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绝户:有山有田有点钱 > 第115章 最好的选择

穿成绝户:有山有田有点钱 第115章 最好的选择

作者:风小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7 07:14:15 来源:小说旗

话说东田村这边赵春兰迟迟等不来她的罗二叔。虽然她和梁五先结算了那一部分已经做出来的丸子和鱼干钱,辣椒和各种调料也挣了那么一些,但中间赵银宝夫妻俩送了一些黄鳝过来,结账之后也没剩多少钱了。

“这赵银宝他们是去哪儿搞的这么多黄鳝啊!”

赵春兰看着堆了好几桶的黄鳝有些傻眼了。

这几天没见他们再送鱼过来,她还以为那天他们也只是运气好呢,毕竟就是她自己去挖,也不一定能挖得到,哪知这才过了几天啊!

他们这黄鳝刚刚称了居然有一百多斤!这两人也真是能造的。

一千六百三十二文,这钱她也还付得起,但她现在不是缺钱吗?而且这刚买的辣椒,她这钱都还没捂热呢!再说这一下子弄一百多斤来,她也吃不完啊!

没办法,为了把这些玩意儿消掉,她只能又给品味鲜整出几份有关黄鳝吃食的食谱。

刚开始怕大家排斥,她用作了前三桌预定的赠送菜,想着什么新事物都会有一个过渡期,没曾想不到三天,客人尝过之后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竟要加钱再点一份的。

“姑娘,咱这模式只怕得改改,这按价位定制套餐咱们虽然省事儿了,可是也同样限制了客人的选择,大家来吃饭不就图吃个高兴吗?”

“行,你看着办就成?”赵春兰顿了一下接着道,“只是采购黄鳝那钱你得先结给我。”

虽然这酒楼的盈利最后也是她的,但谁知道是赚还是亏啊,握在手里的钱才是自己的,再说这采购的钱本来就该酒楼账上出。

梁五没想到东家那么爽快就答应了。

“谢谢东家!正好今天是月底,您是今天一起先对了账还是明天再辛苦跑一趟?”

“说好了月初就月初,晚上几天也没事儿。”

天色已经不早,结完黄鳝的账款,她急急忙忙地跑到铁匠处定制一个小型的搅拌机,就和前世的家用绞肉机差不多大小。

和铁匠询问了一下价格,可是铁匠也没做过这种铁器,只估摸了个大概。听赵春兰说他若是做得好的,以后还会定制一个大的,至少得有磨盘那么大。

磨盘那么大?这可是大活!那必须得拿下!

有了赵春兰画的大饼,铁匠一再保证,一定给她把活做好,而且给她最大的优惠。

芸娘本来要送赵春兰的,但这一来一回的也麻烦,她便干脆直接走路回家,左右也没多远。

清河县到东田村,路的两边大都是农田,只有少部分没有开出来的田地。虽然没有山林,但因为两边的田地几乎都是糖蔗地,若是糖蔗没有收获的时候也挺瘆人的,但如今这糖蔗都收完了,到处光秃秃一片,即使是走夜路也没什么好怕的,更何况这天现在还没黑呢。

其实这些地原本都是水田的,只是因为战乱荒芜了,这南沧国把地割赔给靖安国之后,原先的居民大多逃难去了,毕竟谁也不愿留下受敌国的奴役。

留下的多是没有户籍无法出关的流民,便只能卖身为奴,还有一些就是原本在南沧国就是罪人身份的,这些人自然也被放弃,所以永州城的牙行里,卖身的多是南沧人,这些人也是最不值钱的。

永州城现在的“良民”却恰好是被靖安国流放的流民,或是移居过来的难民,说到底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国家抛弃的。唯一的不同是有人失去了土地,而有的人却被迫地拥有了大量的土地,每日为该如何完成大量的土地劳作,缴纳赋税而发愁。

这个时代不像前世,还可以借助机械,在这里什么都得亲力亲为,所以赵春兰从下潭县那边引进糖蔗之后,这种作物便以烽火燎原之势快速地占领了整个永州府,甚至有向定州发展的趋势。

没办法,地多人少,糖蔗这东西种一年可以两到三年再翻种,平时还不需要怎么打理,糖蔗叶还可以当柴火烧,正好解决了永州府山林少,缺柴火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糖蔗可以制糖,虽说外地来商压价,但再压糖的价格也摆在那里,怎么都比种田划算,而且有些移居过来的人家,也会收糖外出贩卖。家里人口多,田地多的人家,辛苦些,若是收成好,除去赋税,一年也能挣十几二十两银子。

攒上个十几二十年的,找找门路,说不定就能买个户籍做个上农,摆脱做军户的命了,就算自己这辈子无望了,怎么也得给子孙谋条生路。

赵春兰没把钱给洛瑜铭前,也想过要帮陈家的,但是罗阙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升米恩斗米仇,再说就她那点银子也不够,所以她一直在想着法子看看能不能拉动村里经济的发展。

最让她意外的是李长水家,当初被刘广福一家子断亲分出来,过得那个惨啊,但是被流放到东田村后,靠着养兔子,现在俨然是附近有名的养殖大户。每天光靠给城里的酒楼送兔子就有一笔不小的收入。没准以后会是他们村第一个混上上农户籍的。

听说刘广福家为了这事没少闹腾呢。附近更是不少人家跟风养殖,但耐不住没有人家会养,养的数量一多不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那样的问题,病死的兔子不老少。

李长水的养殖是一条出路,但并不适用所有人,当然她也并非圣母热心到要要帮所有人发家致富。

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移民免赋税到三年,即使三年之后交税也只交三成的税,而流民每年可是要交四成的税!

刚开始还没什么,但以后时间长了,难保不出问题,尤其遇上灾荒年。几亩地的赋税实在不行卖儿卖女说不定就挺过去了,这每家大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地税,就是卖全家都不够填的,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她以后要在村里生活,若真有什么,首当其冲就是他们这些不是流籍的,人性有时候真的经不得考验。

再说她也总不能天天过苦哈哈的日子,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不愁吃穿。而且就目前来看,村子里虽然各种奇葩人士都有,但大多数人都还算不错。只有将大家拧成一股绳,这个村子才能走得更长远。要是跟隔壁田西村似的,一盘散沙,风一吹,迟早散了。

今天在城里她碰到李景晨了,听说李鸿皓的病情已经好转,朝廷那边的批复也下来了,他们年后就要回晏城去了。

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她总觉得李老头这次的辞官只怕没那么简单。李老头走了,她在这清河县的依仗又少了半分。她需要盟友,而东田村的村民是她如今最好的选择,而对自己的盟友,她从不吝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