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前吵架的人群安静下,静静得看着电视里解说说话。
“其实作为队友来说,双方都很熟悉对方的心态和球路,就看在比赛怎么去破坏对方的信心了,坚定自己想赢的心。”解说甘宇,资深乒乓球解说员,比较大型的比赛解说都会邀请他做嘉宾,观众喜欢他专业简洁的解说。
“我查了两人在集训队的训练视频,很多都是台内pK是大战,精彩可期!”解说邓月补充资料。
“女队现在绝对主力在女子世界杯输给了日系,而且是轮流输、接连输,所以才会从集训队挑人出来挑战赛,以前这类比赛国乒是不会放人出来比赛的,就是想通过比赛选人才进去,这也是第一遭放人出来历练。国乒也是真的急了!”甘宇说。
“没错,这个全欣欣是一路杀到了决赛会师陈晓满,陈晓满在年轻一辈来说就属她的实力最强了,所以全欣欣这个球员第一次大赛不仅守住了半区杀进决赛,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国家队人才储备还是挺强的。全欣欣的球风近台快攻的一个风格,身材相对陈晓满要娇小,但是你看到她正手的发力的瞬间扭力,那是非常可怕的。搞不好以后没人能打过她!”邓月继续补充,同时替同事圆话,不然前面的说法过于犀利,到时候又要被网友骂了。
甘宇接下了话茬找补:“是的,等新生代崛起之后,在奥运人选上面又多了一个可用之才。在这个周期内,如果两人能够打到主力地位,能顶住日系选手的压力,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邓月开始就比赛现场的环境进行解说:“这是一场内战,所以二人都没有场外指导,要不要暂停、什么时候暂停,用什么战术都靠运动员自己。”
甘宇道:“对全欣欣来说,可能有些不公平,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打国际比赛,没有教练指导确实很困难,但是陈晓满不是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了,她曾经在U13、U15的世界青少年锦标赛上都拿下了当年的女单冠军,15岁以前几乎无人可以抵挡她,16岁左右进了一次国青队也就是国二队,但是半年时间不到就退队休息了快1年,这一次回集训队估计也是走个过场,这么厉害的反手进攻力量,不好好培养可惜了。”
邓月好奇问:“从经验来说,陈晓满确实比全欣欣更足一些,但是全欣欣最近的表现真的一天一个样子,两人从认识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比赛,说实话,我个人感觉谁输谁赢还真不好提前说。对了,您刚才提到陈晓满进了国家队,又退队了,是为什么呀?队内比赛输了?还是有新鲜血液挑战成功了?”
甘宇疑惑道:“好像是伤病,要回去养伤,现在养好了就回来了。”这个话题就这么过去了,邓月却更疑惑了,养伤?哪里还有比国家队治疗更好的地方吗?这些不能在镜头下聊,有机会一定找熟人打听打听。
“所以在通过整个比赛的过程来观察,两位选手陈晓满和全欣欣的一个表现到底会如何,球迷朋友们可以一起猜一猜!还有两分钟就开始比赛了,我们能看到两位选手已经做好了比赛,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选手在超级球星杯挑战赛的精彩瞬间,两分钟后,我们回到比赛现场。”
两人双手放在身前交握等着裁判员让她们上场选边,赛场已经有很多球迷了,全欣欣环顾了一圈,轻轻用胳膊捅了捅陈晓满小声说:“你看,好多你的球迷。”语气满是骄傲和自豪,仿佛那个被众人喜欢的是自己。陈晓满轻咳一声:“你专心点,等下你就会知道这事对你干扰有多大。”全欣欣好奇看了一眼,就收神回来。
本次挑边按照积分排名由陈晓满先挑,发球轮次抛硬币决定。首局由全欣欣发球,两人几个热身回合后,主持人引导现场观众安静下来,周围看台的灯光也暗了下来,只剩下决赛台子上的灯光耀眼,和前几天几个球台同时比赛不同,此刻场上只有冠军之战。
这是全欣欣的第一个冠军赛,很神奇的心理感受。有点酸酸的、苦苦的和一丝说不上来的委屈,更多的是兴奋和必胜的决心。她打了9年的乒乓球,从11岁打进市队被教练选中走了乒乓球职业道路后,就没再想过拿下冠军。这些年的经历好像都是在混沌之中坚持着,对于运动员来说,冠军奖项是前行的明灯,而她从未在12岁之后点亮过属于自己的明灯。
青少年锦标赛进了16强,然后输了比赛。
青少年杯进了16强,然后也输了比赛。
U12到U15的选拔赛她基本上一轮、二轮就输出线了。
第一次国家队选拔输了。
第二次国家队选拔输了。
之所以没放弃,是因为她自己想坚持。连乔和都忍不住感慨,换其他孩子早就不打了吧!同一批进市体校的孩子也只有全欣欣在命运的分叉点上选择继续打球。全欣欣身上既有命运的选择又有她的努力,每一场决定去留的比赛,她都能凭借运气拿下名额,让想挑刺的人无话可说,而这每一场看似靠运气的比赛都靠她日复一日埋头苦练得到的机会,但凡换一个不够坚持的、不够努力的,教练也会毫不留情的踢出局。
全欣欣选择了乒乓球,乒乓球也选择了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