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76章 秦始皇嬴政

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76章 秦始皇嬴政

作者:轩辕风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5:03 来源:小说旗

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秦始皇嬴政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以雷霆手段和雄才大略,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

公元前259年,在赵国都城邯郸,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嬴政。

嬴政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秦赵两国常年处于战争状态,关系紧张。

他的父亲异人作为秦国公子,在赵国充当人质,处境艰难。

异人在赵国不仅要忍受生活的困苦,还要时刻面临生命危险,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赵人的监视。

嬴政就在这样动荡不安、寄人篱下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

在邯郸的日子里,嬴政和母亲赵姬相依为命。

他们住在简陋的居所,生活拮据,时常食不果腹。

赵姬虽然出身舞姬,但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她想尽办法教嬴政读书识字。

嬴政自幼聪明伶俐,对学习充满了渴望,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坚持不懈地学习。

然而,作为秦国人质的儿子,嬴政在赵国受尽了屈辱。

他时常遭受赵人的欺辱和嘲笑,走在邯郸的街头,人们对他指指点点,甚至有人向他扔石头。

但这些磨难并未将他击垮,反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渴望强大与复仇的种子。

他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让秦国称霸天下,结束这乱世纷争,让那些曾经欺辱过他的人都付出代价。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嬴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韧和隐忍。

他虽然年纪小,但心思缜密,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

他知道,在这个陌生而危险的国度,唯有小心翼翼才能生存下去。

他每日刻苦学习,研读兵法、史书,对天下局势有着超乎常人的关注和理解。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勾勒未来秦国的强大蓝图。

吕不韦,这位极具政治眼光的商人,在此时发现了异人身上潜在的价值。

他认定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倾其所有,精心谋划。

吕不韦先是拿出大量钱财资助异人,改善他的生活条件,让他在赵国结交权贵,提高自己的声望。

然后,吕不韦亲自前往秦国,游说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是秦孝文王的宠妃,但她没有子嗣。

吕不韦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谋略,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养子。

在吕不韦的努力下,异人终于逃离赵国,返回秦国,并成功登上王位,是为秦庄襄王。

嬴政和母亲赵姬也终于结束了长达数年的质子生涯,回到秦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英年早逝,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王位。

然而,此时的嬴政虽贵为秦王,却并未真正掌握实权。

朝政大权被丞相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把持,吕不韦被尊为“仲父”,权势滔天。

吕不韦凭借着扶持秦庄襄王上位的功劳,在秦国朝堂上呼风唤雨。

他不仅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还豢养了三千门客,着书立说,试图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

赵姬则因为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对吕不韦言听计从。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他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不甘心成为傀儡君主。

他开始暗中观察朝堂局势,思考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而吕不韦与赵姬的暧昧关系,以及嫪毐凭借太后宠信逐渐崛起,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更是让嬴政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

嫪毐原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为了摆脱与赵姬的关系,同时又能继续掌控太后,便将嫪毐假扮成宦官,送入宫中侍奉赵姬。

赵姬很快就被嫪毐迷惑,与他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

嫪毐凭借太后的宠信,权势日益膨胀,被封为长信侯,拥有大片封地和众多家僮。

他甚至在朝堂上公然宣称自己是秦王的“假父”,不把嬴政放在眼里。

嬴政深知,要夺回权力,必须隐忍等待时机。

他表面上对吕不韦和嫪毐恭顺有加,暗中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他广纳贤才,招募李斯等一批有识之士,为日后亲政做准备。

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的一个小吏,他胸怀大志,渴望在乱世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来到秦国后,得到了嬴政的赏识,被任命为郎官。

李斯向嬴政提出了许多富国强兵的建议,深受嬴政的信任。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满22岁,按照秦国礼制举行加冠大典,正式亲政。

嫪毐害怕嬴政掌权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叛乱。

他伪造秦王御玺和太后玺印,调动县卒、卫卒和门客,企图攻打蕲年宫,杀死嬴政。

嬴政早有防备,他得知嫪毐叛乱的消息后,立即派昌平君、昌文君率领咸阳士卒平叛。

双方在咸阳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嫪毐的叛军很快就被击败。

嫪毐试图逃跑,但最终被秦军抓获。

嬴政对嫪毐恨之入骨,下令将嫪毐车裂,诛其三族,将他与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摔死在布袋之中,同时将太后赵姬囚禁在雍城。

此后,嬴政又以吕不韦与嫪毐事件有牵连为由,免去吕不韦丞相之职,将其流放蜀地。

吕不韦深知大势已去,他担心自己最终会被嬴政处死,于是饮鸩自尽。

至此,嬴政彻底清除了朝中的两大政治势力,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最高权力,开始了他统一六国的征程。

嬴政亲政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重用李斯、尉缭等人才,制定了“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秦国首先将矛头指向了韩国。

韩国地处中原,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但韩国国力弱小,在六国中最为薄弱。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韩军不堪一击,秦军迅速攻占了韩国都城新郑,俘虏韩王韩安,韩国灭亡。

嬴政在其地设置颍川郡,将韩国纳入秦国版图。

紧接着,秦国又把目标对准了赵国。

赵国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强国,拥有廉颇、李牧等名将,军队战斗力极强。

嬴政深知攻打赵国并非易事,于是他采用了离间计。

他派间谍携带重金潜入赵国,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谋反。

赵王中计,派人取代李牧,并将李牧杀害。

失去李牧的赵**队如一盘散沙,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

赵王迁的哥哥赵嘉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抵抗秦军,但最终也被秦军击败。

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

魏军依托黄河天险,坚守都城大梁。

王贲见强攻难以奏效,便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经过长时间的水攻,大梁城城墙崩塌,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楚国地域辽阔,实力强大。

嬴政先是派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楚,李信年轻气盛,初战告捷,但在追击楚军的过程中,中了楚军的埋伏,秦军大败而归。

嬴政并未气馁,他亲自登门向老将王翦道歉,请王翦出山。

王翦认为,要想灭亡楚国,非60万大军不可。

嬴政同意了王翦的请求,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秦军伐楚。

楚国集中全国兵力抵抗,王翦采取坚壁清野、以逸待劳的战术,与楚军对峙一年之久。

楚军求战不得,士气低落,逐渐松懈。

王翦抓住时机,发起总攻,楚军大败,楚国名将项燕自杀。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在灭亡楚国之后,秦国大军北上,于公元前222年攻灭燕国。

燕国太子丹曾派荆轲刺杀嬴政,但刺杀行动失败,反而激怒了嬴政。

秦军迅速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到辽东,为了讨好秦国,他杀死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

但秦军并未就此罢休,继续追击,最终俘虏燕王喜,燕国彻底覆灭。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向齐国发动进攻。

齐国长期与秦国交好,不修战备。

面对秦军的突然进攻,齐**队毫无抵抗之力,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

短短十年间,嬴政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天下归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自创“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秦朝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传承下去。

为了巩固新生的大一统王朝,嬴政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上,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以往诸侯国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国家政令能够统一传达和执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规定统一的货币标准,以圆形方孔钱为全国通用货币,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同时,还统一车轨,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加强了全国各地的交通联系。

驰道的修建,使得军队能够快速调动,物资能够顺利运输,大大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这一举措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交流沟通,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此外,嬴政还下令收集天下书籍,藏于咸阳宫,虽然这些书籍后来大多毁于“焚书”事件,但在当时,这一举措对文化的保存和整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嬴政还北击匈奴,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长城的修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它有效地阻挡了匈奴的南下,保障了中原地区的安全。

南征百越,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南征百越的过程中,秦军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地形复杂、气候炎热、疾病流行等,但嬴政并未退缩,他坚定地支持秦军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随着秦朝的日益强大和稳定,嬴政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梦想着能够永远统治天下。

为此,他多次派遣方士出海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是当时着名的方士,他向嬴政进言,称东海中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山上住着仙人,藏有长生不老之药。

嬴政信以为真,派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

徐福出海后,一去不复返,嬴政多次派人寻找,都没有结果。

但嬴政并未死心,他继续派遣其他方士出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时,嬴政在晚年也变得愈发残暴。

为了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他征发大量民夫,百姓苦不堪言。

阿房宫规模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陵墓更是奢华至极,里面藏有无数珍宝。

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许多百姓为了逃避徭役,纷纷逃亡山林,成为盗贼。

在思想文化方面,嬴政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外,其余各国史书和百家典籍全部焚毁。

这一举措严重破坏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在“坑儒”事件中,嬴政下令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活埋,这一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也使得嬴政的形象在后世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享年50岁。

他的去世,如同一颗巨星的陨落,震动了整个秦朝。

然而,他所开创的大一统王朝和一系列改革措施,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推行的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等措施,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华夏历史的丰碑之上,成为千古帝王的传奇典范 。

尽管他的晚年存在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功绩远远超过了他的过错,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