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137章 上下南峰]

大话灵山 第137章 上下南峰]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04:58:23 来源:小说旗

一、双峰并峙:灵山脊背上的天地斧痕

晨光刺破云海时,上下南峰如两把青铜剑直指苍穹。上峰尖削如簪,岩缝间垂落千年古藤;下峰浑圆似鼓,山腰处横亘着半月形石桥,将两峰连作“天”字。山民常说:“上峰守着日月,下峰镇着龙渊。”

龙池畔的老艄公李阿四总爱划着竹筏,指着桥洞下的黑影:“每逢暴雨,那桥就像石仙大师的眉毛,皱一皱就能压下孽龙的翻江浪。”山风掠过桥身的孔洞,发出呜咽般的回响,与飞瀑的轰鸣交织,恍若远古战鼓。

二、石仙栖岩:灵虚洞中的亘古守望

上古时期的“灵虚洞”隐于下南峰腹内,洞口垂落的钟乳石如石仙大师的银须。洞内石案上摆着刻满星斗的玉盘,岩壁间嵌着半截断剑——传说此剑曾劈开混沌。《灵山秘录》载:“大师掌托山岳,目注八荒,闻民疾则岩动,见邪祟则石鸣。”

某年瘟疫横行,山民见洞中飘出五色烟霞。循着烟迹,他们在溪边拾得刻着符文的草药,服下后病痛立消。更奇的是,洞前的“许愿池”能映照问卜者的前程,水面浮现的龟甲纹路,与石仙大师手中的卦盘如出一辙。

三、孽龙肆虐:浊浪翻涌的血色灾劫

却说龙池底蛰伏着九头孽龙,每甲子必兴水患。宋淳佑年间的端午,黑云压山百日,龙尾扫过之处,三十里村落化作泽国。守夜的樵夫惊恐目睹:上南峰的“镇龙松”被连根拔起,落入龙池时竟燃起幽蓝火焰。

石仙大师踏云而出,银袍猎猎作响。他挥袖掷出三块“定山神石”,化作上下南峰与鸣水桥;又以断剑在天际划弧,剑光凝成八卦阵笼罩龙池。恶战九昼夜,龙血染红潭水,而大师的银须竟在战斗中化作满山杜鹃。

四、仙桥遗韵:石破天惊的造化神工

降服孽龙后,石仙大师取昆仑玄铁与龙池精魄,以自身三昧真火锻造鸣水桥。他三掌拍向桥身,青石顿时裂出星辰纹路;又以剑尖点化桥洞,洞内涌出的清泉竟能映照人心善恶。最后将断剑插入桥基,低语:“一断邪念,二断祸根,三断轮回。”

桥成当夜,天地震动。百姓次日惊见:桥身如新月横空,桥下龙池似明镜托月,更奇的是桥栏雕刻的百兽图——每当月满,这些石兽竟会发出低吼。地质学家检测发现,桥身岩层形成于亿万年前,却与人工雕琢的纹路完美契合。

五、龙池秘境:深潭中的日月沉浮

龙池终年蒸腾着薄雾,水面时而金红时而靛蓝,恍若神龙瞳孔的流转。潭底沉着半截龙角,每逢朔月便发出幽蓝荧光。潜水员曾在潭壁发现古老岩画:石仙大师踏浪而立,脚下踩着扭曲的龙形图腾,岩壁缝隙里还嵌着商周时期的青铜碎片。

山民至今遵循“汲三留七”的规矩,说这是石仙定下的“天道”。某科考队取水检测,发现水中富含稀有矿物质,与《山海经》记载的“续命泉”成分吻合。更神奇的是,龙池水位百年不变,大旱不涸,暴雨不溢。

六、双峰奇观:天地共生的道法图腾

上下南峰藏着“阴阳双生”的奥秘:上峰阳刚,岩壁寸草不生,却在绝顶处生着株“问天松”;下峰阴柔,植被葱茏,树根盘结成八卦图案。两峰间的鸣水桥恰在阴阳交汇处,桥身的阴影随四季轮转,在龙池水面绘出完整的太极图。

明代徐霞客曾记:“登南峰如揽日月,临龙池似窥幽冥。”山风掠过峰巅的“听风石”,会传来隐隐钟磬声;而桥洞的回音,时而如战鼓,时而似仙乐,被道家视为“天地交泰之音”。

七、今古同辉:仙峰脚下的时光褶皱

现代游客登顶时,总爱触摸鸣水桥的“镇龙纹”——那是风化形成的凹槽,却恰好构成二十八宿图案。景区推出“龙池茶”,以潭水煮桥边野茶,茶汤金黄透亮,饮后齿间回荡着云雾的清冽。

考古学家在桥基下发现唐代石碑,碑文记载:“贞观年间大旱,百姓祷于鸣水桥,石仙显灵降雨。”文创店里,双峰造型的香炉、镇纸供不应求,最受欢迎的是“石仙罗盘”,转动时能听见模拟的桥洞风声。

暮色中的上下南峰渐隐于雾霭,龙池泛起万千碎金。卖葛根粉的阿婆摇着铜铃:“喝碗石仙羹,沾沾双峰的灵气!”山风掠过桥洞,传来远古的嗡鸣,恍惚间,石仙大师的银袍仍在云间飘动,断剑寒光映照着千年未改的山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