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75:我靠渔猎让妻子吃香喝辣 > 第98章 你们准备好了吗?

秦飞微微一笑:“刘叔,我的意思是养猪。”

“养猪?秦飞,你开什么玩笑!你难道不知道咱们大队的猪场已经黄了好几年了吗?”刘立国愣了一下说道。

这个年代的农村,养猪政策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业集体化的双重影响,农民不能完全“随便”自由养猪,而是需要遵循国家和集体的统一安排。

南沟所在的富县的养猪政策就是以人民公社、生产队为单位实行集体经营和家庭相结合的政策。

但是家庭养猪必须需要符合集体计划,就是将养的猪按比例上交国家。具体说来,就是“购五留五”,即一半卖给国家,一半自留。

也正因为这个政策,社员们不愿意养猪。

毕竟大家养了一年多的猪,想在过年时杀一头年猪过一个肥年,可非得卖给国家一半。

虽然卖猪也能赚到几十块钱钱,但大家伙儿并不买账。

而最主要的是别看国家允许家庭养猪,但整不好哪个公社干部来了,就把养猪等副业给你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给你割了。

不仅之前的钱白花了,而且养猪的人还会被批斗。

所以,社员家庭养猪的太少了。

至于南沟大队集体为啥不养猪?不是猪的品种问题,也不是养猪的技术问题。

而是饲料短缺问题。

这个年代因粮食紧缺,喂猪从来不用带有粮食的饲料。

一般是用蔬菜叶子,糠、麸豆腐渣、秕谷秕壳、野菜野草,饭店泔水,刷锅水等。

所以靠这样的饲料喂养出来的猪,不仅长得慢而且肥膘少,满足不了社员需要板油肥肉的需求,所以,南沟大队早在两年前就不养猪了。

“刘叔,我知道猪场黄了,但猪圈还在,只要好好修缮一下还可以用。”秦飞说道。

“不是。秦飞,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不是说猪圈不能用,而是没有东西喂猪。”刘立国加重了语气,“再说,大队养猪数量就不可能少,得需要专门的饲养员吧。冬天农闲时还行派几个人没有问题,可是像现在这样的农忙时节,种地伺弄地的人都不够用,哪还能抽出劳力喂猪呢?”

刘立国作为支书兼生产队长,有着他的大局观。

他考虑更多的是粮食生产。

毕竟粮食才是生产队的主业。

国家注重的也是每年的公粮,而不是养猪这样的副业收入。

秦飞自然也清楚,农忙时节社员的劳作忙得是脚打后脑勺。

不管稻田还是大田,不是种上了就不管了,需要平时的护理。

大队几千亩地,不管是施肥、间苗、浇水还是播洒农药,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样看来,还真抽不出闲人喂猪。

但这样的问题,对于两世为人的秦飞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他也没指望大队安排专门的饲养员。

前世的科学养猪方法,会让他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力。

“刘叔,我来就是跟你商量,你看我要是不需要大队安排饲养员,能不能启用大队的养猪场?”

听了秦飞的话,刘立国单手扶在下巴上沉思片刻道:“你要是不抽调劳力,不影响农业生产,这件事倒是可以考虑。但也得经过大队领导班子讨论,集体决策才行。”

“这个我知道。刘叔,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抓紧拿出一个可行性计划来,然后交给大队领导班子讨论。”秦飞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希望大队领导能给予支持!”

刘立国点点头:“按道理说这事是为大家伙儿造福的好事,应该能通过。等你拿出可行性计划,咱再说。”

“好!刘叔,这事你就费心了。”秦飞站起身。

“客气啥,这是我分内之事。”

“那我就走了。”秦飞走到外屋对正在做针线活的刘立国老伴儿说道,“刘婶,我走了。”

-----------

秦飞从刘立国家出来,刚拐上回家的路,就听后面有人喊他的名字。

“秦飞!”

秦飞驻足回头,一看是知青田小林,便问道:“田知青,你这是上哪去了?”

田小林习惯性地扶了扶眼镜:“我去卫生所开店膏药,这两天插秧累得腰酸腿疼的。”

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是接受贫下中农教育来了,所以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但再怎么说也是城里来的,尤其像田小林这样的干部子弟,在家时养尊处优惯了,哪干过这么重的活,所以累得腰酸腿疼在正常不过了。

“秦飞,走跟我去青年点坐一会儿,大家伙儿都想感谢你呢。”田小林拉着秦飞的手非常热情地说道。

春节前夕大队青年点的知青们全在秦飞、郭晓凯、郑旭东、李永柱手里买了老虎和狼肉。

但因为知青因为要回家手里的钱也不宽裕,所以,秦飞说过完年回来给也行。

知青们非常感谢他。

秦飞也一直想跟知青们说说两年后国家恢复高考的事,便也没有拒绝田小林的盛邀。

毕竟这些知青是他未来的人脉资源。

“同志们,大家看看谁来了?”

田小林一进门就对知青们说道。

“秦飞同志,你好!”大家异口同声热情打招呼。

“知青同志们好!”

“秦飞同志,快请坐。”

秦飞坐下,便和大家聊了起来。

话赶话聊到知青希望回城的话题时,秦飞问道:“知青同志们,假如有那么一天,有机会回城的话,你们以什么样的身份回去呢?大家想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闻言,知青们有点发懵。

以什么样的身份回去?

能回去就行!

管他以什么样的身份。

“我们还有机会吗?我估计一辈子都要扎根在这里了。”一个瘦小的知青悲观道。

“秦飞同志,你为啥要问这样的问题呀?”

秦飞说道:“我春节前去省外贸公司去卖虎皮时,听省城的人说国家现在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所以,我就想起了你们。我是这样想的,国家肯定要发展,各类人才都会变得稀缺。而你们只在这里种地的话,可能会要落伍。所以,你们一定要坚持读书。”

田小林道:“秦飞,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但下乡这几年,我们连生活都无比艰难,回城无望,带来的书也已经发霉坏掉了,就算我们想通过读书改变,可是路又在哪里呢?”

“就是啊!”有人附和道。

秦飞环视了一下大家:“如果有机会,大家愿不愿意以大学生的身份回到城里?”

大学生?这怎么可能?

天方夜谭吧!

高考都停了好几年了,现在上大学全是靠推荐,有门路的才能上大学,没门路的,只能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现在的教育制度,肯定是有某种不合理的地方。我在省城听到信息,就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万一国家突然恢复高考,选拔优秀人才,可是你们准备好了吗?”秦飞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