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27章 班超

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127章 班超

作者:轩辕风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5:03 来源:小说旗

东汉永平五年,夏日的洛阳城宛如一座巨大的蒸笼,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石板路上,泛起白晃晃的刺目光芒。

一辆简陋的马车缓缓穿过东郭门,车轮在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车帘掀起,露出一张年轻坚毅的面庞,正是班超。

因兄长班固受召为校书郎,班超与母亲也跟随来到这繁华喧嚣的京城。

班家虽世代书香门第,却因家道中落,陷入了贫寒的境地。

为维持一家生计,班超每日都在官府昏暗闷热的文案间忙碌,替人抄书。

狭小的房间里,蚊虫如乌云般肆意飞舞,嗡嗡声不绝于耳。

班超手中的笔一刻也未曾停下,汗水顺着额头不断滑落,浸湿了面前堆积如山的竹简。

有时,因长时间低头书写,他的脖颈和后背酸痛难忍,却只能稍作活动,便又投入到抄写工作中。

这日,班超抄写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

随着笔下文字的流淌,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张骞在茫茫大漠中不畏艰险、奋勇前行的身影张骞率领着使团,在烈日炙烤下的沙海中艰难跋涉,面对匈奴的围追堵截,始终坚守使命,毫不退缩。

班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豪情,他猛地将笔狠狠摔在桌上,长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周围的人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有人小声嘀咕:“不过是个穷书生,还做着封侯的美梦,真是异想天开。”

班超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冷笑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不久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明帝问起班固:“卿弟安在?”

班固如实作答:“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明帝听后,念其勤勉,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好景不长,班超因一桩小事受到牵连,被免了官职。

这次挫折不仅没有磨灭他心中建功立业的渴望,反而让这团火焰燃烧得愈发炽热。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奉命出击匈奴,班超以假司马的身份随军出征。

在蒲类海之战中,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

班超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带领将士们如猛虎般冲入敌阵。

他左冲右突,刀光闪烁间,匈奴士兵纷纷倒地。

在激烈的战斗中,班超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还巧妙地运用战术,多次化解危机,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窦固对他极为赏识,战后,派他与从师郭恂一同出使西域。

班超一行人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终于抵达鄯善国。

起初,鄯善王广对他们礼遇有加,每日都安排丰盛的酒席,美酒佳肴招待。

但没过几天,班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察觉到广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冷淡而疏远。

班超心中暗自思忖:“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班超将鄯善国的侍卫召来。

他目光如电,紧紧盯着侍胡,突然厉声诈问道:“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侍胡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吓得脸色苍白如纸,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着将匈奴使者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班超得知匈奴使者已到数日,且人数众多,鄯善王正犹豫不决,在汉匈之间摇摆不定。

当晚,班超召集部下,神情严肃地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心中虽有些害怕,但见班超如此坚定,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初夜,狂风呼啸,风声如鬼哭狼嚎般凄厉。

班超带领三十六名吏士直奔匈奴使者营地。

他让十个人手持战鼓,藏在营地后面,约定看到火光就击鼓呐喊,制造声势;其余人则手持兵器,埋伏在营地两侧。

班超顺风放火,刹那间,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夜空。

战鼓齐鸣,喊杀声震耳欲聋。

匈奴使者从睡梦中惊醒,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四处逃窜,有的惊慌失措地拿起武器抵抗。

班超身先士卒,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冲入敌营,亲手斩杀三人。

吏兵们也奋勇杀敌,在火光与喊杀声中,斩杀匈奴使者及从士三十余级,其余一百余人全被烧死。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鄯善国的宫殿上。

班超将匈奴使者的首级呈给鄯善王广,广见状,吓得脸色惨白,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当即表示愿意归顺汉朝,并将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以示诚意。

班超初战告捷,成功震慑了西域各国,也为自己的西域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超和郭恂回到汉朝后,将鄯善国的情况如实汇报给窦固。

汉明帝对班超的智谋和勇气大为赞赏,决定派他再次出使西域,并任命他为军司马。

班超带领三十余人再次踏上西行之路,第一站来到了于阗国。

此时,匈奴也派了使者来到于阗,对国王广德进行严密监视。

广德对班超一行人态度冷淡,言语间充满了敷衍。

且国内的巫师受匈奴指使,假借神意,要求班超献出坐骑騧马,以祭祀神灵。

班超得知此事后,心中冷笑,他佯装答应巫师的要求,但提出要巫师亲自来取马。

巫师不知是计,大摇大摆地来到班超驻地。

班超早已在四周埋伏好士兵,等巫师一到,立刻将他拿下,当场斩杀。

随后,班超提着巫师的首级去见广德王,严厉斥责他与匈奴勾结的行为。

广德王见班超如此强硬果断,又得知鄯善国的遭遇,心中害怕不已,当即下令攻杀匈奴使者,归顺汉朝。

离开于阗国后,班超一行人前往疏勒。

当时,疏勒被龟兹所控制,龟兹立兜题为疏勒王。

班超先派部下田虑去橐城劝降兜题。

田虑到达后,发现兜题毫无归降之意,态度傲慢无礼。

于是趁其不备,将他捆绑起来。班超随后赶到,召集疏勒的将士官吏,历数龟兹的暴行,宣布废除兜题,扶植已亡故疏勒王兄长的儿子忠为新疏勒王。

为了显示汉朝的大度,班超将兜题释放。

疏勒百姓对班超的举动拍手称快,从此,疏勒与汉朝站在了一起。

然而,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汉明帝驾崩后,焉耆国趁机谋反,杀死都护陈睦,龟兹等国也向疏勒发动进攻。

班超孤立无援,只能与疏勒王忠相互呼应,坚守橐城。

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城中粮食短缺,水源不足。

士兵们每天只能分到极少的食物和水,许多人因饥饿和干渴而病倒。

士气低落,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动摇,甚至有人提出投降。

但班超始终没有放弃,他以身作则,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将自己的食物和水分给大家。

他常常在军营中巡视,鼓励大家坚守下去。

他对士兵们说:“我们肩负着朝廷的使命,只要我们坚守在这里,西域就还有希望。我们身后是无数百姓的期盼,我们绝不能退缩!”

汉章帝建初元年,新继位的汉章帝认为班超兵力不足,难以抵御敌人,便下令让他撤回汉朝。

班超接到命令后,心中十分矛盾。

他深知一旦自己离开,疏勒等国必将再次陷入匈奴的统治,之前多年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西域的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但君命难违,班超只得收拾行装,准备回国。

疏勒百姓得知班超要离开,纷纷前来挽留。

疏勒国大官黎弇不愿看到班超离去,竟拔刀自杀,以死相谏。

于阗国王侯大臣们更是抱住班超的马腿,号啕大哭,不让他走。

他们哭诉道:“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匈奴一定会卷土重来,我们又要遭受苦难了。”

班超看到这一幕,心中深受感动,他决定违抗君命,留下来继续与西域各国并肩作战。

班超留下来后,先是平定了疏勒国内的叛乱,稳定了局势。

随后,他率领疏勒、康居等国的士兵,向姑墨石城发起进攻。

战斗异常激烈,姑墨石城的守军凭借坚固的城墙和有利的地形,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班超指挥若定,巧妙地运用战术,组织士兵轮番攻城。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成功攻破姑墨石城,斩杀七百余人。

班超想要乘胜追击,彻底平定西域,于是上书汉章帝,请求增派援兵。

建初五年,汉章帝拨发减刑罪犯及志愿兵共一千人增援班超。

有了援兵后,班超如虎添翼,先后攻破莎车国,击溃疏勒叛将番辰。

在进攻龟兹的过程中,班超深知仅凭自己现有的兵力难以取胜,于是向汉章帝进言,建议派遣使者招抚乌孙,与乌孙联手对抗龟兹。

汉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但李邑胆小怕事,走到半路便不敢前行,还向朝廷上书诋毁班超,说他在西域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班超得知后,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不计前嫌,派李邑继续护送乌孙侍子回京。

此后,班超又多次运用智谋和勇气,化解了西域各国的危机。

他联合疏勒、于阗等国,击败了莎车王的反叛,打通了汉朝至西域的南道;又设计杀死了反复无常的疏勒王忠,彻底消除了隐患。

经过多年的努力,班超在西域的威望越来越高。

他再次对莎车国发动进攻,龟兹王派左将军带领温宿、姑墨等国的军队前来支援。

班超佯装不敌,故意分散兵力,制造出逃跑的假象。

龟兹等国的军队果然中计,纷纷追击。班超趁机秘密召集各部军马,对莎车营地发动突然袭击。

莎车国毫无防备,很快便被班超击败,向他投降。

龟兹等国的军队见势不妙,也纷纷撤退。

这一战,让班超声名远扬,威震整个西域。

汉和帝章和二年,月氏的副王谢率领七万大军进攻班超。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班超冷静分析,认为月氏军队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困难,只要坚守不出,敌人必然会因缺粮而投降。

果然,谢在久攻不下后,粮草逐渐短缺,派人前往龟兹求援。

班超早已料到这一招,提前设下埋伏,截击了月氏的求援军队。

谢见求援无望,只得向班超投降。

此后,龟兹、姑墨、温宿三国也相继投降。

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驻扎在龟兹国的它乾城。

此时,西域只剩下焉耆、危须、尉犁三国尚未归降。

班超决定乘胜追击,率领龟兹、鄯善等八**队讨伐焉耆。

在军队到达尉犁边界时,班超派人劝说焉耆三国投降,但王广拒不投降,还拆毁了进国的必经苇桥。

班超毫不气馁,带领军队从水中步行进入焉耆国。

到达焉耆都城附近后,班超假借宴会之名,将焉耆王广与泛抓了起来,并在陈睦旧城砍掉了他们的脑袋送往京城。

至此,西域五十余国全部归降汉朝,丝绸之路再次畅通无阻。

永元十四年,已经七十一岁的班超因年迈体衰,思念故土,上书汉和帝,请求回国。

他在信中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汉和帝念其功绩,批准了他的请求。

班超带着对西域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踏上了归程。

经过漫长的跋涉,班超终于回到了洛阳。

洛阳城依旧繁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但他却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长期的征战让他身心俱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头发也变得花白。

回到洛阳仅一个月,班超便因病去世。

这位在西域奋斗了三十一年的英雄,带着他的荣耀和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但他的事迹,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