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雨烟倾世,情动京城 > 第77章 南笙攒钱

雨烟倾世,情动京城 第77章 南笙攒钱

作者:二哈本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05:25:12 来源:小说旗

荣沉舟总爱在南笙琴匣暗格塞润喉糖。那玄色唐装的广袖扫过琴弦时,会带起一阵沉水香的风,掠过她缠着医用胶布的手指。

“逾哥说冰弦伤气。”他的翡翠扳指叩在杉木琴面上,惊醒了沉睡的蝇头小楷,“让你每日含两粒,莫学刘老师当年咳血抚《幽兰》。”

南笙在暗格里摸到枇杷糖。锡纸剥开的脆响惊动了浮尘,陈皮香气混着儿童班散落的奶糖味,在檀香与松烟交织的空气里,织成一张柔软的网。

她含着糖,舌尖抵着糖块棱角,甜味裹着微苦在口腔漫开——就像永远不能言明的澹园初见。

昨夜那位地产商将鎏金名片掷入琴匣,卡在《梅花三弄》的“暗香”段落间。“南小姐的吟猱技法值这个数。”那人尾戒扫过南笙刚补漆的十三徽。

荣沉舟的青瓷盏“铛”地扣住金卡,震得琴匣内《营造法式》的书页簌簌作响。南笙看见他腕间的沉香手串随着动作轻晃,十八颗珠子像十八个泛音点在弦上。

“我们琴庐的规矩,只收现钞。”荣沉舟的声音比平时低半度,像弹《忆故人》时突然沉下去的散音。南笙知道,这是他动怒的前兆。

视频通话提示音响起时,南笙正用麂皮擦拭琴身。

镜头里,母亲将老杉木边角料码成十二徽形状,本该斫琴的百年木料被刨成细条,裹着褪色的冰弦余料。

“这是给琴庐做的徽位标记带。”母亲虎口的青紫淤痕在屏幕里泛着铅灰,那是用筷子压弦模留下的淤痕,“儿童班练琴时缠在琴面,免得刮花漆灰。”

一年前这双手在九霄环佩琴上点泛音,指甲盖都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如今正颤抖着给杉木桩钻孔,碎屑落进装抗凝药的空铝箔板里。

“荣老板说这些当儿童班奖品……”母亲突然咳嗽,手帕角露出半截当票编号,是南笙偷偷典当的翡翠发簪收据。

那是外婆留下的嫁妆,簪头雕着缠枝莲纹,母亲总说那莲花像极了她第一次登台时弹的《出水莲》。

“比市面买的雅致……”母亲的话没说完就变成了压抑的咳声。

南笙的指甲掐进掌心。那些冰弦本该随祖传琴匣蒙尘,此刻却被母亲纺成风铃,在五十万支票筑起的避风港里,替她守着摇摇欲坠的自尊。

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她认工尺谱,说每个音符都像屋檐下的风铃,风过时叮咚作响,便是天地的呼吸。如今这些风铃挂在出租屋漏风的窗前,发出的却是生存的叹息。

听松琴庐VIp室的香炉洇开沉香,与轩尼诗的酒气在空气中交织成粘稠的网。南笙跪坐在云锦蒲团上,月白真丝长衫下摆洇着地铁口的雨渍,在地毯晕成一片青灰云纹。

贵妇的钻石腕表再次擦过冰弦:“南小姐这身布衣倒衬得琴都寒酸了。”贵妇的鸵鸟皮手包压在《幽兰》琴谱上,香奈儿五号混着轩尼诗xo的酒气漫过断纹。南笙垂眸看着十三徽处的裂痕,那里本该留着虞山派宗师朱砂点校的印记,此刻却浸着酒渍。

荣沉舟的乌木烟杆突然叩响博古架:“李太太这表链倒是稀罕。”他玄色唐装的云纹扫过琴匣暗格,“听说上月在苏富比拍了三百万?”翡翠扳指折射的冷光里,贵妇讪讪收回手腕。

珠宝商的高脚杯沿沾着口红印:“南小姐的《流水》倒是清冽,明晚私宴……”他尾戒上的鸽血红擦过冰弦,惊起细微的泛音,“一小时八千,车接车送。”

鎏金包厢的宫灯将冰弦染成血色,南笙跪坐在黄花梨琴桌前。

主位的沉香手串在八仙桌边沿叩出闷响:“南小姐这指甲……”穿云锦马褂的男人突然捏住她缠着医用胶布的手指,“该泡杏仁油温养。”呼吸间雪茄的焦甜味扑在她耳侧,“荣某收藏的明代斫琴秘法里,记载着古法养甲的方子……”

南笙抽回手的幅度恰好让白玉平安扣滑出衣领:“让荣总见笑,虞山派讲究‘甲不过弦’。”她将开裂的指甲藏进袖口暗袋,那里缝着陈逾明送的润喉糖——德国进口的鎏金糖纸,在宫灯下晃成虚幻的盾。

助理端来的青花酒盏盛着琥珀色液体,盏底沉着半融的冰球。“李总想听《酒狂》助兴,南小姐该换曲子了。”酒液在推递时晃出涟漪,倒映着天花板上扭曲的鎏金藻井,“若肯添三分酒气,今夜酬金翻五倍。”

南笙的指甲在弦下绷出青白,冰弦勒进胶布的纤维里。她忽然想起上周在儿童班,有个小女孩指着她伤痕累累的手指问:“南老师,弹琴不是该像电视里仙女那样好看吗?”

“南姑娘海量。”

荣总的玛瑙扳指叩在钧窑酒盏沿口,青瓷脆响惊破宴厅暖雾:“到底是南徵羽捧在手心的凤凰。”他指腹碾过南笙落在琴谱上的剪影,“南小姐赏脸弹《酒狂》,总得添点雅趣。”助理掀开红木食盒,十沓万元现钞垒成的金字塔散发着油墨味,“这十万当定金,往后每月再添这个数……”尾音淹没在满座心照不宣的笑声里。

《酒狂》的泼剌指法撕裂空气时,南笙刻意加重了跪指的力道,父亲生前总说这首曲子“狂在骨不在皮”,此刻她却在散音里掺进金属般的颤音。

“好!”满座喝彩声惊飞了琴囊里的《幽兰》残谱。南笙看着血珠坠在蝇头结上,将“进复”指法染成暗红。这方冰弦本该在虞山雅集承托《潇湘水云》的雾霭,此刻却浸着轩尼诗的奢靡酒气,把阮籍的佯狂炼成私宴助兴的胭脂泪。

“接着奏。”珠宝商将百达翡丽搁在琴额,“南姑娘指甲染血的韵致,倒比那些音乐学院的花瓶真切。”

陈逾明递支票那夜的场景突然刺破记忆:他百年灵机械表的秒针跳动声,与此刻包厢的商演倒计时完美重合。德国润喉糖的鎏金糖纸在袖袋里沙沙作响。

“南小姐的商音比拍卖会那床明琴还准。”穿香云纱唐装的男人手搭上琴额,“荣总在西山有处院子,养着群白孔雀……”他指尖划过刻有“虞山清韵”的琴轸,“正缺个会调音的女主人。”

南笙的轮指骤然加快,《酒狂》的拨剌技法震落香炉的烟灰。

她模仿陈逾明评古琴修复时的冷肃语气:“这床琴是虞山派规制,荣总若想改作装饰……”突然发力扯断三弦,“不妨直接送去古玩市场。”冰弦崩裂声惊碎满室酒气。

包厢死寂如古墓。

南笙扯断的冰弦垂落在地,像条被斩首的银蛇,仍在宫灯下反射着森冷的光:“家父教导,琴弦可断,琴道不可曲。”

“好个宁碎不折的虞山风骨!”荣总突然抚掌,笑声震得青花瓷盏嗡嗡作响,“南小姐这脾气,倒比那床明琴更值钱!”他摘下腕间沉香木串掷入食盒,“这十万当定金,请南小姐每月来调一次琴,用你们虞山派的正统技法。”

助理将红木食盒往前推了半寸,钞票油墨味混着木串的甜味,在南笙鼻腔绞成细密的网。

南笙瞥见木串刻着“虞雅轩”编号,正是父亲破产前赠予某位藏家的旧物。

“两成定金,八成按琴况。”她将染血的冰弦缠上木串,血珠顺着丝弦渗进“清韵”二字。

白玉平安扣扫过食盒鎏金锁扣,在宫灯下折射出陈逾明腕表的月相光影。

冲出包厢时,南笙的月白真丝长衫已被冷汗浸透。会所一楼大厅的鎏金水龙头正映出她泛青的唇角,威士忌混着血丝坠入大理石盥洗台,在霓虹灯下蜿蜒成赤珊瑚的纹路。她攥着刻有虞雅轩编号的木串,沉香甜腻裹着血腥气,在喉间搅成滚烫的刺。

手机突然亮起,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映入眼帘:“南小姐的《酒狂》少了个‘猱’指。”附图中镜头精准捕捉到她扯断琴弦瞬间眼中的决绝,背景里半张泛黄的当票正贴在明代琴匣夹层。

月光漏进出租屋的霉斑,在账本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南笙机械地核对着数字:“50万-儿童班1000x18节-VIp室2000x7场-商演8000x5倍-定金2万=还剩元”。

钢笔尖在“”这个数字上反复描画,墨水晕染开来,像一朵逐渐枯萎的花。

南笙数到第四十万八千的缺口时,手机屏幕骤然亮起:“周天九点,半山御府?荣家别业,调明代蕉叶琴。”

晨雾漫过鎏金门牌,南笙在“半山御府?荣家别业”的汉白玉照壁前驻足。

管家引她穿过月洞门,青砖地面倒映着影影绰绰的竹影。南笙将装着鹿角霜的漆盒换到左手,右手按住被山风吹起的雪纺裙摆。

荣远山正站在水榭里喂鱼,香云纱唐装被暮色浸得泛青。

“南小姐来得正好。”他转身时惊起几尾锦鲤,“上月秋拍收了床明代蕉叶琴,总泛着杀伐之音,倒像是要学嵇康摔碎广陵散。”

南笙跪坐在织金蒲团上,指尖触到琴腹“虞山清韵”刻痕时呼吸一滞——这正是父亲修复过的旧物。她轻拨冰弦,泛音在暮色中荡开涟漪:“琴箱内湿度高了0.3%,明代杉木对温湿最是敏感。”

“难怪我总调不准音。”荣远山用银匙搅动杏仁茶,“上月见着套恒温恒湿设备,想着给这些老物件养老……”他忽然推开临水轩窗,惊起池畔梳羽的白孔雀。

南笙看见池中倒影被羽翼撕碎,想起父亲坠楼那日,虞雅轩的玻璃幕墙上也是这样支离破碎的天光。

鹿角霜簌簌落在琴轸间,她借着俯身调雁足的角度,将眼底潮气压回喉间。

“恒温箱养琴是悖论。”她忽然开口,指尖划过琴腹“虞山清韵”的刻痕,“荣先生若真要养琴魂,该把北窗的琉璃换成桑皮纸。”

南笙拨动羽弦试音,泛音惊散池面残雾。池鱼突然跃出水面,衔走了她尾音里的颤意。

荣远山望着她被雾气浸透的鬓角,忽然觉得这满室珍玩,倒不如她袖口磨出的毛边生动。

他上前俯身,唐装前襟的缠枝莲纹扫过她腕骨:“南小姐看这琴轸可要换成青玉的?上月刚得了块老坑料。”

“黄杨木养音,青玉养眼。”她忽然从漆盒取出半片褪色的徽位带,粗麻缠着冰弦余料,“就像荣先生该用这个护弦,比恒温箱多三分人味。”

白孔雀长鸣掠过回廊,十八扇尾翎扫落竹梢露水。

他突然用银匙敲响青花盏,低笑:“明日就差人糊桑皮纸窗。”

白孔雀的长鸣尚未散尽,青花盏的余音已缠上雕梁。管家轻击掌,两个着藏青色简约制服的佣人捧着朱漆食盒鱼贯而入。南笙瞥见最上层的水晶虾饺透着粉莹,荷叶边捏得与她十五岁生辰宴上的一般精巧。

“音准了。”南笙将扳指推回漆盒边缘,“按合同……”

“合同里可没说调完琴不能用茶点。你们虞山派讲究‘弦外之音’,我这俗人就学个‘食补琴韵’。”荣远山用银匙点着盏中荷花酥,“琴人调弦最耗气。南小姐尝尝这雪梨川贝酿,润嗓的。”

南笙的指尖在漆盒扣锁上摩挲。母亲今晨装在包里的杂粮馒头正硌着腰。她望着荷花酥上鎏金小签“虞山秋韵”——这是父亲当年为茶宴特制的点心名。

“荣先生该备龙井配茶点。”她忽然说,袖口磨白的滚边扫过食盒金丝掐纹,“碧螺春的涩要盖过雪梨甜了。”

荣远山抚掌大笑,震得汝窑盏中茶汤漾起涟漪:“难怪那套紫砂壶总沏不出味道。”他示意管家添茶,唐装袖口滑落时露出腕间新换的崖柏珠串,“听说南夫人近日在研究药膳?”

白孔雀尾翎扫过槛窗,十八扇虹光里南笙看见自己的倒影。她忽然捏起半块荷花酥,酥皮裂开的脆响惊醒了梁间栖燕:“家母说药补不如食补。”金丝枣泥馅的甜在舌尖化开时,桑皮纸包裹的棱角硌着掌心,让她想起陈逾明的名片——那张深灰棉浆纸也带着相似的粗粝感,此刻正躺在她帆布包最里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