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8章 胡超神医]

大话灵山 第8章 胡超神医]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8:42:15 来源:小说旗

第八章 胡超神医

戊申年孟夏,拥笔峰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青石板山径上已响起细碎的脚步声。胡超背着半旧的竹篓,腰间别着新磨的铁锤与凿子,靴底沾满湿润的青苔。晨风吹过,松针的清香里混着若有若无的药草气息,引领着他向西南侧的隐岩洞走去。

山径旁的蕨叶足有蒲扇大小,翡翠般的叶片上,露珠正顺着脉络滚动。它们时而聚成晶莹的珍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时而又因叶片的颤动跌落,在腐叶堆里溅起细小的水痕。胡超忍不住伸手接住一颗即将坠落的露珠,清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仿佛大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与他轻声交谈。

行至山腰处,他忽然听见山下传来伯父胡昭的呼喊。抬眼望去,那位年逾六旬的医者正站在溪涧旁的巨石上,手中握着半块紫芝,石臼里的药汁正泛着淡淡的荧光。白色的袍袖被山风鼓起,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袖口处绣着的七叶莲纹在晨露中若隐若现。

\"超儿,采药时可要小心!\"胡昭的声音混着溪水的潺潺声传来,\"那隐岩洞的西侧岩壁,七叶莲生长在青蚨藤旁,切记不可伤了藤蔓根基。\"

\"伯父放心!\"胡超抬手应和,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腰间的凿子——那是昨日傍晚伯父亲手交给他的,柄端还刻着小小的八卦图,\"日落前必能采得三株归。\"

说罢,他转身继续前行,竹篓里的陶瓶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山径愈发陡峭,两侧的岩壁上渐渐出现零星的晶石,在晨光中泛着幽蓝的微光,如同散落的星辰嵌入山体。

一:岩洞奇遇

隐岩洞的入口藏在两株合抱粗的古松之后,洞口爬满了紫藤,藤蔓间点缀着尚未凋谢的淡紫色花朵。胡超拨开藤蔓,一股带着凉意的湿气扑面而来,夹杂着些许泥土与矿物的气息。洞深约二十丈,越往里走,石壁上的晶石愈发密集,幽蓝的光芒交织成网,将整个岩洞映照得如同深海龙宫。

他点燃松明火折子,橙红色的火光与幽蓝的晶石光芒相互映衬,在洞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那些影子时而化作展翅的雄鹰,时而又变成蜿蜒的游龙,仿佛有生命般在石壁上舞动。蝙蝠的叫声从洞顶传来,紧接着一群灰黑色的身影掠过火光,翅膀带起的风扑灭了几处火苗,让岩洞瞬间陷入短暂的黑暗。

\"谁在打扰我的清净?\"

苍老的声音从岩洞深处传来,声线中带着几分威严,却又隐含着温润的气息。胡超心中一惊,手本能地握住腰间的铁锤,待火光重新亮起,才发现前方十丈处的石台上,坐着一位银须及膝的老者。老者身着月白色道袍,腰间系着青色丝绦,绦带上挂着一枚刻有\"寿\"字的玉牌,面前的青铜丹炉正冒着袅袅青烟,烟雾在幽蓝的光线下竟呈现出七彩流转的光泽,如同一条灵动的绸缎在空气中舞动。

\"晚辈胡超,乃灵山弟子,前来采集七叶莲,不慎惊扰前辈,还望恕罪。\"胡超单膝跪地,目光落在石台上的丹炉——炉中丹药的香气正缓缓溢出,那气味不同于寻常药草的苦涩,反而带着一丝清甜,如同春日里绽放的百花,又似母亲怀中的温暖,让人心头一暖。

老者闻言,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胡昭那小子的侄儿?算起来,倒是有三十年未见了。\"他抬手一挥,丹炉的烟雾突然凝聚,在石台上化作一株三寸高的七叶莲,每片叶子上都流转着淡淡的银光,\"既来之,则安之。此莲生于太阴之地,需以三更初的月光浇灌,子时一刻方得采摘。\"

胡超站起身,目光落在那株七叶莲上。它的根茎扎根在烟雾凝聚的\"土壤\"中,叶片轻轻颤动,仿佛在与岩洞中的灵气共鸣。老者身旁的石桌上,还摆着几本泛黄的经卷,最上面的一本封面绣着\"灵枢\"二字,边角处有些许磨损,却保存得极为工整。

\"前辈可是...\"胡超突然想起伯父曾提起的传说,灵山深处隐居着一位百年前的神医,人称\"青蚨子\",善用灵气炼药,\"可是青蚨子前辈?伯父常说,若得遇前辈,当以师礼相待。\"

老者轻笑,银须随着笑声轻轻颤动:\"虚名而已。你既随胡昭学了十年医道,可知道为何七叶莲需在子时采摘?\"

胡超思索片刻,答道:\"子时乃阴阳交汇之际,太阴之气最盛,此时采摘,能最大保留药材的灵气。\"

\"不错。\"老者颔首,\"但更重要的是,采药需怀敬畏之心。天地万物皆有灵,一株七叶莲的长成,需得百年雨露滋养,十年阳光沐浴。若以贪婪之心强取,其效十不存一;唯有心怀仁善,方能得天地馈赠。\"

说话间,岩洞顶端突然有月光洒落——原来洞顶有一处碗口大的圆孔,正对着天际的银盘。七叶莲在月光下轻轻舒展,叶片上的银光愈发明亮,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化作了小小的月亮。胡超见状,连忙取出竹篓中的陶瓶,接了些岩缝中渗出的清泉,小心翼翼地浇在莲根处。

二:岐黄传承

月光如水,铺满整个岩洞。青蚨子不知何时走到胡超身后,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经卷,封面上\"灵枢素问\"四个篆字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此乃岐黄之术的根基,当年我随扁鹊先生学习时,他亲手抄录赠予我的。\"老者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仿佛陷入了回忆,\"如今世道纷乱,医者多流于表面,只知按方抓药,却忘了医道的根本在于'心'。\"

胡超接过经卷,指尖触到纸面的刹那,竟感到一股温热的气流顺着指尖流入体内。展开经卷,泛黄的纸页上,墨迹竟在月光下缓缓流动,如同活物一般。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篆文,此刻在他眼中变得清晰明了,仿佛每一个字都在讲述着人体经络的奥秘。

\"集中精神,用心感受。\"青蚨子轻声说道,\"医道与天道相通,医者若能修得仁心,便能与天地灵气共鸣。你看这经卷上的文字,并非死物,而是前人对生命的感悟。\"

胡超闭上眼睛,任由经卷上的文字在脑海中浮现。忽然,他感到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沿着任脉缓缓上行,经过膻中穴,直达印堂。睁开眼时,竟发现自己能\"看\"见岩洞中流动的灵气——它们如同透明的丝线,缠绕在七叶莲周围,又顺着石缝渗入地下。

\"前辈,这是...\"胡超惊讶地抬头。

\"这便是灵气入体。\"青蚨子微笑道,\"医者仁心,方能通神。所谓通神,并非能呼风唤雨,而是能感知万物之灵,知晓病者之痛。当年扁鹊见蔡桓公,望而知其病在腠理、在血脉、在肠胃,靠的便是这'通神'之术。\"

说着,老者走到丹炉旁,用玉匙舀出一勺药汁,递给胡超:\"尝尝。\"

药汁呈淡金色,表面浮着细小的光点。胡超接过玉盏,轻轻抿了一口,只觉一股热流顺着喉咙而下,瞬间传遍全身,疲惫感一扫而空,甚至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变得沉稳有力。

\"此乃用七叶莲与赤芝熬制的'还魂汤',可续人三日阳寿。\"青蚨子说道,\"但切记,药能救命,却不能救心。若患者心存执念,纵有神药,亦难回天。\"

夜深了,月光渐渐西移,洞顶的圆孔即将偏离月亮的轨迹。胡超抓紧时间研读经卷,青蚨子则闭目坐在石台上,周身环绕着淡淡的光晕,仿佛与岩洞的灵气融为一体。当月光即将消失的那一刻,七叶莲突然发出一声轻响,叶片上的银光凝聚成一颗露珠,滴落在胡超的手背上。

\"时辰到了。\"青蚨子睁开眼,\"采摘吧,记住,轻握莲茎,默念'天地赐灵,救人疾苦'。\"

胡超按照老者的教导,双手合十,轻声念诵。当他的指尖触到七叶莲的茎干时,整株莲花突然发出柔和的光芒,如同被月光点燃的灯笼。轻轻一掰,莲茎断处竟没有一丝汁液流出,反而有淡淡的银光渗入他的掌心。

三:太子奇疾

三日后,当第一缕春雷在云层中酝酿时,胡昭匆匆来到隐岩洞。他的白衣上沾满了泥点,发间还别着几片枯叶,眼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超儿,晋王殿下的诏书到了。\"胡昭将手中的黄绢递给胡超,封面上的蟠龙纹在晨光中泛着金光,\"太子身患怪病,太医院无人能治,晋王宣你即刻入宫。\"

胡超接过诏书,心中涌起莫名的预感。竹篓中的七叶莲此刻正轻轻颤动,叶片上的银光时明时暗,仿佛在警示着什么。他望向伯父,只见胡昭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伯父,太子的病...\"胡超问道。

\"据说是从西域传来的怪病。\"胡昭叹息道,\"浑身生紫斑,高热不退,昏迷不醒。太医用了各种寒凉之药,却让病情愈发严重。\"

洛阳城的宫阙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壮丽,朱红色的宫墙绵延数里,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胡超背着竹篓,跟着引路的太监穿过层层宫门,空气中渐渐弥漫起苦涩的药味——那是多种药材混杂在一起的味道,带着几分焦糊,显然是煎药时火候不当所致。

太医院的偏殿里,太子躺在雕花玉榻上,面色苍白如纸,双颊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脖颈至胸口处布满紫黑色的斑块,如同被毒蛇啃噬过一般。他的呼吸急促而微弱,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喉咙里的痰鸣声,小小的身子在锦被下显得格外单薄。

晋王身着明黄色龙袍,正坐在榻旁的紫檀椅上,眉头紧锁,眼中布满血丝。见胡超进来,他立刻站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先生便是灵山神医?快救救我的皇儿!\"

胡超行礼后,走到榻前,轻轻握住太子的小手。孩子的肌肤滚烫如烙铁,脉息细数而紊乱,如同断了线的琴弦。他解开太子的衣襟,只见紫斑已蔓延至腹部,每一块斑痕周围都泛着青色,显然是毒气内侵所致。

\"殿下,太子所患,乃寒毒入血之症。\"胡超说道,\"西域之地,昼夜温差极大,若在暑热之时贪凉饮冷,寒毒便会趁机侵入经络,加之太医用了寒凉之药,更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毒内陷,气血瘀滞。\"

晋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怒意:\"那些庸医!竟连寒温都分不清...\"

\"当务之急,是驱寒解毒,温通气血。\"胡超打开竹篓,取出从隐岩洞带回的七叶莲,\"此乃灵山七叶莲,得太阴之气而生,可化解寒毒,疏通经络。\"

说罢,他让太监取来温酒,将七叶莲放入酒中浸泡。片刻后,花瓣渐渐舒展,酒液竟变成了淡蓝色,还冒着丝丝白气。胡超用棉巾蘸取酒液,轻轻擦拭太子身上的紫斑,随着棉巾的移动,紫斑竟开始逐渐淡化,露出下面苍白的肌肤。

\"先生真乃神医!\"一旁的皇后忍不住惊呼。

胡超却不敢大意,他取出银针,在灯火上炙烤后,分别刺入太子的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位。银针刚一入穴,太子原本紧皱的眉头便舒展开来,呼吸也变得平稳许多。

四:仙术回春

子时三刻,胡超守在太子榻前,手中捧着从灵山带来的药炉。炉中燃烧着特制的艾绒,香气中混着七叶莲的清香,弥漫在整个殿内。太子的体温已经降了下来,紫斑也消退了大半,只剩下胸口处还有淡淡的痕迹。

\"先生,皇儿何时能醒?\"晋王低声问道,眼中满是期盼。

胡超看了看窗外的月亮,答道:\"月至中天之时,阳气最盛,寒毒当退。\"

话音刚落,太子突然发出一声轻哼,睫毛微微颤动,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双眼睛清澈如泉水,哪里还有半分病容?

\"父皇...母后...\"太子的声音虽然虚弱,却清晰可闻。

皇后顿时喜极而泣,紧紧抱住太子:\"我的儿,你可吓死母后了!\"

晋王也是眼眶发红,伸手轻轻抚摸太子的额头:\"多亏了胡先生,你要记住这位恩公。\"

满殿的太医见状,纷纷跪倒在地,口中高呼\"神医\"。胡超却只是淡淡一笑,收拾起药具:\"殿下洪福齐天,非晚辈之功。\"

晋王站起身,走到胡超面前,郑重地说道:\"先生救了太子,便是救了朕的江山。先生有何所求,尽管开口,朕定当满足。\"

胡超望着殿外的宫灯,想起隐岩洞中青蚨子的教导,想起灵山脚下百姓的疾苦,心中已有了主意。他单膝跪地,说道:\"晚辈乃灵山一介闲人,所求无他,唯愿殿下日后以民生为重,轻徭薄赋,广施仁政,让天下百姓皆能免受病痛之苦。\"

晋王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先生心怀天下,真乃仙人也!朕准了!此外,朕再赐黄金千两,良田百顷,封先生为'胡公真人',掌管太医院,如何?\"

胡超摇摇头:\"黄金良田,于晚辈无用。若殿下真想赏赐,便将黄金用于在灵山脚下修建药庐,让更多百姓能得到救治。至于太医院,自有能者居之,晚辈只愿回到灵山,继续钻研医道。\"

殿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在风中摇曳。太子突然挣脱母亲的怀抱,走到胡超面前,郑重地行了一礼:\"先生大恩,本宫铭记于心。他日登基,定当谨记先生教诲,做一个仁爱的君主。\"

胡超连忙扶起太子,看着孩子眼中的真诚,心中倍感欣慰。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救一个太子,更是在帝王心中种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五:腾空归隐

三个月后,灵山脚下,一座崭新的药庐矗立在苍松翠柏之间。青瓦白墙,飞檐斗拱,门楣上挂着一块木匾,上书\"胡公药庐\"四个鎏金大字——那是晋王亲自题写的。药庐前的广场上,每日都有百姓排队求诊,胡超和伯父胡昭亲自坐堂,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

这日傍晚,胡超正在后院晾晒药材,忽然听见天空中传来鹤唳。抬头望去,只见一只白鹤从云端飞来,羽翼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正是伯父豢养的那只\"云舟\"。

\"超儿,随我去拥笔峰。\"胡昭的声音从鹤背上传来,\"有人想见你。\"

胡超跃上鹤背,云舟长鸣一声,振翅飞向山顶。拥笔峰之巅,云雾缭绕,如同仙境。青蚨子正站在一块突出的巨石上,望着远处的云海,衣袂在风中翻飞。

\"前辈...\"胡超连忙行礼。

青蚨子转身,眼中带着笑意:\"你在药庐做的事,我都知道了。很好,没有辜负这身医术。\"

胡超正要说话,忽然看见云海中浮现出一座金色的宫殿,殿角挂着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朱雀从宫殿中飞出,浑身燃烧着金色的火焰,径直飞向药庐的方向。

\"天庭有令,\"青蚨子说道,\"念你悬壶济世,功德圆满,封你为'胡公真人',掌管天医院,即日赴瑶池上任。\"

胡超愣住了,他望着脚下的灵山,望着药庐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心中泛起一阵不舍。这里有他熟悉的一草一木,有他亲手救治的百姓,有他与伯父相处的点点滴滴。

\"前辈,我...\"胡超犹豫了,\"我不想离开灵山,不想离开药庐。\"

青蚨子轻轻摇头:\"傻孩子,天庭的任命,不是让你离开,而是让你将医道发扬光大。天上人间,医者的责任都是救死扶伤。再说了,灵山的药庐,自有你伯父和弟子们照看。\"

胡昭走到胡超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超儿,还记得我教你的第一句医训吗?\"

\"医者,仁心也。\"胡超喃喃道。

\"不错。\"胡昭笑道,\"仁心所至,无论天上人间,都是一样的。去吧,别让天庭的使者久等了。\"

这时,朱雀已经飞到近前,一声清鸣,整个山峰都为之震动。胡超望着朱雀眼中的金光,忽然想起在隐岩洞的那个夜晚,青蚨子说过的话:\"真正的灵药,不在岩洞,而在心中。\"

他终于释然,转身向两位长辈跪下,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礼。起身时,眼中已无不舍,只有坚定。

\"伯父,前辈,胡超去了。\"

话音未落,朱雀突然发出一声长吟,展开双翅,将胡超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中。他只觉身体越来越轻,低头望去,药庐前的百姓们正纷纷跪地,望着天空中的异象。七叶莲在药庐的药田里轻轻摇曳,每一片叶子都泛着金光,仿佛在为他送行。

六:仙缘归处

三千年后,上饶灵山依然流传着胡公真人的传说。有人说,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能看见一位身着白衣的仙人,骑着朱雀,在拥笔峰的上空盘旋;有人说,药庐的古井中,至今还能闻到七叶莲的清香,饮之可治百病;还有人说,每当山民遭遇重疾,只要在胡公药庐前诚心祈祷,便能梦见一位银须老者,手持《灵枢素问》,为他们指点药方。

而在天庭的天医院里,胡公真人每日都在研读医书,炼制仙药。他的案头,永远摆放着一盆七叶莲——那是从灵山带来的,无论春夏秋冬,始终盛开如初。每当有仙人问起他的来历,他总是望向人间的方向,微笑着说:

\"我的根,在灵山;我的心,在人间。\"

晨雾再次笼罩拥笔峰,药庐的木门\"吱呀\"打开,一位身着青衫的少年背着竹篓走出,靴底沾满湿润的青苔。他抬头望向山顶,仿佛看见云雾中有人影晃动,手中的铁锤与凿子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那是新的传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