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28章 盛世繁华]

大话灵山 第28章 盛世繁华]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8:42:15 来源:小说旗

第二十八章:盛世繁华

一、晨曦诵经

开元十九年春分,灵山在雾霭中舒展腰肢,九十九座宫观如嵌在青罗带上的金箔,次第被晨光唤醒。三清殿的金瓦原是吴越工匠以九炼赤铜铸作,每片瓦当都錾刻着流云纹与二十八宿图,经夜露浸润后,初阳一照便腾起粼粼金浪,仿佛整座殿顶托着熔化的朝阳。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忽然甩动青铜鬃毛,兽瞳中凝着未散的夜色,张口时舌下竟含着小半轮残月,檐角铜铃随吼声荡开,惊起巢居在鸱吻间的白鸽,羽翅掠过金瓦,在广场青砖上投下碎银般的影,正与地面太极图的阴阳鱼眼重合。

殿门前的石狮堪称神工,左首雄狮足下绣球刻着《清静经》全文,右首雌狮怀中幼崽口衔药葫芦,石纹间的青苔在晨光里泛着翡翠光泽,鬃毛里卡着的金箔正是昨夜斋醮时飘落的祝祷符纸。曾有人见暴雨如注时,石狮眼瞳流出清泉,水痕在地面汇成“平安”二字,此刻晨露顺着狮爪滴落,在太极图上溅起细小的虹光。

殿内三清神像在九十九盏琉璃灯下更显庄穆。黄帝冕旒垂落十二串玉珠,每颗都映着殿外翻涌的云海;元始天尊左手托着的混沌球光影变幻,时而显化出灵山全景,峰峦间隐约可见采药道士的身影,时而浮现凡人疾苦,病者的皱眉让神像指尖似有柔光溢出;灵宝天尊手持玉如意,流苏穗子上的小铃铛与殿顶漏下的晨露滴落声相和,竟成天然道乐。

早课的道士们穿着月白霞帔步入广场,鞋尖轻点在刻着八卦的青砖上,每一步都踏在太极鱼眼处,衣袂拂过青铜香炉,带起松烟与檀香的混融气息。首座道长玄玑子轻挥云帚,扫过八卦喷泉中心,水柱应声腾起九丈高,在阳光中裂成七彩霓虹,恰好笼罩在诵经的道士们头顶。他们手持的玉简以灵山竹根制成,表面天然生着云纹,当“道生一”的诵声响起,玉简突然发出共鸣,云纹中浮出金色小楷,正是《道德经》经文,字迹如活物般在玉简上流动,最终汇入喷泉形成的虹光中。玄玑子望向远处紫府峰,晨风里飘来药王殿的药草清苦,混着朝雾,竟让他想起三十年前初入观时,师父带他在峰顶采七叶莲的情景——那时的灵山,便如现在这般,连风里都藏着济世的慈悲。

二、药王殿的求医

穿过种满忍冬与石斛的花径,药王殿的匾额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神农氏殿”四字为玄宗御笔,金漆历经十年仍鲜亮如昨,笔画间暗藏的药草纹路在晨露中渗出当归香。殿门推开时,上百个药囊如彩色瀑布垂落,青囊里的金银花晒干后仍蜷曲如蝶,红囊中的人参切片泛着琥珀光,紫囊里的夜交藤缠着荧光点点的露珠,最中央的赤锦囊里,三株百年赤芝正舒展菌盖,火焰般的色泽映得殿内红光流转,菌柄上凝结的汁液每隔一刻便滴落一滴,在下方玉盘里敲出清越的响声,竟与殿外山涧的流水声暗合。

殿中青铜药鼎高三丈,鼎身铸着神农尝百草的浮雕,神农氏腰间的药篓里,益母草在鼎足旁抽芽,紫苏顺着鼎耳攀爬,甚至有几簇蒲公英从鼎身纹路里探出头来。鼎中“回生汤”昼夜沸腾,汤色随天象变幻:此刻日上三竿,汤汁正滚着金红,蒸腾的热气里浮现出细小的药魂,似鹿似鹤,绕着鼎身飞翔,偶尔掠过守鼎的怀真道长,便让他腕上七十二节药草编就的手环轻轻颤动,每片叶子都泛出对应的药香——益母草叶颤时是活血的辛香,紫苏叶动时是理气的清芳。

殿外的长队已排到石阶下,百姓们抱着陶罐、背着竹篓,其中有位老汉背着瘫痪的儿子,衣襟上还沾着昨夜赶路的露水。当布衣妇人抱着高烧的幼儿跪下时,怀真道长的道袍已先她一步落在尘埃里,道袍上绣着的药草纹在落地时竟微微发亮,仿佛活过来一般。他从紫囊中取出七叶莲,叶片上的晨露是子时采自北斗峰,每片叶子都对着正北方向生长,叶脉间隐约可见星斗排列的纹路。“莫怕,”他将莲茎放入孩子口中,指尖在膻中穴以太极手法揉按,掌心传来的温热混着莲香渗入孩子体内,“此莲吸聚周天星斗之力,遇真心则灵。”话音未落,孩子眉间的潮红渐渐退去,睫毛上的露珠竟化作莲花形状,跌落时在地面溅起微光,隐约可见神农氏持杖而立,杖头挂着的药篓正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百草的妙用。

妇人抬头时,正见殿中神农氏神像的药锄尖上,一滴露珠恰好坠落,在青石板上砸出一圈涟漪。涟漪中浮现出无数画面:有道士冒雨在悬崖采药,脚下打滑却仍紧护怀中的药草;有郎中深夜敲开柴门,背着药箱走进漆黑的村落;有童男童女提着药灯走在雪路上,灯影里映着“悬壶济世”的锦旗——原来这药王殿的每一寸光阴,都浸着济世救人的温热,每一味药草,都承载着千年不变的仁心。

三、丹鼎殿的祈福

丹鼎殿的铜门推开时,先涌出的是带着暖意的丹香,那香气里混着硫磺的清冽、朱砂的醇厚,细辨还有松脂的绵长与云母的清透。匾额上“太上老君殿”五字为葛玄真人所书,笔锋如丹火灼烧而成,笔画间藏着细小的火苗,无风自动,仿佛随时会跳出字外,化作炼丹的炉火。殿内老君像高踞云台,青牛脚下踩着旋转的八卦,牛鼻环上的银铃每响一声,便有金光从铃口溢出,在地面拼出“无为”“自然”等字样,字迹停留片刻,便化作蝴蝶飞向殿外,落在香客们的衣襟上。

中央的丹炉是葛玄以九天息壤混女娲补天石所炼,炉身刻满蝌蚪状的丹文,三足分别雕着青龙、白虎、玄武,炉中玄火终年不熄,呈液态金光,时而化作凤凰展翅,尾羽扫过炉壁时,那些丹文便会亮起,连成“悬壶济世”的句子;时而化作游龙戏珠,龙珠正是刚炼成的赤丹,在火中旋转时,丹身表面浮现出山川河流的纹路,甚至能看见小人在纹路间行走,那是丹药即将炼成的征兆。

“徒儿可曾见过火中显字?”掌炉的元修道长望着新入门的明心,眼中映着跳动的火光。明心盯着炉中,见玄火忽然化作仙鹤,衔着一枚赤丹飞到他面前,丹身温热,却不烫手,表面“寿”字忽明忽暗,仿佛在呼吸一般。“此火名为‘九转玄火’,”元修拂袖,炉中火焰应声分出一道细流,在掌心凝成火苗却不灼人,“以济世心为引,以慈悲意为柴,方能炼就救人丹。当年葛玄真人在此炼丹,曾遇大旱,他便以这玄火熬制解暑丹,三日三夜未合眼,最终救活万人。”

明心接过赤丹时,丹炉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玄火化作老君骑牛的虚影,绕殿三周。他忽然想起入观时所见:丹鼎殿后有片碑林,刻着历代丹师的誓言,其中最古的一块碑上,葛玄手书“丹道不为长生术,愿化春泥护世人”,字迹已被风雨侵蚀,却仍清晰可辨。此刻掌心的赤丹微微发烫,他知道,这丹药里融着的,不只是金石草木,更是千年来道士们悬壶济世的初心,是“但求人间无疾苦,何惜丹炉累骨伤”的担当。

四、三月三庙会

三月初三的寅时三刻,灵山脚下的石板路已响起此起彼伏的梆子声。卖糖画的李老汉支起铜锅,琥珀色的糖浆在火上咕嘟冒泡,香气顺着山路飘向宫观,竟引得来往的蝴蝶停在锅沿,以为是盛开的花朵。耍猴戏的王麻子敲着小锣,金毛小猴戴着状元帽,手里举着“消灾祛病”的彩旗,蹦跳间将香囊抛向围观的孩童,香囊里装着灵山的艾草,香气能驱邪避瘟。卖桃木剑的货郎将刻着符文的木剑挂在竹架上,风过时剑穗相撞,发出细碎的清响,仿佛在为香客们吟诵平安咒。

.广场中央的舞龙队最是惹眼,九条彩龙分别代表九州,龙身以蜀锦制成,鳞片是金箔贴就,龙珠里嵌着夜明珠,舞龙汉子们一声呼喝,龙珠腾空,九条龙便追着明珠翻腾,金鳞在阳光下折射出万点金光,恍若真有龙在云端游走。忽然一声锣响,龙珠停在三清殿前,龙头竟对着神像低下,龙身蜿蜒成跪拜之姿,惹得围观百姓纷纷拍手称奇,有老人说,这是神龙感应到灵山的仙气,特来朝拜。

药王殿外,怀真道长带着弟子们支起十二张诊桌,桌上摆着戥子、药碾、竹筛,每味药都标着性味与用法。“这是川贝母,炖雪梨可止咳,尤其适合孩童;这是羌活,煮水熏洗能祛湿,农人们劳作后最相宜。”他一边给百姓把脉,一边让小药童分发艾草香囊,香囊上绣着“安康”二字,针脚细密,正是观中女冠们连夜赶制的,每个香囊里还藏着一小片灵山的药草,闻之神清气爽。丹鼎殿内,元修道长为香客们点燃“平安香”,香头冒出的青烟竟在半空聚成“福”“寿”字样,随风飘向山外的村落,有香客说,这青烟飘到哪里,哪里便无病无灾。

最热闹的当属糖画摊,李老汉的勺子在糖浆里转个圈,便画出一条腾云的龙,再勾两笔,龙爪便抓住一颗“龙珠”——其实是裹着芝麻的糖球。孩子们举着糖画奔跑,糖衣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倒映着他们红扑扑的笑脸,仿佛手里捧着小小的太阳。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不小心摔了糖画,急得直哭,李老汉笑着又舀一勺糖浆:“别哭,爷爷给你画只凤凰,比刚才的龙还好看!”说着,勺子在石板上轻轻勾勒,一只尾羽舒展的凤凰便跃然而出,翅膀上的纹路竟与灵山的云纹相似,小姑娘破涕为笑,举着糖画蹦跳着离开,裙摆上沾满的糖渣,引来几只蜜蜂,却不蜇人,只绕着她飞舞。

暮色染透灵山时,三清殿前的八卦喷泉里漂满莲花灯,每盏灯上都写着百姓的心愿:有求家人平安的,有求五谷丰登的,有求病体康复的。玄玑子道长站在观星台上,望着山下闪烁的灯火,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稚嫩的声音:“爷爷,为什么灵山的星星比别处亮?”他转身看见个抱着药囊的小童子,正是白日里在药王殿帮忙的孤儿,便笑道:“因为每颗星星都是善心所化,你看——”他指向山脚下,有位郎中背着药箱走在田埂上,灯笼的光虽弱,却照亮了整个夜路,“地上有多少济世的人,天上就有多少发光的星。当年你的父母曾在山下开医馆,救过许多人,他们故去后,那些被救的人便常常提起他们,你看,天上那颗最亮的星,说不定就是他们的善心所化。”

小童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望着星空出神。夜风掠过殿脊,吞脊兽的低吟混着庙会的喧嚣,化作一声悠长的钟声。药王殿的药香、丹鼎殿的丹香、三清殿的檀香,在山间盘旋不散,最终凝成一句话:“灵山之灵,不在千峰竞秀,而在人心存善处,自有天地回应。”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时,山脚下的妇人正抱着康复的孩子往家走,孩子手里攥着从药王殿得到的七叶莲标本,叶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她不知道,自己在药王殿许下的感谢,早已随着晨露渗入泥土,来年春天,会在灵山某处开出最洁白的济世花,而这朵花的种子,正藏在无数个如她一般被治愈的人心中,等待生根发芽。

这便是开元盛世的灵山:宫观的飞檐承接天光,凡人的善念化作星火,当晨钟与暮鼓在山谷间回荡,当药香与丹烟在云海里交织,千年不变的,是那份藏在经卷里、丹炉中、药锄下的慈悲——原来最盛大的繁华,从来不是金瓦朱甍,而是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回响。而这份温暖与回响,正如灵山的溪水,潺潺不息,流经每一个心怀善念的人,最终汇聚成一片浩瀚的海洋,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