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心怡的高跟鞋卡在了泥泞的山路里。她试着拔了拔,鞋跟纹丝不动,反而溅起的泥点落在了她米色的西装裤上。她叹了口气,干脆脱掉鞋子,赤脚踩在了湿滑的泥地上。
五月的云岭村,刚下过一场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是她阔别十年的家乡。
\"姑娘,需要帮忙吗?\"一个背着竹篓的老人从后面走来,眯着眼睛打量她。
\"不用了,谢谢阿伯。\"心怡微笑着回应,突然觉得老人有些眼熟,\"您是...林阿伯?\"
老人愣了一下,凑近看了看,突然激动起来:\"你是...蓝家的小闺女?心怡?\"
\"是我啊,林阿伯!\"心怡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林阿伯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之一,小时候常给她讲山里的传说。
\"哎呀,都长这么大了!\"林阿伯上下打量着她,\"听说你在城里当大官了?怎么突然回来了?\"
心怡的笑容僵了僵:\"我...回来看看。\"
她没告诉老人,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一个月前,她辞去了省城规划设计院的高薪工作,决定回到这个生她养她却又贫穷落后的山村。
告别林阿伯后,心怡继续往村里走。越往里走,她的心就越沉。十年过去了,云岭村几乎没什么变化——崎岖的山路、破旧的土坯房、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泥地里玩耍。唯一的新建筑是村口那座贴着白瓷砖的两层小楼,上面挂着\"云岭村村委会\"的牌子。
她的家在半山腰,一座年久失修的木结构老屋。推开门,灰尘扑面而来。心怡放下行李,环顾四周,记忆中的家比印象中更加破败——漏雨的屋顶、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地板。
\"这就是你放弃年薪三十万的工作回来的地方?\"她自嘲地笑了笑,却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收拾了一下午,勉强能住人了。傍晚时分,心怡拿着从省城带回来的礼物,准备去拜访村主任。
村委会里,几个村干部正在开会。看到她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的男人站了起来。
\"你是...蓝家的闺女?\"男人问道。
\"刘主任好,我是蓝心怡。\"她认出了这是村主任刘长福,父亲的老朋友。
\"哎呀,真是稀客!\"刘长福热情地招呼她坐下,\"听说你在省城混得不错,怎么有空回咱们这穷山沟?\"
心怡深吸一口气:\"刘叔,我辞职了。这次回来,是想为家乡做点事。\"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几个村干部面面相觑,刘长福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
\"闺女,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刘长福皱起眉头,\"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在城里有了出息,回来干啥?咱们村要啥没啥,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
\"正因为这样,我才想回来帮忙。\"心怡坚定地说,\"我在省规划设计院工作了六年,参与过多个乡村振兴项目。我想把这些经验带回家乡。\"
刘长福和几个村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明显不太相信这个穿着时髦的城里姑娘能吃得下农村的苦。
\"心怡啊,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刘长福语重心长地说,\"但农村工作没那么简单。你看咱们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前年县里派来的大学生村官,干了不到半年就受不了走了。\"
心怡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刘叔,这是我做的一些初步规划。咱们村虽然偏远,但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可以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一个年轻男子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刘主任,不好了!张家坳那边塌方了,把去镇上的路堵了!\"
刘长福立刻站起来:\"有没有人受伤?\"
\"人没事,但明天赶集的车过不去了。\"
心怡跟着村干部们赶到现场。塌方的山体掩埋了约五十米长的山路,泥土和石块堆成了一座小山。几个村民站在路边,愁眉不展。
\"这下麻烦了。\"刘长福搓着手,\"要等县里派工程队来,最少得三天。\"
心怡仔细观察了塌方情况,突然说:\"刘叔,我看这塌方量不大,如果组织村民一起清理,今天应该能打通一条临时通道。\"
\"这...\"刘长福有些犹豫,\"太危险了吧?\"
\"我可以负责指挥,保证安全。\"心怡卷起袖子,\"我在工地实习过,懂一些基本的安全规范。\"
村干部们将信将疑,但在心怡的坚持下,刘长福终于同意试一试。很快,十几名村民带着工具赶来了。
心怡指挥若定,先让村民清理上方的松动石块,再分段挖掘。她自己也没闲着,拿起铁锹和大家一起干。汗水很快浸透了她的衬衫,泥浆溅满了她的裤子和运动鞋。
\"姑娘,你歇会儿吧。\"一个中年妇女递给她一瓶水,\"你这细皮嫩肉的,哪干过这种粗活。\"
\"谢谢婶子,我没事。\"心怡接过水,一口气喝了半瓶,\"我在城里坐办公室太久了,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太阳西斜时,一条勉强能过车的通道终于被打通了。村民们欢呼起来,看向心怡的眼神多了几分钦佩。
\"闺女,没想到你真有两下子。\"刘长福拍拍她的肩膀,\"走,去我家吃饭,咱们好好聊聊你的想法。\"
当晚,在刘长福家的饭桌上,心怡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先修路,再发展高山茶叶和中药材种植,最后开发乡村旅游。
\"想法是好的,但钱从哪来?\"刘长福的妻子忍不住问,\"咱们村账上就剩两万块钱,连修个厕所都不够。\"
\"可以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心怡说,\"我认识省农业厅的人,可以帮忙争取项目。\"
刘长福叹了口气:\"前几年也申请过,没批下来。县里说咱们村太偏,投资效益低。\"
\"这次不一样。\"心怡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我会做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亲自去跑各个部门。刘叔,请给我一次机会。\"
或许是白天心怡的表现打动了他,刘长福终于点了点头:\"好吧,你先试试。不过别抱太大希望。\"
回家的路上,心怡经过村小学。那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操场上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但一间教室还亮着灯。出于好奇,她走了过去。
透过窗户,她看到一个年轻男子正在批改作业。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轮廓分明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
心怡轻轻敲了敲门。
男子抬起头,看到站在门口的心怡,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走过来开门:\"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抱歉打扰了。\"心怡微笑道,\"我是蓝心怡,刚回村里。看到这么晚还有灯,就过来看看。\"
\"蓝心怡?\"男子露出恍然的表情,\"你是蓝老师的女儿?我听村里人提起过你。\"
\"你认识我父亲?\"
\"我是周远,去年来的支教老师。你父亲的事迹,村里的老教师经常提起。\"
心怡的父亲曾是村小学的校长,十年前因救落水学生不幸去世。这也是她离开家乡的原因之一。
\"原来你是支教老师。\"心怡肃然起敬,\"这么晚还在工作?\"
周远笑了笑:\"孩子们明天有测验,我得把试卷批完。要进来坐坐吗?\"
心怡走进教室,发现虽然设施简陋,但布置得很温馨。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和奖状,角落里还有一个小书架,摆满了图书。
\"这些书...\"
\"大部分是我从城里募捐来的。\"周远给她倒了杯茶,\"村里孩子课外读物太少了。\"
心怡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刚才看到操场上的篮球架都快倒了,孩子们怎么上体育课?\"
周远苦笑:\"基本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篮球架去年就被风刮歪了,一直没钱修。\"
两人聊了很久。心怡了解到,周远是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本来有机会留校任教,却选择来偏远山区支教,已经坚持了三年。
\"为什么不回城里?\"心怡忍不住问,\"以你的学历,在城里学校教书待遇会好很多。\"
周远看着窗外的夜色,轻声道:\"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我刚来时,五年级有一半学生认不全拼音。现在他们都能写简单的作文了。这种成就感,是城里给不了的。\"
那一刻,心怡在这个陌生男子身上看到了一种与自己相似的坚持。或许,他们能成为改变这个村庄的伙伴。
第二天一早,心怡就开始了她的调研工作。她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记录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她测量道路,绘制地图,拍摄照片;她查阅县志,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一周后,当她把一份详尽的《云岭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放在刘长福面前时,老村主任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这都是你一个人做的?\"
\"是的。\"心怡的眼睛因熬夜而泛红,但眼神异常明亮,\"根据我的调研,咱们村最适合发展高山有机茶。我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他们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另外,村里的古民居保存完好,可以开发民宿旅游...\"
刘长福翻看着厚达五十页的方案,突然抬头问道:\"心怡,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心怡沉默片刻,轻声道:\"刘叔,你还记得我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吗?\"
刘长福眼眶一红:\"记得。老蓝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看到村里通上公路,没看到孩子们走出大山。\"
\"我想替他完成这个心愿。\"心怡的声音有些哽咽,\"而且,这也是我自己的选择。城市不缺我一个设计师,但家乡需要每一个愿意回来建设的人。\"
刘长福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拍方案:\"好!明天我就带你去县里汇报。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你得有心理准备,可能会碰钉子。\"
心怡笑了:\"没关系,我有的是耐心和韧性。\"
离开村委会,心怡直接去了村小学。她想和周远商量改善学校条件的事。刚到校门口,就听到一阵争吵声。
\"周老师,我家强子不念书了!\"一个粗犷的男声吼道,\"念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张大哥,强子才十二岁,他现在出去能干什么?\"这是周远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他上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一,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读书?读书能当饭吃?你看看村里那些大学生,有几个混出头的?还不如去工地搬砖,一个月能挣三四千!\"
心怡快步走进校园,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农民正拉着一个瘦小的男孩往外走,周远拦在他们面前。
\"这位大哥,请等一下。\"心怡上前说道,\"我是蓝心怡,省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
男人狐疑地看着她:\"你就是老蓝家的闺女?听说你从城里回来了?\"
\"是的。\"心怡蹲下身,平视着那个叫强子的男孩,\"你喜欢读书吗?\"
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又害怕地看了父亲一眼。
\"张大哥,我也是咱们村出去的。\"心怡站起来,诚恳地说,\"正因为读了书,我才能有今天。强子这么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出息?\"男人冷笑,\"你看看咱们村,年轻人都跑光了,剩下些老弱病残。就算读了大学,谁还愿意回来?\"
心怡直视着他的眼睛:\"我回来了。而且我保证,用不了几年,咱们村会变得不一样。到那时,强子学成归来,正好赶上家乡发展,不是比现在出去打工强多了吗?\"
男人将信将疑:\"你说真的?\"
\"我可以立军令状。\"心怡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三年内村里没变化,我亲自送强子去城里最好的中学,学费我出!\"
这番话震住了男人。他松开儿子的手,挠了挠头:\"那...那就再念两年看看?\"
\"谢谢爸!\"强子高兴地跳起来,跑回教室去了。
男人走后,周远长舒一口气:\"谢谢你。强子是我教过最聪明的学生,要是就这么辍学就太可惜了。\"
\"不用谢,我也是村里的一份子。\"心怡望着简陋的校舍,\"周远,我想把改善学校条件作为第一个项目。孩子们是村子的未来。\"
周远眼睛一亮:\"真的?可是村里不是要先修路和发展产业吗?\"
\"教育是根本。\"心怡坚定地说,\"而且,改善学校相对容易,见效快,能让村民看到希望。\"
两人站在操场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两颗年轻的心因为同一个目标而靠近。
接下来的日子,心怡忙得脚不沾地。她白天跑县里各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晚上熬夜修改方案。周远则组织村民义务劳动,修补校舍,平整操场。
一个月后,当县教育局的领导来村小学考察时,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破旧的教室粉刷一新,歪斜的篮球架换成了新的,操场上的杂草被清理干净,还画上了标准的跑道线。
\"这些都是村民自愿出工出力做的?\"教育局副局长惊讶地问。
\"是的。\"心怡指着正在操场边挖排水沟的村民们,\"大家为了孩子,干劲十足。\"
最终,县里决定拨款二十万元用于云岭村小学的改造升级。消息传来,全村欢腾。这是多年来云岭村获得的最大一笔政府投资。
庆功宴上,刘长福喝得满脸通红,拍着心怡的肩膀说:\"闺女,我小看你了!来,我敬你一杯!\"
心怡以茶代酒,谦虚地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她的目光穿过喧闹的人群,与站在角落的周远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
夜深了,村民们陆续散去。心怡和周远并肩走在回村的路上。五月的山风带着丝丝凉意,繁星满天。
\"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周远问道。
\"申请道路硬化项目。\"心怡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山路,\"路不通,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会很困难吧?\"
\"当然。\"心怡笑了笑,\"但值得一试。你知道吗?我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村里通公路。\"
周远突然停下脚步:\"心怡,你为什么真的回来了?以你的能力,在城里会有更好的发展。\"
月光下,心怡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又坚定:\"因为这里需要改变,而我有能力带来改变。简单来说,这就是我的家。\"
周远沉默良久,轻声道:\"我很高兴你回来了。\"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雷声轰鸣。两人还没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已经砸了下来。
\"要下暴雨了!快走!\"周远拉起心怡的手就往村里跑。
他们刚跑到村口,雨势骤然变大,如同天河决堤。雨水在山路上汇成急流,冲刷着泥土和石块。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轰隆声,比雷声更加沉闷可怕。
\"是山体滑坡!\"周远脸色大变,\"快通知村民撤离!\"
两人分头行动,挨家挨户敲门叫醒村民。当最后一批村民撤到村委会的安全地带时,心怡突然想起:\"林阿伯!他住在山脚下的老屋里!\"
不顾周远的阻拦,心怡抓起手电筒冲进了暴雨中。山路已经变成了湍急的溪流,她几次滑倒,又爬起来继续前进。
林阿伯的老屋半截已经被泥石流掩埋。心怡踹开摇摇欲坠的门,发现老人正蜷缩在角落里,吓得动弹不得。
\"阿伯,我背您出去!\"心怡蹲下身。
\"闺女,你快走吧!我这一把老骨头...\"
\"别说了,快上来!\"
当心怡背着林阿伯艰难地走出屋子时,一道手电光照了过来。是周远!他带着几个村民赶来接应。
\"你疯了吗?\"周远又惊又怒,但还是迅速接过老人,\"这么危险!\"
\"值得。\"心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了。
第二天雨停后,村民们发现通往镇上的主干道被泥石流彻底冲毁了。更糟的是,山体出现了多处裂缝,随时可能再次滑坡。
县里派来的救灾工作组评估后,给出了令人绝望的结论:云岭村地质条件不稳定,建议整体搬迁。
\"搬迁?搬到哪里去?\"村民们炸开了锅,\"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啊!\"
工作组组长无奈地说:\"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县里会在安置区给你们建新房。\"
\"那我们地里的庄稼怎么办?茶园怎么办?\"一个老农激动地问,\"搬走了,我们靠什么生活?\"
心怡站在人群中,听着村民们绝望的议论,心如刀绞。突然,她站了出来:\"领导,能不能先请地质专家来做个详细勘察?也许有治理的可能。\"
组长看了她一眼:\"你是?\"
\"我是省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现在回村工作。\"心怡不卑不亢地说,\"云岭村有三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生态环境优良,非常适合发展绿色产业。如果能够治理地质灾害,比整体搬迁更有意义。\"
组长有些意外:\"你是专业技术人员?那你说说看有什么治理方案?\"
心怡早有准备,拿出手机展示了她拍摄的地质隐患点照片和初步想法:\"我认为可以通过修建挡土墙、排水系统和植被恢复来综合治理...\"
她的专业素养打动了工作组。最终,县里同意先派地质队来勘察,再决定是否搬迁。
地质队来的那天,全村人都出来围观。心怡全程陪同,记录每一个数据。晚上,她在村委会的灯光下研究勘察报告,周远给她送来热茶和饭菜。
\"有希望吗?\"周远轻声问。
心怡揉了揉酸痛的眼睛:\"比想象的好。大部分滑坡是浅层的,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治理。关键是...\"
\"钱?\"
\"嗯。初步估算需要两百多万。\"
周远倒吸一口冷气:\"村里肯定拿不出这么多。\"
\"我会想办法。\"心怡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明天我就去省城,找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
第二天清晨,心怡背着包准备出发时,发现村口聚集了几乎全体村民。刘长福代表大家递给她一个布包:\"闺女,这是全村凑的两万块钱,路上用。你一定要为我们村争口气啊!\"
心怡打开布包,里面全是皱巴巴的零钱,甚至还有硬币。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带好消息回来!\"
周远主动提出陪她一起去:\"我在省城有些同学在教育系统,也许能帮上忙。\"
两人乘坐拖拉机离开村庄时,回头望去,村民们依然站在村口,久久不愿散去。那些期盼的目光,成为心怡心中最重的责任。
省城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让心怡恍如隔世。短短两个月,山村的简朴生活已经改变了她。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她竟有些不适应。
\"先去哪儿?\"周远问。
\"农业厅。我以前的导师现在是农村振兴处处长,他应该能给我们指条明路。\"
导师张教授见到心怡非常高兴,但听完她的来意后却皱起了眉头:\"云岭村的情况很特殊。地质灾害村通常都是直接搬迁,很少有治理的先例。\"
\"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能做成,就是一个示范项目。\"心怡急切地说,\"张老师,您知道现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做成一个综合治理的样板工程!\"
张教授沉思良久,终于说:\"这样吧,我介绍你们去见自然资源厅的李总工,他是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如果他认可你们的方案,我就帮你们申请专项资金。\"
接下来的三天,心怡和周远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递材料、做汇报、争取支持。晚上回到廉价旅馆,两人累得倒头就睡,但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继续战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教授的帮助下,自然资源厅同意将云岭村列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示范点\",首批拨付一百五十万元治理资金,剩余部分由县乡配套解决。
\"我们成功了!\"走出自然资源厅大门,心怡激动地抱住了周远,\"村里不用搬迁了!\"
周远也难掩兴奋:\"心怡,你太棒了!\"
回村的路上,两人有说有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周远突然问道:\"心怡,等村里发展起来了,你有什么打算?会回城里吗?\"
心怡望向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青山,轻声道:\"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我只想脚踏实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云岭村给了我生命和成长的养分,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周远点点头,没再说话。但心怡看到,他的眼中闪烁着与自己同样的光芒——那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对未来坚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