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外,十二卫在京的众多人马来勤王,眼看着局势已经不好收拾,好在尉迟恭带着圣旨来了。当尉迟恭当众宣布圣旨之后,众卫才散去,有惊总算无险。
到了此时,李世民大获全胜,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李建成。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需要安抚好李渊。李世民命令屈突通带着玄甲军守卫玄武门,同时接管皇城的守卫。自己带着尉迟恭、秦琼等人八人八骑,直奔太极殿。
到了太极殿门口,李世民翻身下马,吩咐众人守门,然后推开了太极殿的大门。影帝李世民又上线了,只见他满脸泪水,跪倒在地用膝盖当脚走,大哭着爬到了李渊身旁,一把抱住了李渊的双腿。
李渊面如死灰,如同看陌生人一般看着李世民,气得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艰难的抬起手,用颤抖的手指着李世民。
李世民大哭着说到:“父皇,儿臣不得已啊,大哥和四弟造反,还要杀我,儿臣只是自保而已。”到了这个时候还在用这样的借口,不过这都无所谓,因为只是相互有个台阶下而已。
李渊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嫡子中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个,为了大唐江山社稷,也只能如此了。虽然心里想把李世民碎尸万段,但是此时居然只能维护李世民,毕竟这是唯一的继承人。
李渊哽咽着说到:“二郎,父皇不怪你,建成、元吉两人罪有应得。”说完还俯下身摸了摸李世民的头,心里感叹着:要是当年你一出生就把你淹死,那该有多好啊?
这时候李世民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扒开李渊的龙袍,把嘴凑到了李渊的奶头上吮吸。没想到啊没想到,李世民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做出这种事。
可是这种事在当时还算正常,这是不少少数民族的传统。从这种奇怪的礼仪也可以看出来,老李家的血统更接近胡人。
虽然李渊立国之后把祖宗追溯到了老子李耳,但其实李家的祖宗跟五胡入华有关,最后在河北落了户。李渊的母亲是独孤氏,这是鲜卑的贵族。李渊的老婆窦氏,这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所以李世民有这样奇怪的举动并不让在场的人吃惊,李家不过是被汉化的胡人而已。
这个奇怪的礼仪据说源自远古时期,当时还是母系氏族时男人是没地位的,就是生育的工具而已。孩子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
我们现在还能从姓氏中看出一些端倪,越是古老的姓氏,几乎都是女字旁的。比如姚、姬、嬴、姜等等。再看看姓名中的这个姓字,可以拆成“女、生”两个字,其实这也足以说明问题了,那时候是跟着母亲姓的。
但是男人肯定是不甘心的,所以女人生孩子,男人也跟着瞎捣乱,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这个孩子是他的,办法就是坐月子。坐月子的这个男人就叫做产翁,据说还会给孩子弄个哺乳的仪式。所以别看李世民做这事有些辣眼睛,其实是亲近的一种表现而已。
安抚好了李渊之后,李世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因为朝堂内外有无数的太子和李元吉的人需要处理,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怕是要出乱子。
出了太极殿,李世民作为太子下了第一道命令,让秦琼暂时接管禁军和玄甲军,负责皇城安全。老将屈突通赶回洛阳主持大局,之后带领尉迟恭等六人出了玄武门,飞身上马直奔秦王府。
至于派人去李建成、李元吉府里杀人、抓人的事,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早就有手下去办了。
折腾了这么久,秦王府的人自然已经知道李世民已经大获全胜,现在已经李世民不是秦王而是太子了。真的是几人欢喜几人忧,秦王府上下喜笑开颜,虽然在玄武门的战斗中,捐躯了不少人,但是这是从龙的大功,以后论功行赏起来父母妻儿必定能有个铁饭碗。
所以当李世民到达秦王府时,长孙无忌、房乔、杜如晦等人已经等在门外,看到李世民之后人人跪倒在地,口喊着:“拜见太子殿下。”
李世民表情严肃,摆了摆手示意所有人平身,然后带领众人进入了秦王府。每走到一处,奴婢、属官下跪相迎,难怪说男人不能无权呢,这种感觉看起来都十分爽快。
等李世民到了书房,安排众人落座。虽然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有长孙无忌、房乔、杜如晦、高士连,这些内政中的顶级人才,一定会安排的比较妥当。
现在最急迫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儿,其实处理的方法也很简单,斩草除根而已。李渊的圣旨已经写明了这两人造反,男丁全部处死,女人全部送到掖庭宫。早上出门时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齐王,现在两人双双毙命,妻儿下场悲惨,权力斗争的失败者,大致都是这么一个结果吧。
李世民这人身上的争议很多,这是个有本事的人,也是个心狠的人。这还不算,李元吉的正妻后来也被李世民收了,还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李明,这个娃子是李世民最年幼的一个儿子,后来被武则天杀了。
但是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属官如何处理,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秦王府跟东宫本就水火不容,双方从来针锋相对,尤其是今年秦王府一直处于下风,如今李世民获得了胜利,那还不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如何处理,没想到最先开口的居然是尉迟恭,黑鬼躬身施礼说到:“太子殿下,俺老黑觉得既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伏诛,就没必要牵连更多人了,否则不知多少人头落地。”
尉迟恭此时依然身披战袍,战袍上血迹斑斑,更如同凶神恶煞一般,此刻居然让人感觉到了一些心善。等尉迟恭说完,众人有的点头赞同,有的摇头表示反对。
在李世民来看,尉迟恭是有内秀的,一句话就点出了事情的本质,也点中了李世民的心思。如果对李建成旧部穷追猛打,难免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因为私怨被杀,这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再说玄武门的事情影响实在太大,此时还是应该以安抚为主。毕竟大唐立国只有九年,根本就禁不住这样的折腾。想要安抚人心,就需要树立几个典型,李世民想到的就是李建成的两大智囊,魏征和王珪。
首先是魏征被带进了秦王府,李世民其实比较讨厌魏征的,此人无数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确实有些死不足惜。当魏征被带到李世民眼前时,李世民先开口说道:“魏征,今当如何?”
魏征已经料到自己老命怕是要交代了,反而泰然处之了,于是不卑不亢的说到:“悔不当初,太子过于仁慈不听劝告,否则不会有今日之祸。”魏征很多次暗示李建成干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始终没听,不然这结果还真的不好说。
听到魏征的回答,在场的人料定了魏征怕是要完蛋了,都这种时候了,居然连句服软的话都没有。但是魏征怎么会完蛋呢?不管李世民喜不喜欢魏征,都必须收服魏征,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追随者才会安心。如果魏征服软,那李世民就会顺便赦免。如果魏征强硬,那就礼贤下士,魏征是不能死的。
魏征的不服软反而让李世民有了几分欣赏,其实对于魏征来说,强硬是唯一能活下去的手段。当面临可能必死的局面时,与其畏畏缩缩不如拼上一把,就算还是被弄死了,好歹也会让人尊敬。
结果让在场的不少人出乎意料,李世民站起身来居然对着魏征施了一礼,开口说到:“本宫早就听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有幸,先生才华横溢,不若来做太子詹事主簿吧?”
魏征又不是傻子,李世民已经礼贤下士了,自己就不要不识抬举了,于是赶紧跪倒说到:“愿效犬马之劳。”
你说为何魏征不以死明志?换个领导而已,没必要死吧?你说忠臣不是二主?你看看李世民的手下,哪个没有“跳槽”经验的?再说这不是改朝换代,不过继承人发生了变化而已。
啃完了魏征这块硬骨头,其他人就比较好处理了,尤其是王珪这种世家大族出身的人,见到李世民马上下跪表示忠诚。于是李世民下旨,加封魏征、王珪为谏议大夫,差遣两人到全国走一走,安抚下原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
魏征负责安抚河北之地,王珪负责安抚山东之地。说起河北和山东,这里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李建成的人。
窦建德是被李世民灭的,但是河北之地并没有稳定下来,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又在河北召集旧部造反。李世民后来击败了刘黑闼,结果刘黑闼跑到突厥借兵,又占领了河北和山东。
这两地就一直没有安稳下来,李世民因为作战不利的缘故被调回了长安,李建成带着李元吉攻打刘黑闼。李世民失败的原因是只知道打,但是李建成是一边打一边安抚,刘黑闼也被部下所杀,河北和山东两地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也正是这个时候,河北、山东两地的官员大多投靠了李建成。所以说,让魏征和王珪去安抚河北和山东再合适不过了。
魏征、王珪可是李建成的左膀右臂,不但没死还升了官,当消息传出去以后,旧太子李建成的人见状全都安分了下来了,一场可能出现的风波,就这样消失在无形之中。
后世不少学者把李世民和李建成灭刘黑闼做过比较,相对于李世民的只知道打,明显李建成更胜一筹。
在大唐建立之后,不管是灭王世充还是灭窦建德,这都属于大唐和其他政权的斗争,所以只有你死我活。但是窦建德被灭之后,河北理论上已经是大唐的国土了,在自己国土上出现了造反,平叛跟剿灭其他政权是完全不同的。
李建成死了,如果李建成没死,也应该是个不错的皇帝,只是历史上是没有假设的。
李世民或许从河北、山东之事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否则以后也不会是个英明的君主。
李渊的时代也结束了,李渊是个什么人?绝对不是窝囊废,作为大唐的创始人怎么可能是窝囊废?李渊文武双全,而且非常果断。
出身极为显赫,乃是北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这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之后会修改历史,导致李渊在立国中的作用变小了很多。
早在大业年间征高丽时,李渊负责在河北督运粮草,其实早早就有了反义。等做了太原留守之后,这才如同龙归大海,可不是在李世民说服下才起兵的,那时候的李世民不过半大娃子而已。
李渊在太原留守职位时,最大的事情就是对抗突厥,所以李渊是非常能打仗的。
一个人是不是有本事,其实看看他周围的人就知道了。夫人窦氏,聪慧刚毅,善于书学,是李渊的贤内助。北周被杨坚灭国之后,说过恨自己不是男儿的话,想要给自己舅舅报仇。
再看看几个子女,李世民、李建成都是人中龙凤。当年李渊刚起兵时,从太原出兵攻打长安,一路上所向披靡。当时李渊豪爽的说有这样两个儿子,可以打到天边去。李元吉稍微差点,武力也算超群,也算是猛将。
平阳公主女中豪杰,历史上唯一有封号并且军礼下葬的公主。在李渊攻打长安时,平阳公主已经扫平了长安周边大半,手下军队超过八万。
李渊还有三个厉害的女婿,柴绍、赵慈景和段纶。柴绍娶得平阳公主,最有本事也最出名,李渊起兵就之前就被招到了身边。赵慈景战死的比较早,所以历史上很多人不知道。
当平阳公主扫荡长安周边时,段纶也在扫荡长安周边,军队人数比平阳公主少一点而已。段纶到了李世民即位就基本没什么记载了,因为段纶是李建成好友,成为李渊的妹夫也是李建成做的红娘。
一个女子、女婿都这么出色的人,怎么可能是个没本事的人呢?
隋唐隋唐,不是简单的两个朝代相连。杨氏和李氏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朝代更替其实只是集团内部换领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