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综影视:过分觊觎 > 第69章 归乡

综影视:过分觊觎 第69章 归乡

作者:富贵家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03:53:23 来源:小说旗

蓝心怡的高跟鞋卡在了泥泞的山路里。她试着拔了拔,鞋跟纹丝不动,反而溅起的泥点落在了她米色的西装裤上。她叹了口气,干脆脱掉鞋子,赤脚踩在了湿滑的泥地上。

五月的云岭村,刚下过一场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是她阔别十年的家乡。

\"姑娘,需要帮忙吗?\"一个背着竹篓的老人从后面走来,眯着眼睛打量她。

\"不用了,谢谢阿伯。\"心怡微笑着回应,突然觉得老人有些眼熟,\"您是...林阿伯?\"

老人愣了一下,凑近看了看,突然激动起来:\"你是...蓝家的小闺女?心怡?\"

\"是我啊,林阿伯!\"心怡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林阿伯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之一,小时候常给她讲山里的传说。

\"哎呀,都长这么大了!\"林阿伯上下打量着她,\"听说你在城里当大官了?怎么突然回来了?\"

心怡的笑容僵了僵:\"我...回来看看。\"

她没告诉老人,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一个月前,她辞去了省城规划设计院的高薪工作,决定回到这个生她养她却又贫穷落后的山村。

告别林阿伯后,心怡继续往村里走。越往里走,她的心就越沉。十年过去了,云岭村几乎没什么变化——崎岖的山路、破旧的土坯房、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泥地里玩耍。唯一的新建筑是村口那座贴着白瓷砖的两层小楼,上面挂着\"云岭村村委会\"的牌子。

她的家在半山腰,一座年久失修的木结构老屋。推开门,灰尘扑面而来。心怡放下行李,环顾四周,记忆中的家比印象中更加破败——漏雨的屋顶、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地板。

\"这就是你放弃年薪三十万的工作回来的地方?\"她自嘲地笑了笑,却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收拾了一下午,勉强能住人了。傍晚时分,心怡拿着从省城带回来的礼物,准备去拜访村主任。

村委会里,几个村干部正在开会。看到她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的男人站了起来。

\"你是...蓝家的闺女?\"男人问道。

\"刘主任好,我是蓝心怡。\"她认出了这是村主任刘长福,父亲的老朋友。

\"哎呀,真是稀客!\"刘长福热情地招呼她坐下,\"听说你在省城混得不错,怎么有空回咱们这穷山沟?\"

心怡深吸一口气:\"刘叔,我辞职了。这次回来,是想为家乡做点事。\"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几个村干部面面相觑,刘长福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

\"闺女,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刘长福皱起眉头,\"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在城里有了出息,回来干啥?咱们村要啥没啥,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

\"正因为这样,我才想回来帮忙。\"心怡坚定地说,\"我在省规划设计院工作了六年,参与过多个乡村振兴项目。我想把这些经验带回家乡。\"

刘长福和几个村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明显不太相信这个穿着时髦的城里姑娘能吃得下农村的苦。

\"心怡啊,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刘长福语重心长地说,\"但农村工作没那么简单。你看咱们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前年县里派来的大学生村官,干了不到半年就受不了走了。\"

心怡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刘叔,这是我做的一些初步规划。咱们村虽然偏远,但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可以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一个年轻男子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刘主任,不好了!张家坳那边塌方了,把去镇上的路堵了!\"

刘长福立刻站起来:\"有没有人受伤?\"

\"人没事,但明天赶集的车过不去了。\"

心怡跟着村干部们赶到现场。塌方的山体掩埋了约五十米长的山路,泥土和石块堆成了一座小山。几个村民站在路边,愁眉不展。

\"这下麻烦了。\"刘长福搓着手,\"要等县里派工程队来,最少得三天。\"

心怡仔细观察了塌方情况,突然说:\"刘叔,我看这塌方量不大,如果组织村民一起清理,今天应该能打通一条临时通道。\"

\"这...\"刘长福有些犹豫,\"太危险了吧?\"

\"我可以负责指挥,保证安全。\"心怡卷起袖子,\"我在工地实习过,懂一些基本的安全规范。\"

村干部们将信将疑,但在心怡的坚持下,刘长福终于同意试一试。很快,十几名村民带着工具赶来了。

心怡指挥若定,先让村民清理上方的松动石块,再分段挖掘。她自己也没闲着,拿起铁锹和大家一起干。汗水很快浸透了她的衬衫,泥浆溅满了她的裤子和运动鞋。

\"姑娘,你歇会儿吧。\"一个中年妇女递给她一瓶水,\"你这细皮嫩肉的,哪干过这种粗活。\"

\"谢谢婶子,我没事。\"心怡接过水,一口气喝了半瓶,\"我在城里坐办公室太久了,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太阳西斜时,一条勉强能过车的通道终于被打通了。村民们欢呼起来,看向心怡的眼神多了几分钦佩。

\"闺女,没想到你真有两下子。\"刘长福拍拍她的肩膀,\"走,去我家吃饭,咱们好好聊聊你的想法。\"

当晚,在刘长福家的饭桌上,心怡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先修路,再发展高山茶叶和中药材种植,最后开发乡村旅游。

\"想法是好的,但钱从哪来?\"刘长福的妻子忍不住问,\"咱们村账上就剩两万块钱,连修个厕所都不够。\"

\"可以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心怡说,\"我认识省农业厅的人,可以帮忙争取项目。\"

刘长福叹了口气:\"前几年也申请过,没批下来。县里说咱们村太偏,投资效益低。\"

\"这次不一样。\"心怡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我会做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亲自去跑各个部门。刘叔,请给我一次机会。\"

或许是白天心怡的表现打动了他,刘长福终于点了点头:\"好吧,你先试试。不过别抱太大希望。\"

回家的路上,心怡经过村小学。那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操场上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但一间教室还亮着灯。出于好奇,她走了过去。

透过窗户,她看到一个年轻男子正在批改作业。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轮廓分明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

心怡轻轻敲了敲门。

男子抬起头,看到站在门口的心怡,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走过来开门:\"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抱歉打扰了。\"心怡微笑道,\"我是蓝心怡,刚回村里。看到这么晚还有灯,就过来看看。\"

\"蓝心怡?\"男子露出恍然的表情,\"你是蓝老师的女儿?我听村里人提起过你。\"

\"你认识我父亲?\"

\"我是周远,去年来的支教老师。你父亲的事迹,村里的老教师经常提起。\"

心怡的父亲曾是村小学的校长,十年前因救落水学生不幸去世。这也是她离开家乡的原因之一。

\"原来你是支教老师。\"心怡肃然起敬,\"这么晚还在工作?\"

周远笑了笑:\"孩子们明天有测验,我得把试卷批完。要进来坐坐吗?\"

心怡走进教室,发现虽然设施简陋,但布置得很温馨。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和奖状,角落里还有一个小书架,摆满了图书。

\"这些书...\"

\"大部分是我从城里募捐来的。\"周远给她倒了杯茶,\"村里孩子课外读物太少了。\"

心怡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刚才看到操场上的篮球架都快倒了,孩子们怎么上体育课?\"

周远苦笑:\"基本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篮球架去年就被风刮歪了,一直没钱修。\"

两人聊了很久。心怡了解到,周远是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本来有机会留校任教,却选择来偏远山区支教,已经坚持了三年。

\"为什么不回城里?\"心怡忍不住问,\"以你的学历,在城里学校教书待遇会好很多。\"

周远看着窗外的夜色,轻声道:\"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我刚来时,五年级有一半学生认不全拼音。现在他们都能写简单的作文了。这种成就感,是城里给不了的。\"

那一刻,心怡在这个陌生男子身上看到了一种与自己相似的坚持。或许,他们能成为改变这个村庄的伙伴。

第二天一早,心怡就开始了她的调研工作。她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记录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她测量道路,绘制地图,拍摄照片;她查阅县志,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一周后,当她把一份详尽的《云岭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放在刘长福面前时,老村主任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这都是你一个人做的?\"

\"是的。\"心怡的眼睛因熬夜而泛红,但眼神异常明亮,\"根据我的调研,咱们村最适合发展高山有机茶。我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他们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另外,村里的古民居保存完好,可以开发民宿旅游...\"

刘长福翻看着厚达五十页的方案,突然抬头问道:\"心怡,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心怡沉默片刻,轻声道:\"刘叔,你还记得我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吗?\"

刘长福眼眶一红:\"记得。老蓝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看到村里通上公路,没看到孩子们走出大山。\"

\"我想替他完成这个心愿。\"心怡的声音有些哽咽,\"而且,这也是我自己的选择。城市不缺我一个设计师,但家乡需要每一个愿意回来建设的人。\"

刘长福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拍方案:\"好!明天我就带你去县里汇报。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你得有心理准备,可能会碰钉子。\"

心怡笑了:\"没关系,我有的是耐心和韧性。\"

离开村委会,心怡直接去了村小学。她想和周远商量改善学校条件的事。刚到校门口,就听到一阵争吵声。

\"周老师,我家强子不念书了!\"一个粗犷的男声吼道,\"念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张大哥,强子才十二岁,他现在出去能干什么?\"这是周远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他上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一,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读书?读书能当饭吃?你看看村里那些大学生,有几个混出头的?还不如去工地搬砖,一个月能挣三四千!\"

心怡快步走进校园,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农民正拉着一个瘦小的男孩往外走,周远拦在他们面前。

\"这位大哥,请等一下。\"心怡上前说道,\"我是蓝心怡,省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

男人狐疑地看着她:\"你就是老蓝家的闺女?听说你从城里回来了?\"

\"是的。\"心怡蹲下身,平视着那个叫强子的男孩,\"你喜欢读书吗?\"

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又害怕地看了父亲一眼。

\"张大哥,我也是咱们村出去的。\"心怡站起来,诚恳地说,\"正因为读了书,我才能有今天。强子这么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出息?\"男人冷笑,\"你看看咱们村,年轻人都跑光了,剩下些老弱病残。就算读了大学,谁还愿意回来?\"

心怡直视着他的眼睛:\"我回来了。而且我保证,用不了几年,咱们村会变得不一样。到那时,强子学成归来,正好赶上家乡发展,不是比现在出去打工强多了吗?\"

男人将信将疑:\"你说真的?\"

\"我可以立军令状。\"心怡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三年内村里没变化,我亲自送强子去城里最好的中学,学费我出!\"

这番话震住了男人。他松开儿子的手,挠了挠头:\"那...那就再念两年看看?\"

\"谢谢爸!\"强子高兴地跳起来,跑回教室去了。

男人走后,周远长舒一口气:\"谢谢你。强子是我教过最聪明的学生,要是就这么辍学就太可惜了。\"

\"不用谢,我也是村里的一份子。\"心怡望着简陋的校舍,\"周远,我想把改善学校条件作为第一个项目。孩子们是村子的未来。\"

周远眼睛一亮:\"真的?可是村里不是要先修路和发展产业吗?\"

\"教育是根本。\"心怡坚定地说,\"而且,改善学校相对容易,见效快,能让村民看到希望。\"

两人站在操场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两颗年轻的心因为同一个目标而靠近。

接下来的日子,心怡忙得脚不沾地。她白天跑县里各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晚上熬夜修改方案。周远则组织村民义务劳动,修补校舍,平整操场。

一个月后,当县教育局的领导来村小学考察时,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破旧的教室粉刷一新,歪斜的篮球架换成了新的,操场上的杂草被清理干净,还画上了标准的跑道线。

\"这些都是村民自愿出工出力做的?\"教育局副局长惊讶地问。

\"是的。\"心怡指着正在操场边挖排水沟的村民们,\"大家为了孩子,干劲十足。\"

最终,县里决定拨款二十万元用于云岭村小学的改造升级。消息传来,全村欢腾。这是多年来云岭村获得的最大一笔政府投资。

庆功宴上,刘长福喝得满脸通红,拍着心怡的肩膀说:\"闺女,我小看你了!来,我敬你一杯!\"

心怡以茶代酒,谦虚地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她的目光穿过喧闹的人群,与站在角落的周远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

夜深了,村民们陆续散去。心怡和周远并肩走在回村的路上。五月的山风带着丝丝凉意,繁星满天。

\"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周远问道。

\"申请道路硬化项目。\"心怡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山路,\"路不通,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会很困难吧?\"

\"当然。\"心怡笑了笑,\"但值得一试。你知道吗?我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村里通公路。\"

周远突然停下脚步:\"心怡,你为什么真的回来了?以你的能力,在城里会有更好的发展。\"

月光下,心怡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又坚定:\"因为这里需要改变,而我有能力带来改变。简单来说,这就是我的家。\"

周远沉默良久,轻声道:\"我很高兴你回来了。\"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雷声轰鸣。两人还没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已经砸了下来。

\"要下暴雨了!快走!\"周远拉起心怡的手就往村里跑。

他们刚跑到村口,雨势骤然变大,如同天河决堤。雨水在山路上汇成急流,冲刷着泥土和石块。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轰隆声,比雷声更加沉闷可怕。

\"是山体滑坡!\"周远脸色大变,\"快通知村民撤离!\"

两人分头行动,挨家挨户敲门叫醒村民。当最后一批村民撤到村委会的安全地带时,心怡突然想起:\"林阿伯!他住在山脚下的老屋里!\"

不顾周远的阻拦,心怡抓起手电筒冲进了暴雨中。山路已经变成了湍急的溪流,她几次滑倒,又爬起来继续前进。

林阿伯的老屋半截已经被泥石流掩埋。心怡踹开摇摇欲坠的门,发现老人正蜷缩在角落里,吓得动弹不得。

\"阿伯,我背您出去!\"心怡蹲下身。

\"闺女,你快走吧!我这一把老骨头...\"

\"别说了,快上来!\"

当心怡背着林阿伯艰难地走出屋子时,一道手电光照了过来。是周远!他带着几个村民赶来接应。

\"你疯了吗?\"周远又惊又怒,但还是迅速接过老人,\"这么危险!\"

\"值得。\"心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了。

第二天雨停后,村民们发现通往镇上的主干道被泥石流彻底冲毁了。更糟的是,山体出现了多处裂缝,随时可能再次滑坡。

县里派来的救灾工作组评估后,给出了令人绝望的结论:云岭村地质条件不稳定,建议整体搬迁。

\"搬迁?搬到哪里去?\"村民们炸开了锅,\"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啊!\"

工作组组长无奈地说:\"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县里会在安置区给你们建新房。\"

\"那我们地里的庄稼怎么办?茶园怎么办?\"一个老农激动地问,\"搬走了,我们靠什么生活?\"

心怡站在人群中,听着村民们绝望的议论,心如刀绞。突然,她站了出来:\"领导,能不能先请地质专家来做个详细勘察?也许有治理的可能。\"

组长看了她一眼:\"你是?\"

\"我是省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现在回村工作。\"心怡不卑不亢地说,\"云岭村有三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生态环境优良,非常适合发展绿色产业。如果能够治理地质灾害,比整体搬迁更有意义。\"

组长有些意外:\"你是专业技术人员?那你说说看有什么治理方案?\"

心怡早有准备,拿出手机展示了她拍摄的地质隐患点照片和初步想法:\"我认为可以通过修建挡土墙、排水系统和植被恢复来综合治理...\"

她的专业素养打动了工作组。最终,县里同意先派地质队来勘察,再决定是否搬迁。

地质队来的那天,全村人都出来围观。心怡全程陪同,记录每一个数据。晚上,她在村委会的灯光下研究勘察报告,周远给她送来热茶和饭菜。

\"有希望吗?\"周远轻声问。

心怡揉了揉酸痛的眼睛:\"比想象的好。大部分滑坡是浅层的,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治理。关键是...\"

\"钱?\"

\"嗯。初步估算需要两百多万。\"

周远倒吸一口冷气:\"村里肯定拿不出这么多。\"

\"我会想办法。\"心怡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明天我就去省城,找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

第二天清晨,心怡背着包准备出发时,发现村口聚集了几乎全体村民。刘长福代表大家递给她一个布包:\"闺女,这是全村凑的两万块钱,路上用。你一定要为我们村争口气啊!\"

心怡打开布包,里面全是皱巴巴的零钱,甚至还有硬币。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带好消息回来!\"

周远主动提出陪她一起去:\"我在省城有些同学在教育系统,也许能帮上忙。\"

两人乘坐拖拉机离开村庄时,回头望去,村民们依然站在村口,久久不愿散去。那些期盼的目光,成为心怡心中最重的责任。

省城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让心怡恍如隔世。短短两个月,山村的简朴生活已经改变了她。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她竟有些不适应。

\"先去哪儿?\"周远问。

\"农业厅。我以前的导师现在是农村振兴处处长,他应该能给我们指条明路。\"

导师张教授见到心怡非常高兴,但听完她的来意后却皱起了眉头:\"云岭村的情况很特殊。地质灾害村通常都是直接搬迁,很少有治理的先例。\"

\"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能做成,就是一个示范项目。\"心怡急切地说,\"张老师,您知道现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做成一个综合治理的样板工程!\"

张教授沉思良久,终于说:\"这样吧,我介绍你们去见自然资源厅的李总工,他是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如果他认可你们的方案,我就帮你们申请专项资金。\"

接下来的三天,心怡和周远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递材料、做汇报、争取支持。晚上回到廉价旅馆,两人累得倒头就睡,但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继续战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教授的帮助下,自然资源厅同意将云岭村列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示范点\",首批拨付一百五十万元治理资金,剩余部分由县乡配套解决。

\"我们成功了!\"走出自然资源厅大门,心怡激动地抱住了周远,\"村里不用搬迁了!\"

周远也难掩兴奋:\"心怡,你太棒了!\"

回村的路上,两人有说有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周远突然问道:\"心怡,等村里发展起来了,你有什么打算?会回城里吗?\"

心怡望向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青山,轻声道:\"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我只想脚踏实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云岭村给了我生命和成长的养分,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周远点点头,没再说话。但心怡看到,他的眼中闪烁着与自己同样的光芒——那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对未来坚定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