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47章 吴起

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47章 吴起

作者:轩辕风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5:03 来源:小说旗

战国时代,诸侯纷争,战火连天,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人如彗星般划过历史长空,他就是吴起。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军事上的卓越成就与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交织,成为后世不断评说的话题。

吴起出生在卫国一个富庶之家,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卫国虽是小国,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街头巷尾常有人谈论着各国的战事与政治。

年幼的吴起对这些故事充满好奇,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军事和政治的兴趣种子。

在那个宁静祥和的小镇里,吴家一直都是备受尊敬的家族。

家中的长辈们殷切地期望着年轻的吴起能够踏上仕途之路,光宗耀祖、重振家门雄风。

为此,他们不惜花费重金,请来了当地声名远扬的老师,专门教导吴起学习六艺以及各类经史典籍。

这位老师教学严谨认真,而吴起也不负众望,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与勤奋刻苦的精神。

尤其是在面对兵法类书籍时,他更是如痴如醉、爱不释手。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吴起总是独自挑灯夜读,沉浸于那充满智慧与谋略的文字世界之中,时常因为钻研得太过入迷而忘记吃饭睡觉。

在他的脑海深处,常常浮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金戈铁马、旌旗蔽日,自己则宛如那些威风凛凛的名将一般,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意气风发地指挥着千军万马纵横驰骋于沙场之上,杀敌立功、建立不世功勋。

这样的幻想令吴起热血沸腾,激励着他不断深入探究兵法之道。

然而,正值青春年少的吴起却有着一颗叛逆的心。

他对于传统的礼仪规范毫不在意,认为这些繁文缛节束缚住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他时常会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举动,引得周围的邻里乡亲们议论纷纷,就连一向看重他的长辈们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但吴起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道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吴起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长大成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内心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愈发强烈起来,尤其是那片更为广阔无垠、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更是让他心驰神往。

因为他深知,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施展出自己所拥有的远大抱负和卓越才华。

于是乎,吴起毅然决然地收拾好行囊,带上了家中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所有积蓄,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求仕之路。

一路上风餐露宿,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跋涉之后,吴起终于抵达了他此次行程的第一站——鲁国。

这个国家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对于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吴起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地方。

在这里,他满心期待着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谋取到一份官职,从而得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满腹经纶和非凡才智。

然而,当他真正深入了解鲁国的官场现状时才发现,这里的情况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原来,此时的鲁国国内,贵族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绝大部分重要的官职都被那些世袭的贵族们牢牢把控在手心里。

像吴起这样毫无背景可言的外来之客,若想轻而易举地踏入官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即便如此,吴起并没有轻言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此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空的决心。

为了能够获得梦寐以求的机遇,吴起不辞辛劳地奔波于鲁国的各个角落,怀揣着满腔热忱去逐一拜会那些位高权重之人。

每一次拜访之前,他都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精心筹备一份份详尽且独到的策论。

这些策论宛如他智慧的结晶,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他对于治国理政以及军事战略方面的深刻见解。

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尽管吴起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心血,但他的这番努力在最初却并未换来期待中的回应。

相反,不少贵族将他视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妄图一步登天的外来者,并毫不留情地加以嘲笑讥讽。

面对这一盆盆冷水泼来,一般人或许早已心灰意冷选择放弃,但吴起绝非等闲之辈。

挫折非但没有击垮吴起,反倒激发起了他更强烈的斗志。

他深知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更为刻苦的学习之中。

无论是治国安邦之道还是行军打仗之法,他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索,力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与此同时,他也始终保持着耐心,默默地等待那个属于他的机会降临。

因为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定能迎来命运的转机。

终于,那如同暴风雨般骤然降临的命运转折,无情地冲击着鲁国这片宁静的土地。

齐国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张开血盆大口,以排山倒海之势大举进攻鲁国。

刹那间,鲁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之中,仿佛整个国家都被一片沉重的阴霾所笼罩。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鲁穆公心急如焚地召集众大臣于朝堂之上,急切地询问究竟有谁能够挺身而出,率领大军抵御齐国的猛烈攻势。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应该群情激昂、踊跃请战的朝堂此刻却变得异常安静,死一般的沉寂弥漫开来。

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过惯了安逸生活的贵族将领们,此刻一个个面色苍白,目光躲闪。

当他们面对着强大无比的齐**队时,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怯懦让他们纷纷选择了退缩,不敢接下这艰巨而危险的任务。

就在众人沉默不语之际,突然有人打破了这片死寂。

只见一名大臣站出来,向着鲁穆公拱手行礼,并郑重地推荐了一个人——吴起。

据这位大臣所言,吴起虽出身卫国,但自幼便对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其军事才能堪称卓越非凡。

若能委以重任,说不定真的能够化解鲁国当前所面临的重重困境,击退来势汹汹的齐国大军。

鲁穆公端坐在朝堂之上,眉头紧蹙地凝视着下方站立的吴起。

对于这位前来求官的将领,他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毕竟,他对吴起的过往经历知之甚少,无法确定此人是否真有能力担当重任。

更令鲁穆公担忧的是,吴起的妻子竟然是齐国人!

这一事实如同一根刺扎在了他的心间,让他不禁怀疑起吴起的忠诚度来。

万一在战场上,吴起因为夫妻之情而临阵倒戈,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的吴起也敏锐地察觉到了鲁穆公的顾虑,但他并没有选择退缩或解释。

相反,一个疯狂且令人震惊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形。

为了打消鲁穆公的疑虑,证明自己对鲁国的忠心不二,吴起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残忍至极的决定——亲手杀掉自己的妻子。

回到家中,吴起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温柔贤淑的妻子,心中虽有一丝不忍,但很快就被强烈的功名**所掩盖。

他握紧手中的长剑,猛地一挥,只见鲜血四溅,妻子美丽的头颅滚落在地。

吴起毫不犹豫地提起妻子的首级,用一块布包裹起来,然后直奔王宫而去。

当鲁穆公看到吴起手提妻子首级出现在面前时,他整个人都惊呆了。

吴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将妻子的首级高高举起,声嘶力竭地喊道:“主公啊,请您相信我的忠心!我已杀掉身为齐人的妻子,从此与齐国势不两立!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率领鲁军抗击齐国,保我鲁国疆土平安!”

鲁穆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个冷酷无情的男人。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吴起见竟能如此决绝地下此狠手。

尽管内心深处仍有一丝恐惧和疑惑,但面对吴起如此坚定的表态,鲁穆公最终还是被打动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赌一把,任命吴起为将军,统领鲁国大军抵御齐国的入侵。

吴起上任后,立刻开始整顿军队。他深知鲁军长期以来缺乏训练,纪律松散,战斗力低下。

于是,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亲自训练士兵,教授他们各种战术和战斗技巧。

同时,他还注重军队的士气建设,与士兵同甘共苦,赢得了士兵们的敬重和信任。

在战场上,吴起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巧妙地运用战术,以少胜多,成功击败了齐**队,解了鲁国之围。

这场胜利让吴起声名鹊起,成为了鲁国的英雄。

然而,他杀妻明志的行为却遭到了许多人的诟病,认为他太过残忍,为了功名不择手段。

鲁国国内的舆论对他十分不利,一些贵族也趁机在鲁穆公面前诋毁他,吴起在鲁国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

不久之后,吴起离开了鲁国,前往魏国。

当时的魏国,在魏文侯的统治下,正致力于变法图强,广纳贤才。

吴起的到来,受到了魏文侯的欢迎。魏文侯询问他关于治国和军事的见解,吴起对答如流,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加强军队建设、改革兵制、发展经济等。

魏文侯对他的才华十分赏识,任命他为西河郡守,负责抵御秦国和韩国的进攻。

在西河郡,吴起开始了他的军事改革。

他创建了魏武卒这一精锐部队,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和训练方法。

只有通过严格考核的士兵才能成为魏武卒,一旦入选,便会享受优厚的待遇。

吴起亲自训练魏武卒,注重培养他们的战斗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他的训练下,魏武卒成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令各国闻风丧胆。

吴起带领魏武卒多次击败秦国和韩国的军队,为魏国开拓了大片疆土。

他在西河郡任职期间,不仅军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还积极推行改革,发展当地经济,改善民生。

他兴修水利,鼓励农耕,使西河郡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吴起在西河郡的威望越来越高,他的名字传遍了魏国乃至整个战国。

然而,吴起的成功引起了魏国一些贵族的嫉妒和不满。

他们害怕吴起的权力和威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魏文侯面前诋毁他。

魏文侯虽然信任吴起,但也不得不考虑贵族们的意见。

渐渐地,吴起在魏国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即位。

魏武侯对吴起的态度不如魏文侯那般信任和支持。

一次,吴起与魏武侯乘船顺西河而下,魏武侯望着两岸的壮丽景色,感慨地说:“魏国山河如此险要,这是我们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却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如果君主不修德行,即使这船里的人,也都会成为您的敌人。”

魏武侯听后,虽然表面上点头称是,但心中却对吴起的直言有些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起与魏武侯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魏国的贵族们也趁机不断排挤他,吴起在魏国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最终,吴起不得不离开魏国,前往楚国。

当时的楚国,国内政治**,贵族势力强大,国力日渐衰落。

楚悼王一心想要变法图强,重振楚国的雄风。

吴起的到来,让楚悼王看到了希望。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让他主持变法。

吴起深知楚国的问题所在,他一上任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削弱贵族的权力,废除了一些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将他们迁徙到偏远地区,开垦荒地。

同时,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打击贪污**现象。

在军事上,他改革军队编制,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楚**队的战斗力。

吴起的变法取得了显着成效,楚国的国力迅速增强。

在对外战争中,楚国多次击败其他诸侯国,领土得到了扩张。

然而,吴起的变法触动了许多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时刻想着报复。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

贵族们认为时机已到,纷纷发动叛乱,围攻吴起。

吴起逃到楚悼王的灵堂,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

贵族们不顾楚悼王的尸体,向吴起射箭,吴起当场被乱箭射死。

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贵族也被按照楚国法律处以灭族之刑,这场叛乱才得以平息。

吴起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传奇色彩。

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战例,他训练的魏武卒和改革后的楚**队都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他也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的变法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国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他的性格和行为也备受争议,杀妻明志的举动让他背负了不仁不义的骂名,变法过程中过于激进的手段也让他树敌众多。

但无论如何,吴起都以他独特的方式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和思想,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