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安国仁一下反驳过来:“太迂阔了!这年月,人人都在钻研八股,谁还会去学那些‘考工’之技?能选出人才来才怪!要说抵御北胡,这些人也指望不上啊……”
嗯嗯,
李庆点点头,忽然说:“老四呢……”
哦?
呵,
哈哈! 两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还用得着点评吗?
怎么点评啊?
这不胡闹吗?
如今天下人都在嘲笑呢!
李庆见他们大笑,心里也只有感慨——
这孩子,
怎么就不着调呢?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机会?
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
这时,
李庆又忍不住拿出剑州刺史的奏报,仔细再看了一遍,忍不住喃喃说:
“坐怀不乱?”
“不动如山?”
“唉……这老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萧羽见李庆对四皇子没有死心,赶紧说:“皇上,四皇子此举,看似荒唐胡闹,但……但毕竟也选出了两个人啊……或者,他们真的与众不同呢?”
“哦?”
李庆来了兴趣,“何以见得?”
“皇上,这坐怀不乱,能抵挡美色诱惑,可见其心志坚定;不动如山,能承受惊吓而不乱,可见其处变不惊。如此之人,或许真有过人之处?那也就说明,四皇子是在物色大才啊……”
嗯嗯,
安国仁也说:“奇行之人,必有过人之处……萧大人说的有理!到时候来了朝廷,一看便知!”
嗯……
李庆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这两个人……一个不动如山,一个坐怀不乱……有点意思。”
他踱了几步,忽然说:“老四这样闹一闹也好!也算是表达了朝廷对科举积弊的态度。让天下人也有个准备,待朝廷商议妥当,科举改革,势在必行!”
“皇上圣明!”
两人躬身一拜。
……
与此同时,
丞相陆德言的庄园内,一处名为“听雨轩”的雅致厅堂内,聚集了大乾王朝最有权势的一群人。
毕竟,科举改革的风波刚刚起来。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评估四位皇子的表现。从大青湖畔比诗以来,夺嫡之争已经正式拉开帷幕了。
而世家豪门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的意识特别敏感,深知寻找一位恰当的代理人,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此时,
丞相陆德言、大理寺卿宇文信、兵部尚书窦贵三人端坐上首,代表着大乾王朝最顶尖的世家势力。二十四家勋贵的代表人物分列两侧。
觥筹交错,低声交谈,气氛看似轻松,实则暗流涌动。
刚才,为了活跃气氛,陆德言已经把剑州刺史的奏报拿出来,让众人看了一遍。
众人哄堂大笑之余,也在感慨——
李家说到底,是世家之首!
结果呢,出了这么一个活宝?
此时的天下人都要笑掉大牙了……
众人说笑一会儿,
宇文信轻蔑一笑,摇了摇头说:“这骏王殿下,真是胡闹!如此选拔,岂能选出治国之才?简直是儿戏!”
“是啊。”
窦贵也捻着胡须,附和说:“所谓‘坐怀不乱’、‘不动如山’,不过是木讷迂腐之辈,于国何益?我等世家,岂能与这等人物为伍?”
嗯嗯!
众人都无比赞同——
毕竟,
世家之所以叫世家,就在乎一种高居于上的逼格!
李然这样搞,世家岂止颜面扫地?
一旦百姓认为可以欺辱,那就轰然倒塌了!
这时,
陆德言捋着胡须,沉吟片刻,切入了正题:“诸位,依老夫看,四位皇子之中,定王过于刚愎自用,安王过于理想化,皆非最佳人选。”
嗯嗯!
众人全都看着他,深以为然。
“唯有雍王殿下,先是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后又首创‘诗赋’科,给天下才士多开一道上进之门,足见颇有治国之才啊……”
“对对对!”
“然也!”
“……”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此前,
他们虽然收到了李泰的礼物,也听了马周和孔达的解释。但对李泰的法家思想,仍然心存忌惮。相比之下,李贞的“共治”理念,才更符合世家大族的利益,也更稳妥一些。
“诸位,时不我待啊……待雍王殿下的门生入京,我等就要先下手拉拢……否则,杨忠他们,又要捷足先登了!”
嗯嗯!
话音落处,众人全都举起酒杯,相当于承认陆德言已经一锤定音了。
“干杯!”
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也标志着一世家豪门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他们将全力支持雍王李贞,与定王李泰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
而这场争斗,将会是世家豪门与杨忠为代表的新贵势力之间几十年争斗的最**,谁胜胜败,将决定大乾王朝几十年的走向……
而李然,
这位“以德服人”的骏王,似乎已经被排除在了这场权力游戏的中心之外了。
还有那位非常平庸的李恪,也已经不在考虑之列。
……
与此同时,
尚书仆射杨忠府邸,也一样是高朋满座。
这里聚集的,不是那些老掉牙的世家,而是大乾王朝冉冉升起的新贵们。
这些新贵都是通过科举,一步一个脚印,从寒门爬上来的。可谓个个都是人精!
世家在物色代理人,他们同样也在目不转睛地盯着。
四个州的刺史也都是他们的人!杨忠收到的奏报时间,实际上还早于皇帝李庆……
正堂内,座次分明——
尚书仆射杨忠,光禄大夫韦进,户部尚书许琮,礼部尚书周岳,吏部尚书王常志……六部九卿里的大佬,几乎都到齐了。
在世人眼里,他们就是小镇做题家的未来……
此时,
韦进笑了笑,第一个开口说:“杨公,各位……雍王先前说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次又弄了个‘诗赋’科,可谓诚意十足吧?各位,怎么看啊?”
嗯嗯!
众人无不点头,都认为韦进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上次皇极殿上,大家第一次听到李贞说这话,就认定了这个人。
一时间,正堂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只有雍王了!”
“共治天下,才是正着!”
“安王殿下呢?”
“他那个‘考工’,太不切实际了,搞不成什么大事。”
“骏王呢?真的不行吗?”
“‘以德服人’啊?那都什么啊!还美女测试?简直是胡闹!不提也罢!”
“还‘不动如山’?‘坐怀不乱’?”
“要真这样,当官还有什么意思?”
“咱们辛辛苦苦,图个啥?不就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女人吗?”
“要让我们跟那两个木头疙瘩一样,那还不如回家种红薯去呢!”
“哈哈哈……”
众人时不时放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