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雁门郡后,晏时叙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九江郡。
郡守王阳德原是想去迎接的。
可他此时正身着一身粗布麻衣,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平地上指挥一群壮汉搭建房屋。
犹豫片刻,还是没有去迎接太子。
直到看见太子驾临房屋搭设之地,王阳德才忙迎上前行礼。
“下官叩见殿下。”
“王郡守无需多礼。”
晏时叙看着眼前这个衣着朴素、面容有些憔悴,身形却挺得笔直的中年男人,眼中有些赞赏。
“王郡守,孤听闻你将府中钱财尽数捐出,救济百姓,此等义举,孤心甚慰。”
王阳德谦逊地低下头:“殿下过誉了,下官只是尽了父母官的本分。”
晏时叙笑了笑,他自然不可能让如此一位清廉正直的父母官穷的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想来,张司成派过去的人,已经将银钱送到了郡守府。
晏时叙正色道:“王郡守,你同孤说说九江郡的灾情。”
王阳德细细禀报完后,又叹了口气:“九江郡灾情虽重,但百姓尚能勉强度日。只是……下官担心,若再不恢复生产,明年春耕恐难以为继。”
晏时叙点头:“此事孤已有所考虑。朝廷会调拨种子和农具,助百姓恢复生产。你且放心,孤定会全力相助。”
王阳德闻言,眼中大喜。
他朝晏时叙深深一拜:“殿下仁德,是福州百姓之福。”
晏时叙并没有那般乐观,措施是一回事,实施是另一回事。
接下来的几日,晏时叙日夜奔波于各郡县之间,亲自督导赈灾事宜。
他的雷厉风行和亲力亲为,让原本有些懒散的官员不得不打起精神,全力配合。
两个月下来,福州的灾情逐渐得到控制,百姓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起色。
然而,晏时叙并没有因此松懈。
他担心,瘟疫会爆发。
果真,没多久,瘟疫蔓延福州各地。
好在早已经做好准备,也派各地官员按太医的叮嘱,通知到每户百姓做好了防范措施。
感染瘟疫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这两类人群体质较弱,一感染瘟疫,便立马倒下。
此次随行的太医中,有一位姓吴的年轻太医,名均年。
便是当初在京城时,给温梨儿把出怀孕的那名吴太医。
他在未进太医院前,曾在家乡接触过几回小型瘟疫,他也早已经研制出了解瘟疫之法。
其他几位年长的太医见他年轻,不敢用他的方子来救治感染瘟疫的人群。
吴均年无奈,亲自去隔离的人群中待了一夜,第二日他成功染上了瘟疫。
然后在其他太医诧异的目光中,喝下了自己熬制的药。
三天过后,他恢复了生龙活虎。
好了?
真的好了!
其他几位太医大喜,为自己之前不信任同僚羞愧不已,然后赶紧按吴太医的方子,给感染瘟疫的百姓熬制汤药。
瘟疫成功控制,百姓欢呼雀跃。
晏时叙很快也知道了吴均年这号人物。
他召见了吴均年,将人大肆夸张了一番,并道:
“此次福州赈灾,吴太医功不可没。等回了京,孤定会论功行赏。”
吴均年躬身行礼:“救助百姓,乃医者的本分。”
晏时叙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褒奖。
关于福州灾情和瘟疫的事情,一传到京城,太后立马派人去福州,想将太子带回。
这瘟疫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太子感染,有个万一,朝堂必定动荡不安。
可派去的人传信回来说,福州的瘟疫已经控制住了。
而灾民也已经安置完成,殿下正在为百姓恢复农业生产日日操劳奔波。
殿下说,待农业生产稳定后,自会回京。
回京前,还会去一趟与福州相邻的冀州。
那是二皇子晏时临的封地。
太后看完信,欣慰点头。
太子的本事她是知道的,这次赈灾的种种处理手段,堪称完美。
瑶华殿。
温梨儿此时正让万安和万全从院子里的枣树下挖出来了一坛酒。
她不喝,就闻闻。
太子已经离京三个多月了,她对他在福州的事一无所知。
她倒是想给他写封信问问。
但她要是写了信,必定要去请示太子妃才能送出去。
要是让太子妃知道她给太子写信,估计会不太高兴。
听最擅打听的青梅说,太子妃的扶摇殿,都收到好几回太子的信了。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温梨儿的,反正太子妃没提。
罢了。
温梨儿静下心来,抄了几篇佛经,为太子祈福。
抄完经,她又饿了。
她自怀孕后,就变得极能吃,口味也刁钻,把李御厨几人折腾的够呛。
有时候,温梨儿会列上满满一张单子的菜。
等李御厨带人做好送来后,她吃一两口就没胃口了。
有时候,她自个点的菜少了,便又不够,只能让李御厨他们重新再做。
温梨儿有些歉意,她控制不住自己,便只能多给几个御厨赏银。
秦嬷嬷每日都在猜,主子肚子里的皇孙是男孩还是女孩。
都说酸儿辣女,但主子完全酸辣不忌,难以辨别。
这日。
林芙佳过来看望温梨儿。
两人下了几盘棋,温梨儿赢了一盘。
林芙佳还挺诧异:“温姐姐最近棋艺见长啊。”
温梨儿得意:“那是,我日日和百合对上两局,下多了就熟练了。”
这时,青竹端了瓜果点心过来,林芙佳随她吃了些,羡慕不已。
“这些糕点,都是李御厨做的呀?味道确实很好。”
温梨儿笑眯眯道:“好吃你就多吃点。”
说着,将一盘晶莹剔透的糕点推到了林芙佳面前。
“尝尝这个,琥珀如意糕,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好吃。”
林芙佳连着吃了三块,连连点头。
果然啊,母凭子贵没有说错。
温姐姐肚里怀的不论是男还是女,往后的日子定然会很好的。
不像她,一点盼头都没有。
林芙佳突然就有些失落,连糕点都无甚胃口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