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赵书屿和蒋郁离去临安书院办理入学。
临安书院很是临安府城最好的书院,和那些建在名山名川,依山傍水的书院不一样,临安书院坐落在临安府城之内,占地面积广阔,差不多是白云书院的五倍之大,出门走几条街就是商铺,地理位置绝佳。
赵书屿二人刚刚拐到书院所在的书香路上,入目便是一座巍峨的石质四柱三门牌坊,石柱上雕刻有祥云,石柱 下有抱鼓石,有镇守辟邪的意图,庄严而古朴。
牌坊正中悬挂着“临安书院”匾额,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两侧有对联,据说都是临安书院第一任山长所写。
在往里走是书院二门,这道门在书院中轴对称的位置,最近几日正是新生入学报到的时间,来往书生很多。
门口摆了张长桌子,两个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正在给人登记。
赵书屿和蒋郁离排队往前走。
“你好,我们是来办理入学的,请问兄台是在哪里办理?”
被问到的年轻男子写下最后一个字,抬头看向赵书屿,客气的问道:“你好,请问二位入学考试是何名次?”
赵书屿:“兄台,我叫赵书屿,这位是蒋郁离,陆知远夫子说我们不用参加入学考试,直接过来办理入学即可,不知我们接下来去哪里办理入学?”
年轻男子惊讶的目光在赵书屿和蒋郁离二人身上游移。
“原来二位便是此次院试的第一和第三名,你们请往里走,绕过影壁,进入庭院继续往前走到头后左拐有一间独立的屋子,里面就是专门办理入学的。”
赵书屿和蒋郁离一同道谢:“多谢兄台。”
年轻男子很热情,“不客气,若是找不到可以再回来寻我。”
“好。”
赵书屿和蒋郁离根据指示往书院里走,绕过气派的影壁便是庭院。
临安府城水域发达,书院类似前世古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水为中心,整体布局舒朗,房屋建筑错落有致。
书院内部有假山、水池,周围树木花草繁盛,利用借景和对景的手法,营造一步一景的效果,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碑刻都出自名家之手。
蒋郁离看得眼花缭乱,跟着念诵对联,时而和赵书屿讨论几句。
不知不觉二人便走到游廊尽头,左拐后入眼便是一座独立的屋子,门上挂着“入学办理处”的牌子。
蒋郁离率先敲门。
“请进。”
屋内传出低沉的声音。
蒋郁离推门而入,赵书屿紧随其后。
屋内有一个中年男子躺在窗户下的摇椅上看书,右手边的小茶几上正燃着香薰,一旁的茶水还冒着热气,中年男子眼神都没抬,摇晃的摇椅很是闲适。
赵书屿和蒋郁离忘了说话,几息后,中年男子主动打破沉寂。
“你们是要办理入学?”
赵书屿点头,拱手行礼“是的,劳烦夫子您帮我们办理。”
“户籍文书和证明材料都带来了吗?”
赵书屿取出准备好的文书,和蒋郁离的一起递到中年男子跟前,“都带来了,请您过目。”
中年男子也不伸手接文书,他腰身撑起,双脚点地停住摇椅,起身将书丢到摇椅上,起身走到屋内的书桌后坐下,方才抬眼看向赵书屿和蒋郁离。
赵书屿再度双手奉上两人的文书。
中年男子这才接过翻看起来,看到院试案首的名次脸上毫无波澜。
“材料都是齐全的,以你们二人院试的名次可直接入读陆知远夫子的讲堂,每年束修费用是二十两。”
白云书院的束修一年五两,这临安书院比之贵了四倍,果然是大城市的学校。
赵书屿点头,二人一起掏出钱袋子拿银子。
“先生,我听闻临安书院有未考取童生的学子课堂,请问入学有什么要求吗?”
中年男子颔首,将规矩仔细道出,“书院是有专门为这类学子开设的课堂,授课的讲郎都是经验丰富的秀才,入读要求年龄不得超过十二岁,入学考核成绩不得低于乙等,每年束修费用十五两。”
“哦,对了,若要住在书院的庐舍,费用是额外的,每人一年十两。”
赵书屿和蒋郁离同时点头,他们买房子的乌衣巷租房一年也才十两,还是独立的小院子,书院收费果然贵。
中年男子看向赵书屿,主动问了嘴,“你家中有未考取的童生的孩子想进临安书院读书?”
赵书屿:“舍弟今年七岁,之前有在书院启蒙,如今跟着我来临安府自然是想继续让他读书,我们住在乌衣巷,最近的便是临安书院,况且咱们书院教学严谨,师资强大,当为第一选择。”
“嗯。”中年男子点头,又转而问道:“你们可还有其他问题?”
赵书屿和蒋郁离对视一眼,摇了摇头,“多谢先生为我们解惑,我们都知道了,这是我们的束修。”
赵书屿和蒋郁离各自点了二十两银子递给中年男子。
“我们住的近,就不住书院庐舍了。”
一年二十两银子的束修对于农户而言实在是天价,更别说还有食宿等费用,这也是大乾朝农户出身的读书人屈指可数的原因,底层民众想要跨越阶级是真的难如登天。
要知道‘寒门贵子’里的寒门,在这个时代不是单纯的贫苦阶层,指的是家庭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或者平民百姓。
蒋郁离递出银子时,心中对赵书屿的感激更加具象化,若不是赵书屿把奶茶铺子交给他母亲做,若不是赵书屿在学业上对他的帮扶,他这次院试很难考取第三名的成绩,更不会来临安府求学。
也或许未来他会走上被乡绅地主的资助的道路,他的未来也可能会受人掣肘,而不是像现在,有心爱之人相伴身侧,有志同道合的有人一同求学,有银钱供以生存。
中年男子接过银子清点后,拿出两张纸写好收据盖章后递给赵书屿和蒋郁离。
“入学手续已经办理完,你们明日一早就可以去上课,现在可以在书院逛逛,熟悉环境。”
赵书屿拱手作揖,“多谢先生。”
两人正准备离开,那中年男子突然开口,“我们书院教学以礼仪和品德为重。”
蒋郁离回头,就见中年男子又坐回摇椅上看书去了。
赵书屿反应过来,再次朝他作揖道谢,“多谢先生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