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18章 汉献帝刘协

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118章 汉献帝刘协

作者:轩辕风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5:03 来源:小说旗

光和四年,洛阳皇宫的掖庭宛如一座华丽的囚笼,红墙金瓦之下,处处弥漫着压抑与诡谲的气息。

王美人侧卧在雕花拔步床上,精致的锦被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她日渐消瘦的身躯上。

她出身官宦世家,自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生得花容月貌,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气质。

然而,自踏入这红墙黄瓦的宫廷,便如羔羊误入虎穴,卷入了残酷的后宫争斗漩涡之中。

彼时,何皇后凭借着出众的美貌和狠辣的手段,在后宫中独揽大权。

她出身屠夫之家,靠着贿赂和钻营,一步步爬上了皇后的宝座。

但她深知自己出身低微,时刻担心其他妃嫔母凭子贵,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对怀有身孕的妃嫔恨之入骨,一旦发现,便会不择手段地加以迫害。

王美人深知何皇后的阴毒,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她背着众人偷偷服用了堕胎药。

然而,腹中的胎儿仿佛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去。

此后,王美人接连梦见自己背着太阳行走,心中隐隐觉得这是上天赐予的吉兆,于是决定不顾危险,留下这个孩子。

分娩的那天,掖庭内一片忙碌,稳婆和宫女们进进出出,王美人在剧痛中苦苦挣扎。

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划破掖庭的寂静,刘协诞生了。

汉灵帝听闻喜讯,龙颜大悦,匆匆赶来。

他看着襁褓中眉眼灵动的儿子,心中满是欢喜,亲自赐名“协”。

然而,这份喜悦如同昙花一现,很快便被何皇后的嫉妒之火吞噬。

就在刘协未足月时,何皇后的心腹趁着夜色,悄悄端进一杯毒汤药。

王美人毫无防备,饮下后七窍流血,香消玉殒。

汉灵帝得知王美人的死讯,雷霆震怒,立即下令严查。

真相大白后,他怒不可遏,欲废黜何皇后,以泄心头之恨。

然而,宦官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纷纷为何皇后求情。

中常侍张让、赵忠等人在汉灵帝面前痛哭流涕,称何皇后虽然犯下大错,但念及她多年来对皇上的侍奉和对后宫的管理,恳请皇上从轻发落。

在宦官们的轮番劝说下,汉灵帝无奈作罢。

但为了保护刘协,他将孩子送到永乐宫,交由董太后抚养,刘协也因此被称为“董侯”。

在董太后的悉心照料下,刘协渐渐长大。

他生得聪慧伶俐,举止端庄,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每天清晨,他都会在永乐宫的花园里诵读诗书,清脆的童声在宫殿间回荡。

闲暇时,他时常聆听董太后讲述宫廷往事和治国之道,心中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董太后看着这个聪明可爱的孙儿,心中满是欣慰,常常教导他要心怀天下,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但刘协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逼近。

中平六年,汉灵帝在嘉德宫驾崩,年仅十三岁的刘辩登上皇位,刘协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此时,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大将军何进为了铲除宦官势力,密诏并州牧董卓进京。

消息传出,宫廷内外一片恐慌。

张让、段珪等宦官得知何进的计划后,决定先发制人。

他们在宫中设下埋伏,诱骗何进入宫。

何进刚踏入宫门,便被隐藏在暗处的宦官们一拥而上,乱刀砍死。

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等人得知消息后,义愤填膺,立即带兵反攻。

皇宫内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宫女和太监们四处逃窜,一片混乱。

刘辩和刘协在混乱中被张让等人劫持出宫。

他们一路逃到黄河岸边的小平津渡口,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随后赶到。

闵贡手持长剑,怒斥张让等**国乱政,手起刀落,杀死了一众宦官。

张让自知大势已去,绝望地投河自尽。

不久后,董卓率领陇西铁骑赶到。他身材魁梧,满脸横肉,一双眼睛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董卓见到刘辩时,刘辩惊恐万分,语无伦次;而刘协却镇定自若,将事变经过清晰地讲述出来。

董卓心中暗自惊叹,又因自认与董太后同族,便有了废立之意。

回到京城后,董卓迅速收编了何进和何苗的部下,又命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完全控制了局势。

九月初一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迫刘辩退位,扶刘协登基。

年仅九岁的刘协就这样在混乱中成为了汉献帝。

随后,董卓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后的罪责,将其迁入永安宫,两日后,何太后也被毒杀。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又加封为太师,独揽朝政大权。

他放纵部下在洛阳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士兵们闯入百姓家中,抢夺财物,奸淫妇女,整个洛阳城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离家园,四处流浪。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饿死的老人和孩子,惨不忍睹。

初平元年春天,各地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组成了“关东联军”,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

董卓见势不妙,决定挟持刘协迁都长安,以避锋芒。

临行前,他下令烧毁洛阳城,无数百姓葬身火海,昔日繁华的洛阳城瞬间化为一片废墟。

熊熊大火燃烧了数日,黑烟弥漫,遮天蔽日,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笼罩。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拉拢中郎将吕布,成功刺杀了董卓。

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然而,王允刚愎自用,未能妥善安抚董卓旧部,导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起兵作乱,攻打京师。

六月初一,长安城沦陷,吕布战败逃走,王允被杀。

李傕自封将军,掌控了东汉政权。

此后,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争权夺利,矛盾日益激化。

兴平二年,李傕杀死樊稠,与郭汜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长安城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三月,安西将军杨定与郭汜合谋劫持刘协,事情败露后,李傕先派李暹率兵包围皇宫,接走刘协、贵人伏寿。

李傕的士兵在宫中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他们抢走了宫中的金银珠宝,烧毁了珍贵的典籍和文物,甚至对宫女和太监们肆意凌辱。

刘协派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等十几人前往郭汜营中劝和,却反被郭汜扣留。

闰五月,刘协令谒者仆射皇甫郦去劝和李傕、郭汜,郭汜接受了诏令,而李傕却拒不从命。

十一日,刘协为了平息事端,拜李傕为大司马。

六月,镇东将军张济到长安劝和,建议把刘协暂时安置在弘农。

刘协思念旧京,派人恳请李傕要求东归,往返十余次后,李傕、郭汜才勉强同意。

他们以各自女儿为人质,达成和解。

七月,郭汜、杨定、杨奉、董承护送刘协东归。

然而,十月初一,郭汜又与党羽夏育、高硕作乱,趁夜烧毁学舍,威逼刘协。

杨奉和杨定率军出战,击败叛军,郭汜败逃南山。

十二月,张济联合李傕、郭汜在弘农东涧与董承、杨奉交战。

董承、杨奉兵败,死伤无数,刘协只能露宿曹阳。

杨奉、董承秘密派人到河东,联合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的右贤王去卑,共同击破李傕等人,刘协才得以前行。

但李傕等人又率军追来,杨奉等人大败,死伤惨重。

董承等人无奈,决定渡河。

士兵们都想上船,混乱中,董承等人用长矛阻拦,同刘协过河的只有皇后、宋贵人、杨彪以及皇后的父亲伏完,其余宫女和官员都遭到了乱兵的掠夺,死伤不计其数。

建安元年七月,刘协在董承、张杨的护送下,终于回到洛阳。

此时的洛阳,经过董卓之乱,早已残破不堪。

宫殿被烧毁,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街道上杂草丛生,野狗横行;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刘协任命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董承都留在宫中。

董承为了牵制韩暹,密召曹操来洛阳。

曹操到后,上奏韩暹、张杨之罪,韩暹逃奔杨奉。

刘协念其护驾之功,特赦了他。

随后,刘协拜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曹操以洛阳残破为由,劝说刘协迁都许县。

刘协无奈,只得同意。

迁都许县后,曹操被封为大将军,进封武平侯,十一月,又升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政大权。

刘协虽身处许昌,却不甘做曹操的傀儡。

建安五年,他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

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

他们常常在深夜相聚,在密室中商讨计划,试图寻找机会除掉曹操,恢复汉室的统治。

然而,事情很快败露,曹操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

他立即下令逮捕董承等人,将他们全部诛杀。

为了斩草除根,曹操还带剑入宫,要杀董承之女董贵妃。

此时董贵妃有孕在身,刘协苦苦哀求曹操放过她,曹操却不为所动,最终董贵妃还是惨遭毒手。

伏皇后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恐惧。

她给父亲伏完写信,讲述曹操的暴行,请求父亲秘密铲除曹操。

但伏完胆小怕事,不敢动手。

建安十九年,伏皇后与父亲伏完的密信之事被曹操发现。

曹操勃然大怒,逼迫刘协废除伏皇后,并假为策书,以伏皇后卑贱出身,包藏祸心,不能承接天命为由,退去中宫之位。

随后,曹操派尚书令华歆统兵逮捕伏皇后。

华歆带领士兵闯入宫中,伏皇后惊慌失措,躲进墙壁的夹层中。

华歆命人拆毁墙壁,将伏皇后拖出。

伏皇后披头散发,泪流满面,向刘协求救。

刘协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怎样。”伏皇后被关到监狱里,幽闭而死,她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被处死一百多人,伏寿母亲也被流放涿郡。

建安二十年,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曹节为皇后。

曹节虽为曹操之女,但她深明大义,对刘协关怀备至。

在曹操和曹丕的逼迫下,她多次维护刘协,成为刘协在困境中的一丝慰藉。

每当曹操或曹丕派人来逼迫刘协时,曹节总是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为刘协争取一些尊严和自由。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自封为魏王,其权势已无人能及。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继位。

曹丕野心勃勃,一心想取代汉朝,自己称帝。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大臣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曹丕。

刘协深知汉室气数已尽,连下三道禅位诏书,恳求曹丕效仿虞舜。

曹丕假意推辞一番后,于延康元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接受禅让。

刘协先告祭祖庙,后使张音奏玺绶诏册奉交曹丕。

禅位后,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来到山阳后,刘协放下了帝王的身份,与民同耕,悬壶济世。

他利用在宫中所学的医术,为百姓治病,深受百姓爱戴。

曹节也陪伴在他身边,与他共度余生。

在山阳,刘协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远离了宫廷的纷争和阴谋,感受到了百姓的质朴和善良。

青龙二年,刘协在山阳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他死后,以汉朝天子的礼仪进行安葬,魏明帝曹叡带着魏国的大臣去哭丧。

刘协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他虽贵为天子,却从未真正掌握过自己的命运。

但在乱世之中,他也曾努力抗争,试图挽回汉室的颓势,这份不甘与挣扎,为那个动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让后人在感叹命运无常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