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83章 这就是道家仙法

大唐钓鱼人 第83章 这就是道家仙法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没办法,葛明只好让福伯重新再准备一套装备,当着三人的面又把制冰的过程演示了一遍。

虽然丁香和福伯已经看过了三次,还是依然感觉神奇无比,两人眼中全是崇拜之色。

刘氏第一次看,自然更有些目瞪口呆。刘氏是读过书的人,知道“夏虫不可语冰语”的说法。不过宁愿相信葛明是看书学的,实在不愿承认是祖宗仙灵。

葛明把带着碎冰的冰水装到小碗里递给母亲,然后又装了一碗让丁香给袁老道送过去。刘氏非常激动,虽然不愿意相信这是祖宗仙灵,让葛明学会的仙法,但是依然郑重其事的小口吞咽。一小口冰水下肚,炎热被一扫而空,整个人都舒坦了很多。

麦芽糖的甜跟蔗糖的甜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甜味不齁人。葛明以为刘氏又会像上次一样跟自己要秘方,这次居然没有。

还嘱咐葛明到:“明儿,为娘相信你是从书上学来的,这个法子就咱家用,千万不要传出去。”

葛明不知道为何刘氏转变的这么快,虽然自己的话漏洞百出,但是刘氏还再次强调相信是他看书学来了。不过谎话说太多,就需要更多的谎话来遮掩,这样其实也蛮好,母亲至少口头上相信了。

刘氏再三嘱咐之后,也喝完了冰水,这才慢慢的出了葛明的院子,回了内宅去了。

等到刘氏走后,葛明对福伯说到:“福伯,你不能把什么事都告诉母亲,让本小郎君十分没有面子。谁还不能有点秘密?”要不是葛明凭借自己年纪小,肯定不会如此说,年纪小自然口无遮拦。

福伯一听葛明如此直白的言语,尴尬的说到:“小郎君,老仆看到仙法实在没忍住,这可是咱府里的大事。这要是在平常人家,都要敲锣大功庆祝,生怕别人不知道呢。”

葛明说到:“好好,你说的都对,但是以后不允许了。本小郎君明年就十一岁了,也应该有点秘密了。”说完还不忘背着小手。

葛明的歪理居然感觉非常有理,像葛明这种出身的人,虽然只能算是寒门,但是好歹是县里数得上号的。在古代男女结婚都早,按理说这个年纪都要应该定亲了,过两三年就可以成亲。

所以福伯听完不住点头,福伯自然还有另外一层想法,这府里的一切早晚都是葛明的,现在好像有必要向着少主人这边靠拢一些了。相信这种事情阿郎和夫人也是喜闻乐见的,毕竟两人就这么一个儿子。

这边刚说完话,袁老道又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后面跟着同样小跑的丁香。

原因很简单,丁香这丫鬟喜欢乱显摆,端着小碗去给袁老道解解暑,开口就说到:“袁道长,这是我家小郎君刚做出来的冰水,让奴婢送过来给道长解暑的。”

袁老道心里美滋滋,对葛明还是比较满意的,天气炎热正需要一杯冰水解暑。等冰水下肚之后,全身汗毛孔都舒爽了起来。袁老道也是见多识广的人,大户人家从来都有藏冰的习惯,一般都是挖地窖储藏,等到天热的时候食用。所以对于有一碗冰水,并没有太在意。

丁香看着袁老道喝完冰水之后,又继续显摆,说到:“袁道长,这冰水可是我家小郎君亲自做的。”

袁老道点头说到:“这小子还算孝敬师长,这杯冰水的确非常受用,帮老道谢谢你家小郎君。”

“这冰是小郎君刚刚做出来的,我家小郎君可真厉害。”

袁老道觉得丁香今天这是怎么了,不停重复冰水是葛明做的。冰是葛明做出来的?袁老道自然就坐不住了。

袁老道放下碗,风风火火的直奔葛明小院儿。

葛明看到袁老道刚想见礼,就被袁老道拉住了,急切的问到:“小子,你能夏日造冰?”葛明一见袁老道就头疼的厉害,刚才已经对着母亲谎话连篇,总算母亲疼爱自己,也就遮掩过去了。

但是袁老道就比较难缠了,因为这东西确实很像仙法,至少袁老道是这么认为的。话说道士是一帮有读书功底的人,有的道士观天象,有的道士炼丹,有的道士追逐万物之间的自然规律,最后的结果本应该成为天文学、化学、物理学,奈何最终不过成为宗教信仰而已。

其实站在当时的角度也不算错,这是知识体系造成的结果。葛明还清楚的记得,后世有科学的最终走向就是神学的说法。这个时代同样如此,道士们研究的东西越多,越是有更多的东西看不透、想不明。

葛明听到袁老道急切的问话,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想了想到底应该怎么回答,刚才的一套看书的理论看来不能满足袁老道的好奇心。可是如何解释,差点想破脑壳。

久等葛明不言语,袁老道显得更加急切。

“小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袁道长,这只是很普通的现象,小子给你演示一遍您就懂了。”让个丁香再去准备一个大的木盆,话说今天木盆的用量有点大,主要是葛明不知道硝石的价格高还是低,所以还是打算把刚才用过的几盆晒干了以后继续用。

等葛明又演示了一遍,袁老道看着水面开始结冰,惊讶的目瞪口呆,用手摸摸冰面果然是真的冰。惊讶不已的袁老道说道:“这就是道家仙法,这就是道家仙法。”说完看向葛明,此时心里百感交集,这小子难道真的梦中遇上了道家始祖不成?

“小子,你是如何办到的?”

葛明刚才想了半天,就为了准备怎么回答袁老道。

“袁先生,小子说过这不是仙法,只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就好像刮风下雨一般。”

袁老道更是吃惊不已,急吼吼的说道:“难道你连刮风下雨都知道?”

葛明突然愣了一下,然后拼命敲自己脑袋,说什么不好,说什么刮风下雨,这时得古人以为是风婆雨神搞出来的,这简直是比硝石制冰还要更难懂的东西。

葛明机警的岔开话题,说到:“袁先生,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溶解的时候会吸热,也有的东西溶解的时候会放热。”

“比如说石灰放到水里,水会滚开。如果想要冰雪化的更快一些,可以加点盐。同样的道理,水中加入硝石的时候是吸收水中的热,那水就变冷了,就是这么简单。”

袁老道听完之后又开始沉思,石灰放在水里的情况他看到过,确实水会滚开。但是冰雪里加盐没看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同葛明所说。其实葛明这个例子不太恰当,因为在古代盐的价格极高,除了买卖权利垄断在官府手上之外,产盐的效率非常低。

比如临渝吃的都是海盐,后世海盐都是盐场晒出来的,唐代的时候还是支起一口锅煮盐,不但效率超级慢而且成本超级高。这么贵重的盐,谁会洒到冰雪上呢?

对于葛明的解释,袁老道觉得好像有些道理,好歹没说从书上看来的忽悠自己。再说袁老道已经越来越习惯葛明胡乱瞎搞也能弄出好东西的事实。心里又开始盘算,这孩子不当道士实在太可惜了。

袁老道突然又想到葛明说刮风下雨,于是又接着问道:“小子,你刚才说刮风下雨。”

葛明以为袁老道陷入了沉思,一直在琢磨夏日造冰的事,没想到很快还是问道刮风下雨。如何回答?葛明想了想回答到:“袁先生,小子知道您爱喝小子做出来的烈酒,其实烈酒的制作跟下雨的原理差不多。”

袁老道点头表示认同关于自己好酒的事,又点头示意葛明继续说。

葛明接着说到:“蒸酒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酒中有一种叫做酒精的东西,这东西越多酒就越烈。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所以蒸煮的时候酒精先变成气,遇上冷冷的竹管子又变成了水滴,这就是烈酒了。”

“水也会变成水汽,烧水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水汽会往天上飘,但是越高的地方就越冷,水汽就会变成水珠,等变重了就会掉下来,这就是下雨了。袁先生一定去过不少名山,山上比山下冷,而且越高越冷。”葛明用袁老道可能听得懂的解释来说明雨的成因。

袁老道看过烧水的水汽,也知道高山上更冷,但是从来没把水汽与冷凝结联系在一起。葛明的举例通俗易懂,袁老道这次居然听懂了。

“小子,你说的好像有理有据,按照你的说法确实解释的通下雨。那雷雨呢?雷声和闪电呢?”

葛明听完想吐血,袁老道求知欲太强了,雷雨就不好解释了。。。。。

“雷声和闪电就有些不同了,雷神在天上打鼓,所以有雷声。雷神敲槌楔,所以有闪电。”

袁老道。。。。。。

怎么下雨说的头头是道,很是科学,雷声和闪电就变成了雷神了,这跟老道想得一模一样。

袁老道还是不死心,接着问到:“那刮风呢?”

老道简直是三四岁的娃子,一万个为什么,葛明幻想着以后有了孩子,要是也这么老是为什么,一定会选择揍一顿,然后再给颗糖。

葛明说到:“风的形成就更容易了,就是风婆在用法器,据说是个好大的口袋,只要把口袋解开就有风吹出来。”

袁老道:。。。。。。

袁老道总算忍不住了,于是说到:“小子,你就不能好好解释,你怎么说老道都信就是了。”

袁老道是上路子的,葛明这才说到:“我们身边全是空气,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是能够感觉到。风其实就是空气在流动而已,流动的原因应该很多。比如这边冷,那边热,空气就会往冷的那边跑。”

“先生可还记得当时在庄子上小子变得戏法,让纸筒飞起来。当时就说了,热的空气会变轻,所以浮了起来,这也是空气流动的一个表现。冷空气会下沉,这样空气就循环流动起来,风就形成了。”葛明只能胡乱解释,因为后世中学学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再说就算没忘,专业的解释袁老道也未必听得懂。

袁老道琢磨着好像有点意思,于是又问到:“小子,这些东西更像是道门的东西,难道是祖传的书籍所记载?”

葛明想着要是一千多年前都有书记载风雨的形成,那自然科学怎么会那么落后呢?袁老道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主要是葛明不知道自己祖上就是出名的道士,但是袁老道是知道的,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

葛明回答到:“书上自然是没有的,有句诗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小子觉得必有所得。”每当葛明教育人时,都习惯性的背着小手,让人恨得牙痒痒,但是又无可奈何,葛明自然最喜欢这种调调。

袁老道对于风雨的成因开始非常有兴趣,但是当葛明说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时,有些被震惊到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可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所在。

袁老道又陷入了沉思之中,葛明见状赶紧拉着丁香回了房间,免得麻烦,还是走了再说。也不知道袁老道在院子站多久,或许是想通了一些事情,之后才离开葛明的院子。葛明这才放心下来,天天胡说八道其实也很辛苦,在这么搞下去要被袁老道盘问个底掉。

天气再热,一碗冰水也能化解,如果不能那就两碗,实在不行只好三碗。

经过葛明的多次实验,发现还是铜盆降温更快,所以木盆加两个铜盆的组合,分阶段降温的方法就出现了,结的冰越来越厚,总算可以吃上大碗的冰沙了。

盛夏正是瓜果数量多的时候,尤其是甜瓜、脆瓜,便宜的不像样子。弄点冰沙,浇上一点稀释的麦芽糖,来上几块香甜脆爽的甜瓜块,总算找到了后世的一丝丝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