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完手续,一手交钱一手交身契,从此以后,王月娥就是赵家第一个仆从。
赵书屿和楚宁在屋里等王月娥去收拾东西跟他们回家。
一个小小的包袱便装满母子二人全部家当,王月娥领着儿子出来,大步走到赵书屿和楚宁面前跪下磕头。
赵书屿无奈,这人真是完全没把他说的话放在心里。
“快起来,不用磕头。”
王月娥太高兴,不知如何感谢赵书屿,她年纪大了,大半个月都无人想要买下她做奴仆,没想到运气都在后头呢,东家是个秀才,说不定她儿子耳濡目染将来也能识几个字。
“多谢秀才老爷买下奴婢,这是我儿十一。”王月娥手抚在儿子后背,“十一快给两位老爷磕头,谢谢两位老爷收留我们,给我们饭吃。”
王月娥的儿子长得瘦瘦小小的,完全看不出已经十岁了。
赵书药看到他就想到穿越过来时第一次见到的赵书岩,同样是瘦弱的身材,胆怯的眼神。
“好了,既然我买下了你,你就听我和夫郎的话,以后莫要动不动就下跪,我们家没有这个规矩。”
王月娥一听立马起身,“是、是,奴婢知道了。”
赵书屿:“也别自称奴婢,先跟我们回家吧。”
“是。”
牙行距离乌衣巷不远不近,步行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大概半个小时。
快到家门口,赵书屿提醒王月娥认清楚门,乌衣巷的房子外观都差不多,可不要出门买个菜就找不回来了。
一路到庭院,赵书屿指着屋子给她介绍,“我家屋子不大,就我和夫郎还有弟弟住,正屋是我和夫郎住,东厢房是我弟弟住,你们就住西厢房,西厢房旁边的小屋是厨房。”
王月娥四下打量,认真记下,“是。”
“平日你就在负责打扫屋子,做三餐饭菜,我夫郎口味偏甜,不能吃辣,弟弟今年七岁,也不怎么吃辣,做菜时注意些。”
赵书屿这话一出,楚宁嘴角勾起一抹笑。
王月娥悄悄看向一旁不说话的楚宁,五官精致皮肤白皙,身材不瘦不柴,一袭白色锦衣不染纤尘,真是她见过最好看的小哥儿,像是故事里的神仙哥,难怪会被秀才老爷捧在心上。
从牙行到现在,赵秀才牵着夫郎的手就没松开几次,她活了快四十年,还是第一次见感情这么好的夫夫。
“是,老爷,我都记下了。”
赵书屿本想拒绝‘老爷’这个称呼,想想还是算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太没规矩容易把人心放纵过头。
“行了,你们先回屋里收拾收拾,食材厨房都有,晚饭多做几道菜,隔壁住的是我堂弟和他夫君,以后他们会经常过来吃饭。”
菜做得好不好,得尝过才能知道。
王月娥本想跪下磕头再退下,想到赵书屿不让跪,半曲的膝盖又站好,恭敬的弯腰鞠躬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才带着儿子往西厢房走。
说曹操,曹操到,刚说到赵云和蒋郁离,这两人便回来了。
赵书屿才开门,赵云就抱着几个油纸包裹往屋里冲,献宝似的奔到楚宁跟前,“宁哥儿,我发现了几个很好吃的东西,你快来尝尝。”
四人在庭院中就座,赵云把油纸包一一打开摆好。
楚宁每样都尝了尝,“咦!这个肉干的味道怎么有点熟悉呢?”
赵云眼睛亮起,小嘴叭叭的说:“是不是感觉以前吃过,我就是这个感觉,但是记不起来在哪里吃过了,又麻又辣还带着点甜味,很合我的胃口。”
楚宁点头,捏起一块肉干递到赵书屿的嘴边。
赵书屿看了眼肉干,张嘴吃了,嚼了嚼他便有数了。
“这是在哪家铺子买的?”
赵云咽下一块果干,“就是市集东边一家卖果脯的铺子,有各种口味的肉干和果干,听说是今年年初才开的,店小儿实在太热情,一直拿给我试吃,我吃完都不好意思不买,不过味道都很好。”
赵书屿颔首,这肉干的味道他一吃就知道是自己的配方,毕竟以他的了解,花椒在这个时代是当药材用的,还有就是贵族用来祭祀,除了他可没人敢用来做菜。
这宁堇安真是该他赚钱,过年时才找他要走肉干的配方和做法,这铺子立马就开起来,还一通百通研究出不同口味的肉干、果干,可真是个小天才。
想到宁堇安,赵书屿思维发散,想到他爹给逼他娶亲的事,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的。
也就是这个时代没有电话,不然赵书屿得天天问他婚事处理的怎么样。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之前赵书屿还笑话楚宁喜欢听墙角,这会儿才理解听八卦的乐趣。
四人正吃着,十一端着一壶茶送过来。
十一还没赵书岩长得高,面色蜡黄,端着托盘的手腕很是纤细,说话细声细气,眼睛低垂不敢看人,“老爷,我娘让我送一壶热茶过来。”
楚宁起身接过托盘,柔声和十一说道:“十一,家里不用你干活,你自己去玩吧。”
毕竟也没卖身给他们家,而且这么小的孩子赵书屿和楚宁可不好意思使唤,让孩子干活赵书屿觉得自己在奴役童工。
蒋郁离好奇的看向十一,见他小跑着去了厨房,厨房炊烟袅袅,明显还有人在做饭。
“他是什么人?”
楚宁才给赵书屿倒完茶,赵书屿随手接过茶壶,自己给蒋郁离和赵云倒。
赵书屿:“下午我们去牙行买了个厨娘,那是厨娘的儿子,孤儿寡母没有依靠,正好日后给我们做做饭,收拾房子。”
“我还想着要不要把两座院子中间打通,平日我和你去书院,阿宁和云哥儿作伴更方便,你们两也和我们一道吃饭算了,免得自己弄耽误时间。”
赵云不好意思,偶尔过来蹭蹭饭还行,那能天天来,他们可都各自成家了。
正要拒绝,蒋郁离脱口答应了,“行啊,不过我和云哥儿得付伙食费,你要是不收那就算了,我家云哥儿做菜味道还不错,我和书屿兄一样,舍不得他每日下厨辛苦,能吃现成的当然好了。”
赵云眼睛一亮,对啊,他怎么没想到可以付伙食费。
赵书屿轻笑,“你硬要给我肯定收,我可不嫌银子烫手。”
聊了没多久,王月娥端着托盘从厨房出来,“老爷,晚饭做好了,您们可以进屋吃饭了。”
赵书屿点头,拉着楚宁往正屋里的饭厅走,“走吧,一起尝尝味道怎么样?\"
王月娥知道晚上这顿饭是主家对她的手艺的考验,做菜时拿出看家本领。
她幼时家里条件一般,农忙时做饭洗衣的活计都是她做,还没灶台高就踩着凳子给一大家子人做饭。
后来嫁人,婆母是个厉害的,明明家中条件一般,嘴巴还挑剔。
但凡做的饭菜不好吃就要打骂她,她丈夫外出做工时常不在家中帮不上她。
这三十多年围着灶台转悠,硬是逼出一手还不错的手艺,卖相没有酒楼好,但味道她是有信心的。
赵书屿:“我们吃饭吧,小岩晚上在萧府吃,不用等他。”
说完又看向候在一旁的王月娥,“王婶子你也下去吃饭吧,家里食材多,你和十一想吃什么自己做点,下次你做菜时多做点,起锅时提前留出你们母子的。”
王月娥不敢置信的看向赵书屿,竟然还有这么好的事,她以为每顿能有口薄粥、有个馒头就好了,这赵秀才竟然让她们母子和主家吃一样的。
王月娥感激的道谢,“多谢老爷。”她和儿子吃得不多,只要能吃饱就好,一定不会浪费粮食的。
八菜一汤外加一道甜品,赵书屿四人每道菜都尝了,味道虽然比不上赵书屿做的,肯定比赵云做的好。
楚宁做的饭菜在赵书屿心里是最好的,不纳入比较范围。
有人打扫做饭的好处就是饭后赵书屿可以不用洗碗了。
蒋郁离带着赵云回家过二人世界。
赵书屿带着楚宁在书房整理明日上学需要的笔墨纸砚和书籍,时不时再偷个香,拉着楚宁亲两下。
入夜后,王月娥自觉烧好洗澡水,赵书屿很是满意。
赵书屿洗漱完回到卧房,楚宁刚刚推门进来。
“去哪儿了?”赵书屿擦拭着长发,看向楚宁。
楚宁笑了笑,快步走到赵书屿身边,接过棉布帮他擦头发,一边说道:“刚刚墨竹过来说他家孙少爷舍不得小岩,非要留他一起睡,墨竹回来报信顺便给小岩拿换洗衣物。”
赵书屿:“住老师府上也行,明日跟着小和一起上课,以小岩现在的水平距离临安书院还有不小的差距,他现在得恶补,有个小伙伴一起上课,互相督促进步更快。”
最好多住几天,他和楚宁过二人世界,之前好几次被小兔崽子打扰他们亲热。
一夜好眠,赵书屿卯时(早上五点)起床在庭院练了半个时辰剑。
王月娥听到动静还以为遭贼了,举着把菜刀从西厢房冲了出来。
赵书屿看向她手中的菜刀神色微怔,这人晚上睡觉还带着菜刀?
“王婶,我忘记和你说了,我一般卯时起床练剑半个时辰,然后洗漱吃饭,然后出门读书,临安书院早课是辰时,我需要提前一炷香(半个小时)的时间出门。”
天才蒙蒙亮,不然就能看到王月娥变幻莫测的脸色,“好的,老爷,我这就去给您做早饭。”
“嗯,简单熬点粥,配点小菜就行。”
赵书屿说完转身往正屋走。
......
赵书屿刚出门,隔壁蒋郁离也出来了。
两人相视一笑,快步往书院走。
刚到课室外,就听见朗朗读书声,赵书屿二人已经提起那一刻钟到课室,竟然还有比他们更早的。
进到课室,果然已经到了大半学子,只有最前面的三张书案和最后面的四张书案还没人坐。
赵书屿都不用问,也知道蒋郁离会选前面的书案。
卷王遇到卷王,以后估计会更卷。
作为学习、吃饭的搭子,赵书屿只得跟着蒋郁离坐到第一排,东西刚刚收拾好,赵书屿旁边空着的座位有人落座。
赵书屿没在意,四下观察课室的环境。
陆知远夫子的班级总共只有二十名学子,除了院试前三名是免试进入的,其余十七个名额都是通过书院考核确定的,里面有院试排名靠前的,也有靠后的在书院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的。
蒋郁离收拾完笔墨纸砚,看着后面十多位摇头晃脑背书的新同窗,忍不住和赵书屿讲小话。
“书屿,我读了这么多年书,竟然第一次感觉到紧张,听说陆夫子以严厉名扬临安书院,你说是怎么个严厉呀?”
课室内读书声太大,蒋郁离不由得提高声音,赵书屿左边的男子猛地扭头看向他。
“你就是赵书屿?这次院试的案首?”
“在下正是赵书屿,案首只是侥幸,不知阁下是?”赵书屿疑惑的看向他,案首的名号这么出名的吗?
男子看着年龄和赵书屿差不多,长相不似他一样俊美,更偏稳重,看着就很可靠的类型。
男子一听眼睛一亮,朝赵书屿笑了笑,“我叫徐佑卿。”
徐佑卿对赵书屿这个名字很是熟悉,他和赵书屿一同参加此次院试,他身边的老师、朋友、家人都觉得这次院试的第一名非他莫属。
结果竟然出现一匹黑马,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名字出现在案首的位置,将他徐佑卿压了一头。
徐佑卿从放榜之日起就对赵书屿很好奇,他父亲甚至还亲自拜访了此次阅卷的学政大人。
听说学政大人对赵书屿的文章赞不绝口,很是欣赏。
徐佑卿自小样样拔尖,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有读书的天赋,这次院试更是用心准备了三年,就是为了夺得案首的名头,结果却被一个小地方的农家子比了下去,说他心里没有想法是假的。
他派人各种打听赵书屿,想要弄来他的诗文好好拜读一番,偏偏什么都没查到。
今日总算是见到他本人,长得倒是不错,像个小白脸。
赵书屿想起昨日看到的那篇文章,转头看向蒋郁离。
“原来是阁下,昨日我们在书院看到你的一篇文章,写得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