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49章 伍子胥

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49章 伍子胥

作者:轩辕风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5:03 来源:小说旗

在那风云变幻的春秋时期,楚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处名为椒邑的地方。

就在这里,一个日后名震天下的人物——伍子胥诞生在了一个声名显赫的贵族之家。

他的父亲伍奢乃是楚国太子建的授业恩师,其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对楚国的江山社稷忠心耿耿。

自小,伍子胥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颖和好学之心。

家中堆积如山的经史典籍成了他每日必读之物,那些古老智慧的文字如同甘霖一般滋润着他求知若渴的心。

不仅如此,他还勤练武艺,寒暑不辍,终于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

在这成长的岁月里,伍子胥心中渐渐燃起一团熊熊烈火,那便是立志要在楚国这片土地上扬名立万,施展自己的满腔抱负,守护家国安宁。

然而,命运就如那汹涌澎湃的波涛,总是在人们毫无防备之时掀起惊涛骇浪。

当时,楚平王为太子建迎娶秦国之女孟嬴,谁曾想这一见之下,楚平王竟然被孟嬴的倾国倾城之貌所迷,全然不顾人伦道德,将她强行纳入自己的后宫。

为了遮掩这桩丑闻,楚平王又偏听偏信奸佞小人费无忌的谗言,决意废掉太子建。

面对这般荒唐行径,伍奢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向楚平王进谏,试图让他迷途知返。

只可惜忠言逆耳,伍奢此举非但未能奏效,反而激怒了楚平王。

盛怒之下,楚平王下令将伍奢打入大牢,囚禁起来。

可那费无忌贼心不死,继续捏造罪名,诬陷伍奢与太子建有谋反之举。

得知此消息后,伍奢的长子伍尚毫不犹豫,决定前往郢都陪伴父亲共赴黄泉。

他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身为儿子,为尽孝道,哪怕前路艰险也在所不惜。

而伍子胥,则在一位至交好友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密报之下,不得不忍痛割舍亲情,匆匆踏上了充满未知与艰险的逃亡之路……

伍子胥一路上小心翼翼,白天藏匿于山林之间、荒野之处,夜晚才敢出来赶路。

他不敢走大路,专挑那些偏僻难行的小道前行。

风餐露宿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有时能摘些野果充饥,有时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前行。

他心中清楚得很,如今的楚国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楚王的追杀令早已传遍全国,每一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危险。

然而,强烈的复仇之心支撑着他不断前进,他知道只有逃往其他国家,才有机会积攒力量,报这血海深仇。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跋涉,伍子胥终于来到了昭关。

远远望去,只见此处山势险峻,道路狭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那关卡处更是戒备森严,士兵们手持长枪,目光锐利地审视着过往行人。

所有想要通过此关的人,都必须接受严格的身份核查,而且墙上还张贴着伍子胥的画像。

伍子胥望着那画像,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上面画的人与自己简直一模一样!

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怎么办?若是在此处被发现,定然插翅难逃!

一时间,伍子胥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

就在伍子胥感到绝望之际,命运似乎眷顾了他。

他偶然间结识了一位名叫东皋公的隐士。

这位隐士听闻了伍子胥的悲惨遭遇后,深表同情,决定伸出援手相助。

东皋公毫不犹豫地将伍子胥带回了家中,好生安顿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东皋公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帮伍子胥顺利通过昭关。

终于,一个巧妙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

出了昭关之后,伍子胥犹如脱缰野马一般,发足狂奔。

一路上,他风驰电掣般地穿过山林、越过原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逃离楚国的追捕范围。

终于,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伍子胥来到了波涛汹涌的江边。

然而,此时他的心情却瞬间跌入谷底,因为身后的追兵已经越来越近,而江面上竟然连一艘可以渡江的舟楫都没有!

眼看着敌人即将追至眼前,伍子胥感到一阵绝望涌上心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只见远处的江面上,一艘小小的渔船缓缓驶来,船头站着一位年逾古稀的渔翁。

那渔翁熟练地挥动着船桨,不一会儿便靠近了岸边。

伍子胥见状,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跳上船去。

渔翁也不多言,迅速掉转船头,向着对岸奋力划去。

随着小船渐渐远离江岸,伍子胥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当他们成功抵达对岸时,伍子胥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但他内心的感激之情却是溢于言表。

他连忙解下腰间那把价值百金的佩剑,双手递到渔翁面前说道:“老人家,多谢您的救命之恩!此剑虽非什么稀世珍宝,但也值些银两,请您务必收下。”

谁知,那渔翁微微一笑,轻轻推开了伍子胥的手,婉拒道:“公子不必如此客气。如今楚国悬赏捉拿你,赏格可是高达五万石粮食啊,此外还有执珪之爵等着人去领取呢。倘若我是个贪图钱财之人,恐怕早就跑去报官领赏了,又岂会冒险救你过江?所以,这剑我是万万不能收的。”

听到这番话,伍子胥不禁愣住了。他望着渔翁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在这一刻,他深深地领悟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话的真谛。

伍子胥郑重其事地朝着渔翁深深鞠了一躬,表示自己一定会铭记这份大恩大德。

随后,他再次踏上了前往吴国的征程,而那位善良的渔翁则默默地摇着小船离开了岸边,消失在了茫茫江水之中……

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和漫长的旅途跋涉,伍子胥终于拖着疲惫不堪但又充满期待的身躯踏上了吴国的土地。

此时此刻的吴国,正处于风云变幻之际,公子光牢牢掌握着国家的权柄。

伍子胥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很快就洞悉到公子光内心深处隐藏着一颗渴望夺取王位、开创宏伟霸业的心。

为了能够顺利获取公子光的充分信任与倚重,伍子胥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向他举荐一名英勇无畏且身手不凡的勇士——专诸。

紧接着,伍子胥全身心投入到协助公子光精心筹划那起震惊天下的“专诸刺王僚”事件当中。

在那个令人心弦紧绷、紧张刺激到极点的宫廷政变之夜,专诸巧妙地将锋利无比的匕首藏匿在一条鲜美的鱼腹中。

当吴王僚毫无防备地享用这道佳肴时,专诸突然暴起发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匕首,准确无误地刺向吴王僚要害之处。

刹那间,鲜血四溅,吴王僚当场毙命。这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取得圆满成功,公子光得以如愿以偿地登上梦寐以求的王位,成为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吴王阖闾。

阖闾即位伊始,便深切认识到伍子胥乃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对伍子胥予以高度重视并委以重任。

而伍子胥自然也是感恩戴德,决心不辜负吴王阖闾的殷切期望,全力以赴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首先,伍子胥全力辅佐阖闾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决推行依法治国理念,广纳贤才良士。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吴国的政治生态逐渐变得清正廉明起来,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与此同时,伍子胥还积极投身于军队建设工作之中。

他结合吴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着重打造了一支实力强劲、威震四方的水师部队。

这支精锐水师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具备出色的水上作战能力。

正是得益于伍子胥的不懈努力和精心谋划,吴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为日后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铺平了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伍子胥还结识了孙武,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孙武献上自己所着的《孙子兵法》,伍子胥向阖闾极力推荐,孙武也因此得到重用。

伍子胥与孙武携手,共同辅佐阖闾,一个主政,一个统军,吴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在诸侯争霸的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吴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伍子胥复仇的时机终于来临。

公元前506年,阖闾听从伍子胥和孙武的建议,联合唐、蔡两国,向楚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伍子胥亲自挂帅,率领吴军一路势如破竹。

他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避开楚军的正面防线,采用迂回战术,从楚国东北部的大别山一带突袭,直捣楚国腹地。

在柏举之战中,伍子胥与孙武紧密配合,以三万吴军大破楚国二十万大军。

楚军主帅囊瓦临阵脱逃,楚军全线崩溃。

吴军乘胜追击,连续五战五捷,只用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就攻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此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血海深仇,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以泄心头之恨。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有人称赞伍子胥为父报仇,是真性情的大丈夫;也有人指责他此举太过残忍,有违人伦道德。

但伍子胥却不在乎这些评价,他只知道,自己多年来的血海深仇终于得报,心中的痛苦与怨恨也随着这三百鞭渐渐消散。

楚国虽遭重创,但并未灭亡。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逐渐恢复元气,开始反击吴国。

与此同时,吴国的东南方,越国也在悄然崛起,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率军抵抗。

在檇李之战中,勾践采用了一种奇特的战术,他让死囚在阵前自刎,趁吴军惊愕之际,发动突然袭击,阖闾在战斗中受伤,不久后身亡。

临终前,阖闾将王位传给儿子夫差,并嘱咐他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夫差即位后,日夜练兵,立志复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求和,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到吴国为奴。

伍子胥主张一举消灭越国,以绝后患,但夫差不听,他被勾践的谦卑和范蠡的计谋所迷惑,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此后,伍子胥多次劝谏夫差,提醒他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不可养虎为患。

但夫差不仅不听,反而对伍子胥产生了不满和猜忌。

而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后,终于被夫差放回越国。

回国后的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差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一心想要北上争霸,与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一争高下。

伍子胥极力反对,他认为吴国的主要威胁是越国,应该先解决越国问题,再考虑争霸中原。

但夫差对伍子胥的话置若罔闻,执意发动对齐国的战争。

公元前484年,夫差在艾陵之战中击败齐国,一时间威名远扬。

他更加骄横自大,对伍子胥的劝谏愈发反感。

此时,奸臣伯嚭趁机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诬陷伍子胥谋反。

夫差信以为真,竟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杀。

伍子胥接过宝剑,仰天长叹:“我辅佐你父亲成就霸业,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要把吴国分一半给我,我都不接受,如今你却听信谗言要杀我。我死之后,你们一定会看到越国的军队开进吴国的都城,吴国也必将走向灭亡!”

说完,伍子胥自刎而死。

夫差得知伍子胥已死,还不解恨,下令将他的尸体装在皮囊里,投入江中。

伍子胥死后不久,勾践果然率领越军攻打吴国。

经过多年的战争,吴国国力耗尽,最终被越国所灭。

夫差在绝望中自杀,临死前,他用布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无颜在地下见到伍子胥啊!”

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

他是一位忠肝义胆的英雄,为报父仇,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业。

他又是一位悲剧人物,虽忠心耿耿,却因忠言逆耳,不被君主理解,最终含冤而死。

他的故事,成为了春秋历史上的一段悲壮传奇,被后人传颂至今,警示着人们在权力、**和忠诚之间的抉择与坚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