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7章 帝启

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7章 帝启

作者:轩辕风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5:03 来源:小说旗

黄河之水汹涌澎湃,犹如一条巨龙翻滚咆哮,浑浊的浪花高高溅起,仿佛能够冲破云霄。

那滚滚浊流发出阵阵轰鸣声,像是在诉说着远古时期那些神秘而又动人的传说故事。

就在这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黄河岸边,伴随着治水工程的机器轰鸣以及万千民众殷切的期盼目光,一场惊心动魄的奇迹正在悄然孕育而生。

大禹,那位名垂千古的治水英雄,为了开辟出通往胜利的道路,毅然决然地化身为一头巨大无比的熊。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当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娇满心欢喜地前来给丈夫送饭时,眼前突然出现的庞然大物让她惊恐万分。

一瞬间,恐惧占据了她的整个身心,女娇就这样呆呆地站在原地,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无法动弹,最终竟然变成了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

大禹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不顾一切地奔向那块巨石,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妻子的名字。

那一刻,天地都为之动容,只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石破天惊!

紧接着,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启便从这块巨石之中降临世间。

小家伙的哭声清脆响亮,宛如一阵激昂的号角声,似乎在向世人宣告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幼年时期的启,生活虽然清苦,但却时刻沐浴在母亲温暖如春的关爱之中。

不过,由于父亲大禹常年忙于治水大业,启早早地就领略到了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

尽管家中陈设简单朴素,但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

每当夜幕降临,邻里乡亲们总会围坐在一起,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大禹治水过程中的种种英勇事迹。

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犹如一把把火种,点燃了启内心深处那颗渴望成为英雄的小火苗。

于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启欢快地奔跑在黄河畔边,他一边尽情嬉戏玩耍,一边认真地模仿着父亲治水时挥动铲子的动作。

此时,他手中紧握的那根细细的树枝仿佛已经化作了威力无穷的神斧,而小启则暗暗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像自己敬爱的父亲那样,为天下苍生谋取幸福安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历经风雨、饱尝艰辛,逐渐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身姿挺拔、矫健有力之人。

他那深邃而坚毅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一切迷雾,直视事物的本质。

就在这个时候,天下依然遵循着古老的禅让制度。

伯益因为治水的巨大功绩,得到了大禹的青睐,并被钦定为下一任的继承者。

然而,启却并不甘心就这样轻易地将权力交予他人之手。

毕竟,他所出身的夏后氏家族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不懈努力,已经积累下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崇高的威望。

此外,启本人在部落联盟中也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他们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经历过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这些深厚的情谊使得启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力量,足以与伯益一较高下。

面对如此形势,启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地位和权力。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够凝结空气。

支持启的势力和拥护伯益的势力如同两股汹涌澎湃的洪流,相互碰撞、冲击,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双方各执一词,言辞激烈地争论着,互不相让。

启则在这看似混乱的局势背后,不动声色地展开行动。

他悄悄地拜访各方贤能之士,虚心倾听他们对于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和策略。

这些贤能之人或是德高望重的老者,或是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但无一不是拥有卓越智慧和远见卓识的人物。

启以礼相待,认真聆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并将那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一一铭记在心。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贤能之士被启的真诚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投身于他的麾下,助其一臂之力。

启心里明白,若想要彻底打破旧有的制度束缚,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唯有凭借非凡的智慧以及赢得百姓的心,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因此,他在广纳贤才的同时,也深入民间了解民众的疾苦和需求,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措施,以期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戴。

时光荏苒,大禹这位伟大的领袖终因年事已高而与世长辞。

随着他的离去,原本就已经白热化的权力争夺瞬间到达了巅峰状态。

按照古老的惯例,伯益选择暂时退居幕后,默默地等待着各个部落首领们做出最终的抉择。

然而,此时的启却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众多支持者的欢呼声中,启气宇轩昂地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高台。

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众人,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发表一篇震撼人心的演讲。

在演讲中,启慷慨激昂地阐述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详尽规划。

他描绘出一幅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向人们许下了一个又一个改善生活、造福万民的郑重承诺。

这场激烈的较量持续了数日之久,期间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各种手段来争取胜利。

但最终,启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出众的领导才能以及广泛的民心所向,成功地击败了伯益,顺利登上了夏王朝第二任君主的宝座。

从此,“家天下”的世袭时代正式拉开帷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迈向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启刚刚登上王位之时,面临的局势可谓是十分严峻且不容乐观。

那强大的有扈氏部落,由于对启破坏了自古以来禅让的优良传统而心怀不满,竟然毫不畏惧地拒绝臣服于新王,并公然举起叛旗,兴兵作乱。

启深知,这一场战争对于新生的夏王朝而言,无疑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亲自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征平乱。

在正式出征之前,启特意选在了都城郊外宽阔平坦的校场上,紧急召集起全体即将奔赴沙场的英勇将士们。

只见启身披金光闪闪、坚不可摧的战甲,犹如战神降临一般威风凛凛地站立在校场中央。

他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声若洪钟地高声宣读着振奋人心的《甘誓》:“有扈氏竟敢肆意妄为地蔑视天地间的五行规律,又懈怠废弃了上天所规定的三大政事准则,如此倒行逆施,天理难容!上天已经降下旨意要剿灭他们,断绝其命脉!而今本王唯有恭敬地执行上天给予的惩罚使命。”

启那激昂慷慨、铿锵有力的话语如同阵阵惊雷,响彻四面八方,深深地激荡着每一位在场将士的心弦,极大地激发起了他们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勇气。

紧接着,启面向众将士郑重许下诺言:凡是在战场上能够奋勇杀敌、建立赫赫战功之人,待凯旋归来之际,必将在庄严神圣的祖庙之前受到丰厚的赏赐与嘉奖。

然而,若是有人胆敢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那么等待他的将会是在肃穆威严的社坛之前接受严厉残酷的惩处。

战场上,黄沙漫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启骑着高头大马,冲锋在前,手中长枪挥舞,如蛟龙出海。

夏军的士兵们紧密地相互配合着,他们的战术安排得井井有条。

只见那些手持厚重盾牌的战士们毫不畏惧地冲在了最前方,他们用坚实的盾牌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牢牢地挡住了敌人的攻击。

而紧跟其后的,则是一列列手握长枪的英勇士兵,他们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一旦找到敌人防御的破绽,便会毫不犹豫地挺枪刺出,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在战场的侧翼位置,一群训练有素的弓箭手正张弓搭箭,时刻准备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风向,将一支支利箭精准地射向敌方阵营,有效地压制住了对方的进攻势头。

面对如此强大的夏军,有扈氏的战士们虽然表现得十分顽强,拼死抵抗,但无奈在启卓越的指挥之下,夏军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气势如虹、勇猛无畏。

每一次冲锋都带着排山倒海之势,令有扈氏的防线不断后退。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日之久,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最终还是夏军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逐渐占据了上风。

随着战场上局势的明朗化,有扈氏的军队渐渐陷入了溃败之中。

最终,有扈氏遭遇了惨败,他们的部落成员也大多沦为了夏军的俘虏,从此失去了自由之身,成为了受人驱使的奴隶。

经此一役,启的威名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他的威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各个部落对这位新崛起的领袖无不敬畏有加,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拜,表示愿意归顺于夏王朝的统治。

自此之后,启开始着手大力整顿国家事务。他积极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制度,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同时还设立了众多的官职,明确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确保国家机器能够高效运转。

此外,启还仔细地划分了疆域,使得每个地区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

通过这些举措,夏王朝的统治得以进一步巩固,为日后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岁月匆匆流逝,犹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启已步入了人生的暮年。

此刻,他静静地站在王宫之巅,俯瞰着脚下那片广袤无垠、繁荣昌盛的土地——这是由他亲手缔造并悉心经营的伟大王朝。

回想起往昔创业之艰辛与守业之不易,启的内心深处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然而,与此同时,一种隐隐约约的忧虑亦悄然爬上心头。

原来,启膝下众多的儿子们为了争夺那至高无上的王位,早已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明争暗斗。

他们各自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甚至不惜使用各种阴谋诡计来削弱对方、巩固自身实力。

面对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启感到心力交瘁、疲于应对。

其中,武观作为启最小的儿子,虽然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但同时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

对于长兄太康被确立为王位继承人一事,武观一直心怀不满和怨恨。

于是乎,他暗地里与朝廷中的一些权贵势力相互勾结,妄图通过发动政变来夺取政权。

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启终究还是察觉到了武观的不轨图谋。

得知此事后的启,心痛欲绝、悲愤交加。

一方面,他对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幼子深感失望;另一方面,又为家族内部出现这样的纷争而忧心忡忡。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启毅然决定将武观放逐至遥远的西河地区,希望借此能让他改过自新、反思己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观非但没有丝毫悔悟之意,反而变本加厉地在西河大肆招兵买马,并积极策划着新一轮的叛乱行动。

眼看着局势愈发失控,启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派遣得力将领彭伯寿率领大军前去镇压这场叛乱。

当启遥望着那支渐行渐远的军队消失在视野尽头时,他缓缓转过身去,步履蹒跚地回到宫殿之中。

独自一人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此时此刻,他深刻地认识到:权力的争斗乃是世袭制度所带来的固有弊端之一。

但是,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启仍然坚信夏王朝的未来必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武观之乱得以成功平定。

只可惜,经历此番动荡之后的启身心俱疲,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