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失业日志 > 第10章 年9月17日

失业日志 第10章 年9月17日

作者:yangmutou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22:49:03 来源:小说旗

凌晨一点钟的闹铃响起,艰难的睁开眼睛,想到今天要去登顶,大脑立刻又有些兴奋,起床气还没涌上来就消失了。

坐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外面的天气,没有雨雪,这就足够了。不知道峰顶的天气如何,冷到什么程度,又犹豫了一下登顶到底要穿哪些衣服,要备什么衣服,最后还是按原计划,将所有衣服穿在了身上,热了就脱,冷了就穿吧!没有洗漱条件,只能用湿巾简单处理一下,登雪山的我们都不要形象了,登顶才是头等大事!

很快就听到协作喊我们加热水吃早餐的声音。早餐要清淡,是白粥馒头咸菜,而且不能吃太饱,但冰冷的凌晨遇到热乎乎的粥,我还是忍不住多吃了些,希望不要影响爬山过程中的能量吧!

两点钟开始行动,一开始就是一段爬升,腿累,身上热,很快就需要将衣服拉链拉开,又很快需要脱衣服了。因吃的太饱,我还真是觉着有些不舒服,别人补充能量时,我尽管也觉得有点饿,却什么也吃不下,没有任何胃口,甚至觉得有点恶心,这就是对不听建议贪吃的惩罚吧。我强忍着,一步一步紧跟着队伍往前一步一步挪动着。海拔高,坡度陡,大家都走的很慢,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有停下来休息或脱衣服的,我们就超过去,累了就停下来,再让别人超车。

就这样,大家都是在龟速前进,我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句话:只要一直向前,再龟速的慢,也终将抵达终点。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看不到任何光亮,也看不到人影了,我们以为被前面的人远远甩下了,也不着急,按我们原定策略,用自己的节奏前行,不受他人影响,否则一旦被别人打乱节奏,被拉爆,整个行程都会很吃力,甚至会影响登顶。后来问到协作,才知道,我们已经在最前面了,看着后面离我们很远的头灯光亮,觉得有点不敢相信,我俩竟然冲到了最前面而且把后面的人远远甩下,看来今天要登顶的人都不是太强啊!

算算时间,我们太早登顶是看不到日出的,而且山顶风很大很冷,根本没法等。于是,我们刻意把速度放慢下来,休息时就多等待一下后面的队伍。但停的时间太久依然会冷,只好以最缓慢的速度前行。

因为天黑,很多危险的悬崖峭壁都看不清,身边的协作告诉我们,如果天亮了,你们看看走过的路,怕是根本就不敢走了。不知者无畏,眼不见就当不存在了。上了一个垭口后,风明显的变大,温度也直线下降。我们找了个稍微避风的地方,添加衣物,这时,后面有四个人的小队伍也赶上来了,依然不能等太久,他们还在休息,我们已继续赶路,仍然在整个队伍的最前端。

到了最艰难的那段,也是这个初级技术型雪山需要用到绳索的那段,虽然只有一百多米,却是整个雪山爬山难度最精华的部分,避不了,绕不开,爬不上去,就登不了顶,前功尽弃。我们最先到达,但只有中途负责绳索的协作转过来的一根绳子,根本无法完整使用,我们的协作还是没操作过路绳的。看着没有冰层,我们决定徒手攀登,对于比较喜欢攀岩的我来讲,扣着石头慢慢往上爬,不成问题。还有协作的保护,更是毫无顾忌的像玩游戏一样的往上攀。后面上来其他协作,他们迅速的去固定绳索,总算我们也利用上了一点。上升器等装备是协作帮着挂上的,昨天的演习虽然记得大部分,实际操作时还是有点担心有什么失误,毕竟事关生命的大事,马虎不得。很快,我到了绳索的最顶端,再往上的绳索还没人去固定。我找了个稍微安全点的石头靠上去,等着协作帮别的协作一起去固定继续往上的绳索,后来实在太冷,我们选择无绳索继续攀爬。尽管难度很大,对于感兴趣的我来讲反而觉得更有意思,相当于是攀岩实战。望着下面的云雾,望着远处的山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脚下就是悬崖峭壁,和时有的松动石块,容不得有半点放松,匆匆拍几张俯瞰白云山顶的照片后继续小心翼翼的寻找可以落脚点,可以手扶的位置,最后的一博了!

登顶了,登顶了!我竟然是今天第一个登顶的人!我不顾和海拔碑留影,抓紧录了一段登顶后看到的壮观景象,心里涌动着一股莫名的激动。几分钟后,丫丫也登顶上来,我们互拍照片,合影,挂奖牌,忙的不亦乐乎,激动的一塌糊涂。

担心后面上来的队员形成顶峰的拥堵,我们选择早早下山。几乎是90度的坡,下起来依然艰难。于是我们面对山体背对悬崖,先看好落脚点,再倒着往下移动。遇上已固定好的绳索,便手拉着借助一下绳索的安全保证,遇到拉着绳索往上攀爬的队友,就早早的避开。下撤的艰辛并不亚于上山的难度,但我更觉得这样的上下非常有意思,比单纯的爬坡下坡有意思多了。或许是消耗体力太多,返回大本营的路程显得格外长,似乎无论怎样加速都抵达不了终点一样。

到达大本营后,我们一下子瘫坐在帐篷里,不想动弹。想想还要继续下山,下山后还要继续走到木骡子营地,近乎崩溃。无论怎样崩溃还是要继续的,休息片刻后就被带我们长穿毕的协作叫起来准备出发。因与其他队友兵分两路,没有单独的马帮我们驮大包,等待他们一起下山会导致我们天黑前到不了木骡子营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带我们的协作把我们的大包背下山去,加上他自己的小包,两大一小共三个包,想想也不太可能,他瘦瘦小小的,下山的难度也不小,路程这么长,我们不太相信这个方案能解决问题。可是,简单的把几个包合并一起,协作小李哥背起来就遮挡了他的大部分身体,像是硕大的包自己长了双腿一样,竟然行动自如,健步如飞,比我们的速度快多了,还要时不时停下来等我们,真是刷新了我们对他力量的认识。我们越走越慢,本来不足十公里的下山路,又走出了漫长无尽头的感觉,而小李哥速度依然不减,似乎身体里安装了马达一样,不得不让人佩服之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