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听闻没有说话,转身接过那辆自行车,低头检查起来。
她把水果放回椅子上,转身离开。
回到家时间不到八点,家怡和家豪还没起床,趁他们没起床,她赶紧把车上的菜全部卸下来,通过镜子放进佩兰姨家的小楼里。
卸完货,将买来的小笼包拿下来。
进屋,给家怡穿上衣服,喊家豪起床吃饭。
小笼包两人都爱吃,两笼小笼包差点没够。
吃完饭家豪说:“姐,他们说大后天就能去学校报名了,等到开学家怡怎么办?”
这个问题确实把她难倒了,现在也没有幼儿园,只有一个学前班,那也要等到家怡五岁才能去上。
“到时候再说吧。”
吃完饭,家豪骑着车带着家怡出去玩。
她来到现代,将菜整理好,称好重量。
昨天下了一天的雪,今早道路两边堆积着厚厚的雪,车道上的雪倒是在车辙和行人的踩踏下融化殆尽。
路上人流依旧很大,看起来人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在送货之前,她特意留意了市场上的菜价。果不其然,各类蔬菜因天气影响而价格上涨,唯独大白菜的价格依旧平稳。
大葱的价格已飙升至近7元一斤,蒜苗也要5元。
湘菜馆的菜价一直是饭店老板根据市场价给,其他的菜馆一听菜价上涨第一反应是试图压低价格。
家音也没和他们争论,反正目前她是有的赚,而且他们那点用量,涨几毛钱也没有多少钱。
把各个饭店的菜送完,家音收回了前一天的货款。
一天的菜钱也不少,有五百多,而她的成本不到五十。
将钱揣进兜里,羽绒服的口袋变的鼓鼓囊囊。
她没有微信收款,所以跟所有菜馆的账都是现金结算。
送完菜又去送鸡,十只鸡装在两个塑料口袋里,绑在后座上。
虽然看起来不太美观,但至少省去了多跑一趟的麻烦。
到达饭店时,门还锁着,可能是她来的有点早。
在门口观摩了一会门前的竹林造景,竹子和石头流水组成一道颇有意境的风景。
小池塘里面一群金色的金鱼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大约半小时后,饭店老板终于到来。看到家音,老板显得很高兴,打招呼道:“来这么早啊。”
“嗯,不敢耽误您用。”家音笑着将鸡从后座上取下来。
秦老板伸手接过口袋,打开袋子,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公鸡品像不错,看起来都是老公鸡,而且这身上的羽毛一看品种就是老品种,跟市场上的鸡不一样。
他收拢袋口,抬头问:“今天没有甲鱼吗?”
前几天那几只甲鱼,客户吃了都说味道好,还有老顾客等着要活的来送人。
“不好意思秦老板,这两天没有,有的话我立马给你送过来。”
想想也是,野生的甲鱼本来就是可遇不可得,秦老板点点头,“行,有货了第一个想着我就行。”
说完又问:“小姑娘年纪不大啊,怎么想起来做这个的?”
家音眼睛垂下看着口袋里的公鸡,道:“我只是看着小,其实已经成年了。”
“就算成年看着也不大,现在的小姑娘都喜欢一些光鲜亮丽的工作,你倒卖这些赚也赚不了多少钱,要不你来我的店里干活得了。”秦老板随口说。
家音委婉拒绝道:“谢谢秦老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做这个虽然赚的少,但是时间上比较自由,不瞒您说,我家里还有弟弟和妹妹,妹妹年纪比较小,需要我照顾。”
“这样啊,那算了。”闻言秦老板点点头。
跟着秦老板去后厨给鸡过秤,一共是九十六斤,两千四百元。
“你有微信或者支付宝吗,我直接转给你,现金没有那么多。”
家音想了想,他这么大的店在这里,也不怕他不给钱,“那下次有现金给我也没关系。”
“太麻烦了,我这一天事很多没时间去换现金。”
“那这样,明天我拿二维码过来。”
“行。”
她当然没忘记要办电话卡的事情。
衡华街道上就有一家联通营业厅,相对移动排队的人少,而且也不用李奶奶跑那么远。
离得老远李奶奶就看到她停下来,冲她摆摆手。
“这么冷的天怎么骑车不带手套?”李奶奶看着她的手,皱起眉。
她的手经过这段时间已经好很多,皮肤变得细滑,只是冻疮的位置还是没好。
家音停下来把车停到一边,拎着她早上在家的时候割了一半的肉,还有一些散葱。
“我不冷,奶奶。”她把菜递给李奶奶。
李奶奶摆了摆手,“这是什么,我不要。”
“奶奶,你要是不收我下次都不敢麻烦您了。”
家音这么说,李奶奶这才放弃坚持,接过了袋子。
李奶奶摇摇头,“你这孩子,这么客气干嘛,奶奶帮你也不是想要你付出什么。”
家音心中闪过一丝暖意,“奶奶,这 点菜不贵,你别忘记我就是卖菜的。”
“你这孩子就是太客气了~!”李奶奶将菜挂在三轮车头上,从口袋里掏出身份证,“你说要办那什么电话卡,我带了身份证。”
联通的店就在不远处,店内暖气开的很足,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将身份证递给工作人员,并说明了来意。
工作人员微笑着接过身份证,“请稍等片刻,马上就好。“
几分钟后,电话卡办好,工作人员将电话卡递给家音,她小心翼翼地收好电话卡。
走出店铺,家音握着电话卡,对她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电话卡,更是她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她,也是有手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