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6章 刺杀尉迟黑鬼

大唐钓鱼人 第6章 刺杀尉迟黑鬼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刺杀是个系统工作,讲究个天时地利。今天天色作美,是个阴天,到处漆黑一片,果然是个杀人放火的好天气。

时辰到了亥时,古代没什么娱乐活动,人睡得都很早,这个时候正是睡的正香的时候,正适合刺客暗杀。

刘付道中换上了黑色的夜行衣,背上了一个小包袱,都是刺客用得到的毒药、绳索、匕首等应用之物,悄悄出了齐王府,慢慢摸到了尉迟恭家里。

身为齐王府的刺客,自然知道齐王的死对头都有哪些,所以清楚知道尉迟恭家的方位。

古代晚上是宵禁的,普通人晚上不能随便出门,不然抓起来当盗贼处理。不过唐初的治安漏洞很多,一路上刘付道中居然没遇到任何巡街武侯。

等到了尉迟恭家附近,蹲在墙根下先听听动静,万一有狗就把家里毒药的肉块扔过去。不过等了很久也没听到有狗吠的声音,看来这个黑鬼不是个喜欢养宠物的。

刘付道中刚想要把绳索拿出来,就感觉好像有些不对,原来尉迟家的大门大开,不知所为何来。刘付道中摸到门口,居然顺利摸进了院子,没有碰到任何一个护卫。等到了院里往内院看,一点光都没有,整个宅子到处是黑漆漆的一片。

刘付道中深感不妙,刺客的第六感让自己全身难受。这太出乎意料了,尉迟家不可能晚上没一点亮光,这一切都显得不那么正常。

机遇跟挑战并存,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不过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刘付道中退缩了,土匪出身的人就这个尿性,再说当年投靠齐王不过是仇家追杀的厉害,犯不着拿自己的小命为齐王卖命。

刘付道中悄悄摸出了尉迟恭家里,偷偷回了齐王府。回到自己房间,把这些年存的钱用包袱裹了起来,又偷偷溜出齐王府,最后出了长安,直奔广州逃难去了。

话说刘付道中摸进尉迟恭家之前,人家早就发现了,就等着这个刺客出手,没想到刺客发现不对劲居然走了。等刘付道中走后,尉迟恭让下人点燃了油灯,一群护卫围着尉迟恭恭拍马屁。

“将军英明,果然有刺客。”

“将军神武,刺客来了都不敢出手。”

尉迟恭先是哈哈大笑,接着说到:“俺今天让太子和齐王失了面子,齐王本就跟俺有仇,俺料定了他会派刺客。李元吉就是个没脑子的,这事他绝对做得出。”原来在尉迟恭眼里,李元吉才是没脑子的。

“将军为何大开房门呢?”众护卫非常不解的问道。

“给刺客个机会刺杀,然后把刺客拿住,严刑逼供拿到供词,看齐王如何交代。”

这群护卫又开始将军英明,将军神武之类的词,其他的也不会说,毕竟都是土匪出身的人。

其中一个护卫问到:“这要是刺客真的行刺,伤了将军如何是好?”

“你知道个屁!今晚阴天一点月光都没有,家里还没点灯,到处乌漆墨黑的,刺客哪里能找得到俺?”说完尉迟恭举起一只手,看了看又说到:“这晚上要是不点灯,俺都看不到俺的手。”

众护卫听罢赶紧恭维道:“将军黑啊,将军是真的黑。”

尉迟恭:。。。。。。

突然一阵风吹过,尉迟恭感觉身下有点凉,这才大喊一声:“快给俺把衣服拿来!”

话说古有诸葛亮空城计退敌,今有尉迟恭**退刺客。

尉迟恭裸着体跟一众护卫吹嘘时,齐王殿下还在等着刘付道中把尉迟恭的人头送过来。只是已经过了三更天,李元吉熬得双眼通红,赶紧吩咐下人去刘付道中的屋子看一看,下人回禀说刘付道中还没回来,只是房间里不少值钱的摆设也都不见了。

清晨,长安。

天还没亮,长安城还处于昏睡状态,皇城南边的朱雀门外上已经熙熙攘攘。一个个穿戴华丽的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几个提着马灯的护卫。这跟后世电视剧、电影有所不同,没有武将骑马、文官坐轿的说法,除非年老体衰不能骑马,否则坐轿是被人耻笑的。唐代武力之强盛,在官员的出行上可见一斑。

今天不是朔望大朝会,而是每隔五天一次的常会,仅限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参加,所以人数还不算多。五品以下的在京小官,平常是不上朝的,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朝。

皇城内灯光点点,把个太极殿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太极殿是太极宫的一部分,整个太极宫有大型宫殿十六所,这是一个宫殿群。除了太极殿之外,还有东边的武德殿、神龙殿、昭庆殿等等,以及西边的承庆殿、安仁殿等等。

其中正殿就是太极殿,位置居中,这是李渊上朝和休息的地方。前面办公,后面睡觉。

武德殿是齐王李元吉的住所,位于太极宫的东侧,李健成的东宫自然也在东边。承庆殿原本是秦王李世民的住所,在太极宫的西侧,还有说法叫做程乾殿,这是秦王世子李承乾名字的由来。太极宫北面就是着名的玄武门。

自从李世民灭了王世充之后,被封为天策上将,李渊就在皇城之外西侧给李世民修建了宏义宫,所以现在李世民是住在宏义宫的。

太极宫兴建于隋代,总体位置位于皇城北侧中央位置,本来叫大兴宫,李渊做了皇帝之后就把大兴宫改成了太极宫。后世说起长安皇城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座独立的宫殿群,其实这时候还没有大明宫和兴庆宫,只有隋代留下的大兴宫。

晨钟响起,朱雀门两边的侧门大开,官员们从侧门进入皇城,穿过皇城内的左右各官署,从南到北走到太极殿门前。一众官员在太极殿门前按照品级分立左右,东边这排最前边的正是太子李建成,身后就是齐王李元吉。而西边这排以秦王李世民为首,文武泾渭分明,看来今天可能又要有大事发生。

当礼部官员大喊“上朝”之后,两排官员排队进入太极殿。太极殿上,皇帝李渊正端坐在龙榻之上,一众官员入殿之后弯腰躬身行礼,旁边礼部官员喊“坐”,然后官员跪坐就可以开始议事了。

唐代跟皇帝都不需要跪拜,上朝也是坐着议事。宋代开始站着议事,也没有跪拜之礼。所以后世有个说法,唐代坐,宋代站,到了明清代才是跪。这就像后世的一个说法,公司不行了就开始抓考勤。

今天的李建成打算废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这是跟王珪、魏征等署官商量多日的结果,所以开始议事的时候李建成最先发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李渊看到是太子有事要启奏,点头说到:“讲。”皇帝对臣子就是简单直接,哪怕是对太子也是如此,总不能朝堂上扯扯家常吧?后世那句话怎么说的?越是好公司,开会的时间就越短。业绩不行,开会来凑。

李建成看到李渊点头,开始启奏到:“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四海平定,大唐威名远播四方,周围番邦小国常有来觐见者。只是鸿胪寺人才缺乏,外交能力稍显不足,请父皇选派称职之人主持外交事宜。”隋朝灭亡之后天下大乱,当初跟隋朝建交的周围小国全都断了联系,如今唐朝已经完成了平定天下,周围小国自然想着觐见中原大国,求得一点可能的庇护。

在大唐刚建立时,那些年光打仗了,对于周围潘邦小国根本就无暇顾及,专门针对番邦属国外交的鸿胪寺基本成了一个摆设。当天下逐渐太平,鸿胪寺的作用就变得重要了很多。

李渊是了解李建成的,而且最疼爱的就是李建成。从立国之后李建成就被立为太子,出于保护的目的,一直都让李建成待在身边。周围大儒围绕,也经常参与政事讨论,东征西讨的事基本都是二子李世民在做。可是天下平定之后,才发现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将众多,而作为太子的李建成手下人才寥寥无几。

如果是个普通人家,就算是世家大族,有两个出色的嫡子都不是坏事,可问题就在于这是皇家。当天下逐渐平定时,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就显露无疑了。其实从武德初年的时候两大集团就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了,只是当时天下还没平定,李渊更多的是采取安抚的政策。

几年前杨文干事件,预示着两人已经势同水火,已经到了无法调停的地步。杨文干是太子的人,谋反事件所有证据都指向李建成,当时李渊暴怒之下差点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可是当冷静下来之后,才发觉此事诸多蹊跷。李渊认为此事肯定有李世民在其中推波助澜,所以对李建成的处罚无非闭门了几日而已。

两个儿子之间总需要取舍,而李渊毫不犹豫的选择长子李建成。对于李渊来说,李世民战功赫赫,打天下是把好手,但治理天下应该是李建成这样的人才行。并且李建成是嫡长子,如果不让李建成继位,那就坏了纲常。所以这些年来对李世民逐渐有些疏远,否则后宫嫔妃说李世民坏话哪里能有作用?

对于李建成、李元吉拉动秦王属官的事李渊自然是知道的,作为皇帝如果京城这点风吹草动都不知道,那还做什么皇帝?所以李渊听到鸿胪寺办事不利,请求指派人手时,李渊大致就知道二子的争斗已经表现到了朝堂之上。

李渊见状问到:“建成,你可有人选推荐?”

“父皇,鸿胪寺人选品行、能力、应变均不可或缺。儿臣知道世民手下有两个属官,一个叫杜如晦,一个叫房乔,均是才智过人之辈,儿臣认为可当大任。”李建成说完眼角余光看了李世民一眼,然后低头等李渊下决断。

此时李世民怒火中烧,前几日尉迟恭、段志玄汇报被东宫拉拢之事,已经算是明目张胆了。现在又在朝堂上想把房乔和杜如晦两人调走,实在忍无可忍。可是还没等发作,就听到李渊说道:“朕同意了,叮嘱他二人,好好为国家办事。”

刚想发怒的李世民瞬间哑火,李渊的态度和说话的内容李世民哪里还看不出来意图。这句“好好为国家办事”就是让房乔和杜如晦远离他,这两个人可都是秦王府的属官,在朝堂上并没有官职。

李世民的心啊,真是哇凉哇凉的,一盆冷水从头淋到脚。房乔和杜如晦两人都是晋阳起兵之后就投奔了李世民,两人才华自不用多说,后世有房谋杜断的美称,对李世民来说这两个人实在太重要了。

只是李世民在朝堂上毫无还手之力,浑浑噩噩参加完朝会,踉踉跄跄回到了秦王府。

这世上的事就是如此,有人欢喜就会有人忧愁,对于李建成来说今天可以算是大胜了一把。关键还在于摸清了李渊的态度,不但支持甚至十分偏袒。李建成带着李元吉回到东宫之后,赶紧命人招王珪和魏征两人,四人凑在一起密谋,打算开展下一步行动。

去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只是开始,虽然房乔和杜如晦对于李世民来说极为重要,但是这两个人毕竟没有军权。

李世民手下武将辈出,掌握军权的此时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第一就是秦琼,第二就是程咬金。

秦琼秦二哥,在后世民间可是神话一般的人物。在隋唐演义中秦琼的父亲南陈的官员,是马鸣关的总兵。其实历史并非如此,秦琼祖父、父亲都是北齐的文官,也不知道二哥后来哪里来的一身战阵上冲杀的本事。

秦琼本是隋朝名将来护儿的部属,备受来护儿看重。后来跟着张须陀镇压反隋起义军,张须陀败死后,归属瓦岗军,瓦岗军失败之后又投靠了王世充。后来感觉王世充此人不是个干大事的人,就跟着程咬金、张公瑾等人一起投降了李唐。

秦琼的遭遇说明了一个问题,不管你再大的本事,没有好的平台是不行的,莫要忽视一个平台对个人的重要性。

如何除掉秦琼和程咬金,这可不是小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