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123章 白石峰]

大话灵山 第123章 白石峰]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04:29:33 来源:小说旗

一、玄霜初降:白石粼粼映天阙

宋淳熙十二年的立冬,灵山北麓的白石村飘着掺着冰屑的雨。陈老汉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石磨上结的薄冰,磨盘边缘的齿痕里冻着去年的麦麸,像被岁月啃噬的伤口。三亩薄田覆着冻壳,麦苗蜷缩在冻土下,如襁褓中冻僵的婴儿。村东头的井台结着冰棱,井绳上的冰碴子掉在陶罐里,发出细碎的响。

“天杀的,这是第三年霜降不化了!”李猎户砸吧着冻僵的手指,猎刀上的兽血刚凝结就被冻成紫黑色。忽有清光自天而降,如碎玉落盘,落在村西的白石峰巅。百姓们抬头,见一位身着月白道袍的仙人踏云而立,道袍上绣着流动的冰川纹,腰间悬着柄三尺长的玉尺,尺身刻满二十四节气——正是天庭派来镇护八荒的白石仙人。

“吾乃玉虚宫司霜仙官,奉命解此寒厄。”仙人开口,声音如冰泉击石,“尔等看这峰——”他挥袖扫过白石峰,峰顶的花岗岩竟泛出琉璃光泽,万千石片如白鸽振翅,“此乃‘玄霜石’,吸太阴精华,蕴天地冰魄。”

说罢,仙人以玉尺轻点冻土,霜花竟逆着时令融化,渗入土中时发出“滋滋”轻响,如种子破冰的私语。陈老汉捧起泥土,发现冻土中混着细小的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正是仙人以自身寒气凝结的“破冰晶”。

二、茅庐初筑:玉尺划界定阴阳

白石仙人在峰顶的玄霜石旁搭建茅屋,梁柱用的是灵山特有的“冰纹木”,纹理如冻结的溪流,与峰体的白石浑然一体。他用玉尺在石壁刻下《御寒经》,字迹随寒暑变幻:冬日显“融冰诀”,夏天现“储雪图”,每个字旁都配有月相图示。茅檐下悬着十二串冰棱,对应十二月建,每串冰棱都凝着不同形态的雪花,正午时分会折射出彩虹,映在山下的麦田里。

“寒魃为虐,非独缺暖,更因‘阴阳逆乱’。”仙人向围坐的百姓展示掌心的月轮,“吾等需先分阴阳,再调寒暑。”他带着青壮汉子踏遍山峦,用玉尺测出地下寒脉,在白石峰与白石村之间开凿“通阳渠”,渠壁刻满融雪符文,渠水冬季不冻,夏季清凉,流经之处,连磐石都泛着暖意。

最奇的是“玄霜泉”。仙人以玉尺叩击玄霜石,石面的冰纹裂开,竟在峰顶形成冰湖,湖水呈淡蓝色,倒映着永不熄灭的霜华。他舀水洒向冻云,水滴升空化作暖雾,却只落在灵山境内,如被无形的手托住。“此乃‘白石雾’,融寒不融天。”仙人笑道,衣袂上的冰川纹随雾势舒展,仿佛在云端漫步。

三、玄霜化雨:玉尺挥处寒冰融

庆元元年,江南遭遇罕见倒春寒,连灵山的玄霜泉都结了三层冰。白石仙人站在峰顶,望着天边如铅块般的冻云,玉尺的霜华已弱如游丝——那是他耗损自身仙力维持的结果。“地脉已通,唯缺阳和。”他转身对跪满山路的百姓,“请诸位以火祈暖,以愿为阳。”

万名百姓点燃松明火把,在山径摆成巨大的太阳形状。仙人盘坐玄霜石,以玉尺刺掌,鲜血滴在尺身,霜华骤涨三丈,竟将冻云烧出窟窿。“太阴借暖!”他掐动法诀,南方的暖云被玉尺吸引,如候鸟迁徙而来,却在灵山边界化作细雨,沙沙落在通阳渠中。

这场雨下了三日三夜,白石村的井水暖了,玄霜泉的冰层融化,连枯死的梅树都绽放出冰晶般的花朵。但仙人的玉尺却暗了三分,衣袂上的冰川纹褪去银辉,露出底下淡青的底色——那是仙力耗损的征兆。

四、天威乍临:金诏如冰锁云巅

嘉泰三年,玉帝的金诏随寒潮降至白石峰。纠察灵官领着雪部天将,脚踏寒霜云,腰间的“锁魂链”泛着冷电:“白石仙私改寒署,紊乱天规,着即解往玉虚宫问罪。”

仙人正在田间教百姓辨识“抗寒麦”,手中的玉尺突然剧烈震颤。他望向山脚下惊慌的百姓,忽然笑了,那笑容比玄霜泉的冰更清冽:“吾本一粒霜华,坠地为尺,岂可逆百姓之生?”说罢,将玉尺插入玄霜石,石面顿时亮起月图,峰顶的茅屋化作冰晶,将百姓护在其中。

首场交锋在“通阳渠”展开。天将的寒霜刀劈向渠壁,刻满符文的石头竟如活物般凝结,将刀光冻成冰棱。仙人踏剑而起,玉尺的残光在掌心聚成“阳”字,引动玄霜石的地脉之力,渠水突然沸腾,化作白色水龙,将寒霜云冲散。

五、峰战天军:玄霜为甲石为刃

三日后,天庭祭出“焚霜炉”,要将白石峰冻成万年冰窟。仙人站在玄霜石旁,看着炉中飞出的寒霜如陨石坠落,忽然解下腰间的玉尺,将残霜泼向石面:“玄霜石,借我三分冰魄!”

石面应声裂开,露出内部跳动的“太阴核”,竟与玉尺的霜华同色。仙人以身为引,冰魄与玉尺交融,在峰顶结成“护霜盾”,盾面浮现出百姓耕作、孩童戏雪的光影,每道光影都如钢铁长城。寒霜撞击盾面,竟发出冰裂般的哀鸣,化作肥料渗入土地。

“尔等可知,阴阳相济方为道?”仙人的道袍已被寒霜灼穿,露出胸前闪烁的月纹,“吾宁碎此尺,不碎百姓之望!”他将玉尺插入玄霜石,自身化作流光融入石中,峰顶突然升起白色光柱,如巨手托住焚霜炉,连炉中寒霜都被染成透明。

六、玄霜永固:石像长凝护山阿

决战在冬至子夜。玉帝亲自催动“天枢冰剑”,要斩断白石峰的地脉。仙人在石中睁开月眸,看见山脚下百姓举着暖灯向峰顶爬行,每盏灯都是颗跳动的民心。他忽然明白,自己早已不是孤军——玄霜石吸收的万民愿力,正是最强大的法器。

“以霜为剑,以愿为甲!”他一声清啸,玄霜石爆发出月亮般的光芒,玉尺的碎片化作千万盏霜灯,悬浮在百姓头顶。天枢剑斩落的瞬间,所有霜灯同时亮起,形成“万霜护峰阵”,剑气竟被震回天庭,在南天门留下冰棱般的印记。

最终,仙人耗尽最后一丝仙力,化作一尊石像,双手捧着玉尺,端坐在玄霜石上。石像的衣袂依然覆着薄霜,仿佛下一刻就会继续讲解农时;玉尺嵌在石像胸前,尺身虽裂,却有幽蓝的霜华在石缝中流淌,那是他与玄霜石共生的精魂。

七、千年霜华:玉尺余威震八荒

开禧年间,百姓在石像前建“白石观”,观中供奉的不是神像,而是那柄嵌在石中的玉尺。每逢寒冬,观主便率百姓绕峰诵经,玉尺就会亮起,峰顶的玄霜泉涌出暖水,顺着通阳渠流向各村,水质甘冽且无冰寒之气。

明代弘治年间,灵山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积雪厚达三尺,却在接近白石峰时,被霜灯的光影融成溪流。有农夫发现,溪流中漂着细小的玉尺碎片,竟能治愈冻裂的伤口,从此视白石仙为“寒灾克星”。

现代的白石峰,玄霜石被玻璃罩保护,却依然能感应人间冷暖。2008年,南方雪灾肆虐,峰顶的石像眼中竟流出冰晶泪水,泪水汇入玄霜泉,泉水突然升温,解了十万亩茶园之冻。地质学家检测发现,泉水含有特殊矿物质,能激活植物抗寒基因,堪称“天然防冻剂”。

八、霜心永续:玉骨冰魂照千秋

如今,白石峰的石阶上刻满历代百姓的祈愿,有的用朱砂写着“寒暑调和”,有的用卵石摆成玉尺形状。登顶的游客常发现,石像胸前的玉尺在子夜会发出微光,映着玄霜石的纹路,竟能在云雾中形成仙人讲经的幻影。

最动人的是“霜灯节”。每年冬至,百姓提着自制的冰灯登上峰顶,绕石像三匝,灯光与石像胸前的霜华相映,整座山峰如缀满星辰。有位老人曾在灯节看见,石像的手指轻轻颤动,仿佛要接住孩童递来的麦穗。

暮色中的白石峰,石像与玄霜石浑然一体,玉尺的微光透过云层,像颗永不熄灭的寒星,在天地间闪烁。山风掠过,传来细碎的诵经声,那是千年不散的民愿,是白石仙人用一生践行的誓言:“尺在,霜在;霜在,百姓在。”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石像胸前的霜华突然大盛,映得整座山峰如琉璃世界。游客们知道,那不是普通的光芒,而是一位仙人用永恒的守望,在天地间筑起的、抵御严寒的精神丰碑。正如峰顶石碑所刻:“霜雪无常,民心有常;白石一立,寒暑自彰。”这柄玉尺,终将在岁月长河中,继续守护每一个在寒冬中坚守的灵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