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天正式“上班”,天空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气温也从酷夏的三十度骤降二十多度,为今天镀上了一层阴冷潮湿的色彩。
公司就在对面,尽管时间自由,没有任何考核,但第一天还是去吧,下着雨窝在住处也不舒服。从路这边的地铁口穿行到路对面的地铁口,就到了公司门口。选择这个住处就是为了距离上的方便。
从一楼大堂的闸机进入电梯厅,我没有卡,只能蹭别人的,好在人很多,总是可以蹭到。这一点让我想到曾经那个助贷公司,我也是这种操作,也是和大批量的人一起到达公司所在楼层。
到了我所在的部,这里只有一部三部七部和十部,其他数字编号的部是没有的,或许这样能给人一种部很多人也很多的假象吧!我以为会有人给我安排工位,没想到,大家根本没有固定座位,谁来早了,空位置都可以坐。也或许人员流动太大了吧,根本固定不了。
这里实行师傅带徒弟,即上线带下线。我和段武的上线都是厉智,但他是兼职,大部分时间都不来公司。所以他的上线素姐就成了我们的师傅,什么都教给我们。她越是热心,我们越是感到心里不安,并有着深深的内疚。因为我们只是卧底,过一段时间就要撤离的。
根据学到的知识,作为业务员工,第一步就是要下载各种App,有的用来寻找法拍房源,有的用来加工发布短视频,还有用来美颜p图的。大部分的App都是平时常用的,很快便准备齐备。
然后就是要打造人设,很多人的各种摆拍录视频就是为了打造人设。明明连个固定工位都没有,穿上西装在公司前台在副总办公室一坐,或走一圈,就成了圈内成功的专业人士。然后发布视频,配上文字,我是谁,来自哪里,在做什么。这样发出去,很容易就能吸引流量,如果流量不理想就继续发。即使爆火后也要继续发,再发些房子的相关信息,吸引人的眼球,仍然是博流量。每天都要发上几条,发布时间也有讲究,要在下班前或晚上睡觉前,这两个时间点是看手机的高峰期。就这样把流量转化成客户,把客户转化成成交量,业绩就有了,钱也就赚到了。
公司很多人都做过爆款,播放量上万,很多人的客户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引来的。新人刚开始不要创新,模仿别人即可,找到比较火的视频稍作修改变成自己的,连文案都可以抄下来。听前辈们一讲就给人信心满满的感觉,别人可以,那么自己也可以爆火,也可以找到大批客户,也能赚很多钱,这是一个给人希望的行业!
但是听听大部分人的经历,只有极少数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成单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要至少三四个月的潜伏期。这需要超常的耐心和坚持,而我和段武将注定是难以坚持半途而废的人。
休息的间隙,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士跟我聊起来。他竟然是从浙江宁波过来的,他在浙江有自己的公司,是做开荒保洁的。过来这边是因为他是湖南人,想在长沙筹建分公司。来这里也是为自己寻找多个收入途径,我们都知道工程类业务的惨淡现状。
他告诉我,他准备招一个助理帮他搞这边的业务。我有些奇怪,这个连正式工作都称不上的事情,他怎么就当成了自己的业务,还要招助理来帮他打理?看我不解的眼神,他解释说,这个工作公司不给底薪,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那么他又很看好这块业务,就想招个助理用自己的账号运营,他提供底薪,但不会超过三千。
我说账号的事情,别人可以给你运营,但也可以自己建账号操作,一边拿着底薪一边运营自己的账号。倒不如让他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助理又是徒弟,这样的话,他不管用哪个账号,只要有业务,师傅都可以拿提成。他不置可否,或许,做老板的都有自己的思路和高度吧。
我想探听更多的信息,可是身边全是搞业务、盯着自己流量的业务员工,互相交流的也都是如何提高流量,如何抓住客户,如何成交,对于其他的没人关心。对于整个流程要想了解,还是需要自己完成一单才可以,要不然你连人设都还没建立,就问别人尽调的事,成交的事,似乎有悖常理。可是成单又何其容易啊!难道我们真的要在这里待上一年半载的吗?
想想,我倒是未尝不可,反正现在也没工作,就当边体验边卧底边工作了。只是远离云南,这边的住宿都成问题。我似乎想的有些远了,还是先做好眼前吧。卧底到月底去参加梵净山登山赛后再做打算吧,回来继续,还是云游四方,亦或回到云南。我就如一叶浮萍,可以飘向任何地方,四海为家,又哪里都不是家。
这里的培训告诉我,遇到客户,先尽量邀约他们来公司,尽量不要谈起费用。这似乎又让我想到曾经的助贷公司,连策略都一模一样。但最重要的是工作重点不同,助贷公司需要不停的打电话,被人讨厌的挂断,被骂。而这项工作则是大家坐在一起玩手机,发视频,被人点赞。这应该也是大部分人能够留下来的原因吧!对于失业的人和退休的人来讲,在哪里闲着也是闲着,在哪里玩手机也是玩手机,这里有人教着做视频,还能顺便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家都把带的菜拿出来加热,公司里有不会做菜的人买的米,有蒸米饭的电饭煲,也有人买来的一次性碗筷。每个人拿着盛了米饭和各样菜的小碗,或站或坐吃着午饭。整个办公区都是一片一片凑在一起吃饭的各组人员,甚是热闹。让人不好意思独自吃饭,也不好意思一个人独立出来。我不会做饭,也不方便做饭,就买了一些卤菜,算作自己的一份。并听从建议,买了一些一次性碗筷供大家用,总要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才能安心吃别人的饭菜吧。尽管每次早早的就饿了,还是喜欢这种氛围。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热心,无私的倾囊相授,这一点还是让人感觉到工作氛围的温暖与轻松,一点都看不出销售之间的竞争与勾心斗角。
这里的人年龄各异,职业各异,经历各异,学历各异,说是鱼龙混杂也不过分,但正是这样一群人,却能和谐相处,彼此学习,融为一体,不得不说,这也是这份工作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