,导游小张正给游客讲解:“大家看前方那九块巨石,就是传说中的九牛石。你们看,第一块像不像牛首?它的角断了一截,据说是姜道人当年打断的……”

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一位老人摸着石面上的纹路,忽然惊呼:“这些刻痕,竟和我家祖传的《镇龙图》一模一样!”原来,他正是姜道人的后人,家中世代相传着这段故事。小张笑着点头:“没错,我们当地人都说,摸一摸牛石,能沾点护佑的福气。”

暮色降临,九牛峰被薄雾笼罩,巨石的轮廓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九头沉睡的水牛。山风掠过,竟传来低沉的牛吼声——那是风吹过岩缝的回声,却让人心生敬畏。远处的镇龙观传来钟声,与虫鸣蛙叫交织,仿佛在诉说那段跨越千年的传奇。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九牛石上的符咒在月光下微微发亮,如同守护灵的眼睛。游客们不知道,每一块石头里,都封存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都藏着一位道人以身为盾的决心。而九牛峰的传说,就像谷中永不干涸的清泉,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流淌着护佑与希望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